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讀書認真的成語有哪些
❶ 堅持讀書,努力讀書的成語有哪些
韋編三絕: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晝耕夜誦:白天耕種,夜晚讀書。比喻讀書勤奮。
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奮好學,但因窮無錢買燭。鄰居家夜裡點燭,燭光卻照不進來,匡衡於是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讓燭光照射進來,借著微弱的燭光讀書。匡衡這種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的精神,受到後人的稱贊。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懸梁刺骨: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為當世大儒。」 形容刻苦學習。
朝斯夕斯:早上這樣,晚上也這樣。形容求學勤奮而有恆心。
業精於勤,荒於嬉。——韓愈
應當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爾在
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李嘉圖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馮夢龍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況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 孟德斯鳩
地不耕種,再肥沃也長不出果實;人不學習,再聰明也目不識丁。
—— 西塞羅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 毛澤東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愛迪生
我喜歡讀書,喜歡認識人,了解人。多讀書,多認識人,多了解人,會擴大你的眼界,會使你變得善良些、純潔些,或者對別人有用些。
——巴金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海倫•凱勒
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確,哲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培根
時間應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時都有它的特殊任務。
——笛卡爾
沒有比時間更容易虛擲,更值得珍惜的事,倘若沒有時間,我們在世上將一事無成。——門捷列夫
我身上一切優秀的品質都要歸功於書籍。——高爾基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我們決不能一見成績就自滿自足起來。我們應該抑制自滿,時時批評自己的缺點,好象我們為了清潔,為了去掉灰塵,天天要洗臉,天天要掃地一樣。——毛澤東
金錢寶貴,生命更寶貴,時間最寶貴。——蘇活諾夫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魯迅
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愛學出勤奮,勤奮出天才。——郭沫若
天分高的人如果懶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發展他的才能,則其成就也不會很大,有時反會不如那天分比他低的人。——矛盾
學習這件事不在於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法布爾
詩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曾國藩)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
◇荒廢時間等於荒廢生命。(川端康成)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郭沫若)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魯迅)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華羅庚)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中做了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高爾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時間是偉大的導師。--伯克
◇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克思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德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的悲哀。--布萊克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鍾點。--拜倫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巴爾扎克
◇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麟
◇想成事業,必須寶貴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徐特立
◇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
◇時間給勤奮者以榮譽,給懶漢以恥辱。--高士其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魯迅
◇聖人不貴尺之壁而重寸之陰。--《淮南子·原道訓》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戰國楚·屈原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三國·魏·曹植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後漢書·馮異傳》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
◇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晉·陸機
◇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三國志·魏書·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唐·孟浩然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李嶠
◇時而言,有初、中、後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稱;身而言,有幼、壯、艾之期。--唐·劉禹錫
◇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獲。勿謂一絲微,既紹難再白。--清·朱經
◇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 --清·魏源
◇莫倚兒童輕歲月,丈人曾共爾同年。--唐·竇鞏
◇古來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當他活著一天,總要盡量多勞動,多工作,多學習,不肯虛度年華,不讓時間白白地浪費掉。--鄧拓
◇昨天喚不回來,明天還不確實,你能確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釗
◇我認為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最易喪失的也是"今"。因為他最容易喪失,所以更覺得貴。--李大釗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魯迅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詩》)
成語: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❷ 形容學習認真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孜孜不倦,
嘗膽卧薪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穿壁引光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牆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刺股讀書 比喻刻苦攻讀。
刺股懸梁 形容刻苦學習。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形容刻苦自勉。
頓學累功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分甘絕少 絕:拒絕,引伸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攻苦食淡 攻:做;若:艱苦;淡:清淡。做艱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勵。
堅苦卓絕 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絕少分甘 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臨池學書 臨:靠近,挨著。指刻苦練習書法。
刻苦耐勞 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奮,經得住繁重的勞累。
埋頭苦幹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勤學苦練 認真學習,刻苦訓練。
十年寒窗 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十年磨劍 比喻多年刻苦磨練。
孫康映雪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卧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懸梁刺骨 形容刻苦學習。
映雪讀書 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讀書刻苦。
引錐刺股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志堅行苦 行:行為。指意志堅定,行為刻苦。
圓木警枕 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鑿壁偷光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坐薪懸膽 坐卧在柴草上,懸膽嘗其味。比喻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囊螢映雪 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照螢映雪 利用螢火蟲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讀書,形容刻苦地讀書精神
嘗膽眠薪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
積雪囊螢 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裡,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匡衡鑿壁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後以「匡衡鑿壁」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磨砥刻厲 磨練砥礪。形容刻苦鑽研。
鐵面槍牙 比喻堅忍不拔,刻苦自勵。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雪天螢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飲膽嘗血 謂刻苦自勵。
