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問什麼知什麼意思

成語問什麼知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2 01:25:39

Ⅰ 形容「提問」的成語有哪些

  1. 不恥下問

  2. 不敢問津

  3. 不聞不問

  4. 不問青紅皂白

  5. 不相聞問

  6. 答非所問

Ⅱ 問什麼什麼的詞語成語

問開頭的成語:

問安視寢

問安視膳

問長問短

問道於盲

問鼎輕重

問鼎之心

問鼎中原

問官答回花

問寒問答暖

問寒問熱

問花訪柳

問柳評花

問柳尋花

問牛及馬

問牛知馬

問寢視膳

問舍求田

問十答十

問十道百

問俗問禁

問天呵壁

問天買卦

問心無愧

問心有愧

問羊知馬

問一答十

問一知二

問諸水濱

問罪之師

Ⅲ 成語見什麼知什麼

見什麼知什麼的成語只有:見時知幾、見微知著。

一、見時知幾[ jiàn shí zhī jǐ ]

解釋:指看到時運的推移而預知事情變化的先兆

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監軍之計在於持牢,而非見時知幾之變也。」

譯文:監軍的辦法在於堅持牢,而不是看到當時知道多少的演變。

二、見微知著[ jiàn wēi zhī zhù ]

解釋:微:隱約;著:明顯。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出自: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譯文:所以聖人見微知著,看到才知道最終。

(3)成語問什麼知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見微知著近義詞:

一、原始見終[ yuán shǐ jiàn zhōng ]

解釋:考察事物的開端而預見到它的結果。

出自:漢·王充《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

譯文:大凡聖人看到禍福的,也能根據對事物的初始情況的估量類推事物的發展趨勢,看到事物的開端就能預知它的結果。

二、可見一斑[ kě jiàn yī bān ]

解釋:斑:雜色的花紋或斑點。比喻見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體。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譯文:這個小夥子也是管中窺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

三、一葉知秋[ yī yè zhī qiū ]

