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出自於成語故事的詞語

出自於成語故事的詞語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28:07

『壹』 成語故事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負荊請罪,
大禹治水,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貳』 來自成語故事的詞語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准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准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鍾」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叄』 出自成語典故的四字詞語

負荊請罪、毛遂自薦、退避三舍、圍魏救趙、完璧歸趙
一、負荊請罪
白話釋義:指主動向對方賠禮認錯,請求對方責罰。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故事: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
二、毛遂自薦
白話釋義:」比喻自己推薦自己。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故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三、退避三舍
白話釋義: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在中原相遇,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一舍等於三十公里)。」
四、圍魏救趙
白話釋義: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故事: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就叫做「圍魏救趙」
五、完璧歸趙
白話釋義:比喻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本人。
朝代:西漢
作者:司馬遷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故事:藺相如帶著珠寶離開秦國攻取城池換;見秦王有詐;就靠著大智慧勇敢;最終達到使寶玉完好回到趙國。」

『肆』 成語故事類詞語

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負荊請罪,
大禹治水,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專抗禮 ·
防微杜漸 負隅頑屬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伍』 成語故事的詞語

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負荊請罪, 大禹治水,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陸』 出自成語典故的詞語

A愛屋及烏 安然無恙 安如泰山 安居樂業 安步當車
矮子看戲 暗渡陳倉 暗箭傷人 按部就班 按圖索驥
B 百發百中 百無聊賴 百聞不如一見 百折不撓 敗軍之將
抱瓮灌畦 抱薪救火 伯樂相馬 杯水車薪 杯弓蛇影
別無長物 八仙過海 八面玲瓏 篳路藍縷 閉門造車
拔山舉鼎 包藏禍心 拔苗助長 博士買驢 背水一戰
半途而廢 補天浴日 賓至如歸 敝帚自珍 鞭長莫及
兵不厭詐 兵不血刃 比肩接踵 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 不可同日而語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不求甚解 不覺技癢 不恥下問 不寒而慄
不速之客 不稂不莠 不刊之論 不苟言笑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學無術 不自量力 不可多得 不甚了了 不屈不撓
班門弄斧 別開生面 病入膏肓 步履蹣跚 並行不悖
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不遺餘力 不可救葯
C 差強人意 滄海桑田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乘風破浪 草木皆兵
垂 頭 喪 氣 巢毀卵破 車水馬龍 車載斗量 沉魚落雁
赤膊上陣 出爾反爾 初出茅廬 才高八斗 朝中有人好當官
此地無銀三百兩 唇亡齒寒 痴人說夢 從善如流
D 獨當一面 多多益善 呆若木雞 弟子掩目 東施效顰
打草驚蛇 道聽途說 洞見症結 東食西宿 登 徒 子
得其所哉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大材小用 大公無私
大勢已去 短兵相接 對牛彈琴 東山再起 對症下葯
當局者迷 董狐之筆 頂天立地 單者易折 大義滅親
得過且過
E 爾虞我詐 二桃殺三士
F 方寸之地 飛鳥驚蛇 非驢非馬 吠形吠聲 佛頭著糞
防微杜漸 馮唐易老 風馬牛不相及 廢學如斷織 斧 正
覆水難收 奉公守法 扶桑 分庭抗禮 負重致遠
負荊請罪 腹 稿
G 高枕無憂 高山流水 賈人渡河 割席分座 孤注一擲
耕前鋤後 功虧一簣 狗尾續貂 刮目相看 瓜田李下
顧曲周郎 歸馬放牛 過河拆橋 過門不入 狗肉朋友
管中窺豹 剛愎自用 攻難守易 管窺錐指 管鮑之交
掛 羊 頭
賣 狗 肉 各自為政 瓜代有期 解鈴還需系鈴人 改過自新
H 含沙射影 汗流浹背 汗馬功勞 邯鄲學步 汗牛充棟
害群之馬 合浦還珠 胡服騎射 黃梁美夢 火樹銀花
虎口餘生 侯門如海 後生可畏 後顧之憂 後來居上
涸轍之鮒 狐假虎威 狐疑不決 鶴立雞群 華而不實
畫虎類犬 畫蛇添足 畫龍點睛 畫餅充飢 頑石點頭
好逸惡勞 畫荻教子 囫圇吞棗 沆瀣一氣
J 機不可失 雞口牛後 雞鳴狗盜 雞犬升天 雞口牛後
疾風知勁草 家徒四壁 漸入佳境 竭澤而漁 居心叵測
見錢眼開 見卵求雞 堅壁清野 家喻戶曉 江郎才盡
驚弓之鳥 精衛填海 井底之蛙 嗟來之食 捷足先得
九牛一毛 錦囊妙句 居安思危 蕉鹿自欺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錦上添花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錦綉前程
