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戰的成語
❶ 第三個字是者字的成語
第三個字是者字的成語舉例:
兵多者敗
【拼音】:bīng ō zhě bài
【解釋】:指兵卒過多的軍隊,常常會吃敗仗,因為兵將各有所恃,號令不齊。
【出處】:清·趙翼《陔餘叢考》:「古來用兵,往往兵多者敗,蓋兵過多則號令不齊,氣勢不貫,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軍事
旁觀者清
【拼音】: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當事人被碰到的問題搞糊塗了,旁邊觀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觀見審。」
【示例】:俗話說:「~。」這幾年姑娘冷眼看著,或有該添減的去處,二奶奶沒行到,姑娘竟一添減。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五回
【近義詞】:了如指掌、洞燭其奸
【反義詞】:當局者迷
【歇後語】:當局者迷
【語法】:作賓語、定語;常與「當局者迷」連用
肉食者鄙
【拼音】:ròu shí zhě bǐ
【解釋】: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出處】:《左傳·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示例】:彼唯有見於近而無見於遠,有察於寡而無察於多,~,端推此輩。 ★嚴復《救亡決論》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眼光短淺的當權者
善游者溺
【拼音】:shàn yóu zhě nì
【解釋】:會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為有某種本領,因此而惹禍。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近義詞】:善騎者墮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之乎者也
【拼音】:zhī hū zhě yě
【解釋】: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宋·文瑩《湘山野錄》:「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示例】: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叫人半懂不懂的。
【近義詞】: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義詞】:的了嗎呢
【歇後語】:孔夫子講學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老學究
傍觀者清
【拼音】:bà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釋】:傍:同「旁」。旁觀者:在一旁觀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觀看的人比當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與「當局者迷」連用。亦作「旁觀者清」。
【出處】:《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為疑而不申列?」
當局者迷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
【解釋】:迷:糊塗,迷惑。指當事人反而糊塗。
【出處】:宋·辛棄疾《戀綉衾·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示例】:希望我們大家互相勉勵……~,旁觀者清,我們應該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關於工作與學習五》
【近義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反義詞】:旁觀者清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當事人糊塗
好騎者墮
【拼音】:hào qí zhě ò
【解釋】: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吳王占夢》:「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
【近義詞】:騎者善墮
【語法】:作賓語、定語;同「騎者善墮」
善騎者墮
【拼音】:shàn qí zhě ò
【解釋】:慣於騎馬的人常常會從馬上摔下來。比喻善長某一技藝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敗。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近義詞】:善游者溺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忘戰者危
【拼音】:wàng zhàn zhě wēi
【解釋】:指忘記了戰備就一定會產生危機。同「忘戰必危」。
【出處】:三國·魏·桓范《兵要》:「故曰好戰者亡,忘戰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近義詞】:忘戰必危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等
......
❷ 第三個字是人的成語有哪些
不得人心、一表人才、不步人腳、人山人海、不近人情等。
1、不得人心
【解釋】:心:心願,願望。得不到群眾的支持擁護;得不到眾人的好評。
【出自】:後晉·劉昀《舊唐書·哥舒翰傳》:「先是,翰數奏祿山雖竊河朔,而不得人心,請持重以弊之,彼自離心,因而翦滅之,可不傷兵擒茲寇矣。」
【譯文】:先是,慕容翰多次上奏祿山雖然私下河朔,而不得民心,請慎重而疲憊的,他從離心,因此,消滅了,可以不損害軍隊抓獲這侵犯了。
2、一表人才
【解釋】: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自】: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著你這一表人物,怕沒有中意的丈夫?」
【譯文】:夫人,放著你這一代表人物,怕沒有中心的男人?
