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36計的成語
⑴ 三十六計成語
瞞天過海,釜底抽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偷梁換柱,背水一戰,笑裡藏刀,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無中生有,借刀殺人,擒賊擒王,以逸待勞,樹上開花,聲東擊西,隔岸觀火,圍魏救趙。
⑵ 出自三十六計的四字成語
走為上計
【釋義】遇到強敵或陷於困境時,以離開迴避為最好的策略。
【出處】《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⑶ 三十六計有哪些成語
偷天換日
tōutiānhuànrì
[釋義] 暗中把天日換了。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矇混欺騙的目的。
[語出]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這個王婆;豈不是偷天換日的老手。」
[近義] 移花接木 弄虛作假
[反義] 正大光明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見「偷梁換柱」(957頁)。
[例句] 搞陰謀詭計的人;經常採用~的卑劣伎倆來混淆黑白;蒙蔽群眾。
[英譯] inanunderhandattempt
⑷ 三十六計成語
「三十六計」是一個古語。原為虛指,極言計策之多。後人便附會實有三十六種計策。這三十六種計策如下:
○第一套〖勝戰計〗
第01計 瞞天過海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第02計 圍魏救趙 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第03計 借刀殺人 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第04計 以逸待勞 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第05計 趁火打劫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剛決柔也。
第06計 聲東擊西 敵志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敵戰計〗
第07計 無中生有 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
第08計 暗渡陳倉 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第09計 隔岸觀火 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
第10計 笑裡藏刀 信而安之,陰以圖之。備而後動,勿使有變。剛中柔外也。
第11計 李代桃僵 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第12計 順手牽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
○第三套〖攻戰計〗
第13計 打草驚蛇 疑以叩實,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
第14計 借屍還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計 調虎離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誘之,往蹇來返。
第16計 欲擒姑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計 拋磚引玉 類以誘之,擊蒙也。
第18計 擒賊擒王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第四套〖混戰計〗
第19計 釜底抽薪 不敵其力,而消其勢,兌下乾上之象。
第20計 混水摸魚 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計 金蟬脫殼 存其形,完其勢;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
第22計 關門捉賊 小敵困之。剝,不利有攸往。
第23計 遠交近攻 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第24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並戰計〗
第25計 偷梁換柱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曳其輪也。
第26計 指桑罵槐 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第27計 假痴不癲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雲雷屯也。
第28計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第29計 樹上開花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鴻漸於陸,其羽可以為儀也。
第30計 反客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機,漸之進也。
○第六套〖敗戰計〗
第31計 美人計 兵強者,攻其將;將智者,伐其情。將弱兵頹,其勢自萎。利用禦寇,順相保也。
第32計 空城計 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第33計 反間計 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第34計 苦肉計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第35計 連環計 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第36計 走為上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瞞天過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讓天知道就過了大海。形容極大的欺騙和謊言,什麼樣的欺騙手段都使得出來。
圍魏救趙: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借刀殺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別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勞:指作戰時不首先出擊,養精蓄銳,以對付從遠道來的疲勞的敵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現比喻乘人之危,撈一把。
聲東擊西:指表面上聲言要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無中生有:本指本來沒有卻硬說有。現形容憑空捏造。
暗渡陳倉:後多比喻暗中進行某種活動(多指男女私通)。
隔岸觀火:隔著河看對岸的火。比喻對別人的危難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熱鬧。
笑裡藏刀:比喻外表和氣而內心陰險。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難。比喻兄弟相愛相助。後用來指互相頂撞或代人受過。
