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還犯錯成語
① 關於犯錯誤時的心情的成語
忐忑不安、
無地自容、
焦躁不安、
後悔萬分、
坐立不安、
心煩意亂、
無地自容
wúdìzìróng
[釋義] 容:容納;容身。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語出]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外道無地自容;四眾一時唱快處。」
[正音] 地;不能讀作「dē」。
[辨形] 容;不能寫作「榮」。
[近義] 問心有愧
[反義] 問心無愧 理直氣壯
[用法] 用於形容人做錯了事;感到十分羞愧;不好意思見人。也可用作謙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這個少年犯在同學、老師和家長面前感到~;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② 知道錯誤還犯錯誤怎麼形容 成語 或者詞語
故伎重演
③ 表示犯錯誤遭罪的成語
罪有應得
【近義】咎由自取、自食其果、自討苦吃
【反義】罰不當罪
【釋義】應:應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理應得到這樣的懲罰。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得。」
【用例】這個人以權謀私,貪污公款,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
④ 一個人犯錯又被原諒放了是什麼成語
痛改前非
tòng gǎi qián fēi
【解釋】痛:徹底;非:錯誤。徹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錯誤。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痴公子很使噪脾錢》:「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
【結構】動賓式。
【用法】用作褒義。用於犯了錯誤的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辨形】非;不能寫作「飛」。
【近義詞】悔過自新、改過自新
【反義詞】不思悔改、死不改悔
【辨析】~和「改過自新」都有改正錯誤的意思。~偏重「痛」;表示非常徹底;語氣重;但「改過自新」偏重在「自新」表示重新作人;語氣較輕。
【例句】
(1)雖然你觸犯了法律;但是;只要你肯~;大家還是會原諒你的。
(2)犯了嚴重錯誤的幹部;只要能~;人民是會諒解的。
⑤ 明知道的事還故意犯錯四字成語詞典
明知故犯_成語解釋
【拼音】:míng zhī gù fàn
【釋義】:明明知道不能做,卻故意違犯。內
【出處】:宋·釋普濟容《五燈會元》卷十九:「問:『一切含靈具有佛性,既有佛性,為甚麼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例句】:此物既與人無益,如何令尊伯伯卻又栽這許多?豈非~么?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一回
⑥ 形容人老犯錯的成語
接二連三、接連不斷、連三接二、接踵而至、源源不斷
一、接二連三 [ jiē èr lián sān ]
【解釋】: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二、接連不斷 [ jiē lián bù àn ]
【解釋】:一個接著一個而不間斷。
【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譯文】:陳設兵衛,從王宮起,直到光家的大門,街道都充滿,接連不斷。
三、連三接二 [ lián sān jiē èr ]
【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六回:「王夫人不免暗裡落淚,悲女哭弟,又為寶玉耽憂.如此連三接二,都是不隨意的事,那裡擱得住?」
四、接踵而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解釋】:指人們前腳跟著後腳,接連不斷地來。形容來者很多,絡繹不絕。
【出自】:西漢 劉向《戰國策·齊策三》:「子來,寡人聞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聖,若隨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見七士,則士不亦眾乎!」
【譯文】:你來,我聽到的,千里有一人,這是並肩站著,百世而一個聖人,如果隨腳跟而來的,現在你一下子就看到七人,那人不也是人啊
五、源源不斷 [ yuán yuán bù àn ]
【解釋】:形容接連不斷。
【出自】:戰國孟子《孟子·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譯文】:想常常見到的,所以接連不斷。
⑦ 自己犯錯先罵人還要對方道歉的怎麼用成語形容
豬八戒倒打一耙
⑧ 因為自己的疏忽,導致別人犯錯的成語
如果你讓朋友同事幫忙,造成了被罵或者他人利益受損,需要把損失你來承內擔,被罵了心裡雖然不容高興,你記人家的情,以後有機會會還個人情就行了,但是事情需要你們抽出時間來說,比如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單獨說明一下這個事情就行,對他表示感謝,話到就可以。
⑨ 形容人犯錯然後被原諒的那種感覺的成語。
痛改前非
tòng gǎi qián fēi
【解釋】痛:徹底;非:錯誤。徹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錯誤。
⑩ 形容犯錯之後能夠悔改的成語有哪些
痛改前非[ tòng gǎi qián fēi ]
痛:徹底;非:錯誤。徹底改正以版前所犯的錯誤。
吞刀刮權腸[ tūn dāo guā cháng ]
比喻決心改過自新。
放下屠刀[ fàng xià tú dāo ]
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 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
改邪歸正[ gǎi xié guī zhèng ]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 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洗心革面[ xǐ xīn gé miàn ]
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脫胎換骨[ tuō tāi huàn gǔ ]
原為道教用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後,就轉凡胎為聖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出 處
《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尊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
出 處
晉·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
出 處
宋·葛長庚《沁園春·贈胡葆元》:「常溫養;使脫胎換骨;身在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