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公析成語

公析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1 02:49:15

㈠ 矢志不渝是什麼意思

成語解釋:表示永遠不變心。

中文發音:shǐ zhì bù yú。

成語出處:《晉書 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翻譯:謝安雖然受到朝廷囑托,但是隱居東山的志趣始終沒有改變,常常在言語、神色上表現出來。

成語造句:高雲覽《小城春秋》第17章:「她愛的是四敏!矢志不渝的愛著。」

成語使用: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褒貶解析:屬中性成語。

(1)公析成語擴展閱讀:

1、近義詞

矢志不移

中文發音:shǐ zhì bù yí。

成語解釋:發誓立志;決不改變。

成語出處: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仇大娘》。

成語造句:馮雪峰《論保衛延安 》:「他是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移地為人民服務。」

成語辨析:矢志不移與「誓死不二」有別:矢志不移側重於形容堅定;「誓死不二」側重於形容專一。

成語使用: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2、反義詞

朝三暮四

中文發音:zhāo sān mù sì。

成語解釋:原比喻使用詐術;進行欺騙。後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成語出處:莊周《莊子 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翻譯: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 :「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聽了都高興起來.

成語造句: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像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魯迅《墳 燈下漫筆》)

成語辨析:朝三暮四和「翻雲覆雨」都可形容反復無常。但「翻雲覆雨」偏重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反復無常;毫無節操;貶斥的程度較~重。朝三暮四多指規章制度等經常變更;叫人無所適從。而且不僅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可指人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

㈡ 成語東窗事發的由來是什麼秦檜與妻子密謀陷害岳飛

傳說宋代秦檜曾與妻子在自己家的東窗下定計殺害了岳飛,後來秦檜得病而死。他妻子請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見秦檜在陰間身戴鐵枷受苦,秦檜對他說:「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見於元劉一清《錢塘遺事·二·東窗事發》)後來用「東窗事發」指罪行、陰謀敗露。也說東窗事犯。

㈢ 帶葉字的成語有哪些

含有葉字的成語共有72個,其中: 一、「葉」在第一位置的成語,有4個。
葉公好龍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葉落歸根 樹葉從樹根生發出來,凋落後最終還是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本鄉。
葉落知秋 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葉瘦花殘 比喻女人的衰老。 二、「葉」在第二位置的成語,有18個。
紅葉題詩 唐代宮女良緣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緣的巧合。
兩葉掩目 如同兩片樹葉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對事物分辨不清楚。 綠葉成陰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落葉歸根 飄落的枯葉,掉在樹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歸宿。多指客居他鄉的人,終要回到本鄉。
落葉知秋 指見到落地的黃葉,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 冶葉倡條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後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一葉知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玉葉金枝 封建時代稱皇家後裔。 吹葉嚼蕊 指吹奏、歌唱。
綠葉成蔭 比喻綠葉繁茂覆蓋成蔭。同「綠葉成陰」。
一葉報秋 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同「一葉知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一葉迷山 意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一葉障目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枝葉扶疏 ①形容枝葉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詳明縝密。③比喻興旺發展。
枝葉扶蘇 形容枝葉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 枝葉相持 比喻相互扶助。 三、「葉」在第三位置的成語,有14個。
根深葉茂 茂:繁茂。根扎得深,葉子就茂盛。比喻基礎牢固,就會興旺發展。 冰銷葉散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條入葉貫 比喻深入精微,融會貫通。
條修葉貫 枝長葉連。比喻有條理、有系統。 同心葉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力」。 枝布葉分 比喻後裔支派分布甚廣。
枝對葉比 枝葉相對並列。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 枝繁葉茂 枝葉繁密茂盛。
枝分葉散 比喻後裔支派分布甚廣。同「枝布葉分」。 枝附葉從 枝葉附從於樹干。比喻依附的部屬。 枝附葉連 比喻上下關系緊密。同「枝附葉著」。 枝附葉著 比喻上下關系緊密。亦作「枝附葉連」。 枝附葉著 比喻上下關系緊密。亦作「枝附葉連」。 枝流葉布 比喻後裔支派分布甚廣。同「枝布葉分」。 四、「葉」在第四位置的成語,有36個。
倡條冶葉 倡:通『娼』;冶:妖艷。原形容楊柳的枝葉婀娜多姿。後比喻任人玩賞攀折的花草枝葉。借指妓女。
粗枝大葉 繪畫,畫樹木粗枝大葉,不用工筆。比喻工作粗糙,不認真細致。
金枝玉葉 原形容花木枝葉美好。後多指皇族子孫。現也比喻出身高貴或嬌嫩柔弱的人。 枯枝敗葉 敗:衰敗。乾枯的樹枝,衰敗的花葉。形容荒涼、破壞的樣子。
莫辨楮葉 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破桐之葉 比喻已分不可復合的事物。 瓊枝玉葉 封建時代稱皇家後裔。 如振落葉 形容輕而易舉。
添枝加葉 在樹幹上添上些枝葉。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誇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添枝接葉 比喻接連不斷地附加。
尋枝摘葉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東西。
有枝添葉 比喻敘述事情或轉述別人的話,為了誇大,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抱枝拾葉 猶言捨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詞無枝葉 詞:言詞,詞句。形容文字簡煉,無枝蔓之辭。 重熙累葉 形容累世聖明有德,天下昇平昌盛。同「重熙累洽」。 梵冊貝葉 指佛經,佛經原本多用梵文寫在貝多羅樹葉上。 改柯易葉 指枝葉凋敗。比喻人品蛻變。
胡支扯葉 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同「胡枝扯葉」。 胡枝扯葉 指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加枝添葉 在敘事或轉述時,於主要事件外,添上原來沒有的內容。 連枝帶葉 同根所生的枝葉。常比喻兄弟之間的密切關系。 連枝分葉 同根所生的枝葉。常喻兄弟之間的密切關系。 駢枝儷葉 指偶句儷辭。
青枝綠葉 ①青綠色的枝葉。多指生長茂盛的樹木。②比喻年輕。 秋風落葉 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秋風掃葉 比喻威力大、氣勢猛。