枕戈嘗膽 頭枕兵器,口嘗苦膽。形容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或報仇雪恥心切。
鏃礪括羽 比喻人刻苦磨練,力求精進。括羽,用羽毛裝束箭尾。語本《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坐薪嘗膽 指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 【出處】【解釋】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示例】自古道:「~。」你好生記著我的話。(《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故事】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解釋】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示例】~ ,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小林,老江何必派我來幫助你?」 【解釋】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示例】你們年輕人真是~【故事】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後,
鈍學累功 〖解釋〗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騎牛讀漢書 〖解釋〗形容刻苦攻讀。
鐵面槍牙 〖解釋〗比喻堅忍不拔,刻苦自勵。
銜膽棲冰 〖解釋〗銜:嘴含;膽:苦膽;棲:棲息。嘴裡含著苦膽,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勵。
❸ 描寫看書認真的四字成語
成語有:專心致志、聚精會神、目不轉睛、全神貫注、手不釋卷。
一、專心致志
1、拼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2、釋義:用心專一,聚精會神,絲毫不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
3、出處:戰國·孟子《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白話文: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只是一種小技藝; 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
二、聚精會神
1、拼音:jù jīng huì shén
2、釋義: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樣子。
3、出處: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彰。(白話文:明目在朝廷,庄嚴分布,注意力高度集中,互相配合雙方作用更加顯示出來。)
三、目不轉睛
1、拼音:mù bù zhuǎn jīng
2、釋義:眼球一動不動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出處:晉·楊泉《物理論》:子義燃燭危坐通曉,目不轉睛,膝不移處。(白話文:子義點燃蠟燭端坐著直到天亮,注意力高度集中,膝蓋沒有挪動。)
四、全神貫注
1、拼音:quán shén guàn zhù
2、釋義: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3、出處:現代·錢鍾書《圍城》:人事太忙,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專懷念一個人。
五、手不釋卷
1、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
2、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3、出處:東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白話文:光武帝在處理軍隊的事務時,書本不離手,十分勤奮好學。)
❹ 認真讀書的成語故事
關於刻苦讀書的成語故事
成語:韋編三絕
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鑿壁借光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經學家名叫匡衡,關於他鑿壁偷光讀書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傳為佳話。
史書記載,匡衡自小家境貧寒。白天,他靠砍柴割草,換點糧食度日;晚上,他想讀書,可是沒有錢買油燈。他看到鄰居家燈火明亮,就在牆上動手鑿個洞,引一點微弱的亮光。每天晚上,他就靠這點兒亮光如飢似渴、專心致志地讀起來……後來,為了能讀到更多的書,他甚至願意給一位家中藏書豐富的人做奴僕而不計報酬,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讀到更多的書。
成語:囊螢映雪
《晉書·車胤傳》:「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釋譯:晉朝車胤恭謹勤苦,學習不知疲倦。學問淵博,通曉許多門知識。由於家裡窮,不能經常弄到油點燈,夏天他就用白絹袋裝幾十隻螢火蟲來照亮讀書,一直讀到天亮。
清張英《淵鑒類涵》卷二0二:「孫康家貧,無油,嘗映雪讀書」。《尚友錄》卷四:「孫康,晉京兆人,性敏好學,家貧無油,於冬月嘗映雪讀書。」是說:晉朝人孫康家裡窮,無油點燈,曾經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著讀書。
後用以比喻刻苦勤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也載此事。
成語: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成語: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處。」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成語:隨月讀書
南齊有一讀書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讀書,但家貧買不起燈,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讀書。他每當讀到月光西斜時,就搬一張梯子擱在牆腳下,站在梯上讀,月光逐漸下墜,他也一級一級升高,一直爬到屋頂。有時讀累了,一不小心從梯上掉下來,他連忙爬起來,連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繼續讀下去。
成語:牛角掛書
隋朝時的李密非常專心向學,分秒不願浪費,有一次他要去綏山,怕途中耽擱太多時間,出發之前他用蒲草編織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閱讀的書掛在牛角上,一邊騎牛一邊讀書,十分專注。連當時大臣楊素經過,絲毫不覺。勤學專注之功令人敬佩。
❺ 形容勤勉好學或讀書入迷的成語有哪些
廢寢忘食fèiqǐnwàngshí
[釋義]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語出] 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正音] 寢;不能讀作「qìn」;食;不能讀作「sí」。
[辨形] 廢;不能寫作「費」;寢;不能寫作「寐」。
[近義] 旰食宵衣 兢兢業業 焚膏繼晷 夜以繼日 發憤忘食
[反義] 心不在焉
[用法] 多含褒義。用來形容人非常專心努力。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
[英譯]
[成語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創始人。
孔子年老時,開始周遊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楚國的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
葉縣大夫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他只聽說過孔子是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對孔子本人並不十分了解,於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麼回答,就沒有作聲。
以後,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於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於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於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❻ 表示讀書專心的成語
表示讀書專心的成語:
全神貫注、聚精會神、目不轉睛、一心一意、目不斜視、一絲不苟、孜孜不倦、 廢寢忘食、專心致志 手不釋卷
❼ 古代勤奮讀書的成語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2.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3.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4.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學以致用 囊熒映雪 懸梁刺骨 鑿壁借光 持之以恆 程門立雪
牛角掛書 穿壁引光 刺股讀書 冬寒抱冰 夏熱握火 鈍學累功
頓學累功 攻苦食淡 攻苦食儉 刮摩淬勵 積雪囊螢 堅苦卓絕
艱苦卓絕 聚螢積雪 聚螢映雪 絕甘分少 刻苦耐勞 刻苦鑽研
口不絕吟 匡衡鑿壁 臨池學書 埋頭苦幹 磨礪自強 磨礱淬礪
駑馬十駕 勤學苦練 深自砥礪 十年寒窗 十年磨劍 孫康映雪
鐵面槍牙 卧薪嘗膽 銜膽棲冰 宵旰攻苦 雪天螢席
❽ 形容讀書治學認真、勤奮的成語
有教無類
寓教於樂
教學相長
為人師表
率先垂範
以身作則
身先士卒
教書育人
桃李芬芳
莘莘學子
鍥而不舍
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
韋編三絕
嘔心瀝血
精益求精
百年樹人
❾ 形容古人勤奮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燕南飛
[先知]
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廢寢忘食
十載寒窗
牛角掛書
韋編三絕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
❿ 表示「一個人讀書認真」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牛角掛書[ niú jiǎo guà shū ]
比喻讀書勤奮。
《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韋編三絕[ wéi biān sān jué ]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
廢:停止。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發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 ]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 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孜孜不倦[ zī zī bù juàn ]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出處:《尚書·君陳》:「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後漢書·魯丕傳》:「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三國志·蜀書·向朗傳》:「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