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經驗少成語

經驗少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1 07:21:36

㈠ 表示經驗的成語

經歷。缺乏經驗:處世經驗。指經驗不多。身經百戰:經歷。比喻對某事有經驗,富有經驗;裕如。少不更事。也指高明的醫道:師。措置裕如,照抄別人的辦法,經驗多。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後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老馬認識路。常用來稱贊人有辦事的才能和經驗。隔年皇歷,富有經驗。老馬識途,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戰斗:駕輕車,為良醫。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指經驗不多:措置:老:比喻有才能有經驗的官員: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就亂加猜測,走熟路:處理。入鐵主簿;更:借鑒白面書生。比喻實際經驗的重要:年輕: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經驗豐富,很能打仗。三折肱,在新的情況下已經用不上,成為內行。初出茅廬,很有辦法的樣子,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驗。生吞活剝;更。年紀輕,很熟悉。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見多識廣。生搬硬套。指對社會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閱歷。年紀輕。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耳聞不如目見。駕輕就熟:茅廬: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安排,知道的廣。盲人摸象: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後事之師。指不顧實際情況。老於世故:少,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驗。原比喻新露頭腳:老練。形容閱歷深:年輕:從容不迫:生硬。處理事情從容不迫: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能征慣戰:草房;世故:生,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少。事不師古:見過的多,做起來容易: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經驗,想做出全面的判斷。前事不忘:幾次斷臂。比喻況歷多。少不經事、理論等

㈡ 形容人有經驗的成語

老馬識途、輕車熟路、駕輕就熟、得心應手、措置裕如
一、老馬識途 [ lǎo mǎ shí tú ]
【解釋】: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自】:秦 韓非《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譯文】: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來冬回來,迷失了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用了。』就放老馬來跟隨他。於是找到了路「
二、輕車熟路 [ qīng chē shú lù ]
【解釋】: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出自】: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譯文】:如果馬兒駕輕車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他先後啊。
三、駕輕就熟 [ jià qīng jiù shú ]
【解釋】:駕:趕馬車。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事有經驗,很熟悉,做起來容易。
【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到了場期日迫,只得把功令所有條件略為照顧,以求風檐寸晷,有駕輕就熟之樂。
四、得心應手 [ dé xīn yìng shǒu ]

【解釋】: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出自】:戰國 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譯文】:不慢不快,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
五、措置裕如 [ cuò zhì yù rú ]

【解釋】:措置:處理,安排;裕如:從容不迫,很有辦法的樣子。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常用來稱贊人有辦事的才能和經驗
【出自】:清·劉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請旨簡放折》:「前署蘇松、福山等鎮篆務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譯文】:前簽署蘇松、福山等人鎮守篆事務措置裕如,可以用很令署理

㈢ 人生閱歷少的成語

少不更事 [shào bù gēng sh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專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屬驗不多。
貶義
出 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種榆水中央;成長何容易?截承金露盤;裊裊不自驟;言少不更事之人;無所涵養;而驟膺拔擢;以當重任。」
例 句
對於~的中小學生,我們理應加強國情知識教育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年幼無知
反義詞
老成持重 少年老成 老馬識途

㈣ 形容長時間積累經驗的成語有哪些

眾毛攢裘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銖積寸累 銖:我國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漢代以一百黍的重量為一銖。形容一點一滴地 積 累。也形容事物完成的不容易。

生眾食寡 眾:多;寡:少。生產的多,消費的少。形容財富充足。

歲豐年稔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亦作「歲稔年豐」。

稔年豐 稔:莊稼成熟。指農業豐收。同「歲豐年稔」。

日積月累 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聚沙成塔 把細沙堆積成寶塔。比喻積少成多

積水成淵 比喻積小成大。

積微成著 微:細微;著:顯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就會變得顯著。

積銖累寸 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

積小成大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寸積銖累 銖:古計量單位,20銖為一兩。點點滴滴地積累

㈤ 形容年輕沒經驗的成語

形容年輕沒經驗的成語:

未經人事 、初入江湖、 資歷淺薄、
涉世未深 、初生牛犢、初出茅廬、
少不更事等。

㈥ 形容有很多經驗的成語有哪些

學富五車駕輕就熟見多識廣

老馬識途老於世故身經百戰

㈦ 形容「讀書人缺乏閱歷經驗」的成語有哪些

一知半解、白面儒冠、初出茅廬、紙上談兵、不經世故

一、一知半解

1、釋義: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2、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譯:雖然了解但是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二、白面儒冠

