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被很多人慶祝的成語
❶ 天下的人同時慶祝,這是什麼成語
普天同慶
拼音: pǔ tiān tóng qìng
簡拼: pttq
解釋: 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近義詞: 額手稱慶、拍手稱快
反義詞: 哀鴻遍野、怨聲載道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形容國家有令人高興的事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百猥頒厚賚。」
造句:
1.在這普天同慶的國慶佳節,天安門廣場被裝點得格外美麗。
2.記得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成功時,舉世歡騰,普天同慶。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普天同慶,全國一片歡騰。
4.春節到了,大家都忙著張燈結綵、普天同慶,想馬上就歡聚一堂。
5.當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時,真是普天同慶,萬民歡騰。
❷ 形容歡慶的成語
鼓樂齊鳴 敲鑼打鼓 歡呼雷動 歡聲雷動 歡聲如雷 熱熱鬧鬧 掌聲雷動鑼鼓喧天 挨山塞海 人山人海 比肩繼踵 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手舞足蹈人來人往 遊人如織 過江之鯽 人如潮湧 水泄不通 歡喜若狂 載歌且舞風雨不透 熙來攘往 車水馬龍 熙熙攘攘 人聲鼎沸 賞心悅目 心曠神怡人歡馬叫 震耳欲聾 翩翩起舞 載歌載舞 歡欣鼓舞 歡呼雀躍 歡天喜地興高采烈 語笑喧闐 歡聲笑語 大吹大打 吹吹打打
❸ 形容慶祝節日的成語
歌舞昇平 、普天同慶 、萬人空巷 敲鑼打鼓、率土同慶 、舉手加額、溥天同慶、敲鑼打鼓、歡度佳節、歡呼雀躍、歡天喜地
❹ 形容慶祝活動的場面的成語
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熱鬧非凡、熙熙攘攘、水泄不通。
一、熱火朝天
【解釋】:形容群眾性的活動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九章:「但這幾天熱火朝天的參軍運動,也沖擊著他們的身心。」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如火如荼、萬馬奔騰、熱熱鬧鬧、熱氣騰騰
【反義詞】死氣沉沉、冷冷清清
二、如火如荼
【解釋】: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出自】:過了兩年「五四運動」發生了。報紙上的川流不息的記載喚醒了他的被忘卻了的青春。 巴金《家》六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方興未艾、熱火朝天、洶涌澎拜、繁榮昌盛、風起雲涌、熱熱鬧鬧、如日中天、轟轟烈烈
【反義詞】冷冷清清、世風日下、大勢已去、無聲無息、危在旦夕、悄然無聲、死氣沉沉
三、熱鬧非凡
【拼音】[ rè nào fēi fán ]
【解釋】形容熱鬧的場面或景象。「非凡」是出色的或突出的,不同於一般的意思。
【出處】但這幾天熱鬧非凡的參軍運動,也沖擊著他們的身心。(馮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近義詞】熱火朝天、欣欣向榮、如火如荼、轟轟烈烈
【反義詞】死氣沉沉、冷冷清清
四、熙熙攘攘
【解釋】: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示例】:共青團員都打扮成去遠足的樣子,每人提了個提包,有的是掛包,熙熙攘攘的會集在廠里的球場上。 茹志娟《新當選的團支書》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多喧鬧
【近義詞】人山人海、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縷縷行行、肩摩轂擊、攘攘熙熙、熙來攘往、門庭若市、華蓋雲集、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紛至沓來、紛至杳來
【反義詞】無人之境、門前冷落、門庭冷落、門可羅雀、冷冷清清
五、水泄不通
【解釋】:泄:排泄。像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密。
【出自】:熱心的讀者除郵局匯捐款絡繹不絕外,每天到門口來親交捐款的,也擠得水泄不通。 鄒韜奮《經歷·社會的信用》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補語;形容道路阻塞
【近義詞】熙熙攘攘、比肩繼踵、人山人海、觀者如堵、風雨不透、水楔不通
【反義詞】川流不息、四通八達、暢通無阻
❺ 形容慶祝活動內容很多的四字成語
