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斷木在地上成語
1. 一面牆跨了木板斷了打一成語
獨木難支dúmùnánzhī
[釋義] 一根木頭難以支撐起將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單薄版的力量無法維持全局權。
[語出] 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元裒如北廈門;拉楞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正音] 難;不能讀作「nàn」。
[辨形] 支;不能寫作「枝」。
[近義] 力不從心 心獨力絀 綆短汲深 孤掌難鳴 回天乏術 無可奈何
[反義] 力挽狂瀾 回天之力 砥柱中流 中流砥柱 眾擎易舉
[用法] 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2. 一根帶子斷了,兩根木頭向左右而行打一成語
半截入土
bàn jié rù tǔ
[釋義]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語出] 宋·蘇軾《東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視艾人而罵曰:『汝何等草芥,輒居我上!』艾人俯而應曰:『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乎!』」
[近義] 人近黃昏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人老快死
3. 一斷木頭有兩個蛇頭猜成語
一刀兩斷
yī dāo liǎng àn
【解釋】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一刀兩段,未稱宗師。」《朱子語類》卷四十四:「觀此可見克己者是從根源上一刀兩斷,便斬絕了,更不復萌。」
【結構】緊縮式。
【用法】多用來表示親戚;朋友間斷絕關系;不再往來。也表示思想感情上徹底決裂。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刀;不能寫作「刃」。
【近義詞】當機立斷
【反義詞】藕斷絲連、拖泥帶水
【辨析】~和「快刀斬亂麻」;都指「果斷地處理各種關系」。但~比喻能夠堅決徹底地與對方斷絕關系;用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快刀斬亂麻」比喻做事果斷乾脆;一下子就解決了復雜的問題。
【例句】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他終於和那些不務正業的人~了。
4. 地上有跟斷了的木頭纏著一條紅線牽著一個太陽猜成語
抄長繩系日
發音 cháng shéng jì rì
釋義 系:拴,縛。用長繩子把太陽拴住。比喻想留住時光。
出處 晉·傅玄《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
5. 一個人踩著木頭木頭要斷是什麼成語
獨木難支
dú mù nán zhī
【解釋】一根木頭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結構】主謂式。
【用法】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正音】難;不能讀作「nàn」。
【辨形】支;不能寫作「枝」。
【近義詞】力不從心、孤掌難鳴、回天乏術
【反義詞】力挽狂瀾、回天之力、砥柱中流、中流砥柱、眾擎易舉
【例句】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因為~;眾人捧柴火焰高。
6. 瘋狂猜成語一個被砍斷的木頭和一根草
成語詞目 一刀兩斷
拼音讀法 yī dāo liǎng àn
解釋意思 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一刀兩段,未稱宗師。」《朱子語類》卷四十四:「觀此可見克己者是從根源上一刀兩斷,便斬絕了,更不復萌。」
7. 成語玩命猜有斷木,一堆火,發芽
枯木逢春
kū mù féng chūn
【解釋】逢:遇到。枯乾的樹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版力。比喻垂危的權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結構】主語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主謂、謂語、定語。
【正音】逢;不能讀作「fènɡ」。
【辨形】逢;不能寫作「蓬」。
【近義詞】枯樹生花、絕處逢生
【反義詞】暗無天日、生不逢時
【例句】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使我的家鄉~,經濟有了大發展。
【英譯】Adrieptreecomestolifeagain。
【成語故事】梁武帝時,諫議大夫韋恕被貶為駟馬監的判院。一天梁武帝的「照殿玉獅子」跑了,韋恕的手下沿著雪上的馬蹄印找到張果老的瓜園,韋恕帶全家去拜謝張果老。張果老看上韋恕的18歲的女兒,韋恕順從天意將女兒嫁給80多歲的張果老。
8. 一根斷了的木頭上有顆青禾打一成語
一草一木
yī cǎo yī mù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後漢書·應劭傳》:「春一草枯則為災,秋一木華亦為異。」
【結構】聯合式。
【用法】常用來指細小平常的東西。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草;不能讀作「cāo」。
【辨形】木;不能寫作「目」。
【近義詞】一針一線
【辨析】~和「一針一線」;都指「細小或平常的東西」。但~偏重在「草」、「木」等一些東西隨處可見的東西;「一針一線」指不值錢的賤物;而~沒有這層意思。
【例句】我永遠忘不了故鄉;那裡的~在記憶中是那樣清晰。
9. 木頭斷裂斷裂的中間橫一根繩子打一成語
繩鋸木斷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繩鋸木斷
拼音 shéng jù mù àn
簡拼 sjmd
近義詞 持之以恆、鍥而不舍
反義詞 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感情色彩 褒義詞
成語結構 緊縮式
成語解釋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成語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例子 ◎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這些自然現象,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只要目標明確,持之以恆,往往能夠做出使你自己也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英文翻譯 perseverance will prevail <little strokes fell down strong oaks.>
成語故事 宋朝崇陽縣令張乖崖為官清廉,鐵面無私。一次見縣衙管理鐵庫的庫吏從錢庫里偷了一文錢,張乖崖認為數量雖小但性質嚴重,必須嚴懲。該官吏不服,張乖崖判他死刑並在判決書上寫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成語辯形 鋸,不能寫作「據」。
產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
成語搜索:
10. 關於木頭的成語
枯木逢春、草木皆兵、移花接木、木已成舟、繩鋸木斷
一、枯木逢春 [ kū mù féng chūn ]
【解釋】:逢:遇到。枯乾的樹遇到了春天,又恢復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獲得生機。
【出自】:峻青《寫在百花重放的時候》:枯木逢春,陳花重放,舊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興的。
二、草木皆兵 [ cǎo mù jiē bīng ]
【解釋】: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九回: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
【翻譯】: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到了晚上,仍然是毫無動靜。
三、移花接木 [ yí huā jiē mù ]
【解釋】:把一種花木的枝條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種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同窗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翻譯】:同學朋友認假作真,女秀才用手段更換人或事物來欺騙別人。
四、木已成舟 [ mù yǐ chéng zhōu ]
【解釋】:樹木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翻譯】:現在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這也是林兄的命數了。
五、繩鋸木斷 [ shéng jù mù àn ]
【解釋】: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翻譯】:一天一錢,千日千錢,用繩子不停的鋸木頭,木頭才會斷,水不住往下滴,時間長了能把石頭滴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