敉字開頭成語
㈠ 『』一『』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一心一意
一觸即發、
一呼百應、
一槌定音、
一飛沖天、
一生一世、
一見鍾情、
一錘定音、
一雙兩好、
一無所有、
一葉知秋、
一絲不掛、
一蹴而就、
一路順風、
一絲不苟、
一丘之貉、
一諾千金、
一帆風順、
一鳴驚人、
一統天下、
一石二鳥、
一衣帶水、
一葉障目、
一如既往、
一事無成、
一往無前、
一馬當先、
一線生機、
一針見血、
一勞永逸、
一籌莫展
㈡ 分別以一至九這九個數字開頭的成語越多越好
一無所事,一事無成一心一意 兩世為人 三從四德 四季發財 五福臨門 六親不認 七上八下 八仙過海 九死一生 一心一意,一敗塗地
二龍戲珠,二三其德
三心二意,三言兩語
四面楚歌,四喜臨門
五彩繽紛,五光十色
六親不認,六神無主
七竅生煙,七上八下
八面玲瓏,八拜之交
九牛一毛,九霄雲外 一馬當先 一敗塗地 一表人才 一步登天 一塵不染
二龍戲珠
三陽開泰 三長兩短 三番五次 三心二意
四平八穩 四分五裂 四通八達
五穀豐登 五光十色 五彩繽紛 五大三粗 五雷轟頂
六神無主 六親不認
七步之才 七竅生煙
八面玲瓏 八面威風
九牛一毛 九五之尊 九死一生
十全九美 十拿九穩 十惡不赦
一揮而就 一成不變 一塵不染 一言半語 二一添作五 三位一體 三長兩短 三寸之舌 四通八達 四分五裂 四面楚歌 五湖四海 五子登科 五大三粗 六馬仰秣 六神無主 六韜三略 六尺之孤 七情六慾 七竅生煙 七嘴八舌 八面玲瓏 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 八荒之外 九死一生 九九歸一 九牛一毛
塵不染 一意孤行 一波三折 一念之差 一絲一毫 一見如故 一無所求 一無所有 一衣帶水 一字一淚 一葉知秋
二三其德 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
三緘其口 三十而立 三三兩兩 三生有幸 三思而行
四面楚歌 四大皆空
五方雜處 五黃六月
六神無主 六根清凈
七拼八湊 七上八下 七步之才
八面玲瓏 八斗之才
九霄雲外 九死不悔
一帆風順,兩全其美,三星高照,四季發財,五福同享,六六大順,七方進財,八面來風,九九歸一,十全十美,百事順心,萬事如意
一分為二 一狐之腋 一決雌雄 一刻千金 一鳴驚人 一木難支 一石二鳥 一事無成 一世龍門 一彈指頃 一網打盡 一瀉千里 一之謂甚 一牛吼地 一牛九鎖 一牛鳴地
二話不說 二虎相鬥 二者不可 二一添作 二姓之好 二心三意 二心兩意 二童一馬 二桃殺三 二豎為虐 二三其意 二三其德 二三君子 二人同心 二滿三平 二龍戲珠 二惠競爽 二缶鍾惑 二缶鍾惑 二分明月 二八佳人
三茶六飯 三生有幸 三省吾身 三旨相公 三足鼎立 三智五猜 三紙無驢 三貞五烈 三貞九烈 三折肱為 三折肱, 三戰三北 三占從二 三災六難 三災八難 三月不知 三怨成府 三浴三釁 三餘讀書 三盈三虛 三陽開泰 三陽交泰 三言兩語 三言兩句 三言訛虎 三旬九食 三薰三沐 三熏三沐 三星在天 三星在戶 三釁三浴 三心兩意 三心二意 三寫易字 三寫成烏 三下五除 三徙成國 三徙成都 三五成群 三窩兩塊 三瓦兩巷 三瓦兩舍 三推六問 三吐三握 三頭六證 三頭六面 三頭六臂 三頭兩緒 三頭兩日 三頭兩面 三頭對案 三頭八臂 三天兩頭 三天打魚 三湯五割 三湯兩割 三台八座 三思而行 三思而後 三獸渡河 三首六臂 三豕涉河 三十三天 三十年河 三十六行 三十六計 三十六策 三十而立 三屍五鬼 三屍暴跳 三牲五鼎 三蛇七鼠 三山五嶽 三三四四 三三兩兩 三日新婦 三日打魚 三三五五 三人行, 三人為眾 三人成虎 三拳兩腳 三拳不敵 三求四告 三清四白 三親四眷 三親六眷 三親六故 三遷之教 三期賢佞 三妻四妾 三婆兩嫂 三平二滿 三朋四友 三媒六證 三命而俯 三沐三熏 三沐三薰 三臡八菹 三年化碧 三年五載 三年之艾 三毛七孔 三馬同槽 三六九等 三令五申 三鄰四舍 三老五更 三老四少 三句話不 三句不離 三節兩壽 三街六巷 三街六市 三街兩市 三教九流 三腳兩步 三江五湖 三江七澤 三諫之義 三緘其口 三家村 三飢兩飽 三魂七魄 三魂出竅 三葷五厭
