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呲的成語

帶呲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2 05:09:12

⑴ 帶呲成語有哪些成語有哪些

帶呲的成語有:
zī yá liě zuǐ
成語名稱:呲牙咧嘴
另見成語:齜牙咧嘴(讀音:zī yá liě zuǐ)「呲」(zī)同「齜」(zī)
指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面目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內奸》、《三俠五義》、《少年鐵血隊》中均有記載。
睚呲必報
【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國內不能立足,被逐出國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國之後,仍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去,向秦昭王游說。
范雎恐怕讓人知道他是被魏國逐出,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認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於是把范雎留在秦國拜為上卿。
後來,范雎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之後又得到良好的效果,於是就封范雎為秦國的丞相。
范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
睚眥必報,漢語成語,出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⑵ 逼逼呲呲是成語嗎

逼逼呲呲copy不是成語。
咄咄逼人

【讀音】:ōōbīrén

【出處】:晉·衛鑠《與釋某書》: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

【白話釋義】:衛鑠有一名弟子名為王逸少,甚至能夠習得到衛鑠的書法真跡,氣勢直逼前人,真是令人敬畏。

【解釋】:咄咄逼人的意思是咄咄:使人驚奇的聲音。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使人難堪。也指形勢發展迅速,給人壓力。

⑶ 兩點鳥對看猜兩個成語其中有百善孝為先那個成語是什麼呲

烏鴉反哺。
希望幫到你。

⑷ 呲什麼撼什麼打一成語

蚍蜉撼樹:【基本解釋】:螞蟻想搖動大樹。比喻自不量力。

【拼音讀法】:pí fú hàn shù

【使用舉例】:螞蟻緣槐誇大國,~談何易。(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近義片語】:自不量力、螳臂當車

【反義片語】:量力而行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⑸ 成語「睚呲必報」有什麼典故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睚眥必報,漢語成語,出自《史記·內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容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典故】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國內不能立足,被逐出國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國之後,仍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去,向秦昭王游說。
范雎恐怕讓人知道他是被魏國逐出,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認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於是把范雎留在秦國拜為上卿。
後來,范雎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之後又得到良好的效果,於是就封范雎為秦國的丞相。
。。。。。。。范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

望採納!

⑹ 成語「睚呲必報」有什麼典故

  • 【典故】

    相傳戰國時期,魏國中大夫須賈家有個侍從,名叫范雎,因事在國內不能立足,被逐出國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國之後,仍運用能言善辯的天才,跑到秦國去,向秦昭王游說。

    范雎恐怕讓人知道他是被魏國逐出,所以改名換姓,自稱是張祿,向秦昭王建議遠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認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於是把范雎留在秦國拜為上卿。

    後來,范雎能夠時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議的政策,秦王都認為可行,在實施之後又得到良好的效果,於是就封范雎為秦國的丞相。

    范雎因為在秦國得意,便成為有財有勢的大人物,認為也應該清算舊賬;凡從前對他有恩惠的人,雖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給他吃一頓飯,范雎也重重酬謝,對於從前對他有嫌怨的人,雖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張目忤視一下,他也不放過,便要實行報復。
  • 睚眥必報,讀音[yá zì bì bào]

  • 【釋義】

    指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其狹窄。

    《正字通》睚眥,謂忤眂也。什麼叫「忤眂」呢,忤是不正、不順從、違反的意思;眂是視的同音同意字。忤眂就是不正視,用眼角看。從睚眥的眥也可以看到,眥是眼角的意思,中醫對內眼角稱為內眥、外眼角稱為外眥。

  • 【造句】

    1、只是一點小事,他就以睚眥必報的態度來對待我。

    2、對別人要寬容,不要睚眥必報。

    3、無論迴避大義,還是睚眥必報,都不是常道。

  • 【出處】

    1、《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2、《後漢書·公孫瓚傳》: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

    3、宋·蘇轍《論呂惠卿》:「蓋其兇悍猜忍如蝮蠍;萬一復用;睚眥必報。」

    4、清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九.灤陽續錄一:「此狐快一朝之憤,反以隕身,亦足為睚眥必報者戒也。」

⑺ 呲什麼目的成語

【詞目】目眥盡裂
【拼音】mù zì jìn liè
【釋義】目眥: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內。
【出處】《史記·容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示例】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先軫橫戈於肩,瞪目大喝一聲,目眥盡裂,血流及面。」

⑻ 呲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教你最簡單的一種辦法 手機打字 成語開頭第一字選擇下面就會出關於這個字的所有詞語!

⑼ 一個人皺眉咬著牙呲著猜成語

咬牙切齒

[yǎo yá qiè chǐ]
[解釋] 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自]出自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

⑽ 帶呲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帶呲的成語有:
zī yá liě zuǐ
成語名稱:呲牙咧嘴
另見成語:齜牙咧嘴(讀音:zī yá liě zuǐ)版「呲」(zī)權同「齜」(zī)
指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面目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內奸》、《三俠五義》、《少年鐵血隊》中均有記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