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幾種成語誤用類型
① 八種成語誤用的類型
常見八種類型成語誤用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② 成語誤用的10大類型
望文生義
曾幾何時,李世民率兵在這里大戰竇建德。而今這里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了。
曾幾何時,是剛剛不久的意思。現代漢語里,也指曾經,但是不是過往很久的歷史。而是用在形容時間過的很快。這里用曾幾何時,顯然不好。曾幾何時,很多人一看就認為是「曾經」的意思。的確有那麼點「曾經」的意思,但是不能太久了。
(這個詞應該是漢語里最容易用錯的詞語)
錯用對象
張明和張勇兩兄弟,感情非常好,一直相敬如賓。
相敬如賓是形容夫妻感情,這里用來形容兄弟感情,顯然用錯了。
褒貶誤用
校運會接力賽時,張明和張勇狼狽為奸,終於為班級爭得了接力賽冠軍。
狼狽為奸是貶義,用在這里當然不對。
謙敬錯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聽聽科學院吳教授的一孔之見。
一孔之見是自己發表意見時的謙辭,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重復或矛盾
對待安全生產,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從根本上釜底抽薪。
根本和釜底抽薪語義重復。
不合邏輯
對於孩子的毛病,他總是不以為然,覺得這些毛病無關緊要,不必大驚小怪。
不以為然,是說不認為……是對的。這個詞也是容易望文生義的。
誇大其詞
為了出版這本畫冊,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休息的時間。
不合語境
列隊時,張明以192cm的身高,當仁不讓的站在了排頭。
當仁不讓,是指遇事不退讓。得有退讓的可能,才能用這個成語。列隊時,按身高排,沒什麼讓不讓的。
形近混淆
張明在校籃球隊擔任中鋒,其進攻意識和防衛意識都非常良好,是校隊里舉重若輕的人物。
舉重若輕 和 舉足輕重 混淆了
搭配不當
典禮上,風琴手劉莉和李敏的歌聲交相輝映,久久回盪。
交相輝映指光、色的映照,用於形容歌聲不好,而且這里還人(劉莉)與歌聲(李敏的歌聲)交相輝映,顯然是搭配不當。
③ 成語誤用的例子有哪些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
④ 成語誤用有哪八種類型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
⑤ 常見成語誤用的幾種形式
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
成語是漢語中經過長期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是我國語言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綜觀近幾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成語的正確使用也已成為中考考查的熱點題型。而對成語的運用的考查以選擇題為主,要求准確無誤地判斷出成語運用的正誤。如果能准確無誤地判斷出成語運用的正誤,會提高我們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使自己表述的語言增添亮色。
那麼如何解答好此類試題呢?應在理解成語的基礎上,抓好關鍵,關鍵是要能識別「誤用」成語,撥雲見日。誤用成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主觀臆斷,緣文生義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只根據字面牽強附會,生吞活剝地簡單地理解成語的涵義,結果導致這些成語大大背離了本意,甚至驢唇不對馬嘴,比如「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很多時候都被誤理解為 「盛夏時節,天上下火」; 「屢試不爽」──多數情況誤認為「沒有成功,其實意為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有每每都成功的意思。而成語突出的特點是意義的整體性,我們在使用時必須透過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質的內涵,不能簡單從字面了解大意,或從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不然就很容易產生錯誤。
例1 對於作文中的病句和錯字,許多老師不以為然,覺得這些問題不必較真,長大了自然會解決。(2011年浙江省餘姚市)
例2 面對美味大餐,我們卻常有味同嚼蠟的感覺,是物質生活過於豐富讓我們無法選擇,還是我們的味覺麻木了呢?(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
例3 學生應多讀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從中斷章取義,反復斟酌。(2011年湖南省郴州市)
例1中「不以為然」的意思是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近似於不敢苟同、滿不在乎 。而在這里應該是指老師不把它放在心上,應該用「不以為意 」
例2中「味同嚼蠟」是形容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近似平淡無味、興味索然。
例3 中「斷章取義」 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近似穿鑿附會、望文生義。
二、 前後重復,畫蛇添足
成語在運用中相當於一個詞,就要和句中其他詞語相搭配,雖然成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確的,但還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意義重復,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進而造成使用失當。而那種比較隱蔽的語意重復–不表現為字面上的重復,是成語使用中的一種常見而疑難的錯誤類型。學生在解答成語辨析題時需要觀其形、明其義,辨其用法,聯系語境,考慮成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是否有意義重復的現象。
例1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遭遇著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災,中央領導多次親臨災區視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確保災區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2011年湖北省黃岡市)
例2 媽媽在抽屜里翻來覆去好幾遍,可還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證。(2011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例1中「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而在句中本來已含有生活的意思,造成前後語意上的重復。
例2中的「翻來覆去」是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也形容來回翻動,多指睡不著覺。在這里與「好幾遍」語意上重復。
三、 不合邏輯,自相矛盾
在成語運用中,成語自身意義盡管准確,但它有時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一致,因而造成句子前後意思自相矛盾。
例1 放學後,山村的校園里人已經很少了,真是人聲鼎沸。(2011年雲南省德宏州)
例2 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學們都認為他是一個自負的人。(2011年雲南省曲靖市)
例3 小王在李老師的幫助下終於完成了一篇文章,可謂是妙筆生花。(2011年廣東省肇慶市)
例1中的「人聲鼎沸」通常用來形容人聲嘈雜喧鬧,用在這里,前後矛盾,不恰當。
例2中的「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隨便看輕自己,與「孤傲」、「自負」相矛盾。
例3中的「妙筆生花」是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而小王的文章是在幫助下才完成的,前後意思自相矛盾。
四、 功能混亂,張冠李戴
成語適用對象和范圍一般是比較固定的,具有很強的單一性,假如對成語所表達的習慣對象或范圍缺乏了解,便會使陳述和被陳述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造成誤用。
