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沒有真正理解
『壹』 求一個形容 只有自己在說 卻沒有一個人在聽的那種不被人理解的成語
對牛彈琴 不過只貶義詞 如若是無法和長輩溝通的話 只能用「代溝」來形容了
『貳』 類似不求甚解的,常被人誤解,卻另有一番含義的成語或俗語
1.空穴來風
這個成語……由於媒體鋪天蓋地的誤用,我懷疑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正確意思了。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有風進來(見於宋玉《風賦》)。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拜託不要再把「空穴來風」當成「無中生有」!
2.感同身受
最近大小媒體總愛說「災區同胞的痛苦,我們感同身受……」諸如此類,總覺得有點別扭。
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給人帶來的麻煩,自己也能親身感受到。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謝意。
3.炙手可熱
吹捧某個新星時,通常喜歡形容他/她「炙手可熱」。首先,「炙手可熱」含貶義,其次,娛樂明星似乎不夠這個格。
炙手可熱:手一挨近就感覺到熱,比喻氣焰很盛,權勢很大。
4.萬人空巷
這個成語央視少有誤用(可能有我不知道),不過有些省市電視台用得實在是搞笑。例如,還記得當年《上海灘》播出時,萬人空巷的場景……
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不知道為什麼播個《上海灘》會「萬人空巷」,是大家太激動了忍不住上街慶祝還是《上海灘》在搞各地首映?
5.目光如炬
這個成語電視劇里用的很多,特別是古裝(如《漢武大帝》之流)。記得武帝初見衛青,就說此人目光如炬雲雲。還有武俠片,形容某高手也喜用此成語。
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樣亮,形容見識遠大。(是「眼光」像火炬,不是眼睛)
與之相對的是「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淺。
形容眼睛亮,似乎應該用「目光如電」(見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乾隆被困塔上那一段)。
1.[呼之欲出]
媒體誤例: 《機甲世紀》教官系統呼之欲出
簡析:呼之欲出,是形容繪畫或文學作品形象生動形象,就像活了一樣;而相當多的媒體望文生義,誤解為某某事情、法規等要出現出台的意思。該成語誤用率之高,令人震驚,每天幾乎隨時可見。
2.[對簿公堂]
媒體誤例:黃聖依星爺官司開庭 「勞資糾紛」 對簿公堂
簡析:對簿公堂意思是指在公堂受審,而眾多媒體誤用為雙方打官司鬧上法庭或告狀的意思。誤用率也相當高。
3.[炙手可熱]
媒體誤例: NBA火箭老闆置業世界城酒店式公寓正炙手可熱
簡析:炙手可熱的意思是指某人的權勢很大,一接近就燙手。但很多媒體錯誤地理解為很搶手或非常紅火的意思。
4.[長袖善舞]
媒體誤例: 在強手如林的國際競爭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團全體成員通力合作,長袖善舞,終於使深圳市獲得了2011年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主辦權。
簡析:長袖善舞,是形容有財勢有手腕的人善於鑽營取巧,貶義詞;而一些媒體誤解為有能力、善於運作的意思。
5.[美輪美奐]
媒體誤例:在第一屆體育藝術節上,師生的節目真是美輪美奐,和專業文藝團體的演出都相差不大。
簡析:美輪美奐,是形容高大美觀,多用於贊美新屋。一些媒體單從字面上看,誤解為美麗而豐富宏大的意思。《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輪,是高大;奐,是眾多;美輪美奐,就是高大眾多,一般用於形容房屋。同時這個成語中的「輪」經常誤寫作「侖」。
.[差強人意]
媒體誤例:《開創世紀》堪稱大手筆但後40集差強人意
簡析:差強人意,是還算符合人意的意思;而一些媒體錯誤的理解為因質量不好不怎麼符合人意的意思,錯用率很高。
8.[首當其沖]
媒體誤例:央視版「高清標准」破局:網路整合首當其沖
簡析:首當其沖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攻擊或蒙受災難的意思,而一些媒體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第一個的意思,錯用率也很高。
9.[巧奪天工]
媒體誤例:《文匯報》2001 年 4 月 6 日《太湖,你為何不平靜》曾寫過:「來此旅遊的人們,面對著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為大自然巧奪天工的造化所驚嘆呢!」
簡析:巧奪天工的意思是形容人工勝過了自然的巧妙創造;本句中所說的太湖的水色山光,就是「大自然」的「創造」,既是一種「天然」,又怎能再與天然相比呢?
