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相同的遭遇

成語相同的遭遇

發布時間: 2020-11-21 20:37:58

❶ 「有相同經歷的人有相同感受」用成語怎麼表達

「有相同經歷的人有相同感受」用成語是同病相憐。

同病相憐是一個漢語成語。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語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白話譯文:你聽不到河岸上的歌聲嗎?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憐憫,有相同的憂患的人要相互救助。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例句: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總是甘苦與共,感情十分深厚。

(1)成語相同的遭遇擴展閱讀:

同病相憐的成語典故:

春秋末年,楚平王是出了名的昏君。他聽信費無忌的讒言,要把太子建治罪。太子建聽說楚平王要處死他,趕忙帶著家眷逃走了。於是楚平王遷怒於太子建的太傅伍奢,當時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在外地。楚平王要趕盡殺絕,又哄騙伍奢叫回他的兩個兒子,伍奢不知是計,寫信叫他的兩個兒子回來。伍尚得到信,就真的回到楚國都城,結果和伍奢一起被殺害了,而伍員沒有回去,從楚國逃走了。

伍員就是伍子胥,他後來逃到了吳國,得到了吳國公子光的信任, 並幫助公子光奪取了王位。公子光即位以後,就是吳王闔閭,他重用伍子胥,讓他掌管軍國大事。

過了幾年,楚國的另一個大臣郤宛也被奸臣陷害,全家都被處死。他有一個親戚,名叫伯嚭,他是郤宛從小撫養大的,對郤宛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郤宛被殺以後,伯嚭也逃了出來,他聽說伍子背在吳國受到歌用,便去投奔伍子胥。

伯嚭到了吳國,找到伍子胥。伍子胥聽說他的遭遇和自己相似,十 分同情,就熱情地招待了他,並且馬上向吳王闔閭推薦。有人見伍子胥對伯嚭這么熱心,就問他:「伯嚭剛到這里,他的為人到底怎樣還不知道,你為什麼一見面就這樣信任他呢? 」

伍子胥說:「這是因為他和我有相同的冤讎。俗話說得好,有相同的病的人要相互憐憫,有相同的憂患的人要相互救助。他和我的遭遇相同,我當然要幫助他。」

吳王闔閭看在伍子胥的面上,就收留了伯嚭,還封他做了太宰。

❷ 形容人處境相同的成語

同病相憐、患難與共、惺惺相惜、惺惺惜惺惺、同氣連枝
一、同病相憐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
【解釋】: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翻譯】:你沒有聽說黃河上的歌吧?有同樣的遭遇而互相同情,憂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二、患難與共 [ huàn nàn yǔ gòng ]
【解釋】: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高桂英畢竟是他的患難與共的結發妻子和好幫手。
三、惺惺相惜 [ xīng xīng xiāng xī ]

【解釋】: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出自】:柳殘陽《斷腸花》第34章:這是雙方的互相傾慕,惺惺相惜,但是,又何嘗不是一種緣分呢!
四、惺惺惜惺惺 [ 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
【解釋】:惺惺:指聰慧的人;惜:愛惜。比喻同類的人互相愛惜。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翻譯】:古話說,同類的人從古以來一直互相愛惜。
五、同氣連枝 [ tóng qì lián zhī ]
【解釋】: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出自】:冰心《寄小讀者·橫濱》:我自然愛我的弟弟,我們原是同氣連枝的。

❸ 形容經歷了相同的事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復經歷了相同的事制的成語有:

同病相憐、風雨同舟、患難之交、梯山航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❹ 表達「對類似的遭遇而感到悲傷"意思的成語。越多越好

兔死狐悲
物傷其類
唇亡齒寒

❺ 有沒有這樣一個成語,形容看到了別人的遭遇,從而想到了自己的悲慘命運

物傷其類,兔死狐悲,觸景生情,感同身受,觸物傷情。
1、物傷其類 [wù shāng qí lèi]
【釋義】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也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出處】《水滸傳》出自 第二十八回:早有十數個一般的囚徒來看武松,說道:「……豈不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我們只怕你初來不省得,通你得知。」(元末明初 施耐庵)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形容人。
【近義詞】兔死狐悲
【反義詞】幸災樂禍
2、兔死狐悲 [tù sǐ hú bēi]
【釋義】兔子和狐狸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獵人,兔子死了狐狸因為失去盟友而悲傷。狐狸是真悲傷。表示對同盟的死亡或不幸而傷心。
【出處】《元曲選·無名氏〈賺蒯通〉四》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
【近義詞】物傷其類、狐死兔泣。
【反義詞】幸災樂禍。
3、觸景生情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釋義】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起聯想,產生某種感情。
【出處】元·無名氏《閨怨》曲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引起回憶的事物。
【近義詞】觸物傷情、見景生情、撫景傷情。
【反義詞】無動於衷。
【歇後語】月下花前散步——無動於衷。
4、感同身受 [gǎn tóng shēn shòu]
【釋義】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像親身經歷過一樣。 
【出處】《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
【最新解釋】根據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 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親身受到對方的恩惠一樣(多用來代替別人表示感謝),現常被用於指雖未親身經歷,但感受就同親身經歷過一樣。
5、觸物傷情 [chù wù shāng qíng]
【釋義】看到某一景物內心感到悲傷。
【出處】晉·張載《七哀詩二首》:「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見到某物品而傷心。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惟有黛玉看見他家鄉之物,反自觸物傷情。」

❻ 表示突然遭遇襲擊的成語有哪些

突然襲擊:原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現多比喻突然加於別人的行動使人感到意外而難應付。

❼ 遭遇同樣的不幸而互相同情的成語是什麼

惻隱之心cèyǐnzhīxīn
[釋義]
惻:悲傷;隱:傷痛;惻隱:對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憐憫受苦受難者的心情。
[語出]
《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正音]
惻;不能讀作「chè」。
[辨形]
惻;不能寫作「側」或「測」。
[近義]
悲天憫人
[反義]
鐵石心腸
落井下石
[用法]
用於人;指有同情心。一般作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在候車室里;一位貧病交加的老婦人;引起了人們的~;大家不約而同地向她穿搐扁誹壯賭憋澀鉑績伸出了援助之手。
[英譯]
inone』smercy

❽ 百度提問形容嘲笑別人遭遇的同時自己也遭遇了相同的事的成語

同浴譏裸【釋義】:在一起洗澡卻譏嘲他人赤身裸體。比喻與他人有著同樣缺陷,卻以此嘲諷他人。

❾ 對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表示同情、可惜的成語

憐貧恤老 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
憐貧惜老 同情愛護貧窮的、年老的人
殘暴不仁 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
惻隱之心 惻隱: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己飢己溺 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並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
同病相憐 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惜老憐貧 愛護老人,同情窮人。
執兩用中 指做事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適宜的辦法。
見哭興悲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情投意和 投:契合。形容雙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親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氣合」。
仁民愛物 仁:仁愛,同情、愛護或幫助。愛眾人,進而愛護萬物。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惺惺相惜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愛護、同情、支持。
因人制宜 〖解釋〗因:依據;制:制定;宜:合適。根據人們的不同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愛才憐弱 憐:同情。愛護人才,同情弱者
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憐:憐惜。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❿ 害怕遭遇同樣的事情的成語

前車之鑒_金山詞霸

【拼 音】: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 釋】:前車:前面的車子;鑒:鏡子.前面車子翻了的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出 處】:清·陳忱《水滸後傳》:「前車之鑒;請自三思.」

【示 例】:我們要把一次事故作為~;避免再次發生.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