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猶在耳成語
『壹』 ( )( )在耳 成語
詞 目 言猶在耳
發 音 yán yóu zài ěr
釋 義 猶:還。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出 處 《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示 例 ~,忠豈忘心。(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詞 目 歷歷在耳
發 音 lì lì zài ěr
釋 義 形容聽到的某種聲音清清楚楚地盤旋在耳邊。
出 處 宋·陳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暫違,今焉永訣,歷歷在耳,言猶未絕。」
『貳』 成語言猶在耳是什麼意思
言猶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釋義]
猶:還。
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出處]
《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叄』 言猶在耳成語意思及造句 言猶在耳成語故事出自何處
言猶在耳
【拼音】:yán yóu zài ěr
【解釋】:猶:還。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出處】:《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示例】:~,忠豈忘心。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近義詞】:念念不忘、記憶猶新、餘音繞梁
【反義詞】:置之腦後
【語法】:作謂語;形容對別人的話印象很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襄公死後,太子夷皋年少,趙盾執掌國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為國君,派人去秦國接他。太子夷皋的母親繆贏知道後,日夜抱著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說襄公生前託孤言猶在耳,怎麼能立即變卦呢。
『肆』 言什麼什麼耳的成語
言猶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說過的話好像還在耳邊回響。形容對人家說的話還記得清內清楚楚。《左傳·文公七容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猶:還。
言不入耳 [yán bù rù ěr] 指說的話不中聽。
言提其耳 [yán tí qí ěr] 揪著他耳朵。指懇切地教誨。言,助詞。
參見 網路漢語
『伍』 成語言猶在耳是什麼意思
言猶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釋義] 猶:還。 說的話還在耳邊。比喻說的話還清楚地記得。
[出處] 《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陸』 成語:言什麼耳
言猶在耳:解釋是:猶:好像;形容別人的話說過不久,或者雖然說過很久,但是還記得很清楚。出自《左傳·文公七年》
『柒』 成語「言猶在耳」是什麼意思
拼音:「yányóuzàiěr」
釋義: 話音還在耳邊回響。
出自:《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捌』 帶耳的成語有哪些
耳濡目染、交頭接耳、耳聽八方、面紅耳赤、忠言逆耳。
1、耳濡目染
【解釋】: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自】: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譯文】: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2、交頭接耳
【解釋】:交頭:頭靠著頭;接耳:嘴湊近耳朵。形容兩個人湊近低聲交談。
【出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笑語喧嘩。」
【譯文】:不許頭靠著頭湊近低聲交談,不許大聲喧嘩。
3、耳聽八方
【解釋】: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警。
【出自】: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六回:「為將之道,須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譯文】:為將之道,必須要眼觀四處,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
4、忠言逆耳
【解釋】: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出自】:韓非子·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譯文】:良葯苦口,而智慧的鼓勵而喝的,知道他進入而已自己病了;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而第二主聽的,知道他可以獲得成功的。
5、面紅耳赤
【解釋】:臉比耳朵都紅了。形容因激動或羞慚而臉色發紅。
【出自】:朱熹·宋《朱子語類》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譯文】:現在的人有點小利與害,就到了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幾乎沒有喜怒。
『玖』 成語言猶在耳是什麼意思
話音彷彿還在耳邊回響。喻指對所說的話印象深刻。亦指別人的話剛說不久
『拾』 猶的成語有哪些
猶的成語有哪些 :
雖死猶榮、
毫不猶豫、
記憶猶新、
困獸猶斗、
過猶不及、
雖死猶生、
風韻猶存、
言猶在耳、
聞道猶迷、
猶豫不決、
兵猶火也,不戢自焚、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鷹化為鳩,猶憎其眼、
依希猶記、
千里猶面、
涉想猶存、
猶豫未決、
興猶不淺、
博弈猶賢、
猶豫再三、
中饋猶虛、
萬死猶輕、
我見猶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