順手牽羊:順手就牽了羊。比喻不費勁,乘便得到的。現多指乘機拿走人家東西的偷竊行為。
打草驚蛇: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借屍還魂: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著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欲擒故縱: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拋磚引玉: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擒賊擒王: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釜底抽薪: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混水摸魚: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
金蟬脫殼: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關門捉賊: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遠交近攻: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並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偷梁換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罵槐:指著桑樹哭槐樹。比喻借題發揮,指著這個哭那個。
假痴不癲:假裝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圖。
上屋抽梯:上樓以後拿掉梯子。借指與人密談。也用以比喻慫恿人,使人上當。
樹上開花:比喻將本求利,別人收獲。語出《盪寇志》。
反客為主:本是客人卻用主人的口氣說話。後指在一定的場合下採取主動措施,以聲勢壓倒別人。
美人計:以美女誘人的計策。
空城計: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缺乏兵備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設兵備,造成敵方錯覺,從而驚退敵軍之事。後泛指掩飾自己力量空虛、迷惑對方的策略。語出《三國演義》。
反間計:原指使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或使敵人獲取假情報而有利於我的計策。後指用計謀離間敵人引起內訌。語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計: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語出《三國演義》。
連環計:本為元雜劇名。劇本寫漢末董卓專權,王允設計,先許嫁美女貂蟬與呂布,後又獻給董卓,以離間二人,致使呂布殺死董卓。後用以指一個接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策。語出《兒女英雄傳》。
走為上計:指戰爭中看到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時就逃走。現多用於做事時如果形勢不利沒有成功的希望時就選擇退卻、逃避的態度。
⑸ 三十六計里的成語
瞞天過海、打草驚蛇、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等。
1、瞞天過海
【解釋】:用欺騙的手段在暗地裡活動。
【出自】:清·無名氏《三十六記》:「瞞天過海。」
【譯文】:用欺騙的手段在暗地裡活動。
2、打草驚蛇
【解釋】:打草驚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出自】: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於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驚蛇。』」
【譯文】:王魯為當塗縣令,由於資產為目標,在部民連狀訴主簿貪污受賄在縣尹。魯國就判說:「你雖然打草,我已驚蛇。」
3、調虎離山
【解釋】: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
【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譯文】: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便成功。
4、 欲擒故縱
【解釋】: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里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
【譯文】:人這邊還沒有重要到答應他,釋放出一個想抓獲故縱的手段,然後允許他成功。
5、釜底抽薪
【解釋】: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出自】:漢·董卓《上何進書》:「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譯文】:我聽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⑹ 包含三十六計的成語
第01計 瞞天過海 比喻用偽裝來瞞哄對方,偷偷地行動第計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向盟國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趙.田忌用軍師孫臏計,乘魏國精銳部隊在趙,國內空虛,引兵攻襲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在魏軍從邯鄲撤退回救時,乘其疲憊,大敗魏軍於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趙國之圍遂解.這次戰役又稱桂陵之戰,後以"圍魏救趙"泛指一切類似的戰役. 第03計 借刀殺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藉助或利用別人去害人. 第04計 以逸待勞 在作戰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待敵人疲勞時出擊取勝. 第05計 趁火打劫 利用失火的時候去搶東西.比喻趁人危急的時候撈一把. 第06計 聲東擊西 聲張擊東而實擊西.用以迷惑敵人,造成敵人錯覺,給予出其不意的攻擊. 第07計 無中生有 把沒有說成有,憑空捏造. 第08計 暗渡陳倉 傳說楚漢用兵,漢王劉邦表面上修築棧道象要南進,暗地裡卻要回兵攻佔楚軍據點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後來比喻以製造假象來達到某種目的. 第09計 隔岸觀火 比喻見人有危難採取觀望的態度,不予援助. 第10計 笑裡藏刀 形容對人表面溫和,內心陰險毒辣. 第11計 李代桃僵 本比喻共患難,相愛助.後轉用為頂替或代人受過的意思. 第12計 順手牽羊 比喻趁便隨手拿別人的東西. 第13計 打草驚蛇 後用以比喻採取機密行動前,行跡有所暴露,驚動了對方. 第14計 借屍還魂 比喻已經被消滅的舊事物不甘心自己的滅亡,又憑借別的事物或以另一種形式再次出現. 第15計 調虎離山 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其有利的環境,以便乘機行事. 