3、不步人腳
【解釋】: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出自】:明·李贄《又與從吾》:「蘇長公片言隻字與金玉同聲,雖千古未見其比,則以其胸中絕無俗氣,下筆不作尋常語,不步人腳故耳。」
【譯文】:蘇東坡片言隻字和金玉相同的聲音,雖然千古沒有看到他比,就因為他心中沒有俗氣,下筆不能做平常說話,不步人腳罷了。
4、人山人海
【解釋】: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一回:「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或是歌唱,賺得那人山人海價看。」
【譯文】:每天有那一般打分散,或是戲舞,或是吹彈,可能是唱歌,賺得那人隱士海價格看。
5、不近人情
【解釋】: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出自】:戰國·莊子《莊子·逍遙游》:「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譯文】:大有穿過庭院,不近情理了。
❸ 第三個字是戰的成語
背水一戰、
百戰百勝、
南征北戰、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專
孤軍奮戰、屬
驍勇善戰、
戰戰兢兢、
百戰不殆、
身經百戰、
決一死戰、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膽戰心驚、
血戰到底、
速戰速決、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孤軍獨戰、
戰戰惶惶、
裹血力戰、
戰天斗地、
膽驚心戰、
非戰之罪、
以戰養戰、
怯防勇戰、
明恥教戰、
攻城野戰、
盡銳出戰、
息兵罷戰
❹ 第三個字是者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第三個字是者的成語有(列舉兩個解釋如下) :
有志者事竟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乎者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知者不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肉食者鄙、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生之者眾,食之者寡、言耕者眾,執耒者寡、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順道者昌,逆德者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善死者不陣言戰者多,被甲者少、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順我者生,逆我者死、奉法者弱則國弱、善騎者墮、
難得者時,易失者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兵多者敗、善游者溺、
後來者居上、順之者興,逆之者亡、善死者不亡、有志者,事竟成
成語: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釋義: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敦煌零拾·嘆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造句:一個生意人家,只見這些『~』的人來講呆話,覺得可厭,非止一日。
肉食者鄙 [ròu shí zhě bǐ]
釋義: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出處:《左傳·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造句:彼唯有見於近而無見於遠,有察於寡而無察於多,~,端推此輩。
成語:旁觀者清 [páng guān zhě qīng]
釋義:當事人被碰到的問題搞糊塗了,旁邊觀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造句:不管他如何為自己辯護,但是~,大家心裡都明白事實真相。