10. [彈冠相慶]
媒體誤例:運動會結束了,經過激烈的競爭,我國運動隊總分奪得大運會第一,青年學子們無不彈冠相慶,歡呼勝利。
簡析:彈冠相慶是一個貶義詞,不能用在一般意義上的慶賀上。「彈冠」即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准備做官。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青年學子慶賀勝利,與做官毫無聯系,感情色彩也不對;上述用法,只是一種最簡單的字面上的望文生義,沒有真正理解其正確意思。
『叄』 形容沒有人理解的成語
懷才不遇
有苦難言
知音難覓
苦無知音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孤芳自賞
『肆』 形容「學習不精,對知識沒有深入了解」的成語有哪些
有:博而不精、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和點到為止。
『伍』 沒有人可以理解內心的想法,這句話有沒有成語形容
曲高和寡
[拼音]qǔ gāo hè guǎ
[釋義]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例句]他的建議太富浪漫色彩,太理想化,所以曲高和寡,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陸』 形容不理解的成語
百思不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大惑不解——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百思莫解——百思:百般思索。形容反復思索也不能理解。
大惑不解——惑,迷惑;解:理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玄之又玄——原為道家語,形容道的微妙無形。後多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高深莫測——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形容使人難以理解。
迷惑不解——指對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不得要領——要:古「腰」字;領:衣領。要領:比喻關鍵。抓不住要領或關鍵。
不知所以——以:原因。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指不知道原因。
茫然不解——茫然:無所知的樣子。一無所知,不理解。
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霧里看花——原形容年老視力差,看東西模糊,後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不可捉摸——捉摸:揣測,預料。指對人或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
如墮煙海——墮:落。好像掉在茫茫無邊的煙霧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頭緒,抓不住要領。
滿腹疑團——疑團:許多弄不清的問題。形容心裡充滿了疑問。
滿腹狐疑——狐疑:象狐狸那樣多疑。一肚子的疑惑。比喻疑惑不解的神態。
疑惑不解——疑惑:懷疑。指對某一事物懷疑迷惑,認識不清。
一頭霧水——形容摸不著頭腦,稀里糊塗。
茫然不解——茫然:無所知的樣子。一無所知,不理解。
莫名其妙——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不解之謎——不能弄明白的事物。解,弄明白,解開。謎,還沒有弄明白的或難以理解的事物。
迷惑不解——指對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同「大惑不解」。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柒』 形容只是理解了一半但還沒有全部理解的成語
根據這個意思,
我覺得可以用「一知半解」這個成語。
是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的意思。
『捌』 對人全心全意的付出卻沒有理解的成語
【徒勞無益】
【解釋】:白費勁,沒有一點用處。
【出自】:清·林則徐《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采折》:「倘實系硐產全枯,徒勞無益,則名是實非之廠。」
【示例】:做事要講效益,~的事不要去做。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玖』 形容沒人理解的成語
形容沒抄人理解的成語:
孤傲不襲群 :
孤:孤單;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難與人相處。
孤掌難鳴 :
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隻身孤影 :
只:單獨的。指孤單一人。亦作「隻影孤形」、「隻影單形」。
偶影獨游 :
偶:配偶,伴侶。以影為伴,獨自游覽。比喻孤單
孑然一身 :
孤孤單單一個人。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形影相弔 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勢孤力薄 勢力孤單,力量薄弱。指人少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拾』 請問你們沒有學過的詞語或成語也都能理解對嗎
請問你們,沒有學過的詞語或者成語也都理解對嗎?
這個要看是什麼成語了,一般淺顯內易懂的成語容是可以理解的,當然,也要讀過書知道字吧!字都不知道,又沒人講,當然就不知道了!
像我去農村問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你今年高壽」?他笑笑,給我說,「嗯嗯,高壽,高壽」他以為我誇他高壽呢,不知道我是禮貌地問他今年多大!
所以,沒有人講解的話,一些詞語還是不能理解的,比如,你今年貴庚?年芳?芳齡?沒學過的人,基本都是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