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規范程度低的成語

形容規范程度低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1 09:31:30

『壹』 表示「規范」的成語有哪些

井井有條、井井有序、井然有序、有條不紊、方言矩行
一、井井有條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解釋】:井井:形容有條理。形容說話辦事有條有理。
【出自】:戰國 荀子《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譯文】:一口井一口井的樣子是表示有條理。
二、井井有序 [ jǐng jǐng yǒu xù ]

【解釋】:有條理,有秩序。
【出自】:駱賓基《鄉親——康天剛》:「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樣。」
三、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解釋】:井然:整齊不亂的樣子。序:次序。整整齊齊,次序分明,條理清楚。
【出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第二十六卷:「如尤公瑛《寡人之於國也》章文,以制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譯文】:如尤其公方瑛《我對於我的國家的章》文,以控制產、重視農業、救荒分三事……整齊不亂的樣子。
四、有條不紊 [ yǒu tiáo bù wěn ]

【解釋】:紊:亂。形容有條有理,一點不亂。
【出自】:春秋 左邱明《尚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譯文】:如果網在綱上,就一點不亂。
五、方言矩行 [ fāng yán jǔ xíng ]

【解釋】:指言行方正,合乎規范。
【出自】:清·錢泳《履園叢話·科第·孝感》:「彭一庵,名瓏,字雲客,長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譯文】:彭一庵,名瓏,字雲客,長洲人,言行方正,合乎規范,大家都推崇他。

『貳』 形容分不出高低,數量,程度的成語

1、半斤八面

【拼音抄】:bàn jīn bā miàn

【釋義】:指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

【出處】:李涼《天涯俠侶》第三十三章

2、不相上下

【拼音】: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釋義】:上下:比喻高低、好壞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出處】:唐·李肇《唐國史補》:「貞元中;楊氏、穆氏兄弟;人物氣概;不相上下.」

『叄』 形容文化水平低的成語

目不識丁
[讀音][mù bù shí dīng]
[解釋]《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據說「丁」應寫作「個」,因為字形相近而誤。後來形容人不識字說「不識一丁」或「目不識丁」。

『肆』 形容規范的成語

比較常見的有這些:[婦道人家]婦道:婦人應遵守的道德規范。指成年女子
[綱常名教]綱常:三綱五常;名教:封建禮教。指維護封建制度而設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規范
[夔龍禮樂]夔龍:虞舜的兩個大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指可以作為規范的禮樂制度
[禮廢樂崩]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混亂,動盪不寧
[禮壞樂缺]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盪不安
[禮樂崩壞]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盪不安
[正理賓士]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范,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衣冠禮樂]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范。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一本正經]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詩禮傳家]指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范世代相傳。
[天經地義]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伍』 形容文化水平低的成語

不識一丁:
不識一丁的成語故事
【解釋】: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拼音】:bù
shí

dīng
【拼音碼】:bsyd
【近義詞】:目不識丁
【反義詞】:學富五車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文化水平低
【英語】:not
know
one's
ABC
【故事】:唐朝幽州節度使張弘靖的部將韋雍和張宗厚經常在一起喝酒,那時天下太平,邊關沒有戰事,這些將士沒有事做。他們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練武不如練文,你們能拉滿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個字」。由於「個」與「丁」接近演變而成
【常用程度】:3/3
(我個人認為目不識丁也可以)

『陸』 形容"對自己要求低,對別人要求高"應該用什麼詞語(成語最好)

「責人以嚴,待己以寬」指對別人要求很嚴格,對自己卻很寬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都不懂,不明白的事情,卻要別人明白。有其身不正的指責之意。

這兩個能用么?都是成語。

『柒』 關於「規范」的成語有哪些

1、循規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釋義] 循、蹈:遵循,依照。 規、矩是定方圓的標准工具,借指行為的准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出處] 宋·朱熹《答方賓生書》:「循途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2、循序漸進 [xún xù jiàn jìn]

[釋義]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出處]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朱熹註:「……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3、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

[釋義] 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 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四回:「只好是按部就班慢慢敘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4、橛守成規 [jué shǒu chéng guī]

[釋義] 拘守已有的規章制度。

[出處] 黃人《序》:「然則操斯文進退去取之枋者,其猶橫分區域,橛守成規。」

5、規行矩步 [guī xíng jǔ bù]

[釋義] 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准則;步:用腳走。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苟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每從兩兄;曉夕溫清;規行矩步;安辭定色。」

『捌』 形容標準的成語有哪些

有「不拘一格」、「愛人以德」、「規圓矩方」、「殺身成仁」、「眼高手低」、「五音六律」等。

『玖』 形容文章水平極低的成語

1.形容文章羅唆來重復的成語
拖泥帶水源
2.形容文章引用有誤的成語
斷章取義
3.形容文章內容空洞的成語
言之無物
4.形容文章內容充實的成語
有血有肉
5.形容文章引證廣泛的成語
旁徵博引
6.形容文章描繪生動的成語
有聲有色
7.形容文章刻畫逼真的成語
惟妙惟肖

『拾』 有沒有形容程度的成語

青黃不接、青黃未接、罪大惡極、十惡不赦、登峰造極
一、青黃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解釋】:青:田時的青苗;黃:成熟的穀物。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物力前後接不上。
【出自】:元 江西地方官府 《元典章·戶部·倉庫》:「即日正是青黃不接之際,各處物斛涌貴。」
【譯文】:當天正是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的時候,各處事需要特別注意物價。
二、青黃未接 [ qīng huáng wèi jiē ]
【解釋】: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後接不上。同「青黃不接」。
【出自】:宋·葉適《上寧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黃未接,食於常平者十家而九。」
【譯文】:城市的人民,舊糧已經吃完,新糧尚未接上,吃在常平的十家中有九家。
三、罪大惡極 [ zuì dà è jí ]
【解釋】:罪惡大到了極點。
【出自】:宋·歐陽修《縱囚論》:「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
【譯文】:被判處死刑的人,是罪惡大到了極點。
四、十惡不赦 [ shí è bù shè ]
【解釋】: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出自】: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這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五、登峰造極 [ dēng fēng zào jí ]
【解釋】: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譯文】:不知道能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但是修煉功夫,不可能隨隨便便便。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