1、釋義: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2、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面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

譯: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已經無人問津,此生只羨慕做官的人。

三、初出茅廬

1、釋義:東漢末,諸葛亮在劉備的再三請求下,離開他在襄陽住的茅屋,去當劉備的軍師。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

2、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譯:嚇破了曹操的膽,這是出山的第一次勝戰。

四、紙上談兵

1、釋義:比喻只憑書本知識空發議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五、不經世故

1、釋義: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2、出處:近代魯迅《花邊文學·序言》:「然而他們不經世故,偶爾『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釘子。」

㈧ 有很多經驗用成語形容

白面書生: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凈的讀書人。
初出茅廬: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措置裕如:措置:處理,安排;裕如:從容不迫,很有辦法的樣子。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常用來稱贊人有辦事的才能和經驗。
耳聞不如目見: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比喻實際經驗的重要。
隔年皇歷: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驗,在新的情況下已經用不上。
駕輕就熟: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事有經驗,很熟悉,做起來容易。
見多識廣:見過的多,知道的廣。形容閱歷深,經驗多。
老馬識途: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老於世故:老:老練,富有經驗;世故:處世經驗。指對社會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閱歷。
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能征慣戰: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師:借鑒。記取從前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後工作的借鑒。
入鐵主簿:比喻有才能有經驗的官員。
三折肱,為良醫: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少不更事: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少不經事: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身經百戰: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戰斗。比喻況歷多,經驗豐富。
生搬硬套:生:生硬。指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驗,照抄別人的辦法。
生吞活剝: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現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事不師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經驗。

㈨ 有哪些是形容經驗不足的成語或能力不夠的成語

【不經世故】
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初出茅廬】
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少不經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少不更事】
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多.
【新學小生】
指治學時間不長,見聞淺陋、經驗不足的後生晚輩.
【不勝其任】
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才短思澀】
才:才識.短:短淺.澀:遲鈍.見識短淺,思路遲鈍.指寫作能力差.
【褚小杯大】
用小口袋裝大東西.比喻能力不能勝任.
【趕鴨子上架】
比喻強迫去做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綆短汲深】
綆:汲水用的繩子;汲:從井裡打水.吊桶的繩子短,打不了深井裡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
舉鼎絕臏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力不勝任】
能力擔當不了.
【蚍蜉戴盆】
比喻能力低而承擔的任務極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無能為力】
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勁或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決某個問題.
【知小謀大】
指能力太差,不能勝任重大的任務.
【力小任重】
能力小,負擔重.猶言力不勝任.
【力有未逮】
能力做不到
【褚小懷大】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解釋】褚:口袋.用小口袋裝大東西.比喻能力不能勝任.
【綆短絕泉】
〖解釋〗猶綆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

㈩ 形容見識少,沒有經驗的成語

這些成語,大部分如下:
少不更事】——少:年輕;更:經歷。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麼事情。指經驗不足。

【初出茅廬】——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乳臭未乾】——臭:氣味。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輕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孤陋寡聞】——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新來乍到】——乍:剛才,起初。形容為時不久或剛剛來到一個新地方。

【初露頭角】——比喻剛剛顯示出能力或才幹。

【初露鋒芒】——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涉世不深】——涉:經歷。初入社會,對一切世事還不很懂事。

【羽毛未豐】——豐:豐滿。指小鳥沒長成,身上的毛還很稀疏。比喻年紀輕,經歷少,不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新硎初試】——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幹。

【口尚乳臭】——乳臭:奶腥氣。嘴裡還有奶腥味。表示對年輕人的輕視。

【黃口孺子】——黃口:兒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

【駒齒未落】——駒:小馬。小馬的乳齒尚未更換。比喻人尚年幼。

【蟬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一孔之見】——從一個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淺見寡識】——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識:見識很少。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少見多怪】——見聞少的人遇到不常見的事物就覺得奇怪。後常用來嘲笑見識淺陋的人。

【才疏學淺】——疏:淺薄。才學不高,學識不深(多用作自謙的話)。

【井蛙之見】——見:見解。井底之蛙那樣狹隘的見解。比喻狹隘短淺的見解。

【閉目塞聽】——閉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形容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

【目光短淺】——解釋:眼光不遠,見識不深。形容缺乏遠見。

【淺嘗輒止】——輒:就。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鑽研。

【目光如豆】——眼光象豆子那樣小。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裡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