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個東西有兩個用處的成語
① 表示有所用途的成語
表示有所用途的成語:
變廢為寶
廢物利用
積掖成裘
粒米成籮
② 一個物體用途很多可用一個什麼成語
一箭雙雕
啦
③ 寫成語.做一件事,同時得到兩個好處.是什麼成語
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注釋】
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處】
《晉書·束皙回傳》:「賜其十年炎復,答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近義詞】
一箭雙雕、事半功倍
【反義詞】
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歇後語】
打傘曬毛巾;作揖抓腳背;賣糖的看戲;逮兔子打狐狸
【謎語】
業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英文翻譯】
shoo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歷史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勇士卞莊子敢於隻身同老虎搏鬥,他聽說山上有兩只老虎就想去打,朋友勸說等兩只老虎爭食時再下手可以一舉兩得。他耐心等到大老虎為了吃到黃牛而咬死小老虎,覺得這時時機已成熟,輕易地打死那隻大老虎
④ 怎麼用成語說一個東西多種用途
東西雖小,必不可少
星火燎原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自己選吧。。
⑤ 形容小東西但是有大用處的成語
敝帚自珍: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⑥ 如何形容一個材料在兩個領域都有用途,比如這個材料是雙功能材料,類似的詞語
滿滿登登 前呼後擁 門庭若市車水馬龍, 熙熙攘攘 比肩接踵, 賓客盈門絡繹不絕 人山人海 坐無虛席
⑦ 形容非常有用處,有益處的成語
大有作為、大有裨益、 忠言逆耳、良葯苦口、良師益友等。
1、大有作為
【解釋】:作為:做出成績。能夠極大地發揮作用,作一番貢獻。
【出自】:孟子·春秋《孟子·公孫丑下》:「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朱熹集註:「大有為之君,大有作為,非常之君也。」
【譯文】:所以將大有作為的君主,一定有什麼不召的我,要有計劃了就的。「朱熹集註:「大有作為的君主,大有作為,不尋常的你啊。
2、大有裨益
【解釋】:裨益:益處、好處。形容益處很大。
【出自】:李百葯·唐《北齊書·唐邕傳》:「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漸虛,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譯文】:到了武平末年,國庫逐漸空虛,蔡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3、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三人行必有我軍的,我選取那些優良的方面學習它,對那些不良的方面則加以改正。
4、忠言逆耳
【解釋】: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出自】:韓非·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譯文】:良葯苦口,而智慧的鼓勵而喝的,知道他進入而已自己病了;忠言逆耳,而第二主聽的,知道他可以獲得成功的。
5、良葯苦口
【解釋】:好葯往往味苦難吃。比喻衷心的勸告,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缺點錯誤很有好處。
【出自】:韓非·戰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譯文】:良葯苦口,而智慧的鼓勵而喝的,知道他進入而已自己病了。
⑧ 什麼東西都會有用處的成語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⑨ 形容一件事情或一個東西雖小,也有他的用處的成語是什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比喻事物的體積或規模雖小,具備的內容卻很齊全.
典出錢鍾書《圍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器當然應有盡有,就是不大牢。」
⑩ 怎麼用成語說一個東西多種用途成語多多益善有選擇性
一舉兩得
yī jǔ liǎng dé
【解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處】《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炎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結構】主謂式。
【用法】常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得;不能讀作「děi」或「de」。
【辨形】兩;不能寫作「二」。
【近義詞】一箭雙雕、事半功倍
【反義詞】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例句】利用廢物;既可變廢為寶;又可減少空氣污染;是~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