四百四病 四不拗六 四沖八達 四沖六達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輻輳 四方之志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分五剖 四紛五落 四海波靜 四海承風 四海鼎沸 四海皆兄 四海九州 四海飄零 四海昇平 四海昇平 四海他人 四海為家 四海一家 四荒八極 四郊多壘 四角俱全 四腳朝天 四馬攢蹄 四海之內 四面八方 四面出擊 四面楚歌 四面受敵 四平八穩 四清六活 四衢八街 四山五嶽 四時八節 四時之氣 四書五經 四體百骸 四體不勤 四體不勤 四亭八當 四停八當 四通八達 四通五達 四姻九戚 四戰之地 四戰之國 四肢百骸 四肢百體 四至八道
五步成詩 五彩繽紛 五藏六府 五車腹笥 五尺豎子 五尺童子 五尺之童 五尺之僮 五大三粗 五典三墳 五鼎萬鍾 五冬六夏 五斗折腰 五毒俱全 五短身材 五方雜處 五方雜厝 五風十雨 五穀不分 五穀不升 五穀豐登 五穀豐熟 五羖大夫 五光十色 五鬼鬧判 五合六聚 五侯蠟燭 五侯七貴 五湖四海 五花八門 五花大綁 五花殺馬 五黃六月 五積六受 五脊六獸 五角六張 五經掃地 五里霧 五里霧中 五陵豪氣 五陵年少 五陵英少 五零二落 五零四散 五馬分屍 五內俱崩 五內如焚 五男二女 五搶六奪 五親六眷 五雀六燕 五日京兆 五色繽紛 五色無主 五色相宣 五申三令 五十步笑 五石六鷁 五世其昌 五體投誠 五體投地 五味俱全 五心六意 五行八作 五行並下 五行俱下 五虛六耗 五言長城 五顏六色 五音六律 五月飛霜 五月披裘 五月糶新 五蘊皆空 五臟六腑 五洲四海 五子登科
六齣奇計 六馬仰秣 六神無主 六韜三略 六尺之孤
七步之才 七橫八豎 七嘴八張 七嘴八舌 七足八手 七縱七擒 七縱八橫 七子八婿 七支八搭 七貞九烈 七折八扣 七張八嘴 七言八語 七行俱下 七相五公 七郤八手 七窩八代 七灣八扭 七灣八拐 七彎八拐 七歪八扭 七推八阻 七損八益 七損八傷 七死七生 七死八活 七首八腳 七手八腳 七事八事 七十二行 七生七死 七舌八嘴 七上八下 七上八落 七日來復 七情六慾 七青八黃 七擒七縱 七竅生煙 七竅冒火 七竅玲瓏 七七八八 七破八補 七拼八湊 七扭八歪 七年之病 七慌八亂 七腳八手 七開八得 七孔生煙 七口八嘴 七拉八扯 七撈八攘 七老八倒 七老八十 七棱八瓣 七了八當 七零八落 七零八碎 七滿八平 七男八婿 七拱八翹 七高八低 七返還丹 七返丹 七斷八續 七顛八倒 七擔八挪 七大八小 七搭八搭 七搭八扯 七次量衣 七瘡八孔 七穿八爛 七穿八洞 七長八短 七步成章 七步成詩 七步八叉 七病八痛 七病八倒
八百孤寒 八拜之交 八窗玲瓏 八斗之才 八方風雨 八方呼應 八方支持 八方支援 八府巡按 八公山上 八紘同軌 八荒之外 八街九陌 八九不離 八面見光 八面玲瓏 八面駛風 八面受敵 八面威風 八面瑩澈 八面圓通 八面張羅 八難三災 八萬四千 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 八音迭奏 八音遏密 八珍玉食 八字打開 八字沒見 八字沒一
九死一生 九九歸一 九牛一毛
一心一意,一敗塗地
二龍戲珠,二三其德
三心二意,三言兩語
四面楚歌,四喜臨門
五彩繽紛,五光十色
六親不認,六神無主
七竅生煙,七上八下
八面玲瓏,八拜之交
九牛一毛,九霄雲外
一心一意,一帆風順,一無所求
二龍騰飛,二龍戲珠,
三羊開泰,
四季發財,四季平安。
五福臨門。五穀豐登。
六六大順。
七星高照,
八方進財。
九九登科。
十全十美。
㈢ 一至十數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一至十數字開頭的成語有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㈣ 數字字開頭的成語大全
一步登天、一針見血、一模一樣、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毛不拔、一貧如洗、一竅不通、內一刀兩斷 ……
二字容頭:二龍戲珠,二一添作五,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兩面三刀,兩全其美,……
三字頭:三心二意,三生有幸,三長兩短,三顧茅廬,三令五申……
四字頭:四通八達,四海為家,四海昇平,四分五裂,四面八方……
五字頭:五顏六色,五湖四海,五體投地,五彩繽紛,五光十色……
六字頭:六神無主,六親不認,六親不靠……
七字頭: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拼八湊,七手八腳……