多種多樣
種類繁多
各式各樣
琳琅滿目
豐富多彩
不拘一格
花樣繁多
❻ 描寫慶祝的成語
歡呼雷動 歡聲雷動 歡聲如雷 熱熱鬧鬧 掌聲雷動
挨山塞海 人山人海 比肩繼踵 摩肩接踵 水泄不通
人來人往 遊人如織 過江之鯽 人如潮湧 水泄不通
風雨不透 熙來攘往 車水馬龍 熙熙攘攘 人聲鼎沸
人歡馬叫 震耳欲聾 翩翩起舞 載歌載舞 手舞足蹈
載歌且舞 鼓舞歡欣 歡欣鼓舞 歡呼雀躍 歡喜若狂
興高采烈 歡天喜地 歡忻鼓舞 賞心悅目 心曠神怡
語笑喧闐 歡聲笑語 大吹大打 吹吹打打 鑼鼓喧天
鼓樂齊鳴 敲鑼打鼓
歌舞昇平 昇平:太平。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誦而歌舞之。」漢·張衡《東京賦》:「躬自菲薄,治致昇平之德。」
率土同慶 猶言普天同慶。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出處:唐·白居易《賀上尊號後大赦天下表》:「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書,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歡呼,自天降休,率土同慶。」
普天同慶 天下的人或全國的人共同慶祝。
出處:《三國志·魏書·郭淮傳》:「今溥(普)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
敲鑼打鼓 ①指歡慶祝賀。②形容大造聲勢,大肆進行輿論宣揚。
萬人空巷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出處:宋·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❼ 形容盛況的成語
形容盛況的成語:鑼鼓喧天,氣勢磅礴,人山人海,盛況空前,恭逢其盛 。
鑼鼓喧天
[拼音]:luó gǔ xuān tiān
[釋義]:喧:聲音大。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後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例句]:三八節活動,新鮮出爐喲,那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氣勢磅礴
[拼音]:qì shì páng bó
[釋義]: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處]:秦牧《古戰場春曉》:「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氣勢磅礴的一頁。」
[例句]:氣勢磅礴的明長城有縱貫南北的京杭運河有金碧輝煌。
人山人海
[拼音]:rén shān rén hǎi
[釋義]: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或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
[例句]:龍舟競賽開始了,錦江兩岸萬頭攢動,人山人海。
盛況空前
[拼音]:shèng kuàng kōng qián
[釋義]:形容熱鬧至極。
[出處]:今日在廣場上有數萬人參加國慶遊行,真是~。
[例句]:今日在廣場上有數萬人參加國慶遊行,真是盛況空前。
恭逢其盛
[拼音]:gōng féng qí shèng
[釋義]:恭:恭敬;逢:遇到;盛:盛況,盛會。敬逢這一盛況或盛會。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餞別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明·許三階《節俠記·二十五·誣激》:「這是卿等調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例句]:我回國前幾天趕上了1998年游園會,恭逢其盛,不能不去看看。
❽ 形容瘋狂的成語慶祝(褒義詞)
人歡馬叫:【基本解釋】:人在呼喊,馬在嘶鳴。形容一片喧鬧聲。
【拼音讀法】:rén huān mǎ jiào
【使用舉例】:田野上~,一片豐收的景象。
【成語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只聽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馬嘶之聲,漸漸近前堂來了。」
❾ 關於慶祝節日的成語有哪些
張燈結綵、笑逐顏開、普天同慶、合家團圓、
歡歌如潮、
歡天喜地、樂聲激昂、
歡聚一堂、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舉國歡騰、神州共慶
❿ 關於慶祝節日的成語有哪些
舉國歡騰、神州共慶、張燈結綵、歡聚一堂、普天同慶、歡歌如潮、樂聲激昂、笑逐顏開、
歡天喜地、合家團圓、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