盡善盡美 近水樓台 見怪不怪 積羽沉舟
K 曠日持久 開卷有益 空穴來風 刻舟求劍 困獸猶斗
快刀斬亂麻 看人下菜碟 空 城 計 口不二價 口蜜腹劍
膾炙人口 口若懸河
L 狼狽為奸 濫竽充數 樂不思蜀 老馬識途 勞思逸淫
臨時抱佛腳 樂此不疲 鹿死誰手 利令智昏 魯侯養鳥
樂極生悲 厲兵秣馬 樑上君子 兩袖清風 馬革裹屍
螺螄殼里做道場 捋 虎 須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洛陽紙貴 浪子回頭金不換
量體裁衣 臨渴掘井 弄 巧 成 拙 路不拾遺 兩兒辯日
柳暗花明
M 毛遂自薦 毛將焉附 夢筆生花 目不見睫 模稜兩可
盲人摸象 盲人瞎馬 名韁利鎖 馬革裹屍 馬首是瞻
名落孫山 梅開二度 門庭若市 門可羅雀 木人石心
目無全牛 沐猴而冠 莫 須 有 孟母三遷 孟母斷機
磨穿鐵硯 磨杵成針 明目張膽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買櫝還珠
滿城風雨 馬首是瞻 目不識丁
N 南山可移 南轅北轍 南柯一夢 內助之賢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怒發沖冠 難兄難弟 難至節見 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O 嘔心瀝血
P 皮之不存 破甑不顧 破鏡重圓 破釜沉舟 破鼓眾人敲
匹夫之勇 拋磚引玉 蓬萊仙境 牝牡鸝黃 平漫屠龍
撲朔迷離 賠了夫人又折兵 鵬程萬里 披荊斬棘 貧賤之交.知人不易
剖腹藏珠 片言折獄
Q 竊符救趙 奇貨可居 歧路亡羊 騎鶴上揚州 騎虎難下
千慮一得 千變萬化 千金買骨 千里姻緣一線牽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齊大非偶 齊眉舉案 杞人憂天 取而代之 黔驢技窮
欺世盜名 請君入瓮 錢可通神 巧取豪奪 強弩之末
罄竹難書 七擒七縱 七步之才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秦鏡高懸 青出於藍 千里送鵝毛 起死回生
R 人浮於事 人面桃花 人人自危 人琴俱亡 人給家足
人心如面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言可畏 人自為戰 人棄我取
入木三分 入吾彀中 如椽之筆 如火如荼 如嚼雞肋
如坐針氈 繞梁三日 讓棗推梨 如魚得水 人不要臉鬼都害怕
人傑地靈
S 三寸之舌 三人成虎 三紙無驢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三折其肱 三句不離本行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山雞舞鏡 殺雞嚇猴 殺雞焉用牛刀 殺彘教子 塞翁失馬
桑榆 桑梓 桑中之約 桑林禱雨 視死如歸
始作俑者 市道之交 勢如破竹 實事求是 十行俱下
食言而肥世外桃源 拾人牙慧 食不甘味 司空見慣 屍位素餐
四面楚歌 四體不勤 五穀不分 死有餘辜 水深火熱 死不瞑目
死無葬身之地 死諸葛逼走活仲達 盛氣凌人 賞罰分明 上下其手
生靈塗炭 水滴石穿 少見多怪 捨本逐末 束之高閣
失斧疑鄰 什襲而藏 受寵若驚 守株待兔 熟能生巧
身無可擊 樹倒猢猻散 神機妙算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三顧茅廬
三思而行 生死存亡 始終不渝 士別三日 四分五裂
死灰復燃 身在曹營心在漢 上行下效 捨得一身剮 ,敢把皇帝拉下馬
T 天下無雙 天涯海角 天衣無縫 天花亂墜 天奪之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滿天下 桃園結義 銅鈿眼裡翻跟頭 桐葉封弟
推心置腹 同流合污 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圖窮匕現 投鼠忌器
投鞭斷流 探驪得珠 螳臂當車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談虎色變
貪小失大 痛飲黃龍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屠龍之技 退避三舍
天經地義 鐵杵磨針 投筆從戎 推 敲 彈冠相慶
W 妄自尊大 網開三面 望洋興嘆 望梅止渴 望塵莫及
完壁歸趙 圍魏救趙 危如累卵 畏首畏尾 為虎作倀
聞雞起舞 聞一知十 問道於盲 問一得三 玩物喪志
亡戟得矛 五車八斗 五十步笑百步 誤付洪喬 物以類聚
無巧不成書 卧薪嘗膽 外強中干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亡羊補牢
未雨綢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吳牛喘月
X 徙宅忘妻 先發制人 相煎太急 心腹之患 洗耳恭聽
胸有成竹 縣官不如現管 小時了了 懸梁刺股
Y 揠苗助長 掩耳盜鈴 晏子使楚 殃及池魚 仰人鼻息
以人為鏡 以火救火 以身試法 貽笑大方 頤指氣使
衣錦還鄉 一鼓作氣 一意孤行 一諾千金 一丘之貉
一箭雙雕 一舉兩得 一鳴驚人 一敗塗地 一木難支
一誤再誤 一飯千金 一發千鈞 一事無成 一字千金
一身是膽 一衣帶水 一狐之腋 一枕黃粱 一網打盡
一暴十寒 一字之師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一國三公 一寒如此
一不做、二不休 一言九鼎 一傅眾咻 一問三不知 一廂情願
一知半解 一毛不拔 一代楷模 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 一揮而就
因勢利導 迎刃而解 猶豫不決 葉公好龍 愚公移山
月下老人 欲速不達 與虎謀皮 遠親不如近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言猶在耳 眼不見為凈 夜郎自大 魚目混珠 庸人自擾
運籌帷幄 鷸蚌相爭 有志者事竟成 遠水不救近火 越俎代庖
以卵擊石 異曲同工 言歸於好 一目十行 一錢不值
一日千里 一絲不苟 一竅不通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月懷一雞
運斤成風 郢書燕說 約法三章
Z 曾子殺彘 紙上談兵 志在四方 自相矛盾 知難而退
至死不悟 指鹿為馬 知已知彼 智者千慮 炙手可熱
作威作福 作繭自縛 左提右挈 縱虎歸山 眾志成城
擲地金聲 鄭人買履 鄭衛之音 朝三暮四 作壁上觀
左右逢源 助紂為虐 只要銅鈿,不要面孔 爭先恐後 債台高築
置之度外 沾沾自喜 坐懷不亂 枕戈待旦 專心致志
知子莫如父 織錦迴文 中飽私囊 做賊偷針起 眾叛親離
走馬看花 中流砥柱 臧倉小人 臧轂亡羊 紙 醉 金 迷

