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西南的成語
⑴ 含有東西南北的成語20個
東西南北
東西南北客
東西南北人
東西南朔
東西易面
東挨西撞
東捱西問
東奔西竄
東奔西跑
東奔西逃
東奔西向
東奔西撞
東奔西走
東播西流
東補西湊
東猜西揣
東猜西疑
東藏西躲
東差西誤
東抄西襲
東抄西轉
南船北車
南船北馬
南販北賈
南航北騎
南箕北斗
南橘北枳
南來北去
南來北往
南腔北調
南去北來
南阮北阮
南鷂北鷹
南艤北駕
南轅北轍
南棹北轅
南征北伐
南征北剿
南征北討
南征北戰
⑵ 含有東西南北的成語
東挨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捱西問
謂四處探問、打聽
東奔西竄
同「東逃西竄」
東奔西跑
同「東奔西走」
東奔西逃
同「東逃西竄」
東奔西向
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東奔西撞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東奔西走
謂到處奔波
東播西流
謂流落四方
東補西湊
同「東挪西湊」
東猜西揣
謂多方猜測
東猜西疑
謂胡亂猜疑
東藏西躲
見「東躲西藏」
東差西誤
謂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池、錯誤。形容辦事不得力
東抄西襲
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
東扯西拉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東扯西拽
①謂事情互相糾纏。②猶言拆東補西
東闖西踱
謂盲目地四處闖盪
東馳西騁
同「東奔西走」
東馳西擊
拆東補西
拆掉這里去補那裡。比喻臨時勉強應付
道東說西
見「道西說東」
河東三篋
語本《漢書·張安世傳》:「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後指亡失的書籍
河東獅吼
見「河東獅子吼」
河東獅子
舊指妒悍的婦女
買東買西
買各種物品
齊東野語
《孟子·萬章上》載孟子弟子咸丘蒙(齊人)問及舜為天子,堯率諸侯北面稱臣之說是否屬實,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後以「齊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之言
日東月西
比喻遠隔兩地,不能相聚
聲東擊西
①表面上聲言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語出《通典·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②形容動作、說話、行文等變化莫測
說東道西
說這說那,隨意談論各種事情
說東談西
見「說東道西」
推東主西
猶言推三阻四
移東補西
見「移東就西」
移東換西
比喻缺乏守一持恆的鑽研精神
移東就西
彼此隨時挪易。指只求於應付一時,不作經久的打算
指東劃西
亦作「指東畫西」。①謂說話東拉西扯。②比喻說話時以手勢比畫動作
指東畫西
見「指東劃西」
指東話西
猶言東拉西扯。謂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指東說西
①見「指東話西」。②猶言指桑罵槐
不識東家
「不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識孔子為聖人,稱之為「東家丘」,後以「不識東家」謂不識近鄰是聖賢
朝衣東市
謂大臣就戮。典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上令■錯衣朝衣斬東市。」
角巾東路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後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南金東箭
古時以南方的金石和東方的竹箭為華美貴重之物。後因以比喻優秀傑出的人才
付之東流
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東流,指向東流入大海的江河。後因以「付之東流」或「付諸東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
付諸東流
見「付之東流」
抉目東門
見「抉目吳門」
馬耳東風
東風吹過馬耳。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或互不相干。語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之二:「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宋玉東牆
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姣好為楚國之冠,登牆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後因以「宋玉東牆」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
西除東盪
到處征剿。形容身經百戰
西鶼東鰈
《史記·封禪書》:「東海致比目之魚,西海致比翼之鳥。」比翼鳥即鶼;比目魚即鰈。後以「西鶼東鰈」代稱四海珍異之物
西顰東效
西施捧心、東施效顰。比喻以醜陋學美好而愈顯其丑
旭日東升
猶旭日初升
紫氣東來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後遂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
避世牆東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亂獨不去,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牆東王君公。』」後用「避世牆東」謂隱居於市井販夫之中
道西說東
謂亂加談論
馬首欲東
謂東歸;返回。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欒黶曰:『晉國之命,未是有也。余馬首欲東。』乃歸。」楊伯峻註:「秦兵在西,東則歸矣。」
南風不競
①《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杜預註:「歌者吹律以詠八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也。師曠唯歌南北風者,聽晉、楚之強弱。」後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氣不振。②用以比喻競賽中一方失利
南郭處士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後用以比喻無真正的才幹而混在行家裡面充數的人。參見「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
