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學者講學用成語概括

學者講學用成語概括

發布時間: 2020-11-21 05:54:43

① 講學解中用到的成語

業精於勤荒於嬉 異曲同工
述學之作

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的設根據意思打一成語

【詞 目】 坐而論道
【發 音】zuò ér lùn dào
【解釋】原指坐著議論政事,後泛指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③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設是什麼意思,思意相同的成語

設帳:設立學管教學。

設的意思相同的成語
醴酒不設

④ 什麼填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晉代王衍講學

信口雌黃可以用來形容晉代王衍講學。
王衍是東晉人,有名的清談家。他喜歡老莊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玄理。但是往往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提出質疑,他也滿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隨口更改。於是當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顏氏家訓》中也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論。

信口雌黃[ xìn kǒu cí huáng ]
【解釋】: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出自】: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⑤ 三什麼五什麼成語是什麼

三綱五常:【基本解釋】: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拼音讀法】:sān gāng wǔ cháng

【使用舉例】:先生九經皆通,無書不讀,豈不曉~之理?(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

【近義片語】:清規戒律、三從四德

【反義片語】:大逆不道、離經叛道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封建的道德規范

【成語出處】:《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三番五次:【基本解釋】:番:遍數。一再,多次。

【拼音讀法】:sān fān wǔ cì

【近義片語】:屢次三番、再三再四

【反義片語】:絕無僅有、百年不遇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狀語;形容次數很多

【成語出處】: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一折:「你將書呈三番兩次調發小生到此,蕭條旅館,個月期程,不蒙放參。」

三墳五典:【基本解釋】: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拼音讀法】:sān fén wǔ diǎn

【成語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⑥ 猜成語 董仲舒講學授課,三年不出屋,無

猜成語 董仲舒講學授課,三年不出屋
答案 :目不窺園

⑦ 講學解里有什麼成語

融會貫通
róng huì來 guàn tōng
【解源釋】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處】《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多用在學習上。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正音】會;不能讀作「kuài」。

【辨形】融;不能寫作「榮」;會;不能寫作「匯」。

【近義詞】舉一反三、豁然貫通

【反義詞】望文生義、生吞活剝

【辨析】~和「舉一反三」都可形容在學習上能夠領會;理解。但~的語義范圍比「舉一反三」大;指將各方面知識都能匯聚起來;得到透徹理解。而「舉一反三」只是反映由一類事物推得其他事物。

【例句】要沒有想像力;就只能做出點滴的餖飣的工作;決不能~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