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含有喪膽的成語

含有喪膽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2 22:40:22

⑴ 有風聞喪膽這句成語

沒有風聞喪膽這句成語。
聞風喪膽
解釋: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了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出處】: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一章: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棄屍累累。

【示例】:敵人被我軍打得聞風喪膽,狼狽逃竄。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貶義

⑵ 見木像魏都督喪膽——成語

死諸葛逼走活仲達
三國時,諸葛亮率兵征討魏國,不幸在五丈原病逝。臨去世時,他擔心司馬懿(字仲達)乘機攻打蜀軍,就命人用木頭刻了一個自己的雕像安放在輪椅上,並對姜維說:「我死後,千萬不要發喪,軍隊徐徐退回,萬一魏軍前來,便把輪椅推出,這樣一定能退去魏兵。」說完便溘然長逝。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便一馬當先地前來攻營。快接近蜀軍大寨時,只聽後山一聲炮響,喊殺聲震動山谷。司馬懿抬頭一看,只見蜀軍蜂湧而來,中軍大將正護著一輛輪椅,輪椅上從坐著諸葛亮。司馬懿這一驚非同小可,大聲喊道:「孔明未死,本帥又中計了!」急忙勒馬往回逃。背後蜀軍乘勢追趕,魏兵紛紛逃命,司馬懿一口氣逃出五十餘里地。
兩天後,探兵報說蜀軍戴孝,哭聲震天,料定諸葛亮去世了。司馬懿一聽,哈哈大笑說:「諸葛匹夫,任你狡猾,本帥決不再上當了!」於是,他立刻下令全面退軍。
後來,人們把這段故事概括為「死諸葛逼走活仲達」這句俗語,用它來比喻用名人的威望來呈倒對手,取得勝利。

⑶ 和聞風喪膽意思相同的成語有哪些

聞風喪膽近義詞:談虎色變
談虎色變
[ tán hǔ sè biàn ]
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後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⑷ 總是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四字成語

膽戰心驚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回》第三折答:「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膽戰心搖 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驚變》:「呀,你道失機的哥舒翰,稱兵的安祿山,赤緊的離了漁陽,陷了東京,破了潼關,唬得人膽戰心搖。」

⑸ 聞風喪膽的近義成語

【望風而逃】:這項研究表明僅僅服用維生素就能夠取得效果,這種效果如此巨大能讓生產阿茲海默症治療葯物的制葯公司望風而逃,盡管數百萬英鎊被用於痴呆葯物試驗。
【心驚膽戰】:面對這幅畫,大多數西方人關注的都是浪花本身,巨大的浪花高高地蓋過富士山脈,顯示出近乎無法抵擋的威力,再想想三艘岌岌可危的小船還搖曳在巨浪下,那就更加令人心驚膽戰了。
【喪魂落魄】:在夢中無處訴說相思之情,好似喪魂落魄一樣,醒來後,一陣惆悵,豈不更讓人喪魂落魄。
【談虎色變】:他並稱,"金融危機,所有那些丑聞,及新出台的政府規定均使得我們更不願進行復雜產品交易.對那些另類工具,人們幾乎是談虎色變."

⑹ 聞風喪膽看圖猜成語

聞風喪膽
wénfēngsàngdǎn
[釋義] 聽到一些風聲就嚇破了膽。形容極度恐懼。喪膽:嚇破膽。
[語出專] 唐·李德屬裕《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
[正音] 喪;不能讀作「sānɡ」。
[近義] 喪魂落魄 心驚膽戰
[反義] 泰然自若 不動聲色
[用法] 用作貶義。用來形容對某人或某種力量極端恐懼。一般作謂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談虎色變」都有提及就令人害怕的意思。令人~的一般是強大的敵人和有關風聲;消息;僅表示害怕;而「談虎色變」是自己感到害怕的事物;偏重在緊張。
[例句]
①賀龍將軍的威名使敵人~。

⑺ 什麼shang喪膽的成語

喪膽成語 :
喪膽遊魂、
聞風喪膽、
破膽喪魂、
丟魂喪膽、
失魂喪膽、
喪膽銷魂、
聞名喪膽、
魂消膽喪、
膽喪魂驚、
膽喪心驚、
膽喪魂消、
喪膽亡魂、
亡魂喪膽、
神喪膽落、
魂飛膽喪

聞風喪膽 [wén fēng sàng dǎn]
基本釋義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了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貶義
出 處
唐·李德裕《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

⑻ 什麼什麼喪膽成語

聞風喪膽 [wén fēng sàng dǎ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了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貶義
出 處
唐·李德裕《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

