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別具一格
別開生面[ bié kāi shēng miàn ]
詳細釋義
[ bié kāi shēng miàn ]
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意思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來已經褪色了,只是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後多用來形容文藝作品另創新的形式、風格等。
出 處
例 句
近義詞:
反義詞:
唐·杜甫《丹青引》詩:「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1. 無場次話劇,真是~。
面目一新別出機杼另具匠心別出新裁別具一格獨出心裁自出機杼匠心獨運異軍突起不落窠臼獨具匠心別樹一幟標新立異別出心載別出心裁獨出新裁獨具一格
循規蹈矩述而不作依樣葫蘆亦步亦趨衣冠優孟照本宣科規行矩步家常便飯依樣畫葫蘆步人後塵千篇一律優孟衣冠
⑵ 別具一格用來形容什麼
別具一格用來形容別致、新穎,與眾不同,風格獨特。
別具一格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ié jù yī gé,意思是比喻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譯文:詠見面的贈詩,風格別致新穎,與眾不同。
例句:
1、布魯塞爾大廣場盧鳴廣場側面的天鵝咖啡館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築。
2、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別具一格,別有韻味。
用法:主語為人,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文學、藝術、書法等。
近義詞:標新立異、別開生面、別有風味、獨具一格、不拘一格、風格迥異、別出機杼、別具匠心
歇後語:王羲之的字帖 ————別具一格
(2)成語典故別具一格擴展閱讀
別具一格的反義詞有:如出一轍、千篇一律、老生常談、如法炮製
1、如出一轍
拼音:rú chū yī zhé
解釋:比喻兩件事情非常相似。
成語典故:宋朝時期,學者洪邁在《容齋隨筆》中指出:歷史上一些名將威震一時,立過蓋世之功,由於恃功自傲,驕傲輕敵,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漢將關羽、西魏名將王思政、北齊名將慕容紹宗和南朝名將吳明徹四人所犯錯誤都如出一轍。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言論和行動。
近義詞: 千篇一律、毫無二致、一模一樣、如同一口、大同小異、一模一樣
反義詞: 別樹一幟、大相徑庭、背道而馳
例句:遠相隔的民族有著這樣如出一轍的民族傳說。——秦牧《宣揚友愛的民族傳說》
2、千篇一律
拼音:qiān piān yī lǜ
解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現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辦事按一個格式,非常機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陳舊呆板、呆滯的意思。
成語典故:晉朝時期,張華經常模仿東漢時期著名詩人王粲的作品作詩,他的詩多敘寫兒女柔情,講究綺麗的辭藻和修辭。在當時小有名氣。但真正內行人並不十分欣賞他的作品。南朝詩人謝靈運評價他的詩是千篇一律沒有新意。
近義詞:千人一面、如出一轍、老生常談
反義詞:千差萬別、形形色色、別具一格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一個模式。
例句:她又開始說起千篇一律的懇求的話語來了。——沙汀《磁力》
3、老生常談
拼音:lǎo shēng cháng tán
解釋: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老生:老書生。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談。」
譯文:這是老生常談的話。
近義詞:陳詞濫調、老調重彈
反義詞:標新立異、真知灼見、遠見卓識、奇謀高論、珠玉之論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指沒有新意的話。常用作謙詞。
例句:我懶得應酬,說來說去,全是聽膩了的老生常談。——夏衍《心防》第二幕
4、如法炮製
拼音:rú fǎ páo zhì
解釋: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
出處:魯迅《而已集·再談香港》:「兩個茶房將第二箱抬到艙面上,他如法炮製,一箱書又變成了
一箱半,還撕碎了幾個厚紙包。」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事物。
例句:我們不妨如法炮製,用白話來嘗試。——朱自清《古文學的欣賞》
⑶ 有故事的成語-別出心裁
別出心裁
[bié chū xīn cái]
更多圖片(1張)
表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或辦法。用來形容詩文、美術、建築等的構思設想獨具一格,與眾不同。
中文名:別出心裁
出自:水滸全書發凡
語出:李贄
用法:動賓式
使用頻度:經常使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發音:bié chū xīn cái
分享
成語解釋
【成語】: 別出心裁
【拼音】: bié chū xīn cái
【解釋】: 別:另外;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成語典故
【出處】:
清 顧觀光 《武陵山人雜著·雜說》:「 敖繼公 釋《儀禮》,屏棄古注,別出新裁,於經文有難通處,不以為衍文,即以為脫簡。」