八字頭:八面玲瓏,八仙過海,八拜之交,八面威風,八字沒一撇……
九字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霄雲外,九九歸一,九牛二虎之力……
十字頭:十全十美,十萬火急,十惡不赦,十面埋伏,十室九空……
百字頭:百發百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花盛開,百戰百勝……
千字頭:千軍萬馬,千家萬戶,千變萬化,千錘百煉,千奇百怪……
萬字頭:萬紫千紅,萬家燈火,萬眾一心,萬水千山,萬象更新……
㈤ "數"字開頭的成語
數白論黃
數不勝數
數典忘祖
數短論長
數黑論白
數黑論黃
數黃道白
數黃道黑
數見不鮮
數米而炊
數米量柴
數往知來
數一數二
㈥ 篇字開頭的成語
篇數, piān shù 基本解釋
特指一本書的篇章數目。 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說《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維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 唐 柳宗元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序》:「今臣竊取 魏 晉 義,用 漢 篇數,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紀 高祖 、 太宗 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天下之勤勞,命將用師之艱難。」
篇首, piān shǒu 基本解釋
篇章的開頭。《書序》:「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
篇翰, piān hàn 基本解釋
猶篇章,篇簡。一般指詩文。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二:「十五諷《詩》《書》,篇翰靡不通。」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師顏公同清遠道士游虎丘寺》:「逸人綴清藻,前哲留篇翰。」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八:「弱齡弄篇翰,出門結羣賢。」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五書》:「 宋 自 紹興 以來……百姓莫敢言喘, 放翁 惡得形諸篇翰以自取戾乎!」 譚獻 《<唐詩錄>序》:「丁巳之歲,游學京師……緣情感寓,不忘篇翰。」
篇籍, piān jí 書卷文籍
篇冊, piān cè 基本解釋
猶書籍。 清 趙翼 《陔餘叢考·本草》:「世謂 神農 嘗葯時,尚無文字以識相付,至 桐 雷 乃載之篇冊。」
篇次, piān cì 基本解釋
謂書籍中篇章的順序。 三國 魏 何晏 《<論語集解>敘》:「 魯共王 時,嘗欲以 孔子 宅為宮。壞得古文《論語》、《齊論》有《問王》、《知道》,多於《魯論》二篇,古論亦無此二篇,分《堯曰》下章《子張問》以為一篇,有兩《子張》,凡二十一篇。篇次不與《齊》、《魯論》同。」 宋 曾鞏 《<禮閣新儀目錄>序》:「蓋此書本三十篇,則集賢院書雖具,然其篇次亦亂。既正其脫謬,因定著從目録,而《禮閣新儀》三十篇復完。」
篇詠, piān yǒng 基本解釋
亦作「 篇詠 」。詩歌著作。 唐 皇甫冉 《閑居作》詩:「篇詠投 康樂 ,壺觴就 步兵 。」《舊唐書·德宗紀贊》:「賜宴之辰,徒矜篇詠。」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三:「 真宗 聽政之暇,唯務觀書。每觀畢一書,即有篇詠,使近臣賡和。」
見「 篇詠 」。
篇家, piān jiā 基本解釋
著作家。 漢 王充 《論衡·須頌》:「問說《書》者:『「欽明文思」以下,誰所言也?』曰:『篇家也。』『篇家誰也?』『 孔子 也。』」
篇什, piān shí 《詩經》的《雅》、《頌》以十篇為一什,後用篇什指詩篇
篇目, piān mù 指一本書中的每篇或每章標題
一般放在書籍前面,表示書中篇章標題的目錄
篇幅, piān fú 文章的長短
書籍報刊中的文章所佔的版面