即南郭處士。常比喻無其才而居其位的人
南航北騎
語本《淮南子·齊俗訓》:「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後因以「南航北騎」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
南戶窺郎
《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昭信謂去(劉越孫劉去)曰:『前畫工畫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數出入南戶窺郎吏,疑有奸。』」後因以稱女子偷看男子
南箕北斗
箕宿和斗宿。箕宿四星,形似簸箕;斗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的斗。當箕斗並在南方時,箕在南而斗在北,因稱南箕北斗。《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後即用以比喻有名無實
南金東箭
古時以南方的金石和東方的竹箭為華美貴重之物。後因以比喻優秀傑出的人才
南柯一夢
泛指夢。亦比喻一場空
南來北往
泛指來來往往
南蠻鴂舌
舊時譏人操難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勞鳥
南面百城
謂居王侯之高位而擁有廣大的土地。舊時用來形容統治者的尊榮富有
南腔北調
①指南北各種戲腔。②形容說話口音不純,攙雜南北方音
南去北來
指來來往往
南山鐵案
典出《新唐書·李元紘傳》:「元紘早修謹,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太平公主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指,嘗與民競碾磑,元紘還之民。長史竇懷貞大驚,趣改之,元紘大署判後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後以「南山鐵案」稱已經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南艤北駕
猶南航北騎
南轅北轍
①要到南方去,卻駕著車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典出《戰國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諫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②指北來的車和南來的車
南棹北轅
猶南航北騎
南征北伐
亦作「南征北討」。亦作「南征北戰」。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斗
南征北討
見「南征北伐」
南征北戰
見「南征北伐」
東南之寶
謂東南地區的傑出人才
東南之美
謂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東南之秀
謂東南地方的傑出人才
東南竹箭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後因以「東南竹箭」比喻優秀人才
天南地北
①形容距離遙遠。②指距離遠的不同地區。③形容(淡話)漫無邊際
天南海北
①形容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②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槐南一夢
同「槐安夢」
上南落北
漫言各處去向,猶言走南闖北
眉南面北
①形容彼此不和,合不來。②形容分隔兩地不能相見
汝南晨雞
即汝南雞
山南海北
①指遼遠或不能確指的地方。②泛指四面八方
通南徹北
謂貫穿南北
終南捷徑
①唐盧藏用舉進士,隱居終南山中,以翼徵召,後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時人稱之為隨駕隱士。司馬承禎嘗被召,將還山,藏用指終南山曰:「此中大有嘉處。」承禎徐曰:「以仆視之,仕官之捷徑耳。」見唐劉肅《大唐新語·隱逸》。後因以「終南捷徑」比喻謀求官職或名利的捷徑。②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雁南燕北
比喻兩地分離
指南攻北
猶聲東擊西
走南闖北
謂到處闖盪,有閱歷
北轍南轅
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東箭南金
比喻優秀的人才
東西南北
①四方。泛指到處,處處。②指普天下。③謂飄流在外,居處無定。④指分散四方。⑤指方向
東西南朔
見「東西南北」
悔讀南華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令狐綯曾以舊事訪於庭筠,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無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詩曰:『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後以「悔讀《南華》」為慨嘆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的典故
馬放南山
見「馬入華山」
西贐南琛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西贐浮玉,南琛沒羽。吳歈越吟,荊艷楚舞。」後謂四方皆來朝貢為「西贐南琛」。贐,貢物。琛,珍寶
西眉南臉
西施、南威,都是春秋時的美人。後以「西眉南臉」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一枕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淳於棼夢到槐安國,娶了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後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槐安國就是庭前槐樹下的蟻穴。後因以「一枕南柯」指一場夢幻
擁書南面
見「擁書百城」
竹罄南山
《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書不勝書,後常以「竹罄南山」謂人罪惡極多,書寫不盡
地北天南
謂四處,到處
海北天南
形容距離很遠
面北眉南
謂臉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處不合,各不照面
塞北江南
原指古涼州治內賀蘭山一帶。後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塞上江南
見「塞北江南」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飄香的南方
