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投桃報李
A. 古代成語"投桃報李"的意思是:
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 。《禮記·曲禮上》:"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李昂》:" 權 ( 李權 )拱而前曰:'夫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鄙文不臧,既得而聞矣,而執事昔有雅什,嘗聞於道路,愚將切磋可乎?'"
B. 成語"投桃報李"的意思
【成語詞條】投桃報李
【成語拼音】tóu táo bào lǐ
【常用程度】常用
【成語結構】回聯合式
【感情色答彩】中性詞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投:投贈;報:回贈。指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互相贈送東西
【典故出處】《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應用舉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對於徐義德的恭維不再謙辭,用~的方法把它接了下來。」
【近義詞】禮尚往來
【英文解釋】return a favor with a favor <scratch my back,and I will scratch yours>
【俄文解釋】отблагодарить подáрком за подáрок
【日文解釋】ももを贈(おく)られたら返禮(へんれい)にすももを送(おく)る,親密(しんみつ)に艕際(こうさい)することの例(たと)え
C. 投桃報李的同意成語
詞語解釋:
投之以桃,報還以李。比喻彼此善來善往,以禮相待
投桃報李,雖怪不得大內姐姐,然作此隱容語,未免過於深刻。——《野叟曝言》
同義詞:禮尚往來
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D. 「投桃報李」、「逃之夭夭」兩個成語出自哪裡
投桃報李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tóu táo bào lǐ
釋義: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處《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
逃之夭夭 táo zhī yāo yāo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 後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出 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例句:歹徒搶了錢包就逃之夭夭了。
E.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來自哪首詩詞
「投桃報李」出自《詩經·大雅·抑》,原句為「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F. 成語"投桃報李"的意思
投:投入·送給。報:回贈·得到。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給予回贈。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友誼深厚。暗含有投入少,回贈多之意。
G. 成語投桃報李的意思
投桃報李 tóu tá來o bào lǐ
【解釋】:意思源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自】:《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示例】: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猶~之必然也。 ◎宋·朱熹《詩集傳》卷十八
【近義詞】:禮尚往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H. 投桃報李近義詞
投桃報李的近義詞——禮尚往來、互通有無 投桃報李:【拼音】:[tóu táo bào lǐ] 【釋義】: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
I. 投桃報李的成語解釋,投桃報李是什麼意思
投桃報李拼音:
[tóu
táo
bào
lǐ]
投桃報李
[釋義]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出處]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J. 投桃報李相關的成語
【成語】: 投桃報李
【拼音】: tóu táo bào lǐ
【解釋】: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成語典故
【出處】: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詞語辨析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互相贈送東西
【成語故事】「投桃報李」這個成語,出自《詩.大雅》中的《抑》,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悅。
《詩經·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瑤(瑤、玖)」生發出的成語「投木報瓊」,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
現代社會中常比喻走後門,找關系,以行賄的方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是好也。」《衛風·木瓜》。解釋成白話則是:他送我的是紅桃,我報他的是瓊瑤,瓊瑤哪能算報答,是求彼此永相好。這就是「投之以桃,報之瓊瑤」的成語原產地。膾炙人口的《邶風·靜女》則活脫脫寫出了一對無暇情人相約城隅的情形:「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