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來生的成語

來生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3 09:28:04

A. 今生後世是成語

生生世世 指今生、來世以至永世。
一生一世 一輩子。
永生永世 永遠。
今生今世 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

B. 來生來世是成語嗎

」來生來世「不是成語,含」來生「的成語只有一個:

蠻來生作
mán lái shēng zuò
【解釋】形容強迫。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豈有此理!這事可是蠻來生作得的嗎?」

【結構】聯合式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動武

【例句】請不要蠻來生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C. 形容仗義的成語

八方支持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八方支援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奔走之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出處:《後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打抱不平 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受欺負的一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五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
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馬上雕鞍。」
負氣仗義 憑借正氣,主持正義。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九卷:「小娥雖小,身體健壯如男子形。父親把他許了歷陽一個俠士,姓段名居貞,那人負氣仗義,交遊豪俊,卻也在江湖上做大賈。」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於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於施捨。
急公好義 急:急於。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
急人之困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急人之難 熱心主動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史記·魏公子列傳》:「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難時互相關心幫助。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養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弔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
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讎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葯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解囊相助 囊:口袋。拿出財物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但見個貧的呵,我早則傾囊兒資助。」明·張岱《娘嬛文集·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賢士大夫解囊樂助,自為王所式憑。」
矜貧救厄 矜:憐憫。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葯,矜貧救厄是一葯。」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於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
救難解危 幫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難。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慷慨解囊 慷慨:豪爽,大方;解囊:解開錢袋拿出錢來。形容極其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別人。
出處: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仗義 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裡喜歡,只是也要看來說話的是個什麼樣的人。」
樂善好施 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於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樂善好義 指樂於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裡,樂於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輕財仗義 猶輕財重義。指輕視錢財,重視士人。
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舍己為人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疏財仗義 疏財:以財物分人。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疏財重義 講義氣,輕視錢財。多指出錢幫助遭難的人。同「疏財仗義」。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惜客好義 指好客仗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我只道你們弟兄心志不堅,原來真個惜客好義。」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雪裡送炭 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同「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義形於色 形:表現;色:面容。仗義不平之氣在臉上流露出來。
出處:《公羊傳·桓公二年》:「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指贊成人學好。現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仗義疏財 仗義:講義氣;疏財:分散家財。舊指講義氣,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別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注福消愆。」
仗義執言 執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火。」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指囷相贈 囷:圓形的谷倉。指著谷倉里的糧食,表示要捐贈給他人。形容慷慨資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贈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寬心住數日,待江北探細的回,別有區處。』」
忠肝義膽 忠心耿耿,仗義行事。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丞相金鑾直諫君,忠肝義膽孰能群。」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助人為樂 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處: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在路上遇見欺負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幫助受害的一方。舊時為人們所稱道的一種俠義行為。
出處: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二:「師曰:『路見不平,所以按劍。』」

D. 相愛不能在一起但願來生在相守 有沒有四字成語表達

山盟海誓
shā來n méng hǎi shì
【解釋】盟:盟源約;誓:誓言。指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表示愛情要象山和海一樣永恆不變。

【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將山盟海誓言,向羅幃錦帳眠。」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用堅定不移;永恆不變。一般作謂語。

【正音】盟;不能讀作「mínɡ」。

【辨形】盟;不能寫作「萌」。

【近義詞】海誓山盟、海約山盟

【反義詞】見異思遷

【辨析】~和「信誓旦旦」都有「立下誓言;從不更改」之意。但~多指男女之間的情愛;而「信誓旦旦」可用於多方面。

【例句】
(1)定情的那天晚上;他倆~;表示永不變心。
(2)許多~到最後卻是一場空。

E. 形容來生的成語

蠻來生作mán
lái
shēng
zuò
【成語解釋】:形容強迫。
【成語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豈有此理!這事可是蠻來生作得的嗎?」
【成語簡拼】:mlsz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蠻來生作是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生僻
【成語示例】:請不要蠻來生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近義詞】:
【反義詞】:
【成語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動武

F. 形容來生的成語

  1. 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來生;幸:幸運。三世都很幸運。比喻非常幸運。

  2. 仰人鼻息】仰:依賴;息:呼吸時進出的氣。依賴別人的呼吸來生活。比喻依賴別人,不能自主。

  3. 因果報應】因果:原因和結果。佛教迷信,認為今生種什麼因,來生結什麼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4. 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生活。

G. 求帶有生和世的四字成語,要和愛情有關的比如:生生世世,一生一世,今生今世,來生來世,永生永世。再想

生死與共

H. 形容"來生"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來生"的成語有三生石上。

【成語】: 三生石上

【拼音】: sān shēng shí shàng

【解釋】: 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緣,來世重新締結。

【出處】: 唐·袁郊《甘澤謠》:「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往相訪,此生雖異性長存。」

【舉例造句】: 如何卻說心頭事,再結三生石上緣。 ★元·虞堪《悼堅上人》

I. 跟來生有關的成語

蠻來生作mán lái shēng zuò

【成語解釋】:形容強迫。
【成語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豈有此理!這事可是蠻來生作得的嗎?」
【成語簡拼】:mlsz
【成語字數】:4個字
【感情色彩】:蠻來生作是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生僻
【成語示例】:請不要蠻來生作,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近義詞】:
【反義詞】:
【成語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動武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