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映四字成語必造句
『壹』 帶有「映」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並造句
1、 孫康映雪 【sūn kāng yìng xuě】比喻讀書非常刻苦。出自《初學記》卷二引《宋奇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淡,交遊不雜。」
造句:我們讀書一定要有孫康映雪的精神。
2、 交相輝映【jiāo xiāng huī yìng】指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造句:天空像一塊黑色的幕布,閃爍的星光和五彩繽紛的煙花交相輝映,好看極了。
3、 珠聯玉映【zhū lián yù yìng】,同「珠聯璧合」。比喻傑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結合在一起。
造句:把公主許配給新科狀元是極好的,二人真是珠聯玉映啊!
4、 遮天映日【zhē tiān yìng rì】,同「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造句:重回舊地,當年我們親手栽下的小樹苗,如今已參天生長,有遮天映日之勢。
5、 山雞映水 【shān jī yìng shuǐ】,山雞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賞 。出自南朝劉敬叔的《異苑》第三卷:「山雞愛其羽毛,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子黃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鑒形而舞不知止。」
造句:山雞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
6、 相映成趣【xiāng yìng chéng qù】指兩者事物之間相互襯托著,顯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出自朱自清《「子夜」》:「寫馮雲卿等三人作公債而失敗,那不過點綴點綴,取其與吳趙兩巨頭相映成趣,覺得熱鬧些。」
造句:重巒疊嶂的山峰和飄浮在天空中的朵朵白雲相映成趣,十分可愛。
7、 相映生輝【xiāng yìng sheng huī】,兩個事物互相映襯或襯托,使得光彩奪目。
造句:海上白帆點點,天上白雲朵朵,相映生輝。
8、 霞明玉映【xiá míng yù yìng】,如霞光明艷,如玉色映現。形容光彩耀人。
造句:來自西域的公主伴隨著胡琴聲緩緩降落,霞明玉映,光彩照人。
9、 金相玉映【jīn xiāng yù yìng】,同「金相玉質」。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造句:小李寫得那篇文章真是金相玉映,使讀者醍醐灌頂。
10、映雪囊螢【yìng xuě náng yíng】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形容夜以繼日,苦學不倦。出自《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和《晉書•車胤傳》。
造句:歷史上大多數偉人都曾有過一段映雪囊螢的艱苦時光。
『貳』 四字詞語造句
秋風蕭蕭
蕭蕭:形容風聲或馬叫聲等。
秋風蕭瑟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秋風瑟瑟
瑟瑟:形容輕微的聲音。
秋風瑟縮
瑟縮:身體因寒冷、受驚等而蜷縮或兼抖動。
秋風落葉
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金風颯颯
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為金。颯颯:風聲。例:那時正是將近仲秋天氣,金風颯颯,玉露泠泠。(《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金風送爽
金風:指秋天的風。秋風帶來了涼意。
例:金風送爽,涼露驚秋。(魯迅《述香港恭祝聖誕》)
金風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秋月春風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歲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里。(於漪《我與〈千家詩〉》)
秋高氣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凈,氣候涼爽宜人。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例:
亦作秋高氣肅
同義天高氣清 天高氣爽
天高氣清天高氣爽 天高雲淡
天高:天空高遠廣大。天氣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
華屋秋墟 秋月春風 百歲千秋
冰壺秋月 冰壼秋月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筆法 春秋鼎盛 春秋無義戰
春去秋來 春蛇秋蚓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獨有千秋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富於春秋 各有千秋 華星秋月 疾風掃秋葉 兼葭秋水
琨玉秋霜 老氣橫秋 利析秋毫 臨去秋波 凜若秋霜
落葉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皮裡春秋 皮里陽秋
平分秋色 千秋人物 千秋萬代 千秋萬古 千秋萬世
千秋萬歲 秋波盈盈 秋風過耳 秋風落葉 秋風掃落葉
秋風掃葉 秋風團扇 秋風紈扇 秋高馬肥 秋高氣和
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 秋毫不犯 秋毫見捐 秋毫無犯