❺ 第三個字是能的有什麼成語
耳熟能詳、
力所能及、
能屈能伸、
愛莫能助、
能文能武、
能伸能縮、
鸚鵡能言、
德薄能鮮、
慣戰能征、
能上能下、
柔遠能邇、
雖覆能復、
慈故能勇、
能剛能柔、
登高能賦、
智盡能索、
有錢能使鬼推磨、
概莫能外、
行同能偶、
力不能支、
過而能改、
清官能斷家務事、
儉故能廣、
老嫗能解、
耳聞能詳、
仁者能仁
❻ 第三個字是一字的成語有哪些
第三個字是一字的成語有哪些 :
一心一意、
千人一面、
一五一十、
一年一度、
萬眾一心、
獨樹一幟、
九牛一毛、
背水一戰、
首屈一指、
千鈞一發、
千篇一律、
融為一體、
如出一轍、
一點一滴、
孤注一擲、
濟濟一堂、
毀於一旦、
煥然一新、
大吃一驚、
別具一格、
可見一斑、
不拘一格、
有朝一日、
一模一樣、
不屑一顧、
風靡一時、
一唱一和、
獨當一面、
一瘸一拐、
滄海一粟、
功虧一簣、
一張一弛、
曇花一現、
沆瀣一氣、
倒打一耙、
傳誦一時、
罪加一等、
棋高一著、
各執一詞、
不堪一擊、
耳目一新、
一來一往、
一舉一動、
不可一世、
抱成一團、
更勝一籌、
串通一氣、
天各一方、
一生一世、
一草一木、
百無一用、
百密一疏、
年復一年、
混為一談、
九死一生、
言行一致、
振臂一呼、
靈機一動、
一針一線、
歡聚一堂、
搖身一變、
多此一舉、
轟動一時、
孑然一身、
網開一面、
略知一二、
不顧一切、
一字一句、
略勝一籌、
目空一切、
莫衷一是、
奄奄一息、
別作一眼、
千慮一失、
一簞一瓢、
反咬一口、
引吭一鳴、
一鞍一馬、
艷絕一時、
致命一餐、
虛晃一槍、
重足一跡、
一遞一聲、
一迎一合、
烜赫一時、
一拉一唱、
一言一動、
一節一行、
虧於一簣、
網之一目、
曠絕一世、
水天一色、
在此一舉、
一詠一觴、
一板一眼、
勺水一臠、
一晦一明、
擎天一柱、
槐南一夢、
快馬一鞭、
小菜一碟、
法出一門、
中流一壺、
苟安一隅、
白首一節、
一成一旅、
技高一籌、
匹馬一麾、
聊博一笑、
獨霸一方、
以求一逞、
壓倒一切、
一還一報、
百無一二、
麟鳳一毛、
未成一簣、
大海一針、
一遞一答、
取快一時、
不贊一詞、
一馬一鞍、
自成一家、
胡越一家、
視同一律、
萬代一時、
萬物一府、
一飲一啄、
丹心一寸、
妙絕一時、
不直一文、
略見一斑、
時見一斑、
如夢一場、
熔於一爐、
利出一孔、
天生一對、
青山一發、
一彼一此、
夷險一致、
聊備一格、
大筆一揮、
藐茲一身、
求備一人、
千金一諾、
載鬼一車、
鷦鷯一枝、
萬人一心、
危機一發、
恫瘝一體、
千金一笑、
專心一致、
祖龍一炬、
一豫一游、
頂門一針、
一龍一蛇、
裝點一新、
略遜一籌、
俯仰一世、
愛國一家、
一分一厘、
二童一馬、
一肢一節、
三教一體、
渾然一體、
富甲一方、
萬里一息、
萬世一時、
羅掘一空、
聰明一世、
一干一方、
錦被一床、
百喙一詞、
九仞一簣、
萬不一失、
百慮一致、
漆黑一團、
冰山一角、
付諸一炬、
遐邇一體、
春宵一刻、
百世一人、
巢林一枝、
以博一粲、
一天一地、
凡百一新、
兩心一體、
高人一著、
一予一奪、
斗絕一隅、
盛行一時、
騏驥一毛、
一龜一鶴、
三人一龍、
顯赫一時、
一根一板、
一琴一鶴、
莞爾一笑、
不肯一世、
一家一計、
一言一淚、
聚首一堂、
未達一間、
不如一鶚、
慌作一團、
日復一日、
割據一方、
春風一度、
面貌一新、
千金一刻、
付之一笑、
一手一足、
可發一噱、
一缽一瓶、
眾口一詞、
稍遜一籌、
驚鴻一瞥、
百不一存、
一吹一唱、
價增一顧、
一絲一毫、
謗書一篋、
緣慳一面、
萬殊一轍、
睥睨一切、
一顰一笑、
雷同一律、
殊塗一致、
尚堪一行、
當頭一棒、
一薰一蕕、
春夢一場、
會稽一戰、
別置一喙、
百無一成、
嫣然一笑、
牧守一方、
付之一嘆、
區宇一清、
一夔一契、
禁鼎一臠、
四海一家、
安於一隅、
反戈一擊、
天下一家、
人己一視、
又生一秦、
相與一口、
棋差一著、
克肩一心、
渺然一身、
各霸一方、
不成一事、
黃粱一夢、
不易一字、
三位一體、
侏儒一節、
登高一呼、
淹淹一息、
億兆一心、
羅之一目、
始終一貫、
斗南一人、
一物一主、
一酬一酢、
曠古一人、
通同一氣、
揮霍一空、
一觴一詠、
一搭一檔、
薈萃一堂、
幾盡一刻、
一步一趨、
季路一言、
一家一火、
慌做一堆、
囂張一時、
各執一端、
情同一家、
日慎一日、
一班一輩、
筌蹏一悟、
杖鉞一方、