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采於回中。」
【舉例造句】: 只好別出心裁,鼓吹女人自殺。 ★魯迅《墳·我之節烈觀》
詞語辨析
歇後語
醜八怪演花旦——別出心裁;胸口掛剪刀——別出心裁。
燈謎
巧用邊角料——別出心裁
近義詞
獨出心裁、別開生面、標新立異、與眾不同、別出新裁、獨具匠心、別具一格、不落窠臼、獨辟蹊徑、自出機杼、獨出機杼、別出機杼、另具匠心、匠心獨運、別具匠心、獨樹一幟。
反義詞
千篇一律、鸚鵡學舌、如法炮製、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例行公事、亦步亦趨、依樣葫蘆、照貓畫虎、東施效顰、人雲亦雲。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與眾不同的新觀念或辦法
【英文解釋】try to be unique <try to be different; adopt an original approach;be-originalbreak new ground>
【日語解釋】新機軸(しんきじく)を出す,新しく工夫 (くふう)をこらす
【俄語解釋】оригинáльно
【德語解釋】von ausgefallener Idee <eigenartig>
【法語解釋】avoir une idée originale <faire oeuvre originale>
【相關成語】別出新意 獨出心裁 別出機杼 自出心裁 別出手眼 別出心裁
⑷ 成語故事
夜郎自大
【典故】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 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 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 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釋讀】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⑸ 求兩個成語典故
齊國都城臨淄有13座城門,其中有一西門叫雍門。韓娥鬻歌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出自《列子·湯問》其餘音繞梁大意是: 戰國時,韓國有個歌女名叫韓娥,到東方齊國來缺了糧食,在雍門賣唱乞飯吃,但無人給她吃的,她離去之後,歌聲的餘音三天繞梁不斷,人們都認為她不曾離去。她到客店裡,店裡的人還侮辱她。韓娥難過極了,那長長的哀悲哭聲,使得一里之內的老幼都隨之悲愁,相對流淚,三天不吃飯。當人們急忙把她追回來,給她吃的和盤費,她轉悲為喜,唱起婉轉悠揚的歡歌,一里內的男女老幼都情不自禁的隨著她的歡歌而跳起舞來,忘掉了以前的悲傷。 人們都說,至今臨淄雍門一帶的人還善歌善哭,就是摹仿韓娥傳留的歌哭聲。 這個成語是從《孟子·盡心下》記載的一段故事中引申出來的:「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
春秋時的曾參是個孝子。他的父親曾晰喜歡吃羊棗(一種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曾晰死後,曾參竟不忍心再吃羊棗。此事被儒家傳為美談。
有一次,孟子的學生公孫丑就這件事向孟子提問:「膾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棗哪樣東西好吃?」孟子說:「當然是膾炙好吃。」公孫丑說:「那麼曾參父子一定都愛吃膾炙了,可為什麼父親死後,曾參只戒羊棗,不戒膾炙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卻是曾晰的特殊嗜好,所以他死後,曾參會繼續吃膾炙而不吃羊棗。」
根據以上記載,後人引申出「膾炙人口」這句成語,比喻人人贊美和傳誦(多指詩文)。
⑹ 別具一格的成語典故
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示例:布魯塞爾大廣場盧鳴廣場側面的天鵝咖啡館是一座別具一格又獨有意義的建築。
示 例
布魯塞爾大廣場盧鳴廣場側面的天鵝咖啡館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築。
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別具一格,別有韻味。
成語故事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⑺ 別具匠心的成語故事
沒有對應的成語故事。
【成語】: 別具匠心
【拼音】: bié jù jiàng xīn
【解釋】: 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
【出處】: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獨妙。」
【舉例造句】: 《蕃錦集》運用成語,別具匠心。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拼音代碼】: bjjx
【近義詞】: 別具一格、匠心獨運、獨辟蹊徑
【反義詞】: 拾人牙慧、老生常談、平淡無奇
【用法】: 作謂語、定語;同「獨具匠心、匠心獨運」
【英文】: show ingenuity
⑻ 求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300字左右,要別具一格,謝謝
金石為開
西漢時期, 有個大將軍叫李廣.李廣生來口才笨拙, 不善言談, 可身材高大, 膂力超人, 精通射箭.
有一次, 他到郊外去打獵, 忽然發現前面草叢里有一隻猛虎正蹲卧在那裡, 好像正在等待撲捉食物的時機.李廣立刻神情振作, 瞄準老虎, 拉弓搭箭, 使足力氣」嗖」地射出一箭.這一箭射出, 正中要害.可是李廣在那等了一會兒, 看老虎動也沒動一下, 他很奇怪, 大著膽子走近, 仔細一看, 被射中的不是什麼老虎, 而是一塊形狀像老虎的大石頭.當他尋找射出的那支箭時, 發現那支箭不僅深深地射中了石頭老虎, 而且連箭瓴都幾乎看不見了.
