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心裡什麼事的成語有哪些
❶ 形容心理壓力的成語有哪些
眾目睽睽, 賊人膽虛,眾目昭彰,張皇失措 ,輾轉反側
❷ 表達心裡想什麼你這一看就知道的成語有哪些
一目瞭然【yī mù liǎo rán】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7卷:"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
一望而知【yī wàng ér zhī】
一看就明白。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又說了一回話,大約言語甜俗,意味粗淺,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了如指掌【liǎo rú zhǐ zhǎng】
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別人看。出自《論語·八佾》。
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
言,說明;喻,懂得、明白。意為不用說就可以明白,藉以形容道理很明顯。出自戰國·孟軻《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一覽無遺【yī lǎn wú yú】
覽:看;余:剩餘。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視野廣闊,沒有阻礙,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裡,沒有遺漏。也指事物簡單,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環境視野空曠,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❸ 表示「有事藏在心裡」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有事藏在心裡」的成語有不動聲色、深藏不露、秘而不宣、隱忍不發。
1、不動聲色bú dòng shēng sè,意思是不說話,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態鎮靜;形容輕易,不費氣力。
例句:他不動聲色,靜靜地坐在那兒盤算著下一步計劃。
2、深藏不露shēn cáng bú lù,比喻人有知識才能但性格內斂,不愛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的才能。
例句:深藏不露的意圖可利用,卻不可濫用。
3、秘而不宣mì ér bú xuān ,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例句:老師說今天要召開班會,但對班會的內容卻秘而不宣。
4、隱忍不發yǐn rěn bú fā ,隱忍:勉強忍耐,把事情藏在心裡。把事情藏在心裡不說。
例句:他,身負不世之仇,銜悲蓄恨,隱忍不發。
5、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 ,形容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例句:對於她的身世,他始終守口如瓶,從未對人講過。
❹ 有哪些形容心情的成語【20個】
一、笑逐顏開
[拼音] wàn niàn jù huī
[釋義] 一切想法、打算都破滅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沉重打擊後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 處] 清·亭亭長《中國現在記》:「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台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里;萬念俱灰。」
❺ 形容心裡有很多事的詞語
思前想後:【基本解釋】:思:考慮;前:前因;後:後果。對事情發生的緣由,發展後果,作再三考慮。 【拼音讀法】:sī qián xiǎng hòu 【近義片語】:左思右想
❻ 形容心想事成的成語有哪些
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如願以償、志得意滿、稱心滿意。
一、心滿意足
白話釋義:非常滿足,心想事成。
朝代:宋
作者:呂祖謙
出處:·《晉論》中:「君臣上下,自以為江東之業為萬世之安,心滿意足。」
翻譯:君臣上下,自以為江南的產業為長遠的安全,心滿意足
二、稱心如意
白話釋義:適合心意,願望能得到滿足。
朝代:宋
作者:·朱敦儒
出處:《樵歌·感皇恩》:「稱心如意;剩活人間幾歲?」
翻譯:稱心如意;多活幾歲人之間
三、如願以償
白話釋義:像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指願望實現。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出處:·《官場現形記》四十六回;「在撫檯面前說了許多好話;後來也祥甫竟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
翻譯:在巡撫面前說了很多好話;後來的祥甫終於如願以償;補授臨清州缺
四、志得意滿
白話釋義:志向實現,心滿意足。
朝代:明
作者:凌濛初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未免志得意滿,自繇自主,要另立個鋪排,把張家來出景,漸漸把丈人丈母放在腦後,倒象人家不是劉家的一般。」
翻譯:不免志得意滿,自由從主,要另起一個鋪排,把張家來出景,漸漸把丈人丈母放在腦後,倒象人家不是劉家的一樣
五、稱心滿意
白話釋義:適合心意,願望能得到滿足。
朝代:明
作者:馮夢龍
出處:·《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我果有功名之分,若得一日稱心滿意,就死何恨。」
翻譯:我真的有功名之分,如果有一天稱心滿意足,就死無憾
❼ 形容心裡高興的成語有哪些
興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
興:原指志趣,後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興高采烈」一詞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步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
望:希望,意料。 由於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喜出望外」一詞出自於宋·蘇軾《與李之儀書》:「契闊八年,豈謂復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喜出望外。」
喜形於色[xǐ xíng yú sè ]
形:表現;色:臉色。 內心的喜悅表現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喜形於色」一詞出自於唐·吳兢《貞觀政要·納諫》:「太宗聞其言,喜形於色,謂群臣曰:『……及見魏徵所論,始覺大非道理。』」
喜不自勝[xǐ bú zì shèng ]
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喜不自勝」一詞出自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
笑逐顏開[xǐ xiào zhú yán kāi ]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開:舒展開來。笑得使面容舒展開來。形容滿臉笑容,十分高興的樣子。
「笑逐顏開」一詞出自於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母親方才轉憂為喜;笑逐顏開道:『虧得兒子崢嶸有日;奮發有時。』」
心曠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
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心曠神怡」一詞出自於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❽ 形容心裡著急的成語有哪些
1、心急火燎 [ xīn jí huǒ liǎo ]
心裡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著急。也說心急如焚、心急如火。
出 處
清·吳璿《飛龍全傳》:「那管院的太監;心燎意急;一籌莫展。」
例 句
這個廠的效益上不去,廠長~,頭發都白了許多。
2、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心急火燎。
出 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沒法的事;成日里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
例 句
時鍾敲響了八下,王戰同學頓覺~,恨不得一步跑到教室。
3、火燒眉毛 [ huǒ shāo méi mao ]
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這是~的事兒,別這么慢條斯理的。
出 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問:『如何是急切一句?』師曰:『火燒眉毛。』」
例 句
都~了,你還慢慢吞吞的,真急死人了。
4、十萬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出 處
《老舍文集·趙子曰·第三(3)》:「趙子曰的腦府連發十萬火急的電報警告全國。」
例 句
特大洪水威脅著村民們的生命,在這~的時刻,人民子弟兵趕來了。
5、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出 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游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例 句
當他聽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地跑出去告訴了母親。
❾ 形容"心裡有很多事"的詞語有哪些
心事重重【xīn shì chóng chóng】:心裡掛著很多沉重的顧慮。
造句:憂心忡忡: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憂:憂愁,憂慮。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
思前想後【sī qián xiǎng hòu】:思:考慮;前:前因;後:後果。對事情發生的緣由,發展後果,作再三考慮。
造句:小李思前想後,感到這件事十分難辦。
愁腸寸斷【chóu cháng cùn àn】:愁腸:憂思縈繞的心腸。愁得腸子都斷成一段段的。形容憂愁到了極點。
造句:她知道今生再無法見丈夫一面,不禁愁腸寸斷,欲以一死了卻殘生。
憂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
造句:為了白天的事,他憂心忡忡,輾轉反側。
惶惶不安【huáng huáng bù ān】: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造句: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動搞得美國人惶惶不安。
❿ 形容心裡很亂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心裡很來亂的成語有:
心亂自如麻(xīn luàn rú má):意思是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對事拿不出辦法和主見來。
心煩意亂(xīn fán yì luàn):心:心情;煩:煩躁。形容心情煩躁,思緒紛亂。
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精神狀態不安定不穩定。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心亂如麻(xīn luàn rú má):意思是心裡亂得像一團亂麻。形容心裡非常煩亂;對事拿不出辦法和主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