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學成語及注釋
A. 描寫學習的成語及注釋
兢兢業業 【注音】jīng jīng yè yè 【解釋】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小心謹慎;認真踏實。【出處】《詩經·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用法】作賓語、狀語;指人處事認真。【結構】聯合式【近義】勤勤懇懇
B. 關於學習的成語帶注釋
學海無涯[xué hǎi wú yá]
【解釋】:學海:知識。學問的海洋無邊無際。
【出自】:明·張岱《小序》:「學海無邊,書囊無底。世間書怎讀得盡。」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C. 有關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有成語專心致志、牛角掛書、囊螢映雪、勤學好問、韋編三絕。
1、專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意為用心專一,聚精會神,絲毫不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認真地去做某件事。 致:盡,極。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
語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譯文:下棋也是數(計算)的一種,而且是淺易(平常)的。如果不專心致志的來學的話,也是學不好的。
2、牛角掛書(niú jiǎo guà shū),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
出自《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譯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
3、囊螢映雪,讀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漢語成語,比喻人勤學好問。原出處:晉孫康家貧,冬夜映雪光讀書;晉車胤家貧,夏夜練囊盛螢, 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
出自劉克庄 《雷母宜人王氏墓誌銘》 :「夫子得囊螢映雪,不以家衡慮;賢郎得擔簦負笈,不以貧輟學。」
譯文:你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不讓家庭擔心;奔波都背著書箱,不因為貧窮停止學習。
4、勤學好問(qín xué hǎo wèn)意思是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比喻善於學習。
出自宋·朱熹《朱子語類·論語》:「它而今是勤學好問,便謚之以文。」
譯文:勤奮學習,不懂的就問,就寫得來文章。
5、韋編三絕,讀音是wéi biān sān jué,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是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韋: 熟牛皮;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
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譯文: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復復把《周易》全部讀了許多遍,又附註了許多內容,不知翻開來又卷回去地閱讀了多少遍。通常認為,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D. 關於學習的成語
關於學習的成語:鍥而不舍、孜孜不倦、聞雞起舞 、鑿壁偷光、開卷有益。
1、鍥而不舍 [ qiè ér bù shě ]
【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自】:《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釋義】: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堅持,那麼腐朽的木頭你都不能輕易折斷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恆,那麼即使是金石那麼堅硬的物體都能雕出美麗的花紋。
2、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解釋】: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自】:《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
【釋義】:他的性格好學有耐心,勤勉不知疲倦。
3、聞雞起舞 [ wén jī qǐ wǔ ]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釋義】: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想要光復中原,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在同一個寢室睡覺時,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並不是不祥之兆。」於是起床舞劍。
4、開卷有益 [ kāi juàn yǒu yì ]
【解釋】: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出自】: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讀書總有好處
【釋義】: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
5、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居家有蠟燭,光線卻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上打洞)鑿穿牆壁引來鄰居家的燭光,把書映照著光來讀。
E. 關於努力學習的成語
努力學習的成語有很多,比如:發憤忘食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雞鳴而起, 磨穿鐵硯 等。
一: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
詳細解釋
1. 【解釋】: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2. 【出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二: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
詳細解釋
1.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2. 【出自】:《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三:分秒必爭[ fēn miǎo bì zhēng ]
詳細解釋
1. 【解釋】:一分一秒也一定要爭取。形容抓緊時間。
2. 【出自】:《晉書·陶侃傳》:「常語人曰:『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四:雞鳴而起[ jī míng ér qǐ ]
詳細解釋
1. 【解釋】:雞叫時就起床。形容勤奮不怠。
2. 【出自】:《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五:磨穿鐵硯[ mó chuān tiě yàn ]
詳細解釋
1. 【解釋】:把鐵鑄的硯台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恆心。
2. 【出自】:宋·陸游《寒夜讀書》詩:「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
F. 有關學習的成語及解釋
一、懸梁刺股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譯文:蘇秦讀書的時候想要睡覺,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腳邊。
二、廢寢忘食
釋義: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譯文:尚且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
三、孜孜不倦
釋義: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譯文:每天都是勤勉的學習,不敢怠慢。
四、擇善而從
釋義:從:追隨,引申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譯文: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
五、韋編三絕
釋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譯文:孔子晚年很愛讀《周易》,翻來復去地讀,竟使編連《周易》的皮繩斷了好幾次。
G. 勤奮好學的意思 形容勤奮學習的成語及解釋
勤奮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qín fèn,意思是認認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實工作。出自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林西厓方伯》:「似此勤奮出力之員,豈可拘其家世,不加獎勵。」
牛角掛書
牛角掛書,比喻讀書勤奮,學習刻苦。《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閑之輩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H.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有:
一、專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1.【解釋】: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2.【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3.【示例】:不由我不~搞這一套。 ◎葉聖陶《招魂》
二、鑿壁偷光 [ záo bì tōu guāng ]
1.【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2.【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3.【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三、好學不倦 [ hào xué bù juàn ]
1.【解釋】:喜歡學習,不知疲倦。
2.【出自】:《史記·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寵於獻公,好學不倦。」
3.【示例】:蘇頲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 ◎宋·王儻《唐語林·文學》
四、學而不厭 [ xué ér bù yàn ]
1.【解釋】: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2.【出自】:《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示例】:對自己,「~」,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五、懸梁刺股 [ xuán liáng cì gǔ ]
1.【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2.【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3.【示例】:我~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清·李漁《比目魚·贈行》
I. 關於學習的成語加解釋
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見賢思齊: 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任重道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死而後已: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斗終身。
興高采烈:形容非常高興的神情。
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自言自語:自己和自己說話。
千鈞一發:形容情況十分危急。
雨後春筍:形容新生事物大量涌現。
琳琅滿目:比喻眼前出現了許多精美的事物。
頂天立地:形容形象非常高大,氣概豪邁。
千方百計:想盡和用盡各種辦法。
如飢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餓了急著要吃飯,渴了急著要喝水一樣。
小心翼翼:翼翼:嚴肅,謹慎的樣子。
煥然一新:形容舊的面貌改變了,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胸有成竹:成:完成,現成。 比喻非常有信心.
