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有雞和米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雞和米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0-11-22 06:58:53

1. 帶雞的成語有哪些

雞不及鳳
雞腸狗肚
雞蟲得喪
雞蟲得失
雞蛋里找骨頭
雞飛蛋打
雞飛狗竄
雞飛狗叫
雞飛狗跳
雞飛狗走
雞肥不下蛋
雞膚鶴發
雞伏鵠卵
雞骨支床
雞口牛後
雞爛嘴巴硬
雞零狗碎
雞毛蒜皮
雞鳴而起
雞鳴狗盜
雞鳴狗吠
雞鳴候旦
雞鳴戒旦
雞鳴起舞
雞鳴犬吠
雞鳴饁耕
雞鳴之助
雞皮疙瘩
雞皮鶴發
雞犬相聞
雞棲鳳巢
雞棲鳳食
雞犬不安
雞犬不驚
雞犬不留
雞犬不寧
雞犬不聞
雞犬皆仙
雞犬桑麻
雞犬升天
雞犬無驚
雞犬新豐
雞聲斷愛
雞聲鵝斗
雞屍牛從
雞黍深盟
雞黍之膳
雞頭魚刺
雞豚同社
雞豚之息
雞鶩相爭
雞鶩翔舞
雞鶩爭食
雞胸龜背
雞爭鵝斗
抱雞養竹
打雞罵狗
戴雞佩豚
斗雞養狗
斗雞走狗
斗雞走馬
斗雞走犬
縛雞弄丸
縛雞之力
割雞焉用牛刀
冠雞佩猳
家雞野鶩
家雞野雉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雞逐雞
嫁雞逐雞,嫁犬逐犬
金雞獨立
金雞放赦
金雞消息
連雞之勢
摸雞偷狗
木雞養到
牝雞晨鳴
牝雞牡鳴
牝雞司晨

2. 帶雞和月的成語有哪些

帶雞的成語:

1.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2.雞鳴狗盜[ jī míng gǒu dào ]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示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3.雞飛狗跳[ jī fēi gǒu tiào ]

解釋: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出自: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里想像,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4.雞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

解釋: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葯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自: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含貶義,常與「一人得勢」連用。

5.雞飛蛋打[ jī fēi dàn dǎ ]

解釋:雞飛走了,蛋打破了。比喻兩頭落空,一無所得。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霞》:「人之無良,舍其舊而新是謀,卒之卵覆鳥亦飛,天之所報亦慘矣。」

示例:只要他一進關抄了咱們的後路,那就雞飛蛋打,不可收拾了。
◎周驥良《吉鴻昌》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比喻兩頭落空,一無所得。

帶月的成語:

1.長年累月[ cháng nián lěi yuè ]

解釋:長年:整年;累月:很多個月。形容經過了很多年月。

出自:巴金《短簡·給一個孩子》:「一件重大的事情要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夠有成就。」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形容時間很長。

2.日積月累[ rì jī yuè lěi ]

解釋: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不斷積累。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出自:宋·朱熹《答周南仲書》:「隨時體究,隨時討論,但使一日之間整頓得三五次,理會得三五事,則日積月累,自然純熟,自然光明矣。」

示例:自是以後,日積月累,千百成群,其為國之蠹害甚矣。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九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長時間不斷地積累。

3.披星戴月[ pī xīng dài yuè ]

結束: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示例:經過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風塵奔波,到襄陽後一定要休息幾天。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

4.寒冬臘月[ hán dōng là yuè ]

解釋:臘月:農歷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臘月天。

出自:漢·無名氏《別詩(骨肉緣枝葉)》:「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

示例: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5.星月交輝[ xīng yuè jiāo huī ]

解釋:星星和月亮交相照耀。

出自:宋·歐陽修《秋聲賦》:「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晴霽,星月交輝,六行走三市,競放花燈。」

示例:這三月十四日晚上,星月交輝,風清氣爽。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

3. 帶有「雞」字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雞」字的成語有聞雞起舞、雞鳴狗盜、雞飛狗跳、牛鼎烹雞、雞犬升天等。

1、聞雞起舞[wén jī qǐ wǔ]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2、雞鳴狗盜[jī míng gǒu dào] 鳴:叫;盜:偷東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3、雞飛狗跳[jī fēi gǒu tiào]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 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4、牛鼎烹雞[niú dǐng pēng jī] 用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隻雞。比喻大材小用。

