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示修身養性的成語

表示修身養性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22:09

1. 關於修身養性的成語

淡泊明智,寧靜志遠。
虛懷若谷

2. 帶有修身的四字成語

帶有修身的四字成語:
修身潔行

【拼音】:xiū shēn jié xíng
【解釋】:修養品性,保持潔白的德行。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臣修身潔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
【近義詞】:修心養性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修心養性

修身立節
【拼音】:xiū shēn lì jié

【解釋】:修:修養;立:樹立;節:氣節。修養自身的言行,樹立堅貞的節操。

【出處】:唐·韓愈《與汝州戶郎中論薦侯喜狀》:「士之修身立節,竟不遇知己,前古以來,不可勝數。」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修身齊家
【拼音】:xiū shēn qí jiā
【解釋】:指修養自身,理好家政。

【出處】:《禮記·大學》:「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示例】:父親,有甚麼~的事,訓教你兒者。
★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修身慎行
【拼音】:xiū shēn shèn xíng

【解釋】:修:學問、品德方面的學習和鍛煉。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謹慎小心地處理問題。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
【示例】:雖博識多聞,備明今古;而~,頗負祖先。
★《舊五代史·庄宗紀》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修身養性
【拼音】:xiū shēn yǎng xìng

【解釋】:修身: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出處】: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貧道本是南陽一耕夫,豈管塵世之事 只可修身養性,貧道去不的也。」

【示例】: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紀就安安靜靜地~頤養天年了。」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處世

3. 形容養性的成語

詞目 存心養性
發音 cún xīn yǎng xìng
釋義 保存赤子之心,修養善良之性。舊時儒家宣揚的修養方法。

4. 勵志修身的成語

【卑己自牧】卑:謙;牧:養.以謙遜的態度修身養性.
【獨善自養】只求自我完善,修身養性.
【謹身節用】修身飭行,節省其用.
【謙卑自牧】謙卑:謙虛;牧:養.謙虛謹慎,修身養性.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慎身修永】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
【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
【修身養性】修身: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止謗莫如自修】止:阻止;謗:誹謗;修:修身.要阻止他人對自己的誹謗,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
【止謗莫若自修】止:停止,平息;謗:指責.要阻止別人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自利利他】自利:以利己為主的修養;利他:以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佛教自稱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靜內心.比喻修身養性.
有關求知的成語:
【不求甚解】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寶山空回】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裡,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負笈游學】笈:書箱;游學:到外地求學.背著書箱,去外地求學.形容不知勞苦的求知態度.
【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盡力實行.在不斷克服困難中求得知識,有了知識就勉力實行.
【求知若渴】知:知識.探求知識像口渴想喝水一樣迫切.形容求知願望十分迫切.
【求知心切】追求知識,心情十分迫切.
【虛而不淈】淈:窮竭.原比喻天地為風箱,愈空虛愈不窮竭,愈推拉愈多排風.多比喻愈虛心求知,知識就越豐富.

5. 形容修身的成語

  1. 慎身修永】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

  2. 謹身節用】修身飭行,節省其用。

  3.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4.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靜內心。比喻修身養性。

6. 關於修身的成語和關於求知的成語(各10個)

有關修身的成語:
【卑己自牧】卑:謙;牧:養。以謙遜的態度修身養性。
【獨善自養】只求自我完善,修身養性。
【謹身節用】修身飭行,節省其用。
【謙卑自牧】謙卑:謙虛;牧:養。謙虛謹慎,修身養性。
【日省月修】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慎身修永】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
【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
【修身養性】修身:使心靈純潔;養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止謗莫如自修】止:阻止;謗:誹謗;修:修身。要阻止他人對自己的誹謗,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修身,提高自己的品德。
【止謗莫若自修】止:停止,平息;謗:指責。要阻止別人毀謗,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自利利他】自利:以利己為主的修養;利他:以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佛教自稱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靜內心。比喻修身養性。
有關求知的成語:
【不求甚解】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寶山空回】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裡,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負笈游學】笈:書箱;游學:到外地求學。背著書箱,去外地求學。形容不知勞苦的求知態度。
【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盡力實行。在不斷克服困難中求得知識,有了知識就勉力實行。
【求知若渴】知:知識。探求知識像口渴想喝水一樣迫切。形容求知願望十分迫切。
【求知心切】追求知識,心情十分迫切。
【虛而不淈】淈:窮竭。原比喻天地為風箱,愈空虛愈不窮竭,愈推拉愈多排風。多比喻愈虛心求知,知識就越豐富。

7. 修身養性的詞語有哪些

心靜如水,無欲則剛,溫故知新,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鮮亦仁!
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15.朝聞道,夕死可矣.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0.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23.德不孤,必有鄰.
2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27.君子周急不繼富.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35.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6.子不語:怪,力,亂,神.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39.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42.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4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6.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4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5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53.食不語,寢不言.
54.寢不屍,居不容.
55.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6.未知生,焉知死?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8.過猶不及.
59.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6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61."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無兄弟也?
6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64.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言必信,行必果.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0.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7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0.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8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82.小不忍,則亂大謀.
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8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5.君子憂道不憂貧.
86.當仁,不讓於師.
87.有教無類.
88.道不同,不相為謀.
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90.既來之,則安之.
9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92.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9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95.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96.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97.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98.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8. 形容「修身」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修身」的成語有:卑己自牧、修身養性、獨善自養、謙卑自牧、正身清心

9. 形容「勵志修身」的成語有哪些

1、懸梁刺股

【讀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2、勵精圖治

【讀音】lì jīng tú zhì

【釋義】勵: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