篇牘, piān dú 基本解釋
書籍;典籍。《後漢書·荀悅傳》:「 悅 年十二,能說《春秋》。家貧無書,每之人閑,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南朝 梁 沉約 《上<宋書>表》:「其( 何承天 )所撰志,唯《天文》、《律歷》,自此外,悉委奉朝請 山謙之 。」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文字肇興之日,歌詠先導其流,墳典已無篇牘,里巷猶聞謠諺,此章句之元始也。」
篇帙, piān zhì 基本解釋
指書籍的篇卷。《新唐書·隱逸傳·陸龜蒙》:「借人書,篇帙壞舛,必為輯褫刊正。」 宋 陳師道 《咸平讀書堂》詩:「休更散篇帙,風篁獻笙竽。」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 阮孝緒 《七録》,亦另録釋、道二家……余意二藏篇帙既多,且本方外之說,分門另録,似無不可。」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金錢》:「至於金錢、金盞、剪春羅、剪秋羅、滴滴金、石竹諸花,則明知精力不繼,篇帙寥寥,作此以塞紙尾。」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卷四:「查 中 外交涉以來,西人兩次構釁,藉勢馮陵,乘我倉卒之時,要我立約,篇帙數十頁,條議數十款,無非藉此取益。」
篇帛, piān bó 基本解釋
謂編織成幅的絲織品。 南朝 宋 鮑照 《紹古辭》之二:「絛綉多廢亂,篇帛久塵緇。」 黃節 註:「《說文》 徐 曰:『篇,連也。』」
篇頁, piān yè 指篇幅與頁碼
篇秩, piān zhì 基本解釋
書籍的篇卷。 宋 王安石 《進熙寧編敕表》:「具慚淺學,莫副詳延,屢彌歲午,僅就篇秩,刪除煩復,搜補闕遺。」
篇典, piān diǎn 基本解釋
猶典籍。《後漢書·胡廣傳》:「 廣 復與 敞 虔 上書駁之,曰:『……竊惟王命之重,載在篇典,當令縣於日月,固於金石,遺則百王,施之萬世。』」
篇章, piān zhāng 指篇幅與章節。比喻卓越的成績與貢獻
歷史的新篇章
常指作品
文學篇章
篇第, 基本解釋
謂篇章的順序。 漢 王充 《論衡·超奇》:「其高第若 穀子雲 、 唐子高 者,說書於牘奏之上,不能連結篇章。或抽列古今,紀著行事,若 司馬子長 、 劉子政 之徒,累積篇第,文以萬數,其過 子雲 、 子高 遠矣。」《隋書·經籍志一》:「 安國 並依古文,開其篇第,以隸古字寫之,合成五十八篇。」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 晉 孔衍 ﹞乃刪 漢 魏 諸史,取其美詞典言,足為龜鏡者,定以篇第,纂成一家。」 宋 王洙 《王氏談錄·秘閣易法》:「公言秘閣有 鄭氏 注《易》一卷,《文言》自為篇,而 陸氏 《太玄》,篇第亦各異。考之,足以見古《易經》之舊次。」
篇辭, 基本解釋
猶篇章、文章。《後漢書·文苑傳贊》:「情志既動,篇辭為貴。」 李賢 註:「《毛詩序》雲:『情發於中而形於言。《詩》者志之所之,故情志動而篇辭作,斯文章之為貴。』」
篇記, 基本解釋
猶篇章。 漢 崔琰 《述初賦》:「覿 游 夏 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參見「 篇章 」。
篇句, 基本解釋
猶章句。 章炳麟 《辨詩》:「自爾千年,七言之數以萬,其可諷誦者幾何?重以近體昌狂,篇句填委,凌襍史傳,不本情性。」
篇技, 基本解釋
謂創作詩文的才能。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謝賜石硯等啟》:「臣夙乏翰能,素謝篇技。」
篇條, 基本解釋
猶篇章。泛指文章。《晉書·刑法志》:「今制新律,宜都總事類,多其篇條。」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篇條滋蔓,必假 孔氏 。」《魏書·樂志》:「逮 漢 魏 之間,樂章復闕,然博採音韻,粗有篇條。」參見「 篇章 」。
篇子, 基本解釋
口語。指寫著或印著文字的單張紙。 孫犁 《白洋淀紀事·吳召兒》:「我想得正規一下,不到九月,我就給她們上大課了。講軍民關系,講抗 日 故事,寫了點名冊,發了篇子。」
英文翻譯
1.[口] sheet (of paper, etc.)