解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譯文:見一葉落而知道每年的傍晚。

Ⅳ 問的成語有什麼

不聞不問
聞:聽。不聽也不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不過問
不問不聞
聞:聽。不問也不聽。形容對事情不關心,很冷淡
采風問俗
風:歌謠;俗:風俗。採集歌謠,訪問風俗
訪親問友
訪:拜訪;問:問候。指拜訪親朋好友撫躬自問反躬自問,指自我反省
不恥下問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敢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不問青紅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聞問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答非所問
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打破沙鍋問到底
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弔死問疾
弔祭死者,慰問病人。形容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
反躬自問
躬:自身;問:檢查。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撫心自問
摸著自己的胸口問問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呵壁問天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好問決疑
喜歡向別人請教,以解決自己的疑問。
含蓼問疾
蓼:一種苦味水草。不顧辛苦,慰問疾病。舊時比喻君主安撫軍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好問則裕
好:喜歡;裕:富裕。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學識就會淵博精深。
記問之學
只是記誦書本,以資談助或應答問難的學問。指對學問未融會貫通,不成體系。
捫心自問
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怎麼樣。指自己反省。
明知故問
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刨根問底比喻追究底細。
求田問舍
舍:房子。多方購買田地,到處問詢屋介。指只知道置產業,謀求個人私利。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三推六問
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求神問卜迷信的人遇有疑難,求神鬼幫助,或靠卜卦解決。
入境問禁
境:國境;禁:禁止,指法令或習俗所不歡物事項。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裡有什麼禁令。
入門問諱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麼忌諱。
入國問俗
國:原指都城,後多指國家。到別的國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風俗習慣。
問心無愧
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舍求田
只知道置產業。比喻沒有遠大的志向。
問諸水濱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安視膳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無人問津
問津:詢問渡口。比喻沒有人來探問、嘗試或購買。
問寒問暖
形容對別人的生活很關心。
問道於盲
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麼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問長問短
仔細地問,表示關心。問罪之師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噓寒問暖
噓寒:呵出熱氣使寒冷的人感到溫暖;問暖:指問寒問暖。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切。
興師問罪
發動軍隊,聲討對方罪過。也指大鬧意見,集合一夥人去上門責問。
尋消問息
尋、問:打聽。打聽消息。
一問三不知
不管怎樣問,總說不知道。
懸壺問世
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尋花問柳花、柳:原指春景,舊時亦指娼妓。原指賞玩春天的景色。後舊小說用來指宿娼。
載酒問字
指人有學問,常有人登門求教。也比喻勤學好問。
質疑問難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執經問難
手捧經書,質疑問難。後多指弟子從師受業。
勤學好問
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不問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問情由。
不相問聞
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此問彼難這個詰問,那個責難。
東捱西問
謂四處探問、打聽。反身自問見「反躬自問」。訪貧問苦訪問貧苦的老百姓。
六問三推
謂反復審訊。攀花問柳見「攀花折柳」。入邦問俗見「入國問俗」。
入竟問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先要問清楚那裡有什麼禁令,以免觸犯。
入境問俗
進入別的國家,先問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風俗習慣,以免違犯。
入鄉問俗
進入一個地方,先要問清那裡的習俗,以求適應當地的情況。
十死不問
謂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寬恕。
投石問路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藉以探測情況。後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望聞問切
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
問安視寢
見「問安視膳」。
問鼎中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問官答花
謂答非所問。
問柳評花
比喻狎妓。
問柳尋花①玩賞春景。②後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問柳尋花」謂狎妓。
問寢視膳
見「問安視膳」。
問十道百
猶言問一答十。問天買卦求問上天以卜吉凶。
問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齒伶俐。尋根問底見「尋根究底」。
詢根問底
謂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
以口問心
一面口中自問,一面心中盤算。
以心問心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音問兩絕
書信與消息都斷絕。亦作「音問杳然」。
有問必答
有什麼問題都給以解答。
追根問底
見「追根究底」。
打破砂鍋問到底
〖解釋〗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盤根問底
〖解釋〗盤:仔細查問;問:尋問。盤問、追究事情的根由。
問鼎輕重
〖解釋〗問鼎的大小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問一得三問
一件事卻得到解決三件事的辦法。形容求少得多。
丙吉問牛
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贊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不明白歡迎來追問!
望採納,多謝了!

Ⅳ 成語問羊知馬是什麼意思

問羊知馬
[ wèn yáng zhī來 mǎ ]
1. 【解釋】自: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2. 【出自】:《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Ⅵ 什麼什麼知什麼成語

知己知彼、知彼知己、知足知止、知心知意、知冷知熱
一、知己知彼 [ zhī jǐ zhī bǐ ]
【解釋】: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出自】:春秋 孫臏《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譯文】:知道自己怎麼想的,也應該知道別人是怎樣想的,作戰百次也不失敗
二、知彼知己 [ zhī bǐ zhī jǐ ]
【解釋】: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出自】:春秋 孫臏《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譯文】:知道自己怎麼想的,也應該知道別人是怎樣想的,作戰百次也不失敗
三、知足知止 [ zhī zú zhī zhǐ ]
【解釋】: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
【出自】:唐朝令狐德棻《周書·蕭大圜傳》:「豈如知足知止,蕭然無累。」
【譯文】:不如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蕭條不累。
四、知心知意 [ zhī xīn zhī yì ]
【解釋】:見「 知心著意 」。謂彼此了解,心意投合。
【出自】: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著意。」
五、知冷知熱 [ zhī lěng zhī rè ]
【解釋】:關心痛養起居,照顧周到細致。
【出自】:近代 孫力《都市風流》第八章:「生活上,張義民是最知冷知熱懂事兒的孩子。」

Ⅶ 什麼知什麼問的成語瘋狂猜成語

明知故問
明知故問 [míng zhī gù wèn]
基本釋義
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
出 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例 句
這是你份內的事,你怎麼~呢?