柔枝嫩葉 柔軟嬌嫩的枝葉。比喻溫柔美貌的妙齡女子。 添枝增葉 比喻接連不斷地附加。同「添枝接葉」。
梧桐一葉落 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後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徵兆。 西風落葉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趨衰落。 楊穿三葉 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 移根換葉 比喻徹底變換處境。 移根接葉 喻指牽引媒介。 有枝有葉 形容真切詳盡。
雨條煙葉 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纏綿。
御溝紅葉 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指紅葉題詩的故事,後用以比喻男女奇緣。亦作「御溝流葉」、「紅葉之題」。

㈣ 手舞足蹈的意思

手舞足蹈

[ shǒu wǔ zú dǎo ]

蹈:頓足踏地。 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1、【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白話:歌詠也有不足,不能表達出身體形態所具有的感染力。

2、【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4)公析成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

得意洋洋

【解釋】: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出自】:《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白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特別得意的樣子。

㈤ 顧斐公考高頻成語188條解析

斐然成章
成績斐然
文采斐然
斐然向風
萋斐貝錦
營蠅斐錦
斐然鄉風
搜狗立知

㈥ 形容爭搶的成語

【必爭之地】: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

【寸土必爭】: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斗爭毫不退讓。

【奪錦才】:奪錦:奪錦袍。爭奪錦袍的才華。形容才華超群,後來居上。

【你奪我爭】:指相互爭奪。亦作「你爭我斗」、「你爭我奪」。

【你爭我奪】:指相互爭奪。

【求名奪利】:指追求名譽,爭奪財利。

【群雄逐鹿】:群雄:舊指許多有軍事勢力的人。逐鹿:比喻爭奪帝王之位。形容各派勢力爭奪最高統治地位。

【攘權奪利】:猶言爭權奪利。爭奪權力和利益。

【上下交征】:交:互相;征:求取。上上下下互相爭奪私利。

【失鹿共逐】:失:失去;鹿:指帝位;逐:追趕。失掉帝位,天下大亂,人人爭著追逐。比喻失去政權後,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爭奪帝位。

【十鼠爭穴】:穴:洞。十隻老鼠爭奪洞穴。比喻壞人聚在一起互相爭斗。

【恃強爭霸】:憑借自己的強大爭奪霸權。

【滕薛爭長】:滕侯與薛侯爭奪席位。指爭奪尊位或首位。

【烏鵲爭巢】:烏鴉和喜鵲爭奪同一個窩。比喻異類相爭必有一傷。

【爭鋒吃醋】:為爭奪男女私情而互相嫉妒。同「爭風吃醋」。

【爭貓丟牛】:為了爭奪貓而丟了牛。比喻貪小失大。

【爭名奪利】:爭奪名位和利益。

【爭名競利】:爭奪名位和利益。同「爭名奪利」。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朝:朝廷。市:市場。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計較贏利得失。即爭名奪利。

