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畔的成語
『壹』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打一成語
枯木逢春_金山詞霸
【拼 音】:
kū mù féng chūn
【解 釋】:
枯:枯萎;木:樹木;逢:遇上.枯樹遇上春內天又有了生機.比喻經歷挫容折又獲得生機.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示 例】:
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使我的家鄉~;經濟有了大發展.
『貳』 河畔堤坡是不是成語,又是不是好詞.
「河畔堤復坡」不是成語,含「畔」的製成語只有5個:
1、耕者讓畔,訟者讓田
【解釋】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佔的地面讓給對方,有糾紛的給對方讓田。形容禮讓已成為社會風氣
2、耕者讓畔,行者讓路
【解釋】畔:田界。耕田的人把田界所佔的地面讓給對方,走路的人讓開路給對方行走。形容禮讓已成為社會風氣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解釋】沉:沉沒;側畔:旁邊;帆:船。沉船旁邊有很多船過,發病的樹木旁邊有很多茂盛的樹木。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
4、畔道離經
【解釋】背離道統,不遵循經典規定的指導思想。亦指背離常規的思想或行為。畔,通「 叛 」。
5、離經畔道
【解釋】①指思想、言行背離儒家經典和規范。②指背離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和行為規范。
『叄』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什麼意思,有哪個成語能形容這種意思
新陳代謝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肆』 詞,字,詞語,片語,短語的區別
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成語大多由四字組成。
特點:①結構的相對定型性。②意義的整體性。③時間和空間的慣用性。④形成的歷史性。⑤內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來源:①歷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話或其他傳說。④古典文學作品。
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片語或句子,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例如"空中樓閣""鼎鼎大名""青出於藍""有聲有色""歡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語。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在成語中都占絕對少數。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諺語、歇後語、引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有相似之出。譬如專名和科學術語都是固定片語;諺語、歇後語、引語不僅是固定片語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與成語相似;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比較簡煉,形式跟絕大多數的成語一樣,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之類,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把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等的區別搞清楚,這就有助於斷定什麼是成語,什麼不是成語。現在簡單地就這方面作些說明。
成語跟專名不同:專名和成語雖然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但是專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學"只是一個學校獨有的名稱(當然,可能有重名),"廣安人民公社"只是一個公社獨有的名稱。成語則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這個成語,既可以用來形容開敗了的花朵,又可以用來形容被打敗的軍隊,也可以用來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任何一個人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感覺有興趣。
成語跟科學術語不同:科學術語是表示科學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觀能動性""革命樂觀主義""無限花序""平行四邊形"這些科學術語,盡管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可是並不是成語。
成語跟諺語不同:諺語絕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片語。諺語經常用在人民大眾的口語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較少。諺語往往具有濃厚的口語色彩,不象成語那樣具有文言色彩。諺語的形式,不象成語那樣整齊。例如"坐山觀虎鬥""天下烏鴉一般黑"之類的諺語,都不是那麼整齊。當然,如果把這些諺語一定說是成語,也是可以勉強的。
成語跟歇後語不同:歇後語是一種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後一部分是從正面作說明。寫文章為了收到鮮明、形象、生動、具體的表達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語似的引用歇後語。如"泥菩薩過河 自身難保。"狗拿耗子 多管閑事。""泥菩薩洗臉 越洗越難看。""蜜餞黃連 先甜後苦。"這些話,都是"歇後語"而不是"成語"。
成語跟引語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個別語句,如"勾心鬥角"(見杜牧《阿房宮賦》)"水落石出"(見蘇軾《赤壁賦》)等,因為時常被人們使用,後來就成了成語。但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兩句詩。這兩句詩不是人們時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因此這類語句應該稱之為"引語",不能看做是成語。
成語跟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也不一樣,因為成語由四個字組成的占絕大多數,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較濃厚的普通片語,也看做是成語。應當指出:凡是一個片語里的詞可以抽換的,就應該把它看做普通片語。例如"根本改變""這個片語,在某種場合,也可以改為"徹底改變"、"基本改變"或"大大改變"。又如"密切合作"這個片語,可以改為"緊密合作","肆意揮霍",可以改為"任意揮霍"或"隨意揮霍"。這幾個片語改了以後,並不影響內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適。象這樣可以自由改動的片語,都是普通片語。至於成語,則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成語的詞,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替換。例如"虎口餘生"這個成語,就不能改為"狼口餘生"或"豹口餘生",也不能改為"虎嘴餘生"。又如:"不管哪個殖民主義者怎樣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也掩蓋不了他們的侵略本質。"在這個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語地侈談和平"改為"花言地侈談和平",或"巧語地侈談和平",就是改為"巧語花言地侈談和平"也是非常勉強的。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和歇後語的不同,看起來相當明顯。成語跟引語、普通片語、諺語的區別,一般說來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們應該承認有些固定片語或相當固定的片語是介於成語與諺語、引語或普通片語之間的,對這類片語,不必一定去劃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普通片語,因為把它該為"不值一文"、"不值一錢"或"一錢不值"都毫不勉強。但是,這個片語畢竟有相對的固定性,極象成語,把它看作成語,也未嘗不可以。又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把它看做成語或諺語皆無不可。
民族主義是個褒義詞。有些詞語不僅有一定的意義,而且還常常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偉大、聰明、純潔、高尚、敬愛」等,帶有褒揚、喜愛、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稱為褒義詞:「渺小,愚蠢、卑鄙、丑惡、輕視」等,帶有貶斥、憎惡、鄙視、否定等感情,稱為貶義詞。
詞的褒貶色彩在反義詞中表現得最明顯。例如:勤奮——懶惰,美好一一丑惡,勇敢——怯懦,善良——凶惡,謙遜——傲慢,等等。
同義詞中有些也帶褒義或貶義。例如「鼓勵」和「慫恿」是同義詞,但「鼓勵」意在勉勵人做好事,是個褒義詞;「慫恿」意在挑動人做不好的事,是個貶義詞。又如:揭發——告密,領袖——頭子,贊揚——吹捧;果斷——武斷,團結——勾結,等等,前一個是褒義詞,後一個是貶義詞。
有些成語也帶有褒貶色彩。例如「奮不顧身、大公無私、見義勇為」等是褒義詞,「貪生怕死、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是貶義詞。
漢語中又有大量的詞是不帶褒貶色彩的中性詞,它們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發動、保護、結果、害怕」等。
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有些詞語的感情色彩也起了變化。有的詞由褒到貶,如「大鍋飯」,開始時是褒義,現在略含貶義;有的詞由貶到褒,如「競爭」,從前用的是貶義,現在是褒義;有的詞由中性到貶,又由貶回到了中性,如「策劃、集團」等。
詞語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們對事物的愛憎感情和褒貶評價。一般來說,表示對人或事物的褒揚、喜愛、尊敬等感情,要用褒義詞;表示貶斥、憎惡、鄙視等感情,要用貶義詞。因此,使用詞語,特別是使用同義詞語,不僅要弄清詞語的意義,對帶有感情色彩有詞語,還要分清是褒義詞語還是貶義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選用,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確、鮮明的表達出來。
『伍』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道理相同或意境相同的成語是什麼
枯木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