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小學生六年級成語眾字的解釋

小學生六年級成語眾字的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1-21 03:47:23

A. 眾字的成語

  1. 眾寡懸殊:形容雙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極大。

  2. 眾口難調: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難做出一種飯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難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3. 眾口鑠金: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4. 眾口一詞: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5. 眾目睽睽:睽睽:張目注視的樣子。許多人爭著眼睛看著。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

  6. 眾目昭彰:昭彰:明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7. 眾怒難犯:犯:觸犯、冒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8. 眾叛親離: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9. 眾擎易舉:擎:往上托。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比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

  10. 眾矢之的:矢:箭;的:箭靶的中心。眾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

  11. 眾說紛紜:紛紜:多而姑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12. 眾所周知:大家普遍知道的。

  13. 眾望所歸: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14. 眾星捧月:許多星星襯托著月亮。比喻眾人擁護著一個他們所尊敬愛戴的人。

  15.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16. 眾啄同音:猶眾口一詞。所有的人都說同樣的話。

  17. 眾怨之的:眾人怨恨的目標。

  18. 眾議成林:指眾人的議論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現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

B. 含有「眾」字的成語

  1. 眾望所歸

    [拼音]zhòng wàng suǒ guī

    [釋義]眾望:眾人的希望;歸:歸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眾的信任。

    [出處]《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

  2. 人才出眾

    [拼音]rén cái chū zhòng

    [釋義]人品才能超出眾人。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歲,豐姿灑落,人才出眾,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3. 寡不勝眾

    [拼音]guǎ bù shèng zhòng

    [釋義]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敵眾」。

    [出處]《呂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

  4. 眾流歸海

    [拼音]zhòng liú guī hǎi

    [釋義]大小河流同歸於海。比喻眾多分散的事物匯集於一處。

    [出處]唐·杜甫《長江》詩之二:「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5. 博採眾議

    [拼音]bó cǎi zhòng yì

    [釋義]廣泛採納群眾的建議。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登傳》:「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

C. 帶 眾字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眾多非一、
眾志成城、
萬眾一心、
博採眾長、
與眾不同、
眾星拱月、
芸芸眾生、
力排眾議、
大庭廣眾、
眾口鑠金、
眾目睽睽、
眾所周知、
眾說紛紜、
烏合之眾、
不孚眾望、
寡不敵眾、
牆倒眾人推、
人多勢眾、
普渡眾生、
眾醉獨醒、
眾叛親離、
眾望所歸、
妖言惑眾、
敵眾我寡、
才華超眾、
興師動眾、
人才出眾、
不負眾望、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D. 成語里有眾字的成語

眾多非一、
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博採眾長、
眾星拱月、
與眾不同、
力排眾議、
芸芸眾生、
大庭廣眾、
眾目睽睽、
眾口鑠金、
眾說紛紜、
眾所周知、
烏合之眾、
不孚眾望、
寡不敵眾、
牆倒眾人推、
妖言惑眾、
普渡眾生、
敵眾我寡、
興師動眾、
人多勢眾、
眾口難調、
不負眾望、
眾醉獨醒、
眾望所歸、
人才出眾、
才華超眾、
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E. 帶眾字的成語有哪些

帶眾的成語

起師動眾、
眾楚群咻、
眾所瞻望、
超度眾生、
彼眾我寡、
眾望專所歸、屬
眾毀所歸、
大廷廣眾、
眾醉獨醒、
眾人摸象、
眾口嗷嗷、
稠人廣眾、
身先士眾、
眾毛攢裘、
眾寡懸殊、
眾星拱月、
一齊眾咻、
人多勢眾、
眾口難調、
眾目昭彰、
三人為眾、
普度眾生、
眾建賢才、
物眾地大、
眾人國士、
廣土眾民、
眾所矚目、
比眾不同、
眾喣山動、
有負眾望

F. 帶「眾」字的成語

眾寡懸殊,眾口一詞,眾目睽睽,眾叛親離,眾所周知

G. 眾字猜一成語

三位一復體

基本解釋:比喻制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

詞語分開解釋:一體 : 1.謂關系密切或協調一致,猶如一個整體。
2.一部分。
3.指整個身體。
4.猶言一隻。
5.一樣;一同;一律。
6.謂文學作品的一種體式或風格。
· 7.指全體。

