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並什麼其什麼意思

成語並什麼其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1 20:51:24

⑴ 「各得其所」成語是什麼意思

「各得其所」
表示每個人或每件事都得到了適當的安排大家都滿意。
出處《易·系辭下》

⑵ 如什麼其什麼的成語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rúwénqíshēngrújiànqíré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出 處
《獨孤申叔哀辭》
網路釋義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是一個成語,字面意思是像聽到他的聲音,像見到他本人一樣。指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⑶ 成語「用得其所」是什麼意思

  • 釋義:讓用它的人得到一個合適的或指定的位置。

  • 讀音:yòng dé qí suǒ

  • 造句:

    1、金錢用得其所,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2、金錢乃人世流火,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用得其所,方為無價至寶。不得其所,銅臭如糞土。

    3、哪些人才用得其所,哪些人才用非所長?年輕人才情況如何,怎樣才能讓他們健康成長?等等。

    4、一個人如果愛錢,就會珍惜所有;如果承認愛錢,就會坦然面對;如果愛錢而賺錢,就會用得其所;如果愛錢又用錢,就會心懷感激。錢被感恩,就會常來。

    5、世行官員表示,憑借其全球經驗,世行將擔任該基金的財務管理機構,以強有力的財務控制和清楚的賬目確保該基金的資金用得其所。

⑷ 關於其( )自( )的成語是什麼並解釋。

釋義:其中的意思自然會明白。

⑸ 什麼什麼什麼談的成語

誇誇其談、侃侃而談、老生常談、娓娓而談、混為一談。
一、誇誇其談
【解釋】:形容說話浮誇不切實際。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咶咶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同坐下。」
【示例】:這種結論,不是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也不是誇誇其談的濫調文章,而是科學的結論。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言之無物、侃侃而談、大張其詞、大吹大擂、大言不慚、誇大其詞、喋喋不休、高談闊論、大吹牛皮、滔滔不絕、離題萬里、娓娓而談、口如懸河、說三道四、誇誇而談、津津樂道、紙上談兵、口齒伶俐、過甚其辭、千言萬語、口若懸河、言過其實
【反義詞】默不做聲、噤若寒蟬、言之無物、默默無言、默默不語、三言兩語、沉默寡言、默默無語、守口如瓶、默不作聲、默默無聲、三緘其口
二、侃侃而談
【解釋】: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在朝堂上,和下大夫說話,安詳從容。
【示例】:卻從來不曾見過象這位蠻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談,旁若無人的氣概。 鄭振鐸《桂公塘·三》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放言高論、口齒伶俐、喋喋不休、呶呶不休、海闊天空、誇誇其談、口如懸河、誇誇其言、滔滔不絕、大言不慚、娓娓而談、口若懸河、高談闊論、誇誇而談、談天說地
【反義詞】噤若寒蟬、噤口不言、緘口無言、支吾其詞、閉口無言、半吞半吐、沉默寡言、一言不發、張口結舌、吞吞吐吐、理屈詞窮
三、老生常談
【解釋】:老書生經常說的話。比喻人們聽慣了的沒有新鮮意思的話。
【出自】:西晉史學家陳壽《三國志·魏書·管輅傳》:「此老生之常談。」
這就是老書生經常說的話
【示例】: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機,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指沒有新意的話
【近義詞】舊話重提、陳腔濫調、流口常談、陳詞濫調、陳舊見解、舊調重彈、千篇一律、老調重彈
【反義詞】遠見卓識、別具一格、真知灼見、奇謀高論、標新領異、珠玉之論、標新立異、別具匠心、不落俗套
四、娓娓而談
【解釋】:連續不倦地談論著。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然而他並不「拙笨」,卻也不矯揉造作,只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口齒伶俐、口若懸河、誇誇其談、滔滔不絕、大言不慚、喋喋不休、娓娓動聽、侃侃而談、口如懸河、媚媚動聽、誇誇而談
五、混為一談
【解釋】: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當作同樣的事物談論。
【出自】:唐·韓愈《平淮西碑》:「萬口和附,並為一談。」
大家說辭都一樣,並為一談。
【示例】:可見「言志」跟「緣情」到底兩樣,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朱自清《詩言志辯·詩言志(三)》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否定句
【近義詞】混作一談、相提並論、並為一談、同日而語、不分青紅皂白、等量齊觀、不分皁白、一概而論、不分皂白
【反義詞】不可同日而語、是非曲直

⑹ 猜成語,並請解釋是什麼意思

囫圇吞棗 【解釋】: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示例】:一個高中文科的學生,與其~或走馬看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誦三百首詩。 ◎朱自清《論詩學門徑》

⑺ 得其所在,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或得到理想的安置。也形容因某事而稱心快意的情緒。

⑻ 什麼其什麼什麼一什麼的成語

出其不意
chū



【解釋】其:代詞,對方;不意:沒有料到。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出處】《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結構】動賓式。
【用法】常用在乘人不備;施行突然襲擊或採取使別人感到意外的行動上。並常跟「攻其不備」連用。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其;不能讀作「qī」。
【辨形】其;不能寫作「奇」;意;不能寫作「義」。
【近義詞】攻其不備、出人意外
【反義詞】意料之中、不出所料
【辨析】~和「出人意料」;都有「讓人不曾想到或料到」的意思。不同在於:①~是出於對方意料之外的意思;「出人意料」是出於人們意料之外的意思。②~可表示在敵人意料不到的地方或時候;突然襲擊的意思;「出人意料」不能。「出人意料」著重在當事人對事物好壞、變化等事先已有所估計;只不過事實和所估計的恰巧相反。
【例句】游擊隊常常採取秘密而神速的行動;~地打擊敵人。

⑼ 成語恰如其分的意思,成語恰如其分是什麼意思

恰如其分 ( qià rú qí fèn ) 解 釋 恰:恰好;分:分寸。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 出 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8回:「賞分輕重,俱是閻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無不欣喜。」 用 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指說話辦事不過分 示 例 魯迅《花邊文學·論重譯》:「譯文是大抵比不上原文的,就是將中國的粵語譯為京語,或京語譯成滬語,也很難~。」 近義詞 恰到好處、毫發不爽 反義詞 離題萬里、毫釐千里 燈 謎 並重;共二;一共二劃 破折號作用:解釋說明。

⑽ 成語用得其所是什麼意思

各得其所_成語解釋
【拼音】:gè dé qí suǒ
【釋義】: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
【出處】:《周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例句】:全國人民都要有說話的機會,都要有衣穿,有飯吃,有事做,有書讀,總之是要~。 ★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