第16計 欲擒故縱 想要抓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達到進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鬆一步. 第17計 拋磚引玉 比喻自己先發表很粗淺的意見,目的是在引出別人更好,更成熟的意見. 第18計 擒賊擒王 比喻先要抓首惡的或首要的敵手. 第19計 釜底抽薪 從鍋底下抽去燃燒的柴火,使水停滯.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20計 混水摸魚 乘著混亂撈取利益第21計 金蟬脫殼 比喻使用計謀,脫身溜走,而使對方不能及時發覺. 第22計 關門捉賊 是指對弱小的敵軍要採取四麵包圍、聚而殲之的謀略.如果讓敵人得以脫逃, 情況就會十分復雜. 第23計 遠交近攻 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原是戰國時親國的一種外交和軍事的策略. 第24計 假道伐虢 處於敵我兩大國之間的小國,當受到敵方的武力脅迫時,我方應以援助的姿態, 把力量滲透進去.當然,處在夾縫中的小國,是不會相信空話的.我方應以 「保護」為名,控制其局勢,再突然襲擊,就可輕易的奪取勝利. 第25計 偷梁換柱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第26計 指桑罵槐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明指甲而真意罵乙. 第27計 假痴不癲 用於商業經營之中常常是經營者為了掩蓋自己的企圖,常以假痴來迷惑眾人, 寧可有為示無為,聰明裝糊塗,不可無為示有為,糊塗裝聰明. 第28計 上屋抽梯 意思是說送人家上了高樓卻搬掉梯子,比喻誘人向前而斷其後路,使其束手就縛. 第29計 樹上開花 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陣勢,雖然兵力弱小,但陣容顯得強大. 第30計 反客為主 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指違反了通常的主客關系.也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第31計 美人計 利用美人誘惑,從思想意志上打敗敵方的將帥,使其內部喪失戰鬥力,然後再行攻取. 第32計 空城計 兵力空虛,再放意顯示出不加防守的樣子,使敵人難以捉摸,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這種用兵之法,顯示得更加奇妙. 第33計 反間計 此計運用象理,是說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 第34計 苦肉計 意思是說,人一般都不願傷害自己,因此,如果某人身受毀傷,這種情況 多半是真的,即使是受害者故意受害,別人也會信以為真.於是,用計者的陰謀就會得逞第35計 連環計 指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環相扣,一計累敵,一計攻敵,任何強敵,無攻不破. 第36計 走為上計 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 有退卻,方是上策.
⑺ 關於三十六計的成語三十六個
三十六計
01 瞞天過海
02計 圍魏救趙
03計 借刀殺人
04 以逸待勞
05 趁火打劫
06 聲東擊西
07 無中生有
08 暗渡陳倉
09 隔岸觀火
10 笑裡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順手牽羊
13 打草驚蛇
14 借屍還魂
15 調虎離山
16 欲擒姑縱
17 拋磚引玉
18 擒賊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魚
21 金蟬脫殼
22 關門捉賊
23 遠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換柱
26 指桑罵槐
27 假痴不癲
28 上屋抽梯
29 樹上開花
30 反客為主
31 美人計
32 空城計
33 反間計
34 苦肉計
35 連環計
36 走為上
⑻ 三十六計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包括:
第一集:上屋抽梯
戰國時期,天下群雄並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陣的奇人,人稱鬼穀子.鬼穀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後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龐涓應魏國之邀,先於孫臏出山,鬼穀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於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穀子為其出一良策,鬼穀子將此事推於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後截斷後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第二集:笑裡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穀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面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鍾離秋照顧孫臏.鍾離秋鍾情於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之情,設下圈套,栽臟孫臏.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面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師為他醫腿,並讓鍾離秋繼續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第三集:假痴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鍾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穀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鬼穀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鍾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孫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於衷,仍瘋瘋癲癲.鍾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面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鍾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集: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鍾離家說情,鍾離秋的姐姐鍾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鍾離秋痴心不改,並與姐姐大鬧一場.
