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四字成語故事帶圖片大全集

四字成語故事帶圖片大全集

發布時間: 2020-11-21 03:58:56

⑴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大全

讓棗推梨

ràng zǎo tuī lí

【解釋】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

【出專處】《南史·王泰傳》:屬「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群兒競之,泰獨不取。」《後漢書·孔融傳》注引《融家傳》:「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

【結構】聯合式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讓梨推棗

【例句】《梁書·武陵王紀傳》:「兄肥弟瘦,無復相代之期;讓棗推梨,長罷歡愉之日。」

【英譯】offer dates and decline pears

【成語故事】南北朝時期,王泰幼年時,祖母給他們分棗子和栗子,他不去參與爭搶而是等他們拿完後自己再吃剩下的。漢朝時期的孔融4歲他與兄弟吃梨時,他從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讓給大人們吃,家人都誇他很懂事。

⑵ 成語故事文字帶圖片大全精選

1:如釋重負
公元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調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裡,其中以季孫宿的權力最大,昭公不過是個傀儡。
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游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後,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奪了政權。但是,昭公不聽他的勸告,照樣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終於覺察到,季孫宿等三卿在不斷壯大勢力,對自己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於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對三卿的大臣,尋找機會打擊三卿。不久,季孫宿死去,他的孫子意如繼續執政。大夫公若、邱孫、藏孫與季孫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孫氏,便約昭公的長子公為密談這件事。
公為當然贊成。公為回宮和兩個弟弟商量後,認為父親昭公肯定怨恨季孫氏專權,因此勸說昭公除掉季孫氏。昭公聽說鄖孫、藏孫等大夫與季孫氏有矛盾,心裡很高興,就秘密把他們兩人召進宮內,要他們一起來誅滅季孫氏。接著,又把子家屬召來,告訴了他這一密謀。
不料,子家羈反對說:「這可千萬使不得!如果這是進讒者利用大王去僥幸行事,萬一事情失敗,大王就要留下無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見他堅決反對,喝令他離去。
但子家羈表示,現在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的內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則泄露出去,就不能擺脫責任。於是,他就在宮中住了下來。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孫豹因故離開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給家臣翩戾掌管。
昭公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有人會去支援季孫氏,便使孫、藏孫率軍包圍了季孫氏的府第。季孫意如來不及調集軍隊反擊,又不能得到叔孫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請求,願意辭去卿的職務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國外去。
子羈勇建議昭公答應季孫意如的請求,但是,後孫堅持非把他殺掉不可。昭公覺得後孫的意見對,就聽從他的。
再說叔孫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孫氏被圍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後認為,如果季孫氏被消滅,那末接下來會輪到叔孫氏,所以馬上調集軍隊救援季孫氏。昭公的軍隊沒有什麼戰鬥力,見叔孫氏的軍隊沖過來,馬上四散逃走。
三卿中還有一家孟孫,見叔孫氏家已經出兵救援季孫氏,也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過來的後孫,便把他抓住殺死。昭公見三卿的軍隊已經聯合起來,知道大勢己去,只好和藏孫一起出奔齊國避難。
由於昭公早就失去了民眾,所以百姓對他的出奔並不表示同情;倒反覺得減輕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成語故事文字帶圖片大全精選2: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了。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成語故事文字帶圖片大全精選3:負荊請罪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幹。就封他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裡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夥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⑶ 成語故事的四字詞語大全

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戰國、孫敬) 漢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鍾子期) 秦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諸葛亮) 晉,只欠東風(周瑜: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 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⑷ 成語故事四字成語大全

畫蛇添足 望梅止渴
守株待兔 亡羊補牢

⑸ 四字成語故事的圖片急快點,最好簡單的的圖片四幅圖

網路《驊翔》空間有成語故事《守株待兔》和《互相矛盾》,每個故事都有六幅畫,網址為:
http://hi..com/%E6%E8%CF%E8/blog/item/8c2cd8e84dd4ac3a2cf53439.html和
http://hi..com/%E6%E8%CF%E8/blog/item/d9819b2c02278935d52af171.html
另在網路文庫中《驊翔》上傳有許多連環畫成語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六幅以上的連環畫。