千里一曲、
猖獗一時、
鉛刀一割、
一長一短、
劍頭一吷、
桂林一枝、
咸陽一炬、
雄視一世、
情深一網、
褒采一介、
回眸一笑、
亂作一團、
丹堊一新、
喧囂一時、
如出一軌、
九鼎一絲、
觀鳳一羽、
定於一尊、
伯樂一顧、
鐵板一塊、
千金一瓠、
拈花一笑、
十寒一暴、
同功一體、
千古一律、
白跑一趟、
高人一等、
百無一存、
日長一線、
古今一揆、
一趨一步、
低人一等、
雙心一意、
一游一豫、
齊心一致、
盈盈一水、
宿弊一清、
盪然一空、
氣象一新、
古今一轍、
衣帶一江、
千古一轍、
竿頭一步、
為之一振、
至情一往、
飽餐一頓、
名噪一時、
日甚一日、
雙鳧一雁、
威鳳一羽、
一字一珠、
一東一西、
縮成一團、
千年一律、
闃無一人、
各自一家、
一悲一喜、
一遞一口、
太倉一粟、
天水一色、
一字一淚、
一治一亂、
一心一腹、
牛之一毛、
千載一聖、
打成一片、
一重一掩、
斠然一概、
九合一匡、
及鋒一試、
千載一彈、
百不一遇、
一龍一豬、
千部一腔、
虛驚一場、
冠絕一時、
一口一聲、
機杼一家、
表裡一致、
加人一等、
千慮一得、
一噴一醒、
奮臂一呼、
一臧一否、
步調一致、
一坐一起、
隨意一瞥、
一時一刻、
季布一諾、
不管一二、
一鼓一板、
千人一狀、
黑甜一覺、
嘗鼎一膏、
嘗鼎一臠、
終始一貫、
舒吭一鳴、
恆河一沙、
洞察一切、
知秋一葉、
更進一步、
賭彩一擲、
同聲一辭、
赧然一笑、
愚者一得、
向上一路、
修葺一新、
一緣一會、
計高一籌、
陽城一笑、
一詘一信、
優曇一現、
一瓶一缽、
三眼一板、
人手一冊、
百無一堪、
一丘一壑、
斯文一脈、
一遞一句、
恆赫一時、
夷險一節、
贏金一經、
百無一漏、
迷悟一如、
舉國一致、
一替一句、
一物一制、
一朝一夕、
一痴一醒、
啞然一笑、
百不一貸、
南柯一夢。
❼ 第三個字是之的成語有哪些
第三個字是之的成語:天淵之別 ,天作之合 ,萬全之策,亡命之徒,忘年之交。
天淵之別
[拼音]:tiān yuān zhī bié
[釋義]:天和地,一極在上,一極在下。比喻差別極大。
[出處]:《抱朴子·內篇·論仙》:「趨舍所尚,耳目之欲,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較),冰炭之乖矣。」
[例句]:「恭王對以兵燹之後,瘡痍未復,視乾隆時之民康物阜,不啻天淵之別。
天作之合
[拼音]:tiān zuò zhī hé
[釋義]: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給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滿的話。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例句]:這二人一搭一檔,奸君詐臣,我覺著他們才是天作之合。
萬全之策
[拼音]:wàn quán zhī cè
[釋義]:策:計策、辦法。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
[出處]:《韓非子·飾邪》:「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
[例句]:正當大家想得焦頭爛額之際,他突然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
亡命之徒
[拼音]:wáng mìng zhī tú
[釋義]: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
[出處]:《周書·郭彥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例句]:警方已抓捕了這個無惡不作的亡命之徒。
忘年之交
[拼音]:wàng nián zhī jiāo
[釋義]: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例句]:許多年長者對青少年伸出友誼之手,雙方因而變成忘年之交。
❽ 第三個字是戰字的成語
第三個字是戰字的成語 :兵凶戰危、驅羊戰狼、
兵凶戰危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生詞本基本釋義指戰事凶險可怕。
出 處漢·晁錯《言兵事疏》:「雖然,兵,凶器;戰,危事也。故以大為小,以強為弱,在俯卬之間耳。」