『柒』 有哪一個是出自於成語故事的詞語,這個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這太多了。
如:葉公好龍。
主人公是
葉公子高
成語故事,講述了葉公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
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捌』 含典故成語的四字詞語

1、聞雞起舞

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2、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

3、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員大將名叫趙奢,他屢立戰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名叫趙括,他小時候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頭頭是道,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也不說他好。

趙括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就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很擔憂地說:「打仗,是生死攸關的事,兒子雖然熟讀兵法,但是沒有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將來若是率軍打仗,恐怕會遭到慘敗。」

後來有一次,秦國派白起為將,統率百萬雄兵討伐趙國。趙國命大將廉頗,也率四十萬大軍在長平阻擊秦軍。廉頗知道秦軍人馬眾多,糧草運輸困難,不利久戰。他命令趙軍憑險固守,以便讓秦兵不戰自退。秦趙兩國軍隊在長平相峙許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無計可施,眼看糧草接濟不上,急得六神無主。

於是,有將士獻計讓他派人到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根本不怕廉頗,最怕的是趙括。趙王不知是計,立即命趙括為將,代替廉頗。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但趙王堅持。趙括到了前線,全部變更了軍法,輕率地任用軍官,用書上所學的理論與秦軍展開正面交鋒,結果因為不變通中了秦軍的埋伏,趙軍四十餘萬全部被俘,後被白起設計坑殺。趙國元氣大傷,不久被秦將王翦滅掉。

4、驚弓之鳥

從前,更羸與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們抬頭看見一隻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可以不射中鳥就能使鳥掉下來。」

魏王說:「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么高的水平嗎?」

更羸說:「可以。」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隨便射了一箭,(箭沒有射中大雁,)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驚嘆道:「(箭術)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

更羸解釋說:「這是一隻有傷的鳥!」

魏王更納悶了:「先生憑什麼知道它呢?」

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凄厲。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鳴聲凄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癒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見弓弦響聲便奮力向上飛,引起舊傷迸裂,才跌落下來的。」

5、殺妻求將

齊國人攻打魯國的時候,魯國想讓吳起做將軍,但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所以魯國對吳起有懷疑。吳起為了使人消除對自己懷疑,就把妻子殺了,以表明自己不會心向著齊國。於是魯國就讓吳起做了大將。吳起帶領軍隊攻打齊國,大敗齊國。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