⑹ 成語故事的四字成語大全

塞翁失馬、老馬識途、馬革裹屍、伯樂相馬、鷸蚌相爭、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羽扇綸巾、錦囊妙計、舌戰群儒、乾乾凈凈、彎彎曲曲、雪中送炭、一葉障目、指手畫腳、取長補短、嫦娥奔月、四海為家、管中窺豹、拔苗助長、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垂頭喪氣、光彩奪目、金碧輝煌、千里迢迢

  • 塞翁失馬的成語故事:

  • 古時候,在我國北方的邊城住著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歡叫他「塞翁」. 塞翁飼養了一匹壯馬.一天,馬走失了,鄰居們都來寬慰他.他笑著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幾個月後,走失的馬回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匹好馬!鄰居們都來祝賀.塞翁說:「怎麼知道不能成為禍呢?」果然,他的兒子騎馬時跌斷了一條腿.鄰居們又來勸慰他.塞翁說:「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一年後,打仗了.村裡的青年人都被強征入伍,十個有九個死在戰場上.只有他跛腳的兒子留在了家裡,保住了一條命.

    2.老馬識途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

    3.馬革裹屍成語故事:

    東漢時,有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叫馬援,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字文淵.有一次,馬援在外作戰凱旋迴京,許多人前來歡迎慰勞.在這些歡迎的人中間,有一個叫孟冀的,也隨同眾人向馬援道賀.馬援說:「我總以為你要和我說什麼大事,怎麼也這樣隨波逐流地一味誇獎我呢?」孟冀笑了笑,沒說什麼.馬援說:武帝時代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郡的地方,不過封了幾百戶的侯爵.我現在倒封了這樣大的地盤,賞過於功,能夠保住長久嗎?現在匈奴、烏桓還不時侵擾北方邊境,我想自告奮勇前去討伐.作一個好男兒,就應當准備把生命犧牲在疆場上,用馬革裹屍而歸,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兒女的身旁! 孟冀聽了馬援的話,不勝佩服,說:「這不愧是一個大丈夫呀!」後來,馬援擔任了隴西太守一職,率軍擊破先零羌,並一直在軍中征戰,直到六十三歲,病死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諾言.

    4.伯樂相馬的成語故事: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後,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麼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馬,這就是「伯樂相馬」 的故事.

    5.鷸蚌相爭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著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游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於游說。蘇代受燕王的委託,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麼來了?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講故事?他要講什麼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後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麼,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 趙惠文覺得蘇代的話有道理,便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

⑺ 帶圖片的成語故事

帶圖片的成語故事:紀昌學射、囊螢映雪、卧薪嘗膽、按圖索驥

1、紀昌學射

春秋時,秦國有個名叫孫陽的人,善於鑒別馬的好壞,只要讓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馬的優劣。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於是人們都把他稱為「伯樂」。

為了不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驗寫成一本書,名為《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

孫陽的兒子資質很差,卻想繼承父親的事業。在熟讀了這本書後,他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所有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千里馬。《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他按照這個特徵找了很久,也沒有什麼收獲。

有一天,他發現路邊有一隻蹦蹦跳跳的動物,他看了很久,覺得這個東西很像《相馬經》中所說的千里馬,於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個「千里馬」捉住,並帶回家。

一進門,他便嚷著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它長得和《相馬經》中說得差不多,就是個頭小了點,蹄子差了些。」

孫陽一看兒子手裡捉著的居然是一隻癩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說:「傻兒子,你拿的是一隻癩蛤蟆,根本不是什麼千里馬啊!你這樣按圖索驥是不行的,要學相馬的本領,就得多去看馬、養馬,深入地了解馬才行啊!」兒子聽了羞愧不已,從此便一頭鑽到馬群中去研究馬。

⑻ 成語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

成語】亡羊補牢
【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釋義】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典故】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⑼ 成語故事所有全部的圖片


【成語】: 顛鸞倒鳳

【拼音】: diān luán dǎo fèng

【解釋】: 比喻順序失常。舊小說用來形容男女花歡愛。

【出處】: 金·元好問《捉伯丑奴兒》詞:「朝鏡惜蹉跎,一年年來日無多,無情六合乾坤里,顛鸞倒鳳,撐庭裂月,直被消磨。」

【舉例造句】: 你綉帷里效綢繆,顛鸞倒鳳百事有。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

【拼音代碼】: dldf

【近義詞】:倒鳳顛鸞

【用法】: 作謂語;比喻順序失常或男女歡愛

【英文】: make love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