例1 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經驗來發展本地區經濟,無異於守株待兔。(2011年江蘇無錫市)
例2 有些正值風華正茂的兒童沉迷在網吧里,浪費了時光,荒廢了學業,真讓人痛惜。(2011年廣東省梅州市)
例3 在王平同學上次作文時因用詞不當丟了丑以後,我決心吃一塹,長一智,苦下功夫遣詞造句,一定不要犯他那樣的錯。?搖?搖(2011年四川省遂寧市)
例1中的「守株待兔」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用在這里,顯然不合適。
例2中的「風華正茂」是指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用來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不適用於形容兒童。
例3中的「吃一塹,長一智」是經受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智慧的意思,是從自己的角度說的,不是指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所以使用有誤。
五、 不辨色彩,不合語境
成語從色彩上分為感情色彩和謙敬色彩。從感情色彩上又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從謙敬色彩上分為謙辭和敬辭。在使用中,必須辨明色彩,否則就會誤用。
1. 褒貶誤用,情感錯位
成語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語時,須要使成語的感情色彩和語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語境褒則褒,語境貶則貶,中性語境則使用中性詞,否則會造成誤用,比如「粉墨登場」多數情況誤認為「出台」「上場」,誤當褒義詞,其實這個成語是貶義詞,表示譏諷,用來諷刺某些壞人經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例1 近階段,毒黃瓜、瘦肉精、塑化劑……種種食品安全問題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公眾面前,令人惴惴不安。(2011年江蘇省連雲港市)
例2 「我讀經典」系列讀書活動深受我市青少年歡迎,同學們趨之若鶩,從中吸取文化精髓。(2011年湖南省益陽市)
例3 為迎接中國——亞歐博覽會這一規格高、規模大、影響廣的重要展會,我市召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會議,決定投資10億元,力爭讓首府改頭換面,發生巨大變化。(2011年新疆烏魯木齊市)
例1中的「雨後春筍」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此處不合語境,感情色彩有誤。
例2中的「趨之若鶩」意思是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當的事物。是貶義詞,不適合此時的語境色彩。
例3中的「改頭換面」原指人的容貌發生了改變,現多比喻只改形式,不變內容,含貶義,用在這里不舍適。
2. 敬謙錯位,主客混淆
成語同樣也有謙敬色彩。謙辭是向人表示謙卑和自謙的一類詞語,敬辭是向人表示尊重和恭敬的一類詞語。如「雕蟲小技」「東塗西抹」「貽笑大方」「敝帚自珍」等;有的則用於稱對方(敬稱),如「鼎力相助」「如坐春風」等。如將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誤用。所以在遣詞用句的時候要注意得體有禮,對別人要敬,對自己要謙,要讓詞語的謙敬色彩與語境保持協調一致。
例1 何可欣在比賽中失誤意外掉杠,比賽結束後潸然淚下,她的隊友寬慰她說:「沒關系,大家相信你的實力。不管出了什麼問題,大家都會鼎力相助的。」
例2 下面,我們就歡迎王市長作拋磚引玉的重要指示。
例3 李明祝賀習作發表的張凱說:「你續寫《祥林嫂》真是狗尾續貂!」
例1 中的「鼎力相助」敬辭,指別人的大力相助。
例2中的「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是謙辭。
例3中的「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在好的東西的後面,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謙虛,是謙辭。
從各地中成語考查來看,中考考雖然從不同的側面考查了成語運用,但歸納起來還是集中在固定的幾個方面。成語誤用現象在實際生活應用中非常普遍,並且考生在此也經常失分。所以,以2011年中考成語考查為例,談談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⑥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一、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一,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鍾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一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准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一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闢一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一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一致,准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佔比率甚大。① 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乾的褒貶不一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一類需特別注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一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像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范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范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一。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范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共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范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賓士,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干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一格/獨樹一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一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一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干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牆。