成語接龍危言聳聽 聽其自便 便辭巧說 說長話短 短吁長嘆 嘆為觀止 止戈為武武斷專橫 橫搶武奪 奪胎換骨 骨肉至親 親如骨肉 肉眼凡夫
夫貴妻榮榮古虐今 今非昔比 比目連枝 枝對葉比 比肩皆是 是非分明 明見萬里
❾ 第三個字是為哪些成語
第三個字是為的成語:
1 安身為樂
2 八拜為交
3 白首為郎
4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5 抱一為式
6 背水為陣
7 逼良為娼
8 變危為安
9 表裡為奸
10 撥亂為治
11 不貪為寶
12 不相為謀
13 不以為恥
14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15 不以為奇
16 不以為然
17 不以為意
18 不足為道
19 不足為法
20 不足為怪
21 不足為據
22 不足為慮
23 不足為憑
24 不足為奇
25 不足為外人道
26 不足為訓
27 不足為意
28 步步為營
29 財取為用
30 察察為明
31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
32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33 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34 成則為王,敗則為賊
35 成者為王,敗者為賊
36 齒牙為猾
37 齒牙為禍
38 慈悲為本
39 慈悲為懷
40 摧剛為柔
41 撮土為香
42 大者為棟梁
43 黨豺為虐
44 倒果為因
45 倒因為果
46 到此為止
47 得人為梟
48 點石為金
49 疊石為山
50 杜默為詩
51 多才為累
52 多文為富
53 多知為雜
54 二豎為烈
55 二豎為虐
56 二豎為災
57 發奮為雄
58 翻手為雲
59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60 翻手為雲覆手雨
61 反敗為功
62 反敗為勝
63 反客為主
64 反勞為逸
65 反老為少
66 覆是為非
67 改惡為善
68 改行為善
69 甘心為伍
70 高岸為谷
71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72 各不為禮
73 各自為戰
74 各自為政
75 攻心為上
76 掛席為門
77 旱魃為虐
78 旱魃為災
79 好自為之
80 好自為之
81 合而為一
82 合二為一
83 合兩為一
84 何足為奇
85 河伯為患
86 後不為例
87 戶限為穿
88 化鴟為鳳
89 化敵為友
90 化腐為奇
91 化公為私
92 化零為整
93 化鐵為金
94 化險為夷
95 化梟為鳩
96 化整為零
97 劃地為牢
98 畫地為牢
99 畫地為牢,議不入
100 畫地為獄
101 畫地為獄,勢不入
102 懷璧為罪
103 淮橘為枳
104 壞裳為褲
105 毀鍾為鐸
106 毀舟為杕
107 魂夢為勞
108 積露為波
109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110 積以為常
111 集腋為裘
112 假物為用
113 訐以為直
114 金石為開
115 進退為難
116 橘化為枳
117 舉足為法
118 聚米為谷
119 聚米為山
120 亢厲為能
121 抗顏為師
122 刻木為鵠
123 刻木為吏
124 寬大為懷
125 狼狽為奸
126 老馬為駒
127 禮讓為國
128 歷精為治
129 厲精為治
130 詈夷為跖
131 兩世為人
132 量出為入
133 量入為出
134 率以為常
135 落草為寇
136 落發為僧
137 賣文為生
138 毛發為豎
139 夢想為勞
140 莫此為甚
141 木石為徒
142 難乎為繼
143 難乎為情
144 難以為繼
145 難以為情
146 難以為顏
147 撓直為曲
148 能者為師
149 捻土為香
150 嚙臂為盟
151 嚙血為盟
152 扭虧為盈
153 扭是為非
154 偶一為之
155 朋比為奸
156 顰有為顰,笑有為笑
157 破愁為笑
158 破觚為圓
159 破觚為圓,斫雕為朴
160 破觚為圜
161 破家為國
162 破矩為圓
163 破矩為圜
164 破涕為歡
165 破涕為笑
166 仆妾為雀鼠
167 起偃為豎
168 千百為群
