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成語之鄉手抄報
邯鄲學步 [hán dān xué bù]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解釋】: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出自】:《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示例】:半臂添寒尚書醉,屏後金釵楚楚,齊俯首~。
◎清·梁紹任《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出 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例 句
1. 不管學什麼,都不能~,生搬硬套。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東施效顰 鸚鵡學舌 哎喲東施 壽陵匍匐 壽陵失步 枉轡學步 步人後塵衣冠優孟 西顰東效 邯鄲匍匐 鴝鵒效言
反義詞
獨辟蹊徑 標新立異
典 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㈡ 手抄報愛家鄉創文明出自邯鄲的成語故事
詞目
邯鄲學步
發音 hán dān xué bù
釋義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邯鄲學步的故事
示例 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邯鄲學步一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近義詞 鸚鵡學舌 東施效顰 數典忘祖
反義詞 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
㈢ 關於邯鄲成語的手抄報有哪些
1、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代: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譯文:
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節,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燈前,與自己的影子相伴。
想到家中親人今日也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會談論著我這個離家在外的人。
2、邯鄲少年行
唐代:高適
邯鄲城南遊俠子,自矜生長邯鄲里。
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
譯文:
邯鄲城南的游俠子,自誇生長在邯鄲里。
經過千場放縱賭博後家裡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
3、留別廣陵諸公 / 留別邯鄲故人
唐代:李白
憶昔作少年,結交趙與燕。
金羈絡駿馬,錦帶橫龍泉。
譯文:
回憶我青年時代,結識的皆為燕趙之豪傑。
身騎飾金駿馬,腰佩龍泉寶劍。
4、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
唐代: 李白
我把兩赤羽,來游燕趙間。
天狼正可射,感激無時閑。
譯文:
我把握著兩袋紅色羽毛箭,來到河北,古之燕國和趙國的地方。
正是射殺天狼----騷亂的北方少數民族的時候,目睹軍情激揚萬分。
5、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唐代:李白
妾本崇台女,揚蛾入丹闕。
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
譯文:
妾本是崇台之女,當初被選為才人,揚眉入宮。
自恃容顏如花,定被寵幸,豈知紅顏漸凋仍未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