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以身作則成語
『壹』 以身作則作子女榜樣的成語
以身作則
yǐshēnzuòzé
[釋義] 身:自身;則:准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語出] 《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正音] 則;不能讀作「zhé」。
[辨形] 作;不能寫作「做」;則;不能寫作「嘖」。
[近義] 言傳身教 身先士卒 身體力行
[反義] 以身試法
[用法] 用於褒義。一般用於要求別人嚴格;而自己在行動中也能夠做到。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身先士卒」;都有「親自做出榜樣」的意思;但「身先士卒」偏重於「在關鍵時刻自己帶頭做;走在群眾的前面」;「~」僅指自己做出榜樣。
[例句] 政治思想工作必須是理論與實際聯系的;領導與群眾結合的;~、言行一致的。
『貳』 以身作則的成語
以身作則 則:准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出處:巴金《家專》二十五:「這屬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
整躬率物 整飭自身做出榜樣,以為下屬示範。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個程度,好等他們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正身率下 端正自身,為下屬表率。
出處: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叄』 以身作則相關的成語
以身作則 相關的近義詞
言傳身教
身先士卒
以身作則_詞語解釋_詞典
【拼音】:[yǐ shēn zuò zé]
【釋義】:則:准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肆』 以身作則的成語有哪些
身體力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伍』 和以身作則相近的成語
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陸』 能體現母親勤勞,以身作則教育子女的成語
孟母三遷
意思是: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處】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孟子出生有美善的品質,從小為選擇良好的環境被母親三次遷居。
【例子】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父母不妨也學習一下孟母三遷。
【語法】復句式;作賓語;用於人、事物的比較
『柒』 成語以身作則的道理
以身作則yǐ shēn zuò zé
【成語解釋】:則:准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成語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成語簡拼】:yszz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以身作則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巴金《家》二十五)
【近義詞】: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反義詞】:以身試法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捌』 形容做事要以身作則的成語或古文
成語:
【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語言為主而進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則起到的教育作用。
【曾子殺彘】:彘:豬。曾子殺豬。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則。
【上樑不正】:上樑:指上級或長輩。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不能以身作則。
【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比口頭上的教育更為重要。
古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自己行為端正,就是不發布命令,人民也會服從;自己的行為不端正,發布了命令也沒有人遵從。」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譯文】孔子說:「真能端正了自身的行為,從政治理又有什麼難的呢?不能夠端正自身的行為,又怎麼去使別人端正呢?」
『玖』 以身作則的故事,成語故事
「以身作則」的成語故事:
齊國相國晏嬰歷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對自己要求專甚嚴,處處以身作則,倡行屬廉潔,吃糙米飯,穿粗布衣,坐簡易車,住低矮民房。齊景公過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車新衣,他堅決不受。齊景公要給他蓋新房,他還是堅持不接受。
「以身作則」的成語解釋:
【成語】: 以身作則
【拼音】: yǐ shēn zuò zé
【解釋】: 身:自身;則:准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表率。
【出處】: 《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舉例造句】: 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一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 ★巴金《家》二十五
【拼音代碼】: yszz
【近義詞】: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反義詞】:以身試法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自己做榜樣
【英文】: set an example by one's own action
『拾』 以身作則相似的成語
類似以身作則詞語 - 搜狗問問
答:類似以身作則詞語 言傳身教、 身先士卒、 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