169 遷地為良
170 鉛刀為銛
171 強顏為笑
172 且住為佳
173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174 人滿為患
175 人自為斗
176 人自為戰
177 人自為政
178 認敵為友
179 認妄為真
180 認影為頭
181 認賊為父
182 認賊為子
183 日以為常
184 日中為市
185 融合為一
186 入土為安
187 三人為眾
188 殺雞為黍
189 歃血為盟
190 歃血為誓
191 善以為寶
192 善自為謀
193 擅自為謀
194 上下為難
195 蛇化為龍,不變其文
196 蛇蠍為心
197 舍己為公
198 舍己為人
199 捨身為國
200 社稷為墟
201 身自為之
202 深谷為陵
203 失敗為成功之母
204 師直為壯
205 束椽為柱
206 束蒲為脯
207 四海為家
208 肆意為虐
209 夙夜為謀
210 隨俗為變
211 天下為公
212 天下為家
213 天下為籠
214 天下為一
215 恬不為怪
216 恬不為意
217 推擇為吏
218 吞炭為啞
219 刓方為圓
220 刓方為圓,常度未替
221 惟日為歲
222 未足為道
223 誣良為盜
224 無動為大
225 無後為大
226 無能為力
227 無能為役
228 無與為比
229 物稀為貴
230 習以為常
231 徙木為信
232 下不為例
233 先睹為快
234 先入為主
235 相忍為國
236 相依為命
237 相倚為強
238 相與為一
239 削發為僧
240 削木為吏
241 削職為民
242 屑榆為粥
243 信以為真
244 羞與為伍
245 炫石為玉
246 壓良為賤
247 偃革為軒
248 養虎為患
249 咬血為盟
250 一分為二
251 一吐為快
252 一心為公
253 一言為定
254 一言為重,百金為輕
255 一之為甚
256 移孝為忠
257 以白為黑
258 以耳為目
259 以法為教
260 以攻為守
261 以古為鑒
262 以古為鏡
263 以規為瑱
264 以黑為白
265 以毀為罰
266 以鄰為壑
267 以鹿為馬
268 以筌為魚
269 以人為鑒
270 以人為鏡
271 以忍為閽
272 以日為年
273 以慎為鍵
274 以是為恨
275 以守為攻
276 以書為御
277 以退為進
278 以言為諱
279 以意為之
280 以譽為賞
281 以紫為朱
282 倚此為命
283 因敵為資
284 因禍為福
285 因樹為屋
286 因緣為市
287 引以為恥
288 引以為憾
289 引以為戒
290 引以為榮
291 於家為國
292 於今為烈
293 與人為善
294 鬻雞為鳳
295 佔山為王
296 折箭為誓
297 蒸沙為飯
298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99 止戈為武
300 指腹為婚
301 指腹為親
302 指鹿為馬
303 指樹為姓
304 指天為誓
305 指雁為羹
306 指皁為白
307 指皂為白
308 侜張為幻
309 譸張為幻
310 助桀為暴
311 助桀為惡
312 助桀為虐
313 助人為樂
314 助天為虐
315 助紂為虐
316 鑄劍為犁
317 轉敗為成
318 轉敗為功
319 轉敗為勝
320 轉悲為喜
321 轉嗔為喜
322 轉愁為喜
323 轉禍為福
324 轉危為安
325 轉憂為喜
326 轉災為福
327 斫琱為朴
328 斫雕為朴
329 斫方為圓
330 自以為得計
331 自以為計
332 自以為然
333 自以為是
334 左右為難
335 作歹為非
❿ 第三個字是三字的成語瘋狂猜成語
第三個字是三字的成語 :
兩面三刀、
火冒三丈、
約法三章、
退避三舍、
入木三分、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一時三刻、
五大三粗、
垂涎三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波三折、
一問三不知、
不管三七二十一、
孟母三遷、
一身三手、
晝日三接、
頰上三毫、
湯去三面、
紅日三竿、
一呼三顛、
三十三天、
一口三舌、
折臂三公、
退徙三舍、
一詠三嘆、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