希望可以幫到你。
如果滿意請採納或好評。

H. 帶有眾字的成語有哪些

大庭廣眾、
烏合之眾、
寡不敵眾、
妖言惑眾、
興師動眾、
人多勢眾、
人才出眾、
才華超眾、
公之於眾、
誑時惑眾、
造謠惑眾、
以寡敵眾、
一不扭眾

I. 帶「眾」字的成語

【眾寡不敵】少數敵不過多數。唐·孫揆《靈應傳》:「眾寡不敵,三戰三北。」魯迅《兩地書·二一》:「群眾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過,~,自難免日久變生,越發不可收拾。」
【眾寡懸殊】雙方力量懸殊。
【眾好眾惡】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眾口紛紜】見「眾說紛紜」。
【眾口難調】原意難以做出符合眾人口味的菜。比喻做事很難讓所有的人都滿意。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補仲山之袞,雖曲盡於巧心;和傅說之羹,實難調於眾口。」
【眾口鑠金】鑠shuò。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魯迅《三閑集·述香港恭祝聖誕》:「群言淆亂,異說爭鳴;~,積非成是。」
【眾口一詞】大家都這么說。宋·歐陽修《論議濮安懿王典禮札子》:「眾口一辭(詞),紛然不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適才仇老所言姻事,~,此美事也,有何不可?」
【眾毛攢裘】喻積少成多。見「集腋成裘」。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九回:「常言道:『~。』」
【眾目睽睽】指在眾人注視之下。唐·韓愈《鄆州溪堂詩並序》:「公私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治之。」
【眾目昭彰】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在你家裡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眾難群移】眾人心中都有疑難。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群疑滿腹,眾難塞胸。」
【眾怒難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你們來意甚善,只是~,趕快去吧。」
【眾叛親離】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眾擎易舉】許多人一齊用力,容易把東西舉起來。喻大家同心協力就容易把事情辦成。明·張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蓋眾擎易舉,獨力難支。」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現在我們大家替他打算,~,已有個成數了,不日便可奉請開復。」
【眾人國士】指一般人和國中傑出之士。《戰國策·趙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豈不聞豫讓『~』之論乎?劉玄德待雲長不過恩厚耳。」
【眾人拾柴火焰高】喻人多力量大。
【眾矢之的】眾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擊的對象。
【眾說紛紜】人多嘴雜,議論紛紛。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
【眾所周知】誰都知道。
【眾望所歸】大家一致期望的。《晉書·列傳三十傳論》:「於是武皇之胤,惟有建興,眾望攸歸,曾無與二。」宋·陳亮《復陸伯壽》:「舍試揭榜,伏承遂釋褐於崇化堂前,眾望所歸,此選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氣為之光鮮。」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他非去不可!~,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眾星拱北】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恰便似~,萬水朝東。」
【眾星捧月】眾星襯托著月亮。見「眾星拱北」。老舍《四世同堂》七:「乘著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機,咱們得~,把他抬出去!」
【眾志成城】萬眾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眾醉獨醒】眾人昏蒙,我獨醒。戰國楚·屈原《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J. 含「眾」字的成語或詞語有哪些

含「眾」字的成語如下:

1.寡不敵眾[ guǎ bù dí zhòng ]

釋義: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

2.力排眾議[ lì pái zhòng yì ]

釋義:竭力排除各種意議論,使自己的意見占上風。

3.愛鶴失眾[ ài hè shī zhòng ]

釋義:比喻因小失大。

4.勞師動眾[ láo shī dòng zhòng ]

釋義:原指出動大批軍隊。現指動用很多人力。

5.稠人廣眾[ chóu rén guǎng zhòng ]

釋義:指人很多的場合。

6.公之於眾[ gōng zhī yú zhòng ]

釋義: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7.眾口紛紜[ zhòng kǒu fēn yún ]

釋義: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8.眾寡懸殊[ zhòng guǎ xuán shū ]

釋義:形容雙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極大。

9.罰不責眾[ fá bù zé zhòng ]

釋義:指某種行為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干,也就不好採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