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大義的成語
❶ 大義什麼的成語
大義滅親 [dà yì miè qī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褒義 出 處 《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例 句 這位局長在處理兒子犯罪的案件時~,受到了人們的贊揚。
❷ 描寫大義的成語
見義勇為~生死相依~兩肋插刀~甘苦與共~八方支援~視死如歸~保家衛國~誓死不渝
❸ 成語大義什麼言
微言大義
[wēi
yán
dà
y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版義:本指經書的要權義,後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褒義
出
處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及夫子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微言大誼
微言精義
言簡意賅
言近旨遠
反義詞
空洞無物
❹ 大義凜然類的成語
傲霜枝 傲:傲慢,蔑視。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為嚴寒所屈
出處:宋·蘇軾《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秉節持重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出處:《後漢書·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凶,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不撓不折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出處:宋·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潔 才智高超,操行純潔。
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才高行潔,不可保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必卑賤。」
蒼松翠柏 蒼:青色。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出處:清·蕭執中《勉縣定軍山武侯墓楹聯》:「古石幽香名士骨;蒼松翠柏老臣心。」
出塵不染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操。
出處: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大節不奪 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出處:《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大仁大義 形容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❺ 什麼大義 填成語
【曉以大義】拼音: xiǎo yǐ dà yì
解釋: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出處:專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屬革命前後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深文大義】拼音: shēn wén dà yì
解釋: 深奧的大道理。
【微言大義】拼音: wēi yán dà yì
近義詞: 言近旨遠、言簡意賅
反義詞: 空洞無物
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解釋: 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處: 清·黃宗羲《移史館論不宜立理學傳書》:「其微言大義,苟非工大積久,能見本體。」
例子: 他們解經,只重~;而所謂~,其實只是他們自己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
【大仁大義】拼音: dà rén dà yì
解釋: 形容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深明大義】拼音: shēn míng dà yì
解釋: 謂識大體,顧大局。
參考資料:sanhamlau
❻ 寬仁大義之類的成語
[大仁大義]形容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含仁懷義]指有仁義之德。
[沐仁浴義]指受仁義的熏陶。
[槌仁提義]指拋棄仁義。
[履仁蹈義]履、蹈:執行。指履行仁義之道。
[重義輕財]指看重仁義而輕視錢財。
[施仁布德]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久假不歸]假:借;歸:歸還。原指假借仁義的名義而不真正實行,後指長期借用而不歸還。
[絕仁棄義]絕、棄:放棄。指放棄世俗倡導的仁義,回復到人的本性。這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❼ 大義()()的成語
大義凜然_成語解釋
【拼音】:dà yì lǐn rán
【釋義】: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庄嚴,令人敬畏。
【出處】: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大義凜然,奮裙首倡。」
❽ 大義什麼寫一個成語
大義什麼的成語:大義凜然、大義滅親
【成語】: 大義凜然
【拼音】: dà yì lǐn rán
【解釋】: 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庄嚴,令人敬畏。
【出處】: 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大義凜然,奮裙首倡。」
【成語】: 大義滅親
【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解釋】: 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❾ 形容大義的成語
微言大義
【近義】言近旨遠、言簡意賅
【反義】空洞無物
【釋義】微言:精當而含義深遠的話;大義:本指經書的要義,後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語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處】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及夫子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
【用例】他們解經,只重~;而所謂~,其實只是他們自己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