5、雞犬升天[jī quǎn shēng tiān]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後,把剩下的葯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後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4. 帶有雞的成語有哪些

呆若木雞 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專。
斗酒只雞 斗:屬酒器。古人祭亡友,攜雞酒到墓前行禮。後作為追悼亡友的話。
斗雞走狗 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游手好閑的無聊游戲。
獨鶴雞群 一隻鶴站在雞群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群出眾。

5. 帶有雞和起的成語有哪些

聞雞起舞、
雞鳴而起、
蝟起雞連、
雞鳴起舞

6. 帶雞的成語有哪些

雞飛狗跳、牛鼎烹雞、雞飛蛋打、雞毛蒜皮、金雞獨立等。

一、雞飛狗跳 [ jī fēi gǒu tiào ]

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出處: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里想像,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二、牛鼎烹雞[ niú dǐng pēng jī ]

用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隻雞。比喻大材小用。

出處:《後漢書·邊讓傳》:「函牛之鼎以烹雞,多汁則淡而不可食,少汁則熬而不可熟。」

譯文:用煮牛的大鍋來烹雞,湯添得多則沒有味道,添少了則煮不熟就干鍋了。

三、雞飛蛋打[ jī fēi dàn dǎ ]

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空,毫無所得。

出處:周驥良《吉鴻昌》:「只要他一進關抄了咱們的後路,那就雞飛蛋打,不可收拾了。」

四、雞毛蒜皮[ jī máo suàn pí ]

比喻輕微瑣碎無關緊要的小事。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目前大敵當前,同心協力還怕遲誤,誰還記著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

五、金雞獨立[ jīn jī dú lì ]

指用一條腿站立的姿勢。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微長。」

7. 帶雞和象的成語有哪些

忘象得意、
群盲摸象、
朱衣象笏、
氣象萬千、
萬象更新、
萬象回春、
牝雞司晨、
鶴立雞群、
雞鳴狗盜、
雞犬不寧、
呆若木雞、
聞雞起舞、

8. 帶有雞和狗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雞和狗的成語:
斗雞走狗
【拼音】:dòu jī zǒu gǒu

【解釋】: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游手好閑的無聊游戲。

【出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病免居家,與閶里淝枕,相隨行斗雞走狗。」

【示例】:雖然應名來上學,亦不過虛掩眼目而已,仍是~,賞花閱柳為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近義詞】:游手好閑、尋歡作樂、無所事事

【反義詞】:埋頭苦幹、日理萬機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雞飛狗走
【拼音】:jī fēi gǒu zǒu

【解釋】:走:跑。雞亂飛,狗亂跑。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兩天那種搜索的樣子,只就我們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經是鬧得雞飛狗走,鬼哭神號。」

【示例】:因為孩子們的魂靈,要攝去墊鹿台腳了,真嚇得大家~,趕忙做起符袋來,給孩子們帶上。 ★魯迅《故事新編·起死》
【近義詞】:雞飛狗跳

【反義詞】:雞犬不驚
【語法】:作謂語、定語;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雞鳴狗盜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示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遮遮掩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近義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歇後語】:孟嘗君過函谷關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雞鳴狗吠
【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

【解釋】:雞啼狗叫彼此都聽得到。比喻聚居在一處的人口稠密。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示例】:竊念國家熾昌熙洽,無~之警。
★清·梅曾亮《上方尚書書》
【近義詞】:雞鳴犬吠
【語法】:作定語、賓語;形容百姓安居樂業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拼音】:jià jī suí jī,jià gǒu suí gǒu

【解釋】:封建禮教認為,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好壞,都要永遠跟從。

【出處】:宋·歐陽修《代鳩婦言》:「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宋·趙汝鐩《古別離》詩:「嫁狗逐狗雞逐雞,耿耿不寐展轉思。」

【示例】:你難道沒聽見人說,「~」,那裡個個都象你大姐做娘娘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
【近義詞】:潑水難收、嫁雞逐雞,嫁犬逐犬
【語法】:作定語、主語、分句;用於女性

偷狗戲雞
【拼音】:tōu gǒu xì jī
【解釋】:比喻不務正業。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生來,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
偷雞摸狗
【拼音】:tōu jī mō gǒu
【解釋】: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跟隨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

【示例】:成日家~,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裡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四回
【近義詞】:小偷小摸、偷雞盜狗、偷貓盜狗