【爭名逐利】:爭奪名位和財利。

【爭權奪利】:爭奪權力和利益。

【爭權攘利】:爭奪權力和利益。同「爭權奪利」。

【爭權逐利】:逐:追逐。互相傾軋,爭奪權力和利益。

【爭榮誇耀】:爭奪榮譽,誇耀自己。

【爭長黃池】:長:首領;黃池:春秋時地名。春秋時吳王、晉王在黃池會面,爭做盟長。現比喻爭奪權力,占據上風。

【中原逐鹿】: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逐利爭名】:爭奪名位和財利。

【逐鹿中原】: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㈦ 形容人命運坎坷的成語

形容人命運坎坷的成語如下所示:

1、時運不濟

時機和命運不佳。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二九:有一次他替一位病婦半夜裡去請醫生,醫生困眼朦朧的下錯了葯,而人們全埋怨趙四~至於把有名的醫生連累的下錯了葯!

2、流年不利

流年:舊時算命看相的人稱一年中所行之「運」;利:吉利。指人長年裡處於不吉利的狀態。謂時運不佳。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沒福消受,以至如此。」

3、千辛萬苦

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鄒韜奮《抗戰以來·熱烈愛國的千萬僑胞》:僑胞的金錢不是容易得到的,是由於他們胼手胝足,千辛萬苦,省吃儉用,積累起來的。

4、飽經風霜

飽:充分;經:經歷;風霜: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馮德英《苦菜花》第一章:人們那被曬黑的飽經風霜的臉上,顯出嚴肅而緊張的神情。

5、如牛負重

象牛背著學生的東西一樣。比喻生活負擔極重。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㈧ 一個士兵一個矛成語

一個士兵一個矛說的是成語單槍匹馬。如下圖所示,一個士兵,一匹馬,一支箭,與版成語意權思也相同。

(8)公析成語擴展閱讀:

成語解析:

【解釋】:原指打仗時一個人上陣。比喻行動沒人幫助。

【出自】:五代·楚·汪遵《烏江》詩:「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

【示例】:馮寡婦大罵那些女人是熊包,自己~,趁人們在街上歇晌的當兒,故意在大街上向村西頭走。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三章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定語、狀語;指獨立作戰

【近義詞】:單刀赴會、無依無靠、孤軍作戰、孤軍奮戰、孤家寡人、單人獨馬、一手一足

【反義詞】:千軍萬馬、行師動眾、並肩作戰、人多勢眾、興兵動眾、千兵萬馬

【例句】:

1、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

2、為什麼讓她單槍匹馬到游戲里去。

3、情報這個職業是單槍匹馬的職業。

4、勇氣有許多種,但一等功勛應該留給那些舉世無雙的人們,他們單槍匹馬,敢於面對整個社會,在最高法庭進行了宣判,而且整個社會都認為審判是合法公正的時候,敢於大聲疾呼正義。

5、你這樣單槍匹馬去拯救世界這么做並不聰明。

㈨ 無為而治是什麼意思

「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客觀規律,遵循客觀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麼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律。

由來: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續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治國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導禮治,儒家則主張以德治國,唯獨道家老子提出無為而治。做為獻給統治階級的南面術,無為而治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9)公析成語擴展閱讀:

無為而治的現代化意義及功能

傳統及近代管理,以大眾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家庭管理、行政管理及教化管理為主。現代社會特別重視職業生活,將以往的成家立業分開為齊家、立業,所以多了一項企業管理,而且居於相當重要的地位。

所謂「現代」,不但是一個時間觀念,而且是一個內容觀念。時間方面,系指近代之後的當代。內容方面,則是現代化必須實現某些內容。換句話說,「現代化」不僅是一個描述的觀念,還應該具有評價性的含義。現代化管理是合乎人性管理的一種追求。管理必須合乎人性,否則大家都痛苦。只有利潤,只有績效,一切講責任,一切講效率,而人人不得其安。

㈩ 比較難寫的成語,要60個

醒聵震聾、熙熙攘攘、熙來攘往、魑魅魍魎、如火如荼等。

一、醒聵震聾 [ xǐng kuì zhèn lóng ]

猶言振聾發聵。使昏昧糊塗、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

出處:陶曾佐《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一躍而登此庄嚴美麗之舞台中,一奮萃此醒聵震聾之盤渦里。」

二、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也說熙來攘往。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譯文: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三、熙來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只見這弄堂裡面,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四、魑魅魍魎 [ chī mèi wǎng liǎng ]

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出處:《左傳·宣公三年》:「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譯文:害人的鬼怪,不是人能夠碰得到的。

五、如火如荼 [ rú huǒ rú tú ]

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形容軍容之盛。後用來形容氣勢旺盛或熱烈。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如火如荼,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