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朝政的成語
① 描寫朝廷的成語有哪些
典冊高文 典冊高文,成語,出自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二卷,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後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經典性著作。 基本信息編輯 拼音:diǎn cè gāo wén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② 古代男子為了女人荒廢朝政叫什麼成語
【百墮俱舉】:墮:荒廢;廢棄。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百廢俱興】:俱:全,都。許多已經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斷杼擇鄰】: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曠日持久】:曠:荒廢,耽誤。荒廢時間,拖得很久。
③ 形容在朝廷有勢力一家幾代做官的成語
【成語】: 世代簪纓
【拼音】: shì dài zān yīng
【解釋】: 簪纓:頭簪和內束發的纓絡,古代達容官貴人的冠飾。接連幾代都是做高官的的仕宦之家。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久聞公世代簪纓,何不立於廟堂,輔佐天子,乃區區作相府門下一吏乎?」
④ 形容朝廷的成語
半壁江山
bàn bì jiāngshān
【解釋】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後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出處】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結構】偏正式。
【用法】指保存喪失的部分國土。一般作主語、賓語。
【正音】山;不能讀作「sān」。
【辨形】壁;不能寫作「璧」。
【近義詞】半壁河山、山河破碎、殘山剩水
【反義詞】一統天下、一統河山、金甌無缺
【例句】
(1)南宋小朝廷建都杭州;守著~;不思收復滄陷於金兵的北方大片國土。
(2)文天祥輾轉回到永嘉;面對南宋王朝的~;心中感慨萬千。
⑤ 形容不容於朝廷,或者被朝廷迫害的人,有什麼成語典故或者詩詞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鍾毀棄,瓦釜雷鳴;饞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楚辭·卜居》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盪兮,終不察夫民心。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屈原《離騷》
PS:可參考《離騷》全文。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憂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饞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皎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鄉。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西江月
宋江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配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鶴沖天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字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那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李白《行路難》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李賀《致酒行》
典:比干、伍子胥、文種、蒙恬、李廣、韓信、孔融、崔琰、許攸、嵇康、岳飛、方孝孺、袁崇煥……
PS:可參考《東周列國志》「二十四史」。
⑥ 對不理朝政之人用什麼四字成語來形容
不務正業
bù wù zhèng yè
【解釋】務:從事。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這人不甚讀書,終日閑游浪盪,一自父母亡後,分外不務正業。」
【結構】動賓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正;不能讀作「zhēnɡ」。
【辨形】業;不能寫作「葉」。
【近義詞】好逸惡勞、游手好閑、不求上進
【反義詞】埋頭苦幹、奮發有為
【辨析】~和「游手好閑」;都含有「不從事正當的工作」的意思。但~偏重指丟下本職工作;而去搞其他無關的事情;「游手好閑」偏重指游盪懶散;貪圖安閑、玩耍。
【例句】
(1)他游手好閑;~;終於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他有班不上;成天釣魚摸蝦;~;真沒出息。
【英譯】do not attend to ones proper business (ties)
⑦ 朝廷官臣的成語有哪些
朝廷的成語
1.小朝廷----指處於偏安一隅,范圍狹小的中央政權。有時也指擁有眾多人才的地方政權。
2.一國三公-----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3.一蛇二首----首:頭。一條蛇長了兩個腦袋。比喻朝廷兩個人掌權,政令不一,權力分散。也比喻陰險凶惡的人。
4.三公九卿----三公:古時輔助國君的最高官員;九卿:古時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員。指官位很高的人。
5.三徵七辟----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徵召,指朝廷召舉布衣之士授以官職。形容朝廷多次徵召選拔。