⑶ 含有方位詞的成語
東山再起
東奔西走
東施效顰
東張西望
南腔北調
南轅北轍
南征北戰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上行下效
下車伊始
下里巴人
左顧右盼
左思右想
左右逢源
⑷ 什麼西南什麼的成語
東西南北
東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釋義] 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⑸ 漢朝時候,我國西南是哪一個成語
夜郎自大,取自漢朝使者訪問夜郎,夜郎的國王問漢朝有沒有夜郎大。
⑹ 各住東北西南用成語表達
四面八方
【拼 音】:sì miàn bā fāng
【解 釋】:八方:指四方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圍.指周圍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出 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九·學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說個道理;未嘗說出大頭腦處;然四面八方合聚湊來;也自見得個大頭腦.」
⑺ 形容西南 成語
豐富多采
拼音: fēng fù ō cǎi 簡拼: ffdc
近義詞: 五花八門、琳琅滿目 反義詞: 一星半點、寥寥無幾、微乎其微、千篇一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解釋: 內容豐富,花色繁多。
⑻ 求~~含有「西」字的成語或者詩詞~`
拆東補西 拆東牆補西牆 拆西補東 東捱西問 東挨西撞
東奔西竄 東補西湊 東播西流 東奔西跑 東奔西逃
東奔西向 東奔西走 東奔西撞 東猜西揣 東馳西騁
東藏西躲 東闖西踱 東馳西擊 東沖西決 東扯西拉
東沖西突 東差西誤 東抄西襲 東猜西疑 東扯西拽
東闖西走 東馳西撞 東沖西撞 東穿西撞 道東說西
東盪西馳 東盪西除 東躲西藏 東躲西跑 東倒西歪
東方不亮西方亮 東扶西倒 東風壓倒西風 東滾西爬 東觀西望
東橫西倒 東家西舍 東誆西騙 東砍西斫 東磕西撞
東拉西扯 東零西落 東流西落 東撈西摸 東來西去
東量西折 東鄰西舍 東零西散 東零西碎 東流西上
東勞西燕 東獵西漁 東鱗西爪 東攔西阻 東抹西塗
東鳴西應 東挪西湊 東挪西撮 東挪西借 東扭西捏
東怒西怨 東飄西泊 東拼西湊 東跑西顛 東飄西盪
東飄西徙 東碰西撞 東敲西逼 東趨西步 東瞧西望
東遷西徙 東聲西擊 東搜西羅 東閃西挪 東食西宿
東睃西望 東逃西竄 東投西竄 東討西伐 東塗西抹
東偷西摸 東談西說 東兔西烏 東討西征 東歪西倒
東望西觀 東完西缺 東向而望,不見西牆 東西南北 東西南北客
東西南北人 東西南朔 道西說東 東撏西扯 東踅西倒
東撏西扯 東尋西覓 東徙西遷 東西易面 東搖西擺
東揚西盪 東游西盪 東央西告 東游西逛 東央西浼
東怨西怒 待月西廂 東掩西遮 東走西顧 東撙西節
東張西覷 東征西討 東張西望 東支西吾 東遮西掩
東征西怨 東張西張 東走西撞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喝西北風
駕鶴西遊 剪燭西窗 買東買西 捧心西子 情人眼裡出西施
日薄西山 日東月西 日落西山 說東道西 聲東擊西
說東談西 送佛送到西 送佛送到西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什伍東西
偷東摸西 推東主西 銅山西崩,洛鍾東應 唐突西施 唐突西子
西窗剪燭 西風殘照 西方凈國 西方凈土 西風落葉
學貫中西 西贐南琛 西鄰責言 西顰東效 西食東眠
西山日薄 西台痛哭 夕陽西下 西裝革履 西子捧心
移東補西 移東就西 一口吸盡西江水 一命歸西 指東畫西
指東劃西 指東話西 指東說西 拄笏西山 中西合璧
⑼ 含有地名的四字成語
一馬平川,亭台樓閣,斷壁殘垣
赤縣神州 古代我國的別稱。
南州冠冕 南州:泛指古代我國南部地區。
五湖四海 五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中原逐鹿 中原:泛指我國中部地區。
虎踞龍盤 特指江蘇南京城。
楚才晉用、四面楚歌
楚:周朝國名,在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和四川一帶.晉:周朝國名,在今山西、河北南部及陝西中部、河南西北部一帶。
得隴望蜀、樂不思蜀、蜀犬吠日
隴:隴山,陝西、甘肅交界處。蜀: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帶。
齊東野語 齊:周朝國名,在今山東北部和河北東南部一帶。
杞人憂天 杞: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杞縣。
秦晉之好 秦:周朝國名,在今陝西中部、甘肅東部一帶。
完璧歸趙、圍魏救趙
趙:周朝國名,在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帶。魏:周朝國名,在今河南北部、陝西東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一帶。
吳頭楚尾、吳牛喘月、吳下阿蒙
吳:周朝國名,在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及淮河流域一帶。
夜郎自大 夜郎:漢代國名,在今貴州西部。
自鄶以下 鄶:周朝國名,在今河南密縣東北。
黔驢技窮 黔:貴州的古稱。
不能越雷池一步
雷池:湖名,大雷水自湖北黃梅流經安徽宿松至望江積成的湖。
逼上樑山 梁山:山名,在山東濟寧市東北。
廬山真面 廬山:山名,在江西九江市境內。
綠林好漢 綠(lu)林:山名,在湖北當陽東北。
南山可移、壽比南山、終南捷徑
終南、南山均指陝西西安市西南的終南山。
牛山灈灈 牛山:山名,在山東臨淄境內。
泰山壓頂、安如泰山、穩如泰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泰山:山名,在山東泰安市境內。
中流砥柱 砥柱:山名,河南三門峽東黃河激流中。
暗度陳倉 陳倉:在陝西寶雞市東。
布鼓雷門 雷門:浙江紹興古城門。
合浦珠還 合浦:在廣西合浦東北。
邯鄲學步 邯鄲:在河北省南部。
淮南雞犬 淮南:在安徽省中部。
藍田生玉 藍田:在陝西西安市東南。
魯殿靈光 指山東曲阜境內的靈光殿。
洛陽紙貴 洛陽:在河南省西部。
平原督郵 平原:在山東德州南面。
青州從事 青州:在山東淄博東面。
桑間濮上 桑間:古代衛國地名。濮:濮水,在今河南北部。
新亭對泣 新亭:在江蘇南京境內。
陽關大道 陽關:在甘肅敦煌西部。
⑽ 成語組成北西南東)打一成語,
東西南北
dōng xī nán běi
【解釋】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方向
【近義詞】東南西北
【例句】後以奔走四方,,馳驅少暇.(清·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