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過屈宋的成語故事
沒有與「過 和」相關的成語!
『包含有「過」字的成語』
「過」字開頭的成語:(共29則) [g] 過從甚密過都歷塊過而能改過府沖州過河拆橋過化存神過河卒子過街老鼠過江之鯽過路財神過門不入過目不忘過目成誦過橋抽板過橋拆橋過時黃花過甚其詞過甚其辭過市招搖過屠大嚼過屠門而大嚼過庭之訓過五關,斬六將過五關斬六將過為已甚過隙白駒過猶不及過眼煙雲過眼雲煙
第二個字是「過」的成語:(共56則) [b] 不過爾爾補過飾非補過拾遺[c] 齒過肩隨才過屈宋[d] 得過且過刀過竹解[f] 福過災生[g] 改過不吝改過從善改過遷善供過於求攻過箴闕觀過知仁改過自新改過作新[h] 怙過不悛護過飾非悔過自新悔過自責[j] 救過不給救過補闕救過不贍救過不暇計過自訟[m] 名過其實[q] 棄過圖新求過於供青過於藍[s] 時過境遷事過景遷事過境遷三過其門而不入事過情遷順過飾非水過鴨背赦過宥罪[t] 談過其實[w] 文過其實文過飾非文過遂非微過細故委過於人聞過則喜[y] 雁過拔毛雁過撥毛雁過留聲言過其實掩過飾非雲過天空掩過揚善引過自責[z] 知過必改走過場知過能改朝過夕改
㈡ 跟才有關的成語故事
一表人才、
人才濟濟、
才華橫溢、
人才輩出、
才疏學淺、
恃才放曠、
不羈之才、
志大才疏、
恃才傲物、
雄才大略、
人盡其才、
才貌雙全、
聰明才智、
才子佳人、
曠世奇才、
德才兼備、
郎才女貌、
才華超眾、
多才多藝、
真才實學、
人才出眾、
江郎才盡、
超世之才、
長才短馭、
才薄智淺、
才蔽識淺、
大才槃槃、
隨才器使、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㈢ 20個成語故事短點的
1、拔苗助長【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典故】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公孫丑上》
【釋義】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成語故事】從前宋國一個農夫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三天過去了,禾苗沒見動靜。他想出一個辦法,就急忙奔到田裡,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對兒子說禾苗長高了一大截,兒子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2、不共戴天【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典故】父之仇,弗與共戴天。 《禮記·曲禮上》
【釋義】戴: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不願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成語故事】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准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然後誅殺金國使者。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
3、一衣帶水【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典故】我為百姓父母,豈可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南史·陳後主紀》
【釋義】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成語故事】公元581年,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稱隋文帝,統一北方後,面對長江以南的陳朝就想統一全國,他經常對手下人說:「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難道因為像衣帶似的長江就能擋住我去拯救那裡的老百姓嗎?」於是出兵渡江滅掉陳朝。
4、解衣衣人【注音】jiè yī yī rén
【典故】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解釋】脫下衣服給別人穿。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手下的韓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劉邦。劉邦認為韓信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給韓信,還給韓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馬。韓信帶兵滅掉齊國。項羽派武涉去勸韓信自立為王,被韓信拒絕。
5、天衣無縫【拼音】tiān yī wú fèng
【出處】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
【釋義】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裡乘涼,見一個仙女從天上下來,她身穿白衣,美麗絕倫。她告訴他她名叫織女。郭翰仔細欣賞織女的衣裳渾然一體,竟看不出一絲線縫,好奇問織女。織女答道:「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6、老淚縱橫(老淚縱橫)
【出處】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並訴說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7、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循環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於無形體的道
8、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9、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10、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11、堅貞不屈(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12、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里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13、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同韻詞】霧興雲涌、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4、名正言順(名正言順)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押韻詞】出內之吝、情至意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礪世摩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民保於信、言之過甚、高談弘論、黃中內潤、單傳心印、......
【燈謎】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後,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15、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同韻詞】先我著鞭、缺吃少穿、瀝膽披肝、春滿人間、陳舊不堪、鵬摶九天、窺見一斑、瓮盡杯乾、粲然可觀、瀝血披肝、......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16、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17、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釋義】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裡,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誌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18、勵精圖治(勵精圖治)
【出處】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 《漢書·魏相傳》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宋史·神宗紀贊》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假借太後命令欲殺魏相,漢宣帝先發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9、樂極生悲(樂極生悲)
【典故】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史記·滑稽列傳》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很小就繼承了王位,他一味貪圖玩樂,在都城臨淄建造「稷下」宮,讓能言善辯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國侵略齊國,淳於髡憑口才請來趙國救兵解圍。齊威王擺酒慶功,淳於髡趁機給他講樂極生悲的道理,幫他成為明君
20、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出處】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詩經·小雅·天保》
【釋義】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於祝人長壽。
【成語故事】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描寫農奴的生活圖景,農奴們一年忙到頭,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他們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過著鶯歌燕舞的生活。他們每年都要搞年終宴會,殺豬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萬壽無疆」。
㈣ 宋才潘面的意思 關於成語宋才潘面的
宋玉東牆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宋斤魯削 -宋國產的斧頭和魯國產的曲刀。比喻當地特產的精良工具。宋畫吳冶 - 用以作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稱。宋才潘面 - 宋玉的才華,潘岳的容貌。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杞宋無征 -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鄭昭宋聾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杜預註:「昭,明也。聾,闇也。」後以「鄭昭班香宋艷 - 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以富麗見稱,後以之泛稱辭賦之美者。才過屈宋 -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詞:「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衙官屈宋 -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㈤ 才過屈宋 成語
八斗之才 才:才華。比喻人極有才華。
才高八斗 比喻人極有才華。
博學多才 學識內廣博,有多方面的容才能。
才高八斗 比喻人極有才華。
學富五車 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學富才高 學識淵博,才能高強。
博學多聞 博學:廣博。學識廣博,見聞豐富。
才華蓋世 蓋:覆蓋,超過。才能很高,遠遠超過當代的人
才華橫溢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學藝術方面而言,很有才華
才華超眾 才華:表現於外的才能。才能遠遠超出一般人。
㈥ 關於「宋」的成語
宋玉東牆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宋斤魯削 -宋國產的斧頭和魯國產的曲刀。比喻當地特產的精良工具。
宋畫吳冶 - 用以作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稱。
宋才潘面 - 宋玉的才華,潘岳的容貌。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
杞宋無征 - 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鄭昭宋聾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齊,曰:『無假道於宋。』亦使公子馮聘於晉,不假道於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杜預註:「昭,明也。聾,闇也。」後以「鄭昭
班香宋艷 - 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以富麗見稱,後以之泛稱辭賦之美者。
才過屈宋 -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詞:「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衙官屈宋 -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㈦ 才過屈宋 什麼意思
才過屈宋
【拼音】: cái guò qū sòng
【解釋】: 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
【出處】: 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
【舉例造句】: 道出羲黃,才過屈宋,空有名垂古。 ★宋·林正大《括酹江月》詞
【拼音代碼】: cgqs
【近義詞】:才高七步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誇獎人
㈧ 才過屈宋的造句
造句:
有人說王院長才過屈宋,學貫中西,都是過譽之詞,不足為信。
㈨ 先生有道出西皇,先生有才過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萬古知何用。猜一動物、
這是杜甫的一首詩啊,謎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