6.三槐九棘----中國周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後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7.三朝元老----元老: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里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人。
8.四世三公----世:父子相繼;三公:執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9.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10.九年之蓄----蓄:積聚,儲藏。九年的儲備。指國家平時有所積蓄,以備非常。
11.口含天憲----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12.上書言事----指向朝廷書面提出對國家大事的看法或建議。現多指向上級寫信提建議或意見。
13.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14.大隱朝市----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人口稠密的熱鬧之處。指大徹大悟的隱士,不必隱居大山,大鬧市也可隱居。
15.門外之治----舊指朝廷和政治。
16.山林鍾鼎----山林:指隱居;鍾鼎:古代的樂器鍾和盛食物的鼎,這里比喻貴族生活。到朝廷做官和隱居山林。
17.心馳魏闕----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同「心在魏闕」。
18.心存魏闕----魏闕:古代天子及諸侯宮門外築有高樓,其下兩旁懸布法令,故代稱朝廷。形容臣民忠君,關心國事。
19.心在魏闕----指臣民心在朝廷,關心國事。魏闕,古代天子和諸侯宮外的樓觀,其下懸布法令,因以代稱朝廷。
20.亡國之臣----使國家滅亡的臣子。現比喻對國家有損害的官員。
21.天高聽下----指天子聖明,雖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22.玄謀廟算----玄謀:神妙的計策;廟算:廟堂上的籌劃。指朝廷的重大決策和謀略。
23.分陝之重----陝:指古代地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一帶。原指周成王時代周公和和召公劃分陝地而統治。後指朝廷委任守土的重臣。
24.龍樓鳳閣----①帝王的宮殿、樓閣。②喻指封建統治者的巢穴。
25.出榜安民----榜:舊指官府的告示。貼出告示,安撫人民。
26.正色立朝----正色:嚴肅或嚴厲的神色。在朝廷上態度嚴肅。比喻不阿諛逢迎。
27.舟水之喻----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28.卑宮菲食----指宮室簡陋,飲食菲薄。舊時用以稱美朝廷自奉節儉的功德。
29.廟勝之策----廟:廟堂,指朝廷。朝廷制定的克敵制勝的謀略,
30.廟算如神----廟算:廟堂的策劃。指朝廷的重大決策非常高妙。
31.以言為諱----人們把說話當作忌諱。形容統治階級對言論箝制之嚴。
32.權傾中外----權勢壓倒朝廷內外。形容權勢極大。
33.奸臣當道----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壞人當權。
34.懷柔天下----懷柔:舊指統治者用政治手腕籠絡人心,使之歸順。使天下歸服。
35.作亂犯上----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36.安民濟物----濟:救濟;物:指人,公眾。安撫百姓。舊時常用以形容朝廷大臣的抱負。
37.民脂民膏----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財富。多用於指反動統治階級壓榨人民來養肥自己的場合。
38.棄逆歸順----指脫離叛軍而歸順朝廷。
39.審勢而行----審:詳察細究。對形勢朝廷周密考察之後,再採取行動。
40.虎體鵷班----虎體:老虎勇猛強健,比喻有才能的將相;鵷班:鵷鳥飛行有序,比喻朝官行列。比喻朝廷文武大臣。
41.虎體元斑----虎體:像老虎勇猛的身體;斑:雜色花紋或斑點。比喻朝廷大官。
42.國中之國----指一個國家內,國家政府管轄不到的地方。
43.面折廷爭----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44.明明廟謨----謨:計策;廟謨:朝廷的謀略。非常明顯的國家大計。
45.頂冠束帶---頭上戴著朝冠,腰上束著玉帶。舊指朝廷命官的裝束。
46.征斂無期----征:徵收。斂:聚。指統治者無限度地強征捐稅,搜刮百姓財富。
47.欽差大臣----過去指由皇帝派遣並代表皇帝外出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在用來諷刺從上級機關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況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的人。
48.政出多門----政:政令;門:部門。原意是政令出自幾個卿大夫的門下。指中央領導軟弱,國家權力分散。
49.經官動府----謂驚動官府,引起官府幹涉。
50.典冊高文----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51.晉陽之甲----指地方官吏因不滿朝廷而舉兵為興「晉陽之甲」。
52.官逼民反----在反動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下,人民無法生活,被迫奮起反抗。
53.苟安一隅----苟安:暫且偷生;一隅:一個角落。指一個小地方。暫且在一個小地方偷安。指統治者對外來侵略不進行抵抗。占據一個小地方以偷安。
54.金閨國士----指朝廷的傑出才士。
55.金閨玉堂----指朝廷官宦。
56.金雞放赦----金雞:古代大赦時,立一長桿,桿頭設一黃金冠首的金雞,口銜絳幡,然後如今罪犯,擊鼓,宣布赦令。指朝廷大赦。
57.振鷺充庭----振:群飛的樣子;鷺:白鷺。白鷺群飛,集於庭中。比喻朝廷里人才濟濟。
58.振鷺在庭----振:群飛的樣子;鷺:白鷺。白鷺群飛,集於庭中。比喻朝廷里人才濟濟。
59.振纓公朝----纓:古代帽子上系在頷下的帶子;公朝:在朝廷上做事。整理好頭冠,入朝處理政事。
60.強本弱枝----本:樹干;枝:枝葉。加強樹干,削弱枝葉。比喻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