Ⅷ 很多用戶打個成語問什麼意思很多這種提問,他們有什麼用意呢

我估計就是有幾個小號為了讓大號能回答問題掙取財富值或者做任務之類的隨便提問的,毫無意義。不用管。

Ⅸ 什麼什麼知什麼的成語有哪些丶時和時和什麼

安分知足 安於本分,對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滿足。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材高知深 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眾,智慧高超。

草木知威 連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勢極大。

察己知人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別人。

察今知古 指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它總是循著時間的先後逐漸演變而成的。觀察它的現在,可以推知它的本來面目。

蟬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達權知變 指不死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達人知命 達人:通達事理的人。指心胸豁達的人,安於命運。

睹微知著 微:細小;著:顯著。看到細小的徵兆便知道其性質及發展趨勢。

富在知足 有了財富之後,要知道滿足,不要貪得無厭。

告往知來 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系,據此知彼。

觀過知仁 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

觀往知來 認真研究過去,就能推測未來。

恨相知晚 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後悔彼此建立友誼太遲了。形容新結交而感情深厚。

鑒往知來 鑒:審察或引為教訓;往:過去;來:未來。根據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後怎樣發生變化。

見微知萌 微:細微。萌:發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跡象,就知道其發展的程度。

見微知著 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舉十知九 列舉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九件。比喻學識淵博。

倦鳥知還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後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樂天知命 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落葉知秋 指見到落地的黃葉,知道已經是秋天快到了。

迷途知返 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發覺自己犯了錯誤,知道改正。

生而知之 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視為知己 看成好朋友。

數往知來 數:計算;往:過去;來:未來。明了過去,可以推知未來。

叨在知己 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於作為您的知己朋友。

恬不知恥 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溫故知新 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聞一知二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聞一知十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葉落知秋 看到樹葉落,便知秋天到來。比喻從細微的變化可以推測事物的發展趨向。

一葉知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以一知萬 從了解一點到推知其他許多事物。

知彼知己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知己知彼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鮑子知我 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

達地知根 指根底清楚、明白。

達觀知命 達觀:指一切聽其自然或看得開;命:命運;知命:指知天命。指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任憑命運擺布,無所煩惱。

道頭知尾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

道遠知驥 驥:千里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比喻經過長久的鍛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睹始知終 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睹著知微 從明顯的表象,推知到隱微的內情。

睹著知微 從明顯的表象,推知到隱微的內情。

貴在知心 以知心交心為貴,指朋友之間心心相印。

惠子知我 比喻朋友相知之深。

行易知難 行:實施;知:知曉。實行容易,但通曉其道理卻很困難。

極往知來 通曉過去,預知未來。

見時知幾 指看到時運的推移而預知事情變化的先兆。

見始知終 指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履霜知冰 比喻見事物的徵兆可預知其嚴重後果。

論世知人 猶言知人論世。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亦泛指鑒別人物,評論世事。

迷而知反 迷路後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迷而知返 迷路後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迷塗知反 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同「迷途知反」。

迷途知反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目不知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同「目不識書」。

識禮知書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識微知著 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識字知書 指有文化知識。

食不知味 形容心裡有事,吃東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士死知己 士:有才識的人。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亦作「士為知己者死」。

視微知著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謬托知己 指假託為知心朋友。

討類知原 指通過類比而探知淵源。

恬不知怪 指安然處之,不以為怪。

恬不知愧 安然處之,不以為恥。同「恬不知恥」。

恬不知羞 安然處之,不以為恥。同「恬不知恥」。

望表知里 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知本質。

以微知著 微:微小;著:顯著。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可以推知它的發展趨向或他的實質。

以微知著 微:微小;著:顯著。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可以推知它的發展趨向或他的實質。

飲水知源 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

有勇知方 有勇氣且知道義。

知地知天 地:地形:天:天氣。了解地形,了解氣候。

知微知彰 微:細小。彰:明顯。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了解發展起來後的顯著特徵。形容了解事物發展的始末。

知足知止 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

酌水知源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Ⅹ 什麼知故問四字成語

明知故問 [míng zhī gù wèn]
基本釋義
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
出 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