秋毫勿犯 秋毫之末 秋豪之末 秋後算賬 秋色平分
秋扇見捐 秋實春華 秋收東藏 秋收冬藏 秋水伊人
秋水盈盈 秋荼密網 秋行夏令 秋月春風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社燕秋鴻 霜氣橫秋 萬代千秋 萬古千秋
萬歲千秋 萬載千秋 望穿秋水 望秋先零 危急存亡之秋
微察秋毫 葉落知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日三秋 一葉報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知秋 一字千秋 遺臭千秋 盈盈秋水
有事之秋 月旦春秋
秋天的景色稱為秋色、秋光。入秋後吹的風叫秋風、金風。秋風吹起來的時候,人們有一種獨特的感覺,反映到詞語里,就有了「秋風蕭瑟、金風送爽」等審美體驗。
在描繪秋天時,文人常用下面這些詞語: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雲秋月、天高雲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穀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其中,「金風送爽」指的是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秋風瑟瑟」: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風吹物發出瑟瑟的響聲,藉此表示秋天的景象。「秋高氣爽」形容的是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
秋高氣和
同「秋高氣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卻說小燕便服輕車,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那時秋高氣和,塵軟蹄輕,不一會已到了門口,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
秋高馬肥
秋高氣爽,馬匹肥壯。例:「其外市,則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爾喀,東至黑龍江,秋高馬肥,被罽捆貨而至。」(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
桂子飄香
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馨香。語出唐•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霜天紅葉
紅葉:槭、楓等樹葉,秋時變為紅色,故稱為紅葉。
霜天:嚴寒的天氣。
秋陽杲杲
盛暑炙熱的太陽。周代以國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八月秋季開始,時值國歷五、六月,正當盛暑。
秋陽:秋天的太陽。如:成熟的麥穗在秋陽的照射下閃耀著金光。
丹楓迎秋
丹楓:楓葉到秋天會變紅,故稱為丹楓。唐•李商隱《過楚宮》: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
紅衰翠減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凋謝的景象。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秋行夏令
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魯迅《阿Q正傳》第八章:「但現在是暮秋,所以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盤辮家不能不說是萬分的英斷,而在未庄也不能說無關於改革了。」
春華秋實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例:「春華秋實,沒有那浩盪的春風,又哪裡會有這滿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賦》)
林寒澗肅
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一葉知秋
1)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2)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例:「葉落知秋,舉一明三。」(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
同義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報秋 葉落知秋 落葉知秋
梧桐一葉落
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後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徵兆。
西風落葉
秋風吹,樹葉紛紛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現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趨衰落的情景。例:「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西風殘照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語本唐•李白《憶秦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回答者: 暗夜娔心 - 助理 二級 11-11 21:00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