篇統, 基本解釋
謂整篇文章各種頭緒的統一安排。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篇統間關,情數稠疊。」
篇卷, 基本解釋
指書籍。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道書之出於 黃 老 者,蓋少許耳,率多後世之好事者,各以所知見而滋長,遂令篇卷至於山積。」《隋書·經籍志一》:「俗儒趨時,益為其學,篇卷第目,轉加增廣。」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舊唐書》志後序雲:『 三代 之書,經 秦 殆盡。 漢武帝 、 河間王 始重儒術,於灰燼之餘,拾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
篇韻, 基本解釋
《玉篇》和《廣韻》的並稱。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一:「﹝《太平御覽》﹞卷四百八十八:『涕,鼻液也。』按《篇》《韻》皆雲:『涕,目汁。』」
篇末, 基本解釋
篇章的結尾。《後漢書·馬武傳》:「故依其本第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雲爾。」《晉書·列女傳序》:「亦同搜次,附於篇末。」
篇簡, 基本解釋
書籍;典籍。古代書於竹簡,故稱。 南朝 梁武帝 《詔答周弘正》:「篇簡湮沒,歲月遼遠。」《隋書·經籍志一》:「其餘篇簡錯亂,不可復讀,並送之官府。」
篇語, 基本解釋
猶篇章。 清 沉宗疇 《<板橋雜記>後跋》:「余甲申以前詩文盡皆焚棄,中有贈答名妓篇語甚多。」
篇題, 基本解釋
篇章的標題。 章炳麟 《文學說例》:「前世著述,篇題多無義例。」
篇袠, 基本解釋
書籍的篇卷。 黃侃 《<新方言>後序》:「篇袠既定,承命敘録,略陳所懷,仰贊微恉雲爾。」
篇葉, 基本解釋
篇和頁。葉,同「 頁 」。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次年,中樞移入 北京 ,社員好像走散了一些,《淺草》季刊改為篇葉較少的《沉鍾》周刊了。」
篇體, 基本解釋
謂文章的體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贊》:「所以古來篇體,促而不廣。」
篇聯, 基本解釋
(1).謂有機地加以組織,使之聯貫而成篇。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序》:「如曰小不足講,懵則包羞,聊此篇聯,無誚叢脞。凡五百事,釐為五卷,曰《近事會元》。」
(2).指於一篇之中有機地加以組合。 明 宋濂 《元處士吳萊》:「 濂 嘗受學於 立夫 ,問其作文之法,則謂有篇聯,欲其脈絡貫通;有段聯,欲其奇偶迭生。」
篇法, 基本解釋
謂文章的作法。 徐念慈 《余之小說觀》六:「若斟酌字義,考訂篇法,往往今不逮昔。」
篇制, 基本解釋
猶創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江 左篇制,溺乎玄風。」
篇業, 基本解釋
著書立說之事。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才高好事,勤學不舍,若專成之苗裔,有世祖遺文,得成其篇業,觀覽諷誦。」
篇端, 基本解釋
文章或著作的開首。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刑部·重刊<閨范>序》:「斯世斯民,有能觀感興起,毅然以往哲自勵,則是圖之刻,不為徒為。因敘厥指,以冠篇端。」
篇述, 基本解釋
㈦ 數 字開頭成語大全
數字開頭成語大全
:
數不勝數、
數見不鮮、
數一數二、
數以萬計、
數米量柴、
數九寒冬、
數米而炊、
數奇不偶、
數奇命蹇、
數九寒天、
數黑論黃、
數典忘祖、
數東瓜,道茄子、
數墨尋行、
數白論黃
㈧ 恆字開頭的成語
恆河沙數
héng hé shā shù
〖解釋〗恆河:南亞的大河。象恆河裡的沙粒一樣,無法計算。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金剛經·無為福勝分第十一》:「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恆河一沙
héng hé yī shā
〖解釋〗比喻極其渺小。
〖出處〗清·各邦額《夜譚隨錄·宋秀才》:「宋陰念一身蜩寄世間,真如恆河一沙,滄海一粟。」
㈨ 數字開頭的成語
一物降一物、一碗水端平、一去不復返、一棍子打死、一身都是膽。
一、一物版降權一物
白話釋義:某種事物專門制伏另一種事物,或者某種事物專門有另一種事物來制伏。
