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很多缺點的成語是什麼成語

很多缺點的成語是什麼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45:38

A. 「形容缺點很多,但也有優點」的成語

【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為久遠。各有各的存在的價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長處,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許長處。這是認為自己有才能的謙虛說法。

B. 明明很完美,卻總是認為有很多缺點。這個意思的成語或諺語是什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長處和短處。出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鄙語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白起 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 應侯 。"

C. 有沒有什麼成語形容缺點比優點多的多的

瑜不掩瑕
瑜:玉的光彩,比喻優點;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比喻優點遮蓋不了缺點。

D. 形容一個人有很多優點,只可惜有一個缺點,怎麼用成語

1、形容一個人有很多優點,只可惜有一個缺點的成語是:白玉微瑕。
2、白玉微瑕: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3、成語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君子小過,蓋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鉛刀之一割。」

E. 故人正確的認識自己多指對自己的缺點很清楚是什麼成語

自知之明:【基本解釋】: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拼音讀法】:zì zhī zhī míng

【使用舉例】:一個嚴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使用方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F. 關於很很多的缺點的成語有多少是什麼

瑕瑜互見
【近義詞】暇瑜不掩、暇瑜錯陳
【發 音】 xiá yú hù jiàn注音根據最新版《現代回漢語詞典》修訂版【釋 義】答 見:通「現」,顯現.
【出 處】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升庵論文,瑕瑜互見.」
【語 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客觀的評價.
【近義詞】暇瑜不掩、暇瑜錯陳
見:通「現」,顯現.比喻優點、缺點都有.
【反義詞】白璧無瑕、完美無缺
【示 例】1、瑕瑜相互見,歷史有淵源.(徐特立《徐乾三十初度》詩)

G. 各有各得優缺點是什麼成語

各有各的優缺點的話,我覺得應該是各有利弊吧~

H. 缺點很多的成語

漏洞百出
lòudòngbǎichū
[釋義]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現次數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說話、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
[正音] 百;不能讀作「bái」。
[辨形] 百;不能寫作「擺」。
[近義] 破綻百出 自相矛盾
[反義] 滴水不漏 天衣無縫
[用法] 含貶義。形容寫文章、說話或辦事破綻很多。一般作謂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I. 有什麼成語可以形容人的缺點

好吃懶做
不勞而獲
信口開河
胡說八道
以訛傳訛
拈輕怕重
墨守陳規
頑固不化
固執己見
自私自利
唯利是圖
忘恩負義
粗心大意
半途而廢

J. 形容缺點很多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缺點很多的成語有:一無是處、漏洞百出、一無所能、一無所長、好吃懶做、不勞而獲、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以訛傳訛、拈輕怕重、墨守陳規、頑固不化、固執己見、自私自利、唯利是圖、忘恩負義、粗心大意、半途而廢

具體解釋幾個:

  1. 好吃懶做(hào chī lǎn zuò)

    解釋: 好:喜歡、貪於。貪於吃喝,懶於做事。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回:「為女婦人家,好吃懶做,嘴大舌長,招是惹非,不打他,打狗不成!」

    例子: 且人前人後,又怨他不會過,只一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

  2. 不勞而獲(bù láo ér huò)

    解釋: 自己不勞動卻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出處: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入官》:「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例子: 我的目標是不滿於楊,而因此而是為的舉動,卻也許被第三者收漁人之利,~。(魯迅《兩地書》三十)

  3. 信口開河(xìn kǒu kāi hé)

    解釋: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你那裡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知。」

    例子: 村老老是~,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

  4. 胡說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解釋: 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出處: 宋·宗杲《大慧普覺禪師語錄》:「手指東畫西,口中亂說亂道。」

    例子: 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起見,有些文豪們簡直不恤~的。(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

  5. 以訛傳訛(yǐ é chuán é)

    解釋: 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來以愚人。」

    例子: 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跡來以惑愚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