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又稱麥秋。秋高氣爽,與夏天太陽肆虐悶熱的天氣完全不同。寫秋天,可以寫秋天的收獲,秋天陽光的強弱程度,日照時間的長短,直射還是斜射,還可以寫秋天顏色的特點,寫秋風、秋雨等等。根據氣溫的不同,秋天可以分為初秋、仲秋和深秋。
秋天,是大地生育的時節。這時,大地產下了它豐碩的果實:沉甸甸的稻子,金黃色的麥穗、雪白的棉花、顆粒飽滿的花生、又大又紅的地瓜、紅彤彤的蘋果、桔紅色的桔子等等。各種五顏六色的菊花、牡丹、康乃馨、月季、桂花等在濃露之下閃耀著,一點兒沒有褪色。田野和園林的景色從來沒有像秋天這樣美,這樣令人心盪神搖。從高空往下看,初秋的大地真像一幅五彩繽紛的華麗地毯。付出一年辛勤勞動的人們,更是感覺到豐收的喜悅。
秋天,炎夏終於悄悄地溜走了,陽光照射大地的時間比夏天短了,不再從早上五六點一直照到傍晚六七點;陽光開始變得柔和溫順了,不再像炎夏時那樣怒氣沖沖披掛上陣,讓人望而生畏;秋天的陽光已經較為斜射,不像炎夏時那樣直射,因而溫度明顯降低了許多。
仲秋,雖然也是絢麗多彩的,但主要的色彩是金黃色的。在夏季,幾乎沒有一片落葉,幾乎沒有些微的黃色點綴在夏季的色澤中間,大地呈現的主色調是綠色。而仲秋,大自然則神奇地變幻著,一夜秋風起,人們竟覺察不出什麼時候大地的主色調變成了黃色,樹葉變得黃而稀疏,而不像夏天那樣綠而繁茂,草地也變成了金黃色,田野中是一片的金黃色,所以人們稱秋天為「金秋」。如果說大自然在春天曾經顯得俏麗、歡樂,像一個企望將來的女子,那末仲秋就似乎變得蒼老、鬱悒、溫柔,像一個追憶往事的金黃頭發的女子。法國作家莫泊桑在《一個諾曼底人》中把秋天的金色比作彷彿是日光融成了點滴從天上落到了茂密的樹叢里。
深秋的大自然界,留下的是一片凄涼的景象。農忙後的田野,一眼望去,光禿禿的。牲口垂頭喪氣地在來回走動。成群的麻雀不時從麥地里騰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紛紛散落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烏鴉在低空盤旋,突然,它絕望地叫了一聲飛走了。於是,一種惆悵的感覺會向你的心頭襲來,勾起你無限的愁緒。
蕭紅的《呼蘭河傳》雖然是自傳體性質的小說,但它的筆法卻是抒情散文的筆法,把她的家鄉呼蘭河描繪得如一幅水墨畫。她寫呼蘭河的秋天:秋末,後園里的大榆樹也落了葉子,園里荒涼了,沒什麼好玩的了。長在前院的蒿草,也都敗壞了而倒了下來;房後菜園里的各種秧棵,完全掛滿了白霜;老榆樹全身的葉子已經沒有多少了,可是,秋風還在搖動著它。天空是發灰的,雲彩也失了形狀,好像被洗過硯台的水盆,有深有淺,混沌沌的。這樣的雲彩,有時帶來了雨點,有時帶來了細雪。
初秋的風使人感到涼爽、舒適,那時候穿夏裝,更覺得痛快。而深秋的風,尤其是早晚的風,有時就使人不寒而慄了。秋天多細雨,一陣陣,密密麻麻的,下一場雨天氣的溫度就下降一點,大自然就在一陣陣風雨之中變換季節,弄得人們心神不定。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是這樣描繪秋色的:秋雨打著他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裡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裡。這里,作家寫了秋雨、秋雲、秋天光禿禿的樹林。
回答者: 開心快樂小鈴鐺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11 21:11
秋高氣爽
回答者: 846201755 - 試用期 一級 11-11 21:20
秋風蕭蕭
蕭蕭:形容風聲或馬叫聲等。
秋風蕭瑟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秋風瑟瑟
瑟瑟:形容輕微的聲音。
秋風瑟縮
瑟縮:身體因寒冷、受驚等而蜷縮或兼抖動。
秋風落葉
秋風掃盡了落葉。比喻一掃而光,不復存在。
金風颯颯
金風:指秋天的風。古時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秋為金。颯颯:風聲。例:那時正是將近仲秋天氣,金風颯颯,玉露泠泠。(《兒女英雄傳》第四回)
金風送爽
金風:指秋天的風。秋風帶來了涼意。
例:金風送爽,涼露驚秋。(魯迅《述香港恭祝聖誕》)
金風玉露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浪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秋月春風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歲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亦作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
同「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例:冬天去了,春天又回來了。吟誦這些詩句,春花秋月,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詩的意境里。(於漪《我與〈千家詩〉》)
秋高氣爽
形容秋季天空明凈,氣候涼爽宜人。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例:
亦作秋高氣肅
同義天高氣清 天高氣爽
天高氣清天高氣爽 天高雲淡
天高:天空高遠廣大。天氣清朗,多用於秋天。例:「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
華屋秋墟 秋月春風 百歲千秋
冰壺秋月 冰壼秋月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筆法 春秋鼎盛 春秋無義戰
春去秋來 春蛇秋蚓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蛙秋蟬
春蚓秋蛇 洞察秋毫 獨有千秋 多故之秋 多事之秋
富於春秋 各有千秋 華星秋月 疾風掃秋葉 兼葭秋水
琨玉秋霜 老氣橫秋 利析秋毫 臨去秋波 凜若秋霜
落葉知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不見輿薪 皮裡春秋 皮里陽秋
平分秋色 千秋人物 千秋萬代 千秋萬古 千秋萬世