② 有什麼困難盡管告訴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牆」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一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一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一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准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准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你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一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你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一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一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你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一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准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一點地說,是能夠做准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路
⑦ 成語誤用的幾種情況
成語誤用有以下幾種情況:望文生義、褒貶誤用、對象不當、不合情景、誤解詞義 、重復用語、自相矛盾、搭配不當等。
1、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語中的語素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造成了理解的難度。如果不仔細辨析語素意義,則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辨析:「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來了。「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這個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卻是:人們都在家裡看電視,街上顯得靜悄悄的。這個成語的詞義與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
例2: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辨析:「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把「降價的烽火」理解為「火中取栗」的「火」顯然是望文生義。而且「火中取栗」也帶有貶義,用在本句不合適。
2、誤用褒貶
因為平時使用不夠規范或沒有搞清楚成語的來龍去脈,往往容易把褒義詞語當作貶義詞語,把貶義詞語當成褒義詞語,造成判斷或使用錯誤。
例1: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辨析:命題者從感情色彩上設誤來進行考查。「處心積慮」,意即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本句對「新上任的領導」有所褒揚,故「處心積慮」的運用,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例2: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批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辨析:「殫精竭慮」指用盡精力,費盡心思。它不是貶義詞,所以在這個句子中使用正確。
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辨析:「雨後春筍」是褒義詞,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廠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成語屬於褒詞貶用的錯誤類型。
3、對象不當
有些成語的使用必須適合特定的對象,有的專指人,有的專指物,有的專指景,等等。在復習時要善於記住典故,辨清對象。
例1: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輪美奐。
辨析:句中的「美輪美奐」,語出《禮記•檀弓下》。「輪」:高大。「奐」:眾多。這個成語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此句中用來贊美「花鳥蟲獸、人物形象」,屬於對象誤用。
例2:古人中不乏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辨析:「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它與前面的主語「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無從搭配,屬於用錯對象。
例3: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辨析:「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它所述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本句用來指刊物不恰當,屬於對象用錯。
4、不合情境
每個句子都有一定的語言情境,比如氣氛有嚴肅緊張、庄嚴肅穆或輕松愉快等不同,比如地方有局促狹小或寬敞明亮等區別……成語的使用如果沒有照顧到這些,就容易犯不合語境的錯誤。
例1: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辨析:句中的「安步當車」,是慢慢行走、就當著坐車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搶險形勢很緊急,搶險隊員不可能有「安步當車」的閑情逸致。因而,成語與語境出現矛盾,「安步當車」使用不當。
例2: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
辨析:「車水馬龍」是說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輛很多,來往不絕。而句中所敘述的攤前不過幾米或十幾米,無法形成車如水、馬如龍的壯觀景象,所以不合語句中的情境。
5、用錯謙敬
例: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你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辨析:「蓬蓽生輝」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自述,不能用於他人,否則於人不敬,因此本句犯了用錯謙詞的錯誤。另外,「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一句中,「居室」和「蓬蓽」意義相同,因為「蓬蓽」是「蓬門蓽戶」的省略,就此而論,又犯了語義重復的錯誤。刪去「蓬蓽」才正確。
6.重復用語
例: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辨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
⑧ 成語及成語誤用的類型
常見成語及成語誤用的類型
第一類 望文生義
⑴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觀念,那種目無全牛而忽視整體利益的做法是不對的。
'目無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體時,看到的是其各個相連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後用來比喻技藝極其純熟,已達到得心應手的境地。而例⑴由於望文生義,誤解為看不到整頭牛即看不到整體,因而導致了使用的錯誤。
⑵在語文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逐漸改正了文不加點的毛病。
成語中'點'是'塗改'的意思,指文章一氣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而⑵句在使用'文不加點'時,由於望文生義,把'點'理解為標點,導致誤用。
類似因誤解意義而誤用的成語還有:
⑴明日黃花;⑵火中取栗;⑶萬人空巷;⑷不刊之論;⑸不為已甚;⑹望洋興嘆;⑺不足為訓;⑻因人成事;⑼彈冠相慶;⑽久假不歸;(11)司馬青衫;(12)數典忘祖;(13)大動干戈;(14)高山流水;(15)不絕如縷;(16)不翼而飛等。
⑨ 成語誤用的幾種常見類型
成語誤用常見的有八種類型:
1、張冠李戴 2、望文生義 3、重復贅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輕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邏輯 8、不當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