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滿腹經綸意思相近的成語
『壹』 滿腹經綸 成語
滿腹經來綸
mǎnfùjī源nglún
[釋義] 腹:肚子;經綸: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引申為人的才學、本領、謀略等。形容很有學問和才能。
[語出] 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正音] 腹;不能讀作「fǔ」。
[辨形] 綸;不能寫作「論」。
[近義] 才高八斗
[反義] 胸無點墨 才疏學淺
[用法] 含褒義。用來稱贊文人很有學問和才能的用語。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貳』 滿腹經綸相近的成語
學富五車
【釋義】形容讀書多,學問大(五車:指五車書)。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學富五車——竹簡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博大精深、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滿腹經綸、才高八斗、殫見洽聞。
【反義詞】 目不識丁、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
成語典故
編輯
典源
《莊子集釋》卷十下〈雜篇·天下〉
惠施
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叄』 滿腹經綸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哪些急急急
學富五車 才高八斗 知識淵博
『肆』 滿腹經綸相近的成語有哪些
學富五車 才高八斗 知識淵博
滿腹經綸mǎn fù jīng lún
【成語解釋】:比喻政治見識和專主張屬。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成語出自】: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成語簡拼】:mfjl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滿腹經綸是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示例】:仲老,真佩服,滿腹經綸!這果然是奧妙!(茅盾《子夜》二)
『伍』 滿腹經綸是什麼意思成語解釋含義
滿腹經綸[ mǎn fù jīng lún ]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 處
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例 句
經過幾十年的知識積累,李老師現在~,博學多才。
『陸』 形容滿腹經綸的成語
抱玉握珠 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
出處: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筆頭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生花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才高七步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筆生花 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操翰成章 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志·魏書·徐幹傳》:「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干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出口成章 說出話來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斗酒百篇 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對客揮毫 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錦心綉腹 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一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綉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錦胸綉口 猶言錦心綉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精神滿腹 形容富有才智,滿腹經綸。
出處:《晉書·溫嶠傳》:「深結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
立馬萬言 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流水行雲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滿腹經綸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夢筆生花 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七步成詩 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成章 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七步之才 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燃萁之敏 後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缽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日試萬言 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生花妙筆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生花之筆 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思如湧泉 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舊唐書·蘇頲傳》:「舍人思如湧泉,嶠所不及也。」
脫口成章 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文不加點 點:塗上一點,表示刪去。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文無加點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同「文不加點」。
五步成詩 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後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下筆成篇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文 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一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下筆如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下筆有神 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行雲流水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一揮九制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倚馬可待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倚馬千言 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援筆成章 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援筆立成 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源泉萬斛 比喻文思涌溢。
出處: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言語妙天下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柒』 與滿腹經綸相近的成語
學富五車
【釋義】形容讀書多,學問大(五車:指五車書)。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
學富五車——竹簡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博大精深、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滿腹經綸、才高八斗、殫見洽聞。
【反義詞】 目不識丁、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
『捌』 滿腹經綸的成語意思是什麼
滿腹經綸 [mǎn fù jīng lú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褒義
出 處
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例 句
經過幾十年的知識積累,李老師現在~,博學多才。
『玖』 滿腹經綸的近義詞是什麼(是成語)
精神滿腹 ( jīng shén mǎn fù ) 解 釋 形容富有才智,滿腹經綸. 出 處 《晉書·溫嶠傳》:「深結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富有才智 示 例 博通書傳,尤精《左氏》及地理學.為人有干局,心所到則絕人遠甚.故時人稱其~.(《金史·李獻甫傳》) 近義詞 滿腹經綸 ps: 才高八斗、文才出眾、飽讀詩書、博學多才、博古通今、學富五車
『拾』 滿腹經綸成語的意思
滿腹經綸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簡拼: mfjl
近義詞: 才高八斗 反義詞: 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比喻政治見識和主張。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 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里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滿腹經綸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