千秋萬歲 秋波盈盈 秋風過耳 秋風落葉 秋風掃落葉
秋風掃葉 秋風團扇 秋風紈扇 秋高馬肥 秋高氣和
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 秋毫不犯 秋毫見捐 秋毫無犯
秋毫勿犯 秋毫之末 秋豪之末 秋後算賬 秋色平分
秋扇見捐 秋實春華 秋收東藏 秋收冬藏 秋水伊人
秋水盈盈 秋荼密網 秋行夏令 秋月春風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社燕秋鴻 霜氣橫秋 萬代千秋 萬古千秋
萬歲千秋 萬載千秋 望穿秋水 望秋先零 危急存亡之秋
微察秋毫 葉落知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日三秋 一葉報秋
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知秋 一字千秋 遺臭千秋 盈盈秋水
有事之秋 月旦春秋
秋天的景色稱為秋色、秋光。入秋後吹的風叫秋風、金風。秋風吹起來的時候,人們有一種獨特的感覺,反映到詞語里,就有了「秋風蕭瑟、金風送爽」等審美體驗。
在描繪秋天時,文人常用下面這些詞語: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雲秋月、天高雲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楓林盡染、一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穀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其中,「金風送爽」指的是秋風送來涼爽,是仲秋以前的氣候。金,秋風吹拂過的樹葉都逐漸呈現出金黃色,繼而脫落、飄零。所以用「金」來形容秋風。也有的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秋風瑟瑟」:瑟瑟,風吹物的聲音。秋風吹物發出瑟瑟的響聲,藉此表示秋天的景象。「秋高氣爽」形容的是秋天空氣清新,天也顯得很高很藍。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
秋高氣和
同「秋高氣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卻說小燕便服輕車,叫車夫徑到城南保安寺街而來,那時秋高氣和,塵軟蹄輕,不一會已到了門口,把車停在門前兩棵大榆樹蔭下。
秋高馬肥
秋高氣爽,馬匹肥壯。例:「其外市,則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爾喀,東至黑龍江,秋高馬肥,被罽捆貨而至。」(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俄羅斯事輯》)
桂子飄香
中秋前後桂花開放,散發馨香。語出唐•宋之問《靈隱寺》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霜天紅葉
紅葉:槭、楓等樹葉,秋時變為紅色,故稱為紅葉。
霜天:嚴寒的天氣。
秋陽杲杲
盛暑炙熱的太陽。周代以國歷的十一月為正月,七、八月秋季開始,時值國歷五、六月,正當盛暑。
秋陽:秋天的太陽。如:成熟的麥穗在秋陽的照射下閃耀著金光。
丹楓迎秋
丹楓:楓葉到秋天會變紅,故稱為丹楓。唐•李商隱《過楚宮》: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
紅衰翠減
紅:指花;翠:指綠葉。紅花衰敗,綠葉減少。形容春盡花殘或初秋百花凋謝的景象。宋•柳永《八聲甘州》:「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秋行夏令
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魯迅《阿Q正傳》第八章:「但現在是暮秋,所以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盤辮家不能不說是萬分的英斷,而在未庄也不能說無關於改革了。」
春華秋實
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例:「春華秋實,沒有那浩盪的春風,又哪裡會有這滿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賦》)
林寒澗肅
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一葉知秋
1)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2)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例:「葉落知秋,舉一明三。」(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
同義一葉落知天下秋 一葉報秋 葉落知秋 落葉知秋
梧桐一葉落
梧桐落葉最早,故以之表示秋天來臨。後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徵兆。
西風落葉
秋風吹,樹葉紛紛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現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趨衰落的情景。例:「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西風殘照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語本唐•李白《憶秦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金風送爽、雁過留聲、秋色宜人、天朗氣清、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
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又稱麥秋。秋高氣爽,與夏天太陽肆虐悶熱的天氣完全不同。寫秋天,可以寫秋天的收獲,秋天陽光的強弱程度,日照時間的長短,直射還是斜射,還可以寫秋天顏色的特點,寫秋風、秋雨等等。根據氣溫的不同,秋天可以分為初秋、仲秋和深秋。
