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示什麼成語有哪些

表示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02:04

① 四字成語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1.龍斷可登[ lóng àn kě dēng ]:指可經營得利。 龍,通「壟」。

2.登台拜將[ dēng tái bài jiàng ] :指任命將帥或委以重任。同「登壇拜將」。

3.助人下石[ zhù rén xià shí ] :幫助別人去作害人的事。

4.非親非故[ fēi qīn fēi gù ] :故:老友。不是親屬,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沒有什麼關系。

5.正中下懷[ zhèng zhòng xià huái ]: 正合自己的心意。

② 表示什麼事情都沖在前面很主動的成語有哪些

1、身先士卒

拼音:shēn xiān shì zú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

釋義: 「指作戰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2、爭先恐後

拼音:zhēng xiān kǒng hòu

出處:明·屠勛《屠康僖公集·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後。」

釋義:搶著向前,唯恐落後。

3、一馬當先

拼音:yī mǎ dāng xiān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喬道清)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雷震等將簇擁左右。」

釋義:策馬走在最前頭。比喻走在領先位置;起帶頭作用。

4、沖鋒陷陣

拼音: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出處:《北齊書·崔暹傳》:「沖鋒陷陣,大有其人。」

釋義:陷:攻破,深入。不顧一切,攻入敵人陣地。形容作戰勇猛。

5、勇往直前

拼音:yǒng wǎng zhí qián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釋義: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③ 表示「什麼飛揚」的成語有哪些

以「飛揚」結尾的成語一共只有三個。

一、跋扈飛揚 【bá hù fēi yáng】

釋義:指驕橫放肆。

出處:宋·王安石《辭拜相表》:「百姓以安平無事之時,而未免流離餓莩;四夷以衰弱僅存之勢,而猶能跋扈飛揚。

造句:

1、縱容軍人,使他們跋扈飛揚、橫暴無恥的,不正是日本資本家嗎?---郭沫若。

2、就這樣,僅僅三年的時間,把一個在大學里跋扈飛揚准備干一番大世業的有志青年,磨礫成一個唯唯諾諾,見到有錢人連大氣也不敢喘的庸俗人。

二、神采飛揚 【shén cǎi fēi yáng】

釋義:形容興奮得意,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丁玲《夢珂》:「她居然很能夠安逸的,高貴的,走過去握那少年導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飛揚的眼光去照顧一下全室的人。」

造句:

1、練太極的大爺們拳法嫻熟、神采飛揚。

2、老師在台上講得神采飛揚,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3、你看他長得多英俊,目光炯炯,神采飛揚!

4、老師講課神采飛揚,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

三、意氣飛揚【yì qì fēi yáng】

釋義:猶意氣風發。 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出處:清·李漁 《慎鸞交·席捲》:「我看 華郎 精神發越,意氣飛揚,不久自然榮貴。

造句:

1、口才出眾的少年,此刻迎著清新的海風,意氣飛揚。

2、 他一席白衣翩翩,意氣飛揚、神采飄逸。

④ 表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成語有哪些

1.一無所知

【拼音】: yī wú suǒ zhī

【解釋】: 什麼也不知道。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學生望後便倒,扶起,良久方醒。問之一無所知。」

2.一竅不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釋】: 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處】: 《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註:「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3.目不識丁

【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解釋】: 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⑤ 表示什麼都知道的成語有哪些


智周萬物】
發音
zhì
zhōu
wàn

釋義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出處
《周易·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⑥ 形容「一個人什麼都會」的成語有哪些

綽有餘裕、材優干濟、奇才異能、架海擎天、德才兼備。

一、綽有餘裕

白話釋義: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後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餘。

朝代:先秦

作者:孟軻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翻譯:我沒有官員,我沒有說責備的,那麼我進退難道不綽綽然有餘地了嗎