【反義詞】:光明正大、安分守己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偷竊

指雞罵狗
【拼音】:zhǐ jī mà gǒu

【解釋】:指著雞罵狗。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別指雞罵狗,倒是誰白吃白喝?」

【示例】:你有話直說好了,用不著指雞罵狗。
【近義詞】:指桑罵槐、指豬罵狗
【語法】:作主語、謂語、狀語;指指桑罵槐
打雞罵狗
【拼音】:dǎ jī mà gǒu
【解釋】:比喻旁敲側擊地漫罵,以發泄對某人的不滿。

【出處】:魯迅《彷徨·肥皂》:「你今天怎麼盡鬧脾氣,連吃飯時候也是打雞罵狗的。」
【示例】:他成天~的。
【近義詞】:指桑罵槐
【語法】:作謂語、定語;同「指桑罵槐」
斗雞養狗
【拼音】:dòu jī yǎng gǒu

【解釋】: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游手好閑的無聊游戲。同「斗雞走狗」。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開賭場,斗雞養狗,人不敢惹他。」
【近義詞】:斗雞走犬、斗雞走馬、斗雞走狗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狗盜雞鳴
【拼音】:gǒu dào jī míng
【解釋】:①比喻具有微末技能。②比喻偷偷摸摸。

【出處】:金·元好問《示懷祖》詩:「狗盜雞鳴皆有用,鶴長鳧短果如何?」

【示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遮遮掩掩。 ★《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近義詞】:雞鳴狗盜

【反義詞】:光明磊落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狗盜雞啼
【拼音】:gǒu dào jī tí
【解釋】:比喻具有微末技能。同「狗盜雞鳴」。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函關脫離,又何須狗盜雞啼?」
【近義詞】:狗盜雞鳴、雞鳴狗盜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淮王雞狗
【拼音】:huái wáng jī gǒu
【解釋】:比喻攀附別人而得勢的人。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劉安》:「時人傳八公、安臨去時,余葯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
【示例】:神仙侶~,衣冠隊楚國獼猴。
★清·朱彝尊《折桂令》詞
【近義詞】:雞犬升天、淮王雞犬、淮南雞犬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
雞腸狗肚
【拼音】:jī cháng gǒu dù
【解釋】:比喻狹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腸。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二回:「據你這淫婦的雞腸狗肚,容不得人,把兒媳都逼了出門。」
【示例】:你那~能容人嗎?

【近義詞】:小肚雞腸
【反義詞】:寬宏大量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氣量小
雞飛狗叫
【拼音】:jī fēi gǒu jiào

【解釋】: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直叫喚。形容亂成一團。

【出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反「掃盪」》:「忽然,鄰庄雞飛狗叫,老鄉們拖著孩子向庄外奔跑。」
【示例】:這里讓你搞得~,永不安寧。

【近義詞】:雞飛狗跳
【反義詞】:雞犬不驚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亂成一團
雞飛狗跳
【拼音】:jī fēi gǒu tiào

【解釋】: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

【出處】:茅盾《鍛煉》:「然而陳克明卻在這里想像,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懼怨恨所造成的雞飛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示例】:我們人多,很快就把他們趕得~的。
【近義詞】:雞飛狗叫
【反義詞】:雞犬不驚
【歇後語】:鬼子兵進院

【語法】:作定語、狀語;指驚亂

偷雞盜狗
【拼音】:tōu jī dào gǒu

【解釋】: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同「偷雞摸狗」。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
【示例】:不比先前在王婆家茶房裡,只是~之歡。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回
【近義詞】:偷雞摸狗
【反義詞】:光明正大、安分守己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偷竊

土雞瓦狗
【拼音】:tǔ jī wǎ gǒu
【解釋】: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同「土雞瓦犬」。

【出處】:延波真《五四前後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凶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
【近義詞】:土雞瓦犬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無實用的東西
捉雞罵狗
【拼音】:zhuō jī mà gǒu

【解釋】:猶指桑罵槐。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九卷:「次日,張氏曉得了,反怪媳婦做格,不去勾搭兒子幹事,把一團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雞罵狗,言三語四,影射的發作了一場。」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

9. 帶有雞和口字的成語有哪些

雞口牛後
jī kǒu niú hòu
【解釋】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出處】《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應作主動

【近義詞】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例句】他已經明白雞口牛後的道理。

10. 帶有雞和口字的成語有哪些

雞口牛後

kǒu
niú
hòu
【解釋】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版喻權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出處】《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應作主動
【近義詞】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例句】他已經明白雞口牛後的道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