61.強枝弱本----比喻地方勢力強於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勢。
62.高文大冊----原指朝廷發布的重要文書,如詔今制誥等。引申為經典性著述。
63.高文典冊----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詔令。
64.帝王將相----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將。指封建時代上層統治者。
65.食肉之祿----祿:官吏的薪俸。指在朝廷做官的人。
66.垂紳正笏----紳:古時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帶;笏:指朝笏,用於記事。垂下大帶的末端,雙手端正地拿著朝笏。形容朝廷大臣莊重嚴肅的樣子。
67.等夷之志----等夷:匹敵。指臣下僭越朝廷之心。即奪權篡位之野心。
68.離削自守----離:分散;削:削弱;自守:使之能安分守己。指古代中央政權對諸侯的勢力實行分散、削弱的辦法,使之安分守己,不再叛亂。
69.綠林好漢----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人們。舊時也指聚眾行劫的群盜股匪。
70.朝遷市變----朝:朝廷;市:集市。朝廷改換,市肆變遷。形容改朝換代,社會動盪。
71.朝奏夕召----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72.朝奏暮召----指早晨上書帝王,晚上就被召見。形容被朝廷任用之速。
73.朝章國典----朝廷與國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國故」。
74.朝章國故----朝廷與國家的典章制度。
75.朝野上下----朝野:指朝廷和民間;上下:從中央到地方。指從中央到地方,從做官的到老百姓。
76.朝野側目----朝野:舊指朝廷與民間,不論官吏還是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權勢極大。
77.得勝回朝----朝:朝廷。舊指打了勝仗回到朝廷去報功。現泛指勝利歸來。
78.隔年皇歷----皇歷:原指清朝廷頒發的歷書,後泛指歷本。隔了一年的黃歷。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驗,在新的情況下已經用不上。
79.班師回朝----班:調回。調動出征的軍隊返回首都,指出征的軍隊勝利返回朝廷。
80.班師回俯----指出征的軍隊勝利返回朝廷。同「班師回朝」。
81.倒植浮圖----植:樹立;浮圖:塔。倒立寶塔。比喻本末倒置,邊戍力量大於朝廷,難以掌握。
82.喉舌之官----掌管主要機關的官吏。比喻國家的重臣。舊時特指御史之類的諫官。
83.策名委質----用以指因仕宦而獻身於朝廷之事。
84.鼎足之臣----鼎由三足支撐。比喻共同處理國事的朝廷重臣。
85.薄賦輕徭----減輕徭役,降低賦稅。比喻統治者讓勞動人民擔負的義務比較輕。
86.瞻天戀闕----闕:古代宮殿外的高建築物;天、闕:均借指帝王。指仰望與依戀帝王。形容臣下留戀朝廷。
87.割據一方----割據:割地佔據。憑借武力割佔一個地區,與中央政權對立。
88.黼黻皇猷----猶言輔佐朝廷。
89.天高皇帝遠----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90.捉將官里去----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91.挾天子以征四方----挾:挾制。挾制皇帝,用朝廷的名來征討四方。
92.朝里無人莫做官----舊時俗語。意思是,沒有靠山,事辦不成。
93.朝中有人好做官----朝:朝廷。指因有權勢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94.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朝:朝廷。市:市場。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計較贏利得失。即爭名奪利。
95.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96.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⑧ 荒廢朝政是不是成語
你好,荒廢朝政不是成語,它是指形容君王對朝政之事不怎麼上心,無所作為的一句話,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改革開放一樣,不是成語的。
⑨ 形容朝廷黑暗的成語有哪些
1、暗無天日復
【拼音】:ā制n wú tiān rì
【釋義】:形容社會極端黑暗。
【出處】: 梁啟超 《義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一節:「﹝ 撒的尼亞國王 ﹞而亦壓於羣雄,奄奄殘喘,蓋至是而 義大利 闇無天日矣。」
2、慘無天日
【拼音】:cǎn wú tiān rì
【釋義】:猶言暗無天日。
【出處】: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以希臘、羅馬之文明,而其下級社會之民,被虐待者慘無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澤者,不過國中一小部分耳。」
3、不見天日
【拼音】:bù jiàn tiān rì
【釋義】:比喻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八:「福州之人,以為終世不見天日也,豈料端公賜問,然某尤為絳所苦者也。」
【例句】:俺平生只是性情不好,不肯做那~的勾當,才走到這山窮水盡的地步。 ★清·遁廬《童子軍·越牆》
⑩ 關於朝廷的四字成語
典冊高文
典冊高文,成語,出自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二卷,原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書,後指典雅高深的文章或經典性著作。
基本信息編輯
拼音:diǎn cè gāo wén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高文典冊
反義詞:斷爛朝報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