二、材優干濟

白話釋義: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朝代:中華民國初年

作者:北洋政府設館編修

出處:《清史稿·高宗紀五》:「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干濟。」

翻譯:劉宗周、黃道周在朝公正,熊廷弼材優干濟

三、奇才異能

白話釋義:奇:少見的;異:特別的。奇異傑出的才能。

朝代:唐

作者:吳兢

出處:·《貞觀政要·擇宮》:「臣愚豈敢不盡情,但今未見有~。」

翻譯:我哪裡敢不盡心盡力,但是,現在還沒有發現有

四、架海擎天

白話釋義:架海:橫跨大海;擎天:支撐上天。形容本領大,能力非凡。

朝代:元

作者:無名氏

出處:·《衣錦還鄉》第一折:「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哉。」

翻譯: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啊

五、德才兼備

白話釋義:也說才德兼備。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朝代:明

作者:宋濂

出處:《元史·豐臧夢解傳》:「乃舉夢解才德兼備;宜擢清要;以展所蘊。」

翻譯:於是推舉才德兼備夢解;應該提升清要;以展所蘊

⑦ 形容什麼都不知道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什麼都不知道的成語有:

一、心中無數 [ xīn zhōng wú shù ]

1.【解釋】:指對情況了解不清楚,心裡沒有底。

2.【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後心中無數,說:『象這樣小事,你自己斟酌去辦,用不著向我請旨。』」

二、一竅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1.【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2.【出自】:《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註:「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3.【示例】:雖然他是~的渾蟲,可是雙橋鎮上並無「鎮長」之流的官兒,他也還明白。

三、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1.【解釋】:以:原因。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指不知道原因。

2.【出自】: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購蘭亭序》:「遽見追乎,不知所以。」

3.【示例】:咪咪忽然拿起一隻鍋蓋,用一隻骨筷乒乒乓乓敲起來,敲得他~,驚惶失措,暈頭轉向。

四、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1.【解釋】: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2.【出自】:宋·洪邁《夷堅丁志·黃州野人》:「初不甚了了,養之數日,始能言,乃實人也。」

3.【示例】: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

五、一無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1.【解釋】:什麼也不知道。

2.【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學生望後便倒,扶起,良久方醒。問之一無所知。」

3.【示例】:對於世界歷史,他~。

⑧ 表示什麼都會的成語有哪些

  1. 無所不能

  2. 無所不知

  3. 無所不曉

⑨ 表示堅持不懈的成語有哪些

繩鋸木斷、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艱苦奮斗、鍥而不舍、鐵杵成針,部分詞語解釋:

一、繩鋸木斷

【解釋】: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譯文】:一天一錢,千日千錢,用繩子不停的鋸木頭,木頭才會斷,水不住往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水滴石穿、滴水穿石、持之以恆、鍥而不舍

二、堅持不懈

【解釋】:懈:鬆懈。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出自】: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這些都證明我們對於加強統一戰線實行革命政策來進行抗日戰爭的這種方針,是堅持不懈的。」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做事持之以恆

【近義詞】水滴石穿、堅貞不屈、動心忍性、始終不渝

三、持之以恆

【解釋】: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出自】:清·曾國藩《家訓喻紀澤》:「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

【譯文】:你的短處,在言語欠笨吶,舉止欠端重,讀書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如果能從這三件事上下一番苦功,進而用嚴厲的,持之以恆,不過一兩年,從你精進而不覺。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表示長久不變

四、艱苦奮斗

【解釋】: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出自】:陶鑄《崇高的理想》:「我們要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還要經過長時期的艱苦奮斗。」

【示例】: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反對鋪張浪費。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吃苦耐勞

【近義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奮發圖強

【反義詞】花天酒地

五、鍥而不舍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譯文】:不能堅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只要堅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屬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飾。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水滴石穿、滴水穿石、愚公移山、堅韌不拔、堅忍不拔、繩鋸木斷、持之以恆、始終不渝、屢敗屢戰、皇天不負有心人、堅持不懈

【反義詞】半途而返、知難而退、半塗而廢、一曝十寒、一暴十寒、半途而廢、淺嘗輒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