李廣自己也感到很驚奇, 自己怎麼會有這么大的力氣.接著他又連射幾箭, 卻始終不能再射進去了.
後來, 當他對別人說起這件事時, 人家告訴他說: 」見其誠心, 而金石為開.」
這句成語比喻對人真誠, 能產生極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堅定, 能克服一切困難.
黃粱一夢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一次路過邯鄲的途中,在一家旅店裡巧遇一位呂姓道士,兩人相談甚歡。
交談了一陣子後。盧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時旅店的主人正在蒸煮著黃梁飯。於是道士就拿了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枕著這個枕頭好好睡一覺,就可以如你所願,得到榮華富貴。
睡夢中,盧生夢到自己娶了一個崔氏大戶人家的女兒為妻。仕途非常順遂,不但考取了進士,還連連升遷到節度使,最後還當上了十年位高權重的宰相;擁有許多良田、宅地、美女和馬匹。享受著無盡的榮華富貴,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此時,盧生因為伸了個懶腰而醒了過來,發現自己睡卧在旅店中,而道士仍在身邊,旅店主人的黃梁飯都還沒有煮熟呢!他感到很驚訝,所看到的事物都和真實的一樣,就說:「難道那榮華富貴,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境嗎?」道士回答說:「現在你應該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過就是一場夢而已!」
粱上君子
東漢時期,在潁川有個縣官叫陳實,他辦事公正,很有聲望。
一天夜裡,一個小偷溜進了陳實的家裡,躲在房樑上,被陳實發現了。他沒有喊叫,裝著沒有看見一樣。他穿好衣服後,就把兒孫們叫醒來到自己住的房間里。非常嚴肅地對他們說: "你們長大了一定要愛惜名聲,努力向上,從嚴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損害別人的事。有些人原來並不壞,而是對自己放鬆了要求,染上了壞習慣,又不及時改正,慢慢地變壞了的。這些人如果嚴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
陳實說到這里,馬上用手指向房樑上邊說: "你們看,樑上的那位君子墮落到了這般地步,是慢慢地變成的啊!"
躲在樑上的小偷聽到後,又慚愧,又驚慌,連忙從房樑上跳下來,向陳實磕頭認罪。陳實的兒孫們要找繩索捆綁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陳實見小偷苦苦求鐃,便說: "看你這個樣子,並不像個壞人,你大概是因為生活上貧困,才不得不這樣做的吧?"
說完,讓家人取出兩匹綢緞,,送給小偷,勸他改邪歸正。
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盡地一再表示今後決不當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樑上君子"這句成語。"梁"是房梁,"君子"是古代對有教養的讀書人的稱呼,用在這里含有幽默的意思。"樑上君子"被用作小偷、竊賊的代稱。
後來"樑上君子"還用來比喻那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脫離實際的人。
感恩圖報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
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麼樣的船槳那麼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裡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麼會來這里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里。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麼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⑼ 別具一格的成語故事
別具一格_成語解釋
【拼音】:bié jù yī gé
【釋義】:別:另外。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
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
《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9)成語典故別具一格擴展閱讀:
【近義詞】標新立異、別開生面、別有風味、獨具一格、不拘一格、別出機杼、別具匠心
【反義詞】如出一轍、千篇一律、依樣葫蘆、普普通通、老生常談、如法炮製
【成語】: 標新立異
【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解釋】: 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成語故事】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文字》:《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不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東晉時的佛教學。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陽白馬寺同太常護國將軍馮懷一起聊天,談到《逍遙游》,支道林說出了一種新的道理,大大高於郭象、向秀的解釋,樹立了一種新的見解,超出當時許多著名學者的認識。
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見解,都是那些著名學者苦苦搜求思索沒有能夠解決的。後來人們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見來解釋《逍遙游》。
⑽ 4個成語的典故
引人入勝
釋 義: 勝:勝境。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出 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衛軍雲,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示 例: 扇畫小幅,蘇州園林,格局很小,卻總是那麼~。
★秦牧《蝦趣》
雅俗共賞
釋 義: 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出 處: 明·孫人儒《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示 例: 這些雖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淺近的物兒,大家~才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
妙筆生花(我沒查到 不好意思啦!)
別具一格
釋 義: 別:另外。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出 處: 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示 例: 這個畫家的人物畫拙中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