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絆組成成語
『壹』 關於羈絆的成語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內曲禮上》容:「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不好意思 ①表示礙於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誠惶誠恐 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低眉垂眼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東扭西捏 扭捏作態,不爽快。
『貳』 求能形容七年羈絆感情的成語
七年愁思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傳書話凄涼
此流淚 彼斷腸
而今只需回頭望
不離別 不終殤
今日呈此生日上
吟吟淚兩行
『叄』 有關羈絆的成語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不好意思 ①表示礙於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誠惶誠恐 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低眉垂眼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東扭西捏 扭捏作態,不爽快。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余,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規言矩步 比喻言行謹慎,合乎法度。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曩以汝為古君子,故任汝放誕,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
假眉三道 方言。裝模作樣。
矯揉造作 矯:使彎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處:《周易·說卦》:「坎,為矯揉,為引輪。」
謹小慎微 謹、慎:小心,慎重;小、微:細小。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謹言慎行 謹、慎:小心,慎重。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出處:《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敬小慎微 敬:謹慎小心;小、微:指細小、不起眼的東西。對細微的事物也採取小心謹慎的態度。形容待人處事非常謹慎。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局促不安 局促:拘束。形容舉止拘束,心中不安。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昭公雖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禮稍減於昔日。祭足亦覺跼蹐不安,每每稱疾不朝。」
老成持重 老成:閱歷多而練達世事;持重:做事謹慎。辦事老練穩重,不輕舉妄動。
出處:《漢書·韋元成傳》:「守正持重,不及父賢,而文采過之。」《宋史·種師中傳》:「師中老成持重,為時名將。」
利惹名牽 指為名利所誘惑羈絆。亦作「利綰名牽」。
利綰名牽 指為名利所誘惑羈絆。同「利惹名牽」。
斂容屏氣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處:《論語·鄉黨》:「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斂色屏氣 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謹慎畏懼,不敢放肆。
出處:宋·歐陽修《江寧府句容縣令贈尚書兵部員外郎王公墓誌銘》:「縣之奸豪,皆斂色屏氣,指權相戒,不可犯公法。」
臉紅耳熱 形容感情激動或害羞的樣子。同「臉紅耳赤」。
了身脫命 猶言擺脫塵世羈絆,自由自在。
籠絡人心 籠絡:籠和絡原是羈絆牲口的工具,引伸為用手段拉攏。耍弄手段,拉攏別人。
出處:《宋史·胡安國傳》:「自蔡京得政,士大夫無不受其籠絡,超然遠跡不為所污者如安國者實鮮。」
面紅耳熱 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紅的樣子。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面紅耳熱的。」
拿腔做勢 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那賈環便來到王夫人炕上坐著,令人點了蠟燭,拿腔做勢的抄寫。」
捏腳捏手 放輕手腳走路,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捏腳捏手,上到樓上。」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分付已畢,太尉便同一人過去,捏腳捏手,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
捏手捏腳 形容輕手輕腳地走。也形容輕薄的舉動。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三卷:「那賊略推一推,豁地開了,捏手捏腳,直到房中,並無一人知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乘他身邊伏侍時節,與他捏手捏腳,私下肉麻。」
忸怩不安 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裡慌亂。
出處: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岳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忸怩作態 忸怩:羞慚的樣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出處:巴金《談〈春〉》:「倘使小說不能作為我作戰的武器,我何必化那麼多的功夫轉彎抹角、忸怩作態,供人欣賞來換取作家的頭銜呢?」
扭扭捏捏 行走時身體故意左右扭動搖擺。形容舉止言談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態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四回:「那般嬌嬌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動。」
怯聲怯氣 形容說話的語氣膽小而不自然。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裝模作樣,活象真有那麼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樣,好象很了不起的樣子。
出處:沙汀《替身》:「保長一隻腳踏上板凳的一端,象煞有介事地抽吸起來。」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裡忐忑不定。」