出處:《西遊記》:「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二、一碗水端平
白話釋義:比喻辦事公道,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處:《劉家鍋伙》六:「妹子,你是過來人,可得一碗水端平。」
朝代:近代
作者:劉紹棠
三、一去不復返
白話釋義: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譯文: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
四、一棍子打死
白話釋義:比喻對人或事物不加分析,全盤否定。
出處:《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收,就是不許人家說不同的意見,不許人家發表錯誤的意見,發表了就『一棍子打死』。這不是解決矛盾的辦法,而是擴大矛盾的辦法。」
朝代:近代
作者:毛澤東
五、一身都是膽
白話釋義:極言膽大勇敢。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朝代:晉
作者:陳壽
㈩ 撀字開頭的成語
沒有這個字的成語,你是想說罄竹難書嗎
罄竹難書
qìngzhúnánshū
[釋義] 罄:盡;竹:指可供製成竹簡的竹子;書:寫。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後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多形容罪惡累累。
[語出] 《舊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正音] 難;不能讀作「nàn」。
[辨形] 罄;不能寫作「磐」。
[近義] 罪大惡極 數不勝數
[反義] 微乎其微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與「擢發難數」有別:~形容罪行多得寫不盡;「擢發難數」形容罪行多得數不清。
[例句]
①日本侵華戰犯的罪惡;~。
②林彪「四人幫」一夥殘酷迫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罪行真是~。
[英譯] tomumeroustobelisted
[成語故事]
李淵自從在太原起兵以後,自任為大將軍,積極地向隋軍進攻。
這個時候,突厥的力量很強,李淵因為一方面擔心突厥壞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馬,所以聽從別人的建議,向突厥的始畢可汗談和,雙方約定:「若得攻入長安,民眾土地歸於唐,金玉繒帛歸於突厥。」
李淵為爭取人心,大開糧倉,救濟災民,並且乘機招募義兵。然而,這些義兵都是烏合之眾,沒有經過檢閱練習,所以帶領起來萬分辛苦。
此時,李密在現在的河南省東部,擁有極大的力量,而且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聲討隋煬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這句話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簡策,也寫不完煬帝的罪狀。罄是用盡的意思。用東海的滔滔大水,也洗不完煬帝的罪惡。以後我們形容罪狀之多,寫都寫不完,稱之為「罄竹難書」,這就是此句成語的由來。
自從這一篇檄文一出,海內轟動,人人傳閱,李密的聲勢如日中天,各地反隋的領袖如竇建德和徐圓朗等紛紛上表,勸請李密即天子位,李密卻以為洛陽尚未拿下,還不必急在一時。
因為李密的聲勢浩大,所以李淵想要來拉攏他,遣使通書。李密自以為力量雄厚,要求李淵率領步騎數千到河南來,當面締結盟約,由李密自任盟主。
李淵不敢得罪李密,卻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著說:「李密這個人如此誇矜自大,我正准備進兵關中,如果一口回絕他,等於平白又多了一個敵人,不如拍拍他的馬屁,使他更為驕傲,然後再慢慢觀看鷸蚌相爭,好來坐收漁利。」
於是,李淵就命令溫大雅回了一封書信給李密,信上說:「天生萬民,必有司牧,當今能為司牧,作為天子者,除了你還有什麼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為五十歲 ,沒有這個野心了。願意跟著大弟你,攀鱗附翼。」
李密見到信,看得眉開眼笑,樂不可支。從此,對李淵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