別具一格:別:別處的,獨特的。有獨特的風格.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赤膊上陣: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烏合之眾 :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鵬程萬里---比喻前程遠大。
鵬路翱翔---比喻人奮進在遠大前程上。
如虎添翼---比喻強有力的人得到幫助變得更加強有力。
小心翼翼---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扶危翼傾---指在國家危殆將傾覆之時扶持之使安定。
無翼而飛---沒有翅膀卻飛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傳播開來。
鶴發童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發揚光大---使好的作風、傳統等得到發展和提高。
發人深省---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發奮圖強---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業精於勤---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克勤克儉---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不勤而獲---指不勞而獲。
勤學好問---比喻善於學習。
勤工儉學---利用學習以外的時間參加勞動,而以勞動所得維持生活。泛指在學習期間參加勞動。
寅吃卯糧:今年吃掉了明年的口糧,比喻入不敷出,預先支用了以後的收入。亦稱「寅支卯糧」
半夜三更: 三更,即半夜,指午夜
鍾鳴漏盡:晨鍾已鳴,更漏將盡。比喻年老力衰,已到遲暮之年
丁是丁,卯是卯:丁、卯分別是天干、地支之一,不能相混,錯亂了影響記時。形容做事認真,一絲不苟。
鳳姐笑道:「我看你厲害,明兒有了事,我也是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紅樓夢》
金榜題名:科舉時代殿試取得名次,高中紅榜
獨占鰲頭:科舉時代稱中狀元,據說皇宮殿前石階上刻有巨鰲,只有狀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後來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殿前獸獻昇平策,獨點鰲頭第一名。——《元曲選·陳州糶米》
名落孫山:婉言應考落榜
登堂入室:登上廳堂,又進入內室。比喻學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學藝深得師傳
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宋·吳炯《五總志》
大相徑庭:比喻彼此差別很大,極為不同
戶樞不蠹: 門軸不受蟲蛀。比喻常運動的東西不容易受侵蝕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不息也
蓬蓽生光:蓬蓽:蓬門蓽戶。形容窮人的陋屋。使貧賤之家增加光彩。多用於獲贈書畫、陳設或對客人來訪時的一種謙語
貴腳踏於賤地,蓬蓽生光。——《元曲選外編·剪發待賓》
亦作「蓬屋生輝」、「蓬篳生輝」、「蓬篳增輝」、「蓬閭生輝」
偷梁換柱: 意為玩弄手法、暗中改換內容,以達到矇混欺騙的目的。軍事上是說與別的軍隊聯合作戰時,暗中抽換其主力,使作戰失利,以乘機吞並之
峨冠博帶:高冠闊帶,古代形容士大夫的裝束
袍笏登場:袍,古代官服;笏,古代大臣上朝所執手板。袍笏登場,就是扮演大臣的演員登台演戲,現在常用來比喻壞人上台,有貶義;或比喻新官上任,有諷刺意
袍笏登場也等閑。——清·趙翼《甌北詩鈔》
集腋成裘: 集積許多狐狸的腋毛而成為裘衣。比喻集眾資以成一事
他這會就去同人家商量,想趁此機會,捐個知縣班,果然一齊應允,也有二百的,也有一百的,也有五十的,居然集腋成裘,立刻到捐局裡,填了部照出來。——《官場現形記》
鍾鳴鼎食:古代富貴人家擊鍾奏樂,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華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許多人聚在一起飲酒的熱鬧情景
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座上觥籌交錯。——《三國演義》
舉案齊眉:指後漢梁鴻之妻把食具抬舉到眉眼那樣的高度遞給丈夫,極言夫妻相互敬愛之至
席不暇暖: 連坐位也來不及坐暖,形容事務繁忙
白孤劍誰托,悲歌自憐,迫於恓惶,席不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