脫韁之馬 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小家子氣 小家子:舊指出身低微的人。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及做事不大方。
出處:《漢書·霍光傳》:「使樂成小家子得幸將軍同,至九卿封侯。」
小心謹慎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處:《漢書·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
小心翼翼 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羞人答答 答答:害羞的樣子。形容自己感覺難為情。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楔子:「羞人答答的,怎生去。」
循規蹈矩 循、蹈:遵循,依照。規、矩是定方圓的標准工具,借指行為的准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言笑不苟 不隨便談笑。形容態度嚴肅莊重。同「不苟言笑」。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變以師道自尊,妝模做樣,盡自矜持,言笑不苟。」
業業矜矜 小心謹慎的樣子。
出處:《宋書·明帝紀》:「業業矜矜,若履冰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
『肆』 羈絆疏離 相近的成語
眾叛親離
發音 zhòng pàn qīn lí
釋義 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示例 他堅持與人民為敵,以至眾叛親離,死無葬身之地。
近義詞 土崩瓦解 孤家寡人 分崩離析
反義詞 精誠團結 抱成一團 戮力同心 同仇敵愾 和衷共濟 同舟共濟
『伍』 羈絆四個字的成語
脫韁之馬 ·籠絡人心 關於羈絆的詞語 ·猩猩屐 ·紲絆 ·心鞿 ·系絆 ·惹絆 ·住著 ·押伴 ·鞅絆 ·雲情 ·越名 ·維縶
『陸』 表示束縛的成語
作繭自縛
zuòjiǎnzìfù
[釋義] 繭:蠶繭;縛:纏裹。蠶吐絲作繭子;把自己包裹起來。比喻自己束縛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語出] 唐·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裹。」
[正音] 繭;不能讀作「jiǎnɡ」。
[辨形] 縛;不能寫作「博」或「附」。
[近義] 作法自斃 自討苦吃 自作自受 自食其果
[反義] 嫁禍於人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與「自作自受」有別:~側重於形容束縛自己;「自作自受」側重於形容懲罰自己。
[例句] 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於繁瑣;弄得~;捆住自己的手腳。
[英譯] failintothecocoonsetbyoneself
『柒』 牽絆 成語有哪些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不好意思 ①表示礙於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誠惶誠恐 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低眉垂眼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東扭西捏 扭捏作態,不爽快。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准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准算過,便有幾兩贏余,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規言矩步 比喻言行謹慎,合乎法度。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曩以汝為古君子,故任汝放誕,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
假眉三道 方言。裝模作樣。
矯揉造作 矯:使彎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出處:《周易·說卦》:「坎,為矯揉,為引輪。」
『捌』 往事羈絆反意的成語
不苟言笑 苟:苟且抄,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不好意思 ①表示礙於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誠惶誠恐 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低眉垂眼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玖』 形容一個人心裡沒有羈絆的成語
形容一個人心裡沒有羈絆的成語——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一無牽掛。
1、無牽無掛wú qiān wú guà
【解釋】形容沒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北俠原是無牽無掛之人,不能推辭,同上茉花村去了。」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來形容沒有任何拖累或掛念。一般作謂語、定語。
【辨析】~和「無憂無慮」都可形容人的心情很輕松。但~偏重在因無拖累而放心;「無憂無慮」偏重在沒有憂愁而快樂。
【例句】張阿姨這次去上海旅遊;把明明托給外婆帶;這一來;就可以~地玩個痛快了。
2、無憂無慮wú yōu wú lǜ
【解釋】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結構】聯合式。
【用法】可用於人;也可用於動植物。一般作謂語、賓語。
【例句】工作以後;常常憶起~的兒時生活。
3、一無牽掛yī wú qiān guà
【解釋】指沒有任何掛念的人和事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他橫豎是單槍獨馬,一無牽掛,當下由杭赴蘇,尋著了那位幫帶。」
【結構】動賓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沒有任何牽掛
【例句】林予《雁飛塞北》第四章:「這個曾經一無牽掛的年輕人,也開始在嘴邊上掛起那麼深思的笑紋來了?」
『拾』 關於「羈絆」的成語有哪些
不苟言笑: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版禮上》: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誠惶誠恐 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低眉垂眼 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無牽無掛:形容沒有拖累,非常放心.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61回:「北俠原是無牽無掛之人,不能推辭,同上茉花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