秋天,是大地生育的時節。這時,大地產下了它豐碩的果實:沉甸甸的稻子,金黃色的麥穗、雪白的棉花、顆粒飽滿的花生、又大又紅的地瓜、紅彤彤的蘋果、桔紅色的桔子等等。各種五顏六色的菊花、牡丹、康乃馨、月季、桂花等在濃露之下閃耀著,一點兒沒有褪色。田野和園林的景色從來沒有像秋天這樣美,這樣令人心盪神搖。從高空往下看,初秋的大地真像一幅五彩繽紛的華麗地毯。付出一年辛勤勞動的人們,更是感覺到豐收的喜悅。
秋天,炎夏終於悄悄地溜走了,陽光照射大地的時間比夏天短了,不再從早上五六點一直照到傍晚六七點;陽光開始變得柔和溫順了,不再像炎夏時那樣怒氣沖沖披掛上陣,讓人望而生畏;秋天的陽光已經較為斜射,不像炎夏時那樣直射,因而溫度明顯降低了許多。
仲秋,雖然也是絢麗多彩的,但主要的色彩是金黃色的。在夏季,幾乎沒有一片落葉,幾乎沒有些微的黃色點綴在夏季的色澤中間,大地呈現的主色調是綠色。而仲秋,大自然則神奇地變幻著,一夜秋風起,人們竟覺察不出什麼時候大地的主色調變成了黃色,樹葉變得黃而稀疏,而不像夏天那樣綠而繁茂,草地也變成了金黃色,田野中是一片的金黃色,所以人們稱秋天為「金秋」。如果說大自然在春天曾經顯得俏麗、歡樂,像一個企望將來的女子,那末仲秋就似乎變得蒼老、鬱悒、溫柔,像一個追憶往事的金黃頭發的女子。法國作家莫泊桑在《一個諾曼底人》中把秋天的金色比作彷彿是日光融成了點滴從天上落到了茂密的樹叢里。
深秋的大自然界,留下的是一片凄涼的景象。農忙後的田野,一眼望去,光禿禿的。牲口垂頭喪氣地在來回走動。成群的麻雀不時從麥地里騰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紛紛散落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烏鴉在低空盤旋,突然,它絕望地叫了一聲飛走了。於是,一種惆悵的感覺會向你的心頭襲來,勾起你無限的愁緒。
蕭紅的《呼蘭河傳》雖然是自傳體性質的小說,但它的筆法卻是抒情散文的筆法,把她的家鄉呼蘭河描繪得如一幅水墨畫。她寫呼蘭河的秋天:秋末,後園里的大榆樹也落了葉子,園里荒涼了,沒什麼好玩的了。長在前院的蒿草,也都敗壞了而倒了下來;房後菜園里的各種秧棵,完全掛滿了白霜;老榆樹全身的葉子已經沒有多少了,可是,秋風還在搖動著它。天空是發灰的,雲彩也失了形狀,好像被洗過硯台的水盆,有深有淺,混沌沌的。這樣的雲彩,有時帶來了雨點,有時帶來了細雪。
初秋的風使人感到涼爽、舒適,那時候穿夏裝,更覺得痛快。而深秋的風,尤其是早晚的風,有時就使人不寒而慄了。秋天多細雨,一陣陣,密密麻麻的,下一場雨天氣的溫度就下降一點,大自然就在一陣陣風雨之中變換季節,弄得人們心神不定。
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是這樣描繪秋色的:秋雨打著他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裡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裡。這里,作家寫了秋雨、秋雲、秋天光禿禿的樹林。
『叄』 「映」字組成四個詞語,並造句。
囊螢映雪[ náng yíng yìng xuě ]
造句:古人囊螢映雪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肆』 帶造句的四字成語
帶造句的四字成語:
遣詞造句
遣詞造句:
基本釋義
運用詞語組織句子
『伍』 帶有雲字的四字成語 ,至少5個 ,選其中3個造句!!在線等!
人雲亦雲,不知所雲,烏雲密布,萬里無雲,雲淡風清,風起雲涌;1天空中烏雲密布,看來馬上要下雨了。2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3在滾滾歷史長河中,風起雲涌,讓人捉摸不透
『陸』 帶「映」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帶「映」的四字詞語有交相輝映、白玉映沙、山雞映水、霞明玉映、孫康映雪等。
1、交相輝映[jiāo xiāng huī yìng] 各種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造句:兩岸燈火交相輝映,將夜色裝點得更加迷人。
2、白玉映沙[bái yù yìng shā] 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
造句:像白玉的光映照在沙土上
3、山雞映水[shān jī yìng shuǐ] 同「 山雞照影 」。南朝 陳 徐陵 《鴛鴦賦》:「山雞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
造句:山雞映水空自愛
4、霞明玉映[xiá míng yù yìng] 如霞光明艷,如玉色映現。 形容光彩耀人。
造句:如霞明玉映,如玉色映現。
5、孫康映雪[sūn kāng yìng xuě]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造句:歷史上刻苦勤讀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車胤囊螢、孫康映雪,還有後來的鑿壁偷光。
『柒』 用四個四字詞語造句
1、今天春光明媚,小王到了人山人海的集市上逛街,他對攤子上的貨物愛不釋手,忽然發現自己的錢包被人偷走了,大家對他愛莫能助.(所用成語:春光明媚、人山人海、愛不釋手、愛莫能助)
2、剛從外面回來,小紅就忐忑不安地來回踱步,平時笑容可掬的臉上驚惶失措,一聽見開門聲,她就迫不及待地迎了出去.(忐忑不安、笑容可掬、驚惶失措、迫不及待)
3、街角的妙手回春葯店在這兩年間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新來的黃中醫身懷絕技又高風亮節,所以那裡常常聚滿了春風滿面的謝恩人.(妙手回春、天翻地覆、高風亮節、春風滿臉)
4、在老師們千方百計的調動下,同學們都如飢似渴地努力學習著,看,教室里同學們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講,但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千方百計、如飢似渴、聚精會神、勞逸結合)