⑼ 聞風喪膽相似的成語

大驚失色 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出處:《漢書·霍光傳》:「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
擔驚受怕 擔心害怕。指常處在驚嚇、恐懼之中。
出處:《水滸傳》第三五回:「你們若要做夫妻,每日同一處,不擔驚受怕,我卻有一條妙計,只是難教你。」元·無名氏《梧桐葉》第四折:「為兵戈擔驚受恐。」
膽破心寒 形容由於恐懼而伏帖的樣子。
膽小怕事 膽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怕惹麻煩。
出處:巴金《談〈寒夜〉》:「他後來竟變成了一個膽小怕事、見人低頭、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務員。」
膽小如豆 極言膽子小。
出處:《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們中國的官員,膽小如豆,莫說見著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驚得發慌,就是見了一個沒辮子的光棍,手裡提著一根趕狗棒,也要害怕起來。」
膽小如鼠 膽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膽小。
出處:《魏書·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膽小如鼷 膽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膽小。
出處:《魏書·汝陰王天賜傳》:「言同百舌,膽若鼷鼠。」
膽戰心寒 戰:發抖。形容害怕之極。
出處:《古今雜劇·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國破,常子是膽戰心寒。」
膽戰心慌 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明·汪廷訥《種玉記·赴約》:「牛郎織女圖歡會,蜂喧蝶嚷須迴避,我因此上膽戰心慌不自持。」
膽戰心驚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膽戰心搖 形容十分害怕。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驚變》:「呀,你道失機的哥舒翰,稱兵的安祿山,赤緊的離了漁陽,陷了東京,破了潼關,唬得人膽戰心搖。」
吊膽提心 提心吊膽。形容非常擔心或害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一個個擦拳磨掌,吊膽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話。」
膚粟股慄 皮膚上起疙瘩,大腿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夫至以行惡為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慄矣。」
股戰而栗 戰:怕;栗:發抖。兩腿發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懼異常。
出處:《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戰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它語。」
惶惶不安 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註:「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惶恐不安 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註:「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魂飛魄散 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魂飛天外 形容萬分恐懼,或受到某種刺激而失去了主宰。
出處:漢·揚雄《羽獵賦》:「魂亡魄失。」元·李文蔚《張子房圯橋進履》第二折:「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驚愕失色 失色:由於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驚恐得改變了神色。形容十分吃驚。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卷》:「契丹以馬軍萬人拒之於前,將士皆驚愕失色。」
驚弓之鳥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晉書·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驚魂動魄 形容十分恐懼。
出處:清·陳確《示兒帖》:「《易》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讀《易》至此,未嘗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
驚魂喪魄 形容十分恐懼。
驚恐失色 害怕得臉都變了色。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五回:「三藏聞言,驚恐失色道:『徒弟,似此如何?』行者笑道:『放心!放心!』把他這寶貝都拿來與我。」
驚恐萬狀 驚恐: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宋·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驚神破膽 形容極其恐懼。
出處: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上:「凡所書判,或是卒然,故趨事皆驚神破膽矣。」
驚心悼膽 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出處:章炳麟《新方言·釋言》卷上:「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悼膽。」
驚心吊膽 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驚心裂膽 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同「驚心破膽」。
驚心破膽 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
驚心喪魄 形容十分恐懼。亦作「驚心褫魄」。
兢兢戰戰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小儲君倒也安安穩穩守著妝盒做護身符,則是我陳琳兢兢戰戰抱著個天大悶葫蘆」。
跼蹐不安 形容恐懼不安。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徐信聞言,甚跼蹐不安,將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陽村店遇見此婦始末,細細述了。」
恐慌萬狀 恐:害怕;慌:驚慌;狀:情狀。形容害怕驚慌到極點。
恇怯不前 恇怯:恐懼畏縮。恐懼畏縮,不敢向前。
出處:《宋史·楊瓊傳》:「及聞清遠之敗,益恇怯不前。」
慄慄危懼 慄慄:發抖的樣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處:《尚書·湯誥》:「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
臉無人色 形容極端恐懼。
毛發倒豎 倒豎:尾端朝上直立。汗毛、頭發都豎起來。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緊張。亦作「毛發皆豎」、「毛發盡豎」、「毛發為豎」。
怕風怯雨 怯:害怕。形容人害怕艱難困苦,嬌氣十足。
怕死貪生 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出處:《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魄消魂散 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怯聲怯氣 形容說話的語氣膽小而不自然。
肉跳心驚 心裡吃驚,身上肉跳。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三魂出竅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喪膽亡魂 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斯,面不改色。」
縮手縮腳 由於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樣子。也形容做事膽小,顧慮多,不敢放手。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喊了許久,店家方拿了一盞燈,縮手縮腳的進來。」
縮頭縮頸 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頭。同「縮頭縮腦」。
出處: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三:「遠遠一條長街只看見三四個人,蹀躞著,縮頭縮頸歪斜著走。」
縮頭縮腦 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頭。
出處:魯迅《華蓋集·碰壁之後》:「但是我也說明了幾句我所以來校的理由,並要求學校當局今天縮頭縮腦辦法的解答。」
貪生惡死 貪戀生存,害怕死亡。同「貪生畏死」。
貪生怕死 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出處:《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於須臾。」
貪生畏死 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談虎色變 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後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於眾。」
忐上忑下 指心神不定,恐懼不安。
出處:《宋元戲文輯佚·張資鴛鴦燈》:「吃了萬千控持,諳了無限磨難,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提心吊膽 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
望而生畏 畏:恐懼,害怕。看見了就害怕。
出處:《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時表示同意的應聲;否否:別人說否,自己也跟著說否。形容膽小怕事,一味順從。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據(指梁邱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畏敵如虎 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領導者們畏敵如虎,處處設防,節節抵禦。」
聞風喪膽 喪膽:嚇破了膽。聽到風聲,就嚇得喪失的勇氣。形容對某種力量非常恐懼。
心驚膽顫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寒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驚膽戰」。
心驚膽落 形容十分害怕。同「心驚膽戰」。

⑽ 帶喪膽的成語有哪些

聞風喪膽、
破膽喪魂、
膽喪心驚、
神喪膽落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