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成語
1. 關於空想的成語
不切實際 痴人說夢 痴心妄想 不著邊際 胡思亂想 浮想聯翩 畫餅充飢 望梅止渴 非分之想
想入非非 超然象外 海市蜃樓 黃粱美夢 鏡花水月 空中樓閣 異想天開
2. 表示空想的成語
白日作夢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出處: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白日做夢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痴人說夢 痴:傻。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像胡言亂語。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此正所謂對痴人說夢也。」
痴心妄想 痴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五回:「誰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顛夢倒,分明是癩蛤蟆想著天鵝肉吃。」
充飢畫餅 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3. 形容人空想的成語
白日做夢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4. 與空想相關成語
白日作夢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出處: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白日做夢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痴人說夢 痴:傻。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像胡言亂語。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此正所謂對痴人說夢也。」
痴心妄想 痴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五回:「誰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顛夢倒,分明是癩蛤蟆想著天鵝肉吃。」
5.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的成語
望梅止渴 畫餅充飢。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釋義]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 元·賈仲名《對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近義詞
說梅止渴 紙上談兵 聊以自慰 止渴望梅 指雁為羹 畫餅充飢
反義詞
名副其實 實事求是 腳踏實地
畫餅充飢 [huà bǐng chōng jī]
[釋義] 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馬賦》:「說梅止渴; 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驥之志。」
近義詞
望梅止渴 紙上談兵 聊以自慰 充飢畫餅 指雁為羹 割肉醫瘡 無濟於事
反義詞
名副其實 卓有成效
6. 只空想不做實事 成語
【畫餅充飢】: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畫里真真】:真真:女子名。比喻不切實際的空想或根本實現不了的幻想。
【空中樓閣】: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梅林止渴】:看到梅林就可以止渴。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騎馬乘舟】:形容生搬硬套,憑空想像的形而上學。
【望梅消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指雁為羹】: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異想天開】: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
以上供參考,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7. 關於「只空想不做實事」的成語有哪些
畫餅充飢[ huà bǐng chōng jī ]
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 處
宋·李清照《李清照集·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驥之志。」
畫里真真[ huà lǐ zhēn zhēn ]
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空想,或是根本實現不了的幻想。
空中樓閣[ kōng zhōng lóu gé ]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梅林止渴[ méi lín zhǐ kě ]
猶言望梅止渴。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 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北周 庾信 《出自薊北門行》:「梅林能止渴,復姓可防兵。」
騎馬乘舟[ qí mǎ chéng zhōu ]
形容生搬硬套,憑空想像的形而上學。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指雁為羹[ zhǐ yàn wéi gēng ]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異想天開[ yì xiǎng tiān kāi ]
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 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
出 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這可謂異想天開了。」
8. 形容空想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空想的成語有:
白日作夢
bái rì zuò mèng
成語解釋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成語出處 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痴心妄想
chī xīn wàng xiǎng
成語解釋 痴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時刻難過。」
痴人說夢
chī rén shuō mèng
成語解釋 痴:傻。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像胡言亂語。
成語出處 宋·無名氏《愛日齋叢鈔》第三卷:「蘇公肯亦效痴人說夢邪?」
不著邊際
bù zhuó biān jì
成語解釋 著:接觸,挨上;邊際:邊緣,界限。挨不著邊兒,無著落。多指不實在,空泛或離題萬里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遭。」
不切實際
bù qiē shí jì
成語解釋 不符合實際
成語出處 丁寅生《孔子演義》第98回:「若是徒有虛名,不切實際,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
9. 比喻空想的成語
白日作夢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出處: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白日做夢 大白天做夢。比喻根本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明·豫章醉月子《精選雅笑·送匾》:「以為必中而遍問星相者,亦是白日做夢。」
超然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以外。指詩文的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超以象外 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處: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痴人說夢 痴:傻。原指對痴人說夢話而痴人信以為真。比喻憑借荒唐的想像胡言亂語。
出處: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九:「此正所謂對痴人說夢也。」
痴心妄想 痴心:沉迷於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誕的打算。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五回:「誰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顛夢倒,分明是癩蛤蟆想著天鵝肉吃。」
充飢畫餅 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於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雪浪銀濤套·古水仙子曲》:「當初指雁為羹,充飢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屬自己分內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處。
出處:魯迅《花邊文學·運命》:「不信運命,學不能『安分』,窮人買獎券,便是一種『非分之想』。」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像的。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浮想聯翩 浮想:飄浮不定的想像;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像不斷涌現出來。
過屠大嚼 比喻心裡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同「過屠門而大嚼」。
出處:梁啟超《復劉古愚山長書》:「然則居東南而譚富強,其猶過屠大嚼。」
海市蜃樓 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出處:《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好夢難成 在睡眠時,要想做個好夢也是不輕而易舉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難以變成現實。
出處:宋·聶勝瓊《鷓鴣天·寄李之問》:「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