5、千里迢迢地趕來,竟看到親人氣息奄奄的樣子,她一雙秋水盈盈的眸子霎時間泫然欲泣.(千里迢迢、氣息奄奄、秋水盈盈、泫然欲泣)
6、張奶奶的心肝寶貝長了一副濃眉大眼、活潑可愛之餘還心靈手巧,在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家族代代相傳的手藝.(心肝寶貝、濃眉大眼、心靈手巧、耳濡目染、代代相傳)
7、教育孩子絕不能操之過急,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才能做到真正的教導有方.(操之過急、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教導有方)
8、黑幫長年累月的鬧事讓當地的居民人心惶惶,終日提心吊膽,像只驚弓之鳥.(長年累月、人心惶惶、提心吊膽、驚弓之鳥)
9、冬天來了,冰天雪窯里一片白雪皚皚,在這個時間只穿著單衣想翻過這片雪山,無疑是擔雪塞井,只能得到苦不堪言的結果.(冰天雪窯、白雪皚皚、擔雪塞井、苦不堪言)
10、對於他們來說,春暖花開意味著渡過難關、苦盡甘來,可以再也不為飢寒問題而擔驚受怕,因此一個個都笑逐顏開.(春暖花開、渡過難關、苦盡甘來、擔驚受怕、笑逐顏開)
『捌』 四字成語解釋及造句
有很多,舉例:
1·初出茅廬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3·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4·價值連城: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5·游刃有餘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6·完璧歸趙 :璧:寶玉。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7· 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8·指鹿為馬 :指著鹿,故意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自慰。
10·價值連城 :形容物品十分貴重。
11·游刃有餘 刀刃運轉於骨節空隙中,在有迴旋的餘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際經驗,解決問題毫不費事。
12·循規蹈矩:循、蹈:遵循,依照。規、矩是定方圓的標准工具,借指行為的准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13·微不足道:微:細,小;足:值得;道:談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5·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樣子;悟:心裡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18·歡呼雀躍:高興得象麻雀一樣跳躍。形容非常歡樂。
19·聲色俱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20·獨木難支: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玖』 四字成語解釋及造句
聞雞起舞 聽見雞鳴就起身,比喻人發奮學習,勵精圖治。 老爺爺在鄉下修養,每天聞雞起舞,打太極拳健身。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艱苦奮斗,創立了一番事業。 王董事長白手起家,如今是王氏集團的總裁。
卷土重來 卷土: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這次比賽雖然表現不佳,但我決定明天卷土重來。
星期四 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每當我想壞事時,就會想起媽媽對我的晨鍾暮鼓的叮嚀。
星期五 力爭上游 努力爭取上進 求學做人都要力爭上游,不要自滿於現狀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既然來了,就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不得冠軍絕不回去。
星期二 投筆從戎 一個人拋棄文職而加入衛國的行列。 大伯父高中畢業後投筆從戎,進入軍校就讀,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星期三 前車之鑒 比喻前人的失敗,可以作為後人的借鏡。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我下次出門一定會帶雨具。
星期四 金石為開 至誠可感動任何事物。 表哥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高,他的成意一定可以感動王小姐的。
星期五 勤能補拙 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 勤能補拙,只要你多付出心力,一定有成功的機會。
每日一成語---勵志篇〈第八周〉
成語 解釋 造句
星期一 人定勝天 比喻人力可以戰勝自然。 媽媽告訴我「人定勝天」的道理,叫我別害怕失敗。
星期二 有志竟成 有堅定的志向,只要努力從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哥哥相信有志竟成,只要努力用功,一定可以考上第一志願的學校。
星期三 良葯苦口
能治病的好葯,味苦難吃。比喻直言勸戒批評的話,雖然聽起來不舒服,但對人卻是有益的。 奶奶說葯雖然很苦,但良葯苦口,為了病能快好,還是要喝下去。
星期四 懸梁刺股 形容人勤奮苦學。 月考就要到了,我決心效法古人懸梁刺股的精神來准備。
星期五 問心無愧
反省自問,心裡沒有絲毫慚愧。 作人不求榮華富貴,只求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