鍾離春是個劍術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孫臏面對死亡,仰天長嘆,嘆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鍾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鍾離春隻身來到孫臏的家鄉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田忌設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後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鍾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面.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面的孫臏醉卧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第五集:李代桃僵
數天後,有人在河邊發現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鍾離秋聞此痛不欲生.公孫閱娶鍾離秋為妻,鍾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鍾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孫臏告訴田忌,可採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齊威王納悶,詢問田忌,田忌將孫臏的計策告訴齊王,齊王立即召見孫臏.
第六集:圍魏救趙
龐涓為報中山之仇,帶重兵進攻趙國,趙國連戰連敗,國都危在旦夕.
趙國向齊國求救,田忌主張救趙,相國鄒忌等人懼怕魏國,堅決反對.齊威王力排眾議,派兵救趙,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
田忌採取孫臏的計策,不去趙國,直逼魏國.田忌的堂弟田國是一個有戰功的將軍,他以為孫臏怕死,慫恿數名將軍不聽孫臏之令,定要前往趙國和魏軍一決高低.孫臏好言相勸,田國等人不從.孫臏按軍法斬殺田國手下一個有功之將,田國等人在軍法的威懾下,帶軍向魏國開進.
魏國告急,龐涓只好從趙國撤軍.回軍途中,龐涓和齊軍相遇,孫臏用計大敗龐涓.龐涓這才知道孫臏沒死,率殘部逃回魏都,田國等人此時對孫臏口服心服.
第七集:擒賊擒王
龐涓為報復齊國,糾集楚國、韓國、燕國討伐齊國,揚言若齊國不交出孫臏,便毀滅齊國.鄒忌等人也推波助瀾主張交出孫臏以解齊國之難.齊威王為齊國安危,答應了龐涓的條件.
鍾離春勸孫臏離開忘恩負義的齊國,另擇明主.田忌、田國也勸孫臏逃走.孫臏胸有成竹,說他可兵不血刃,使龐涓撤兵.
盟壇上,四國元帥商談退兵和好之事,龐涓堅持必須得到孫臏,才可退兵.裝扮成齊國將軍的鍾離春押著假孫臏來到壇下,龐涓上前辨認孫臏,冷不防被鍾離春用劍逼住,周圍的魏國士兵怕鍾離春殺龐涓,不敢上前.龐涓無奈,只好答應退兵.
第八集:以逸待勞
楚、韓、燕三國軍隊退去.龐涓也只好撤軍.回軍的路上龐涓越想越氣,又帶大軍殺回.
魏國大軍的突然返回,使齊國有此措手不及.齊威王命田忌和孫臏帶兵抗敵.雖然楚、韓、燕三國的軍隊已經返回,齊軍和魏軍相比還是敵強我弱,孫臏令全軍守而不出.
龐涓為激孫臏出營作戰,命魏國士兵在營外高聲漫罵.孫臏仍按兵不動.田國氣憤不過,要求出兵,沒想到孫臏竟然同意.田國率精幹之兵不斷襲擊敵人,使魏軍更加疲憊.
龐涓戰不能戰,拖又拖不起,只好撤軍,孫臏乘機出兵,大敗魏軍.
第九集:無中生有
龐涓回到魏國後,又氣又恨,欲殺鍾離秋.公孫閱為保鍾離秋,說他可以用計讓孫臏和田忌失去兵權,然後再治他們於死地.
公孫閱帶著鍾離秋來到齊國,投奔在相國鄒忌門下,向鄒忌講述田忌得勢的利害.鄒忌本來就嫉妒田忌的功勞,便向齊威王進讒言,誣陷田忌和孫臏,齊王不信.公孫閱告訴鄒忌,無中可以生有,多說幾次,齊王就會相信.
鍾離春向孫臏表露愛慕之心,孫臏以占卜者的話拒絕了鍾離春,鍾離春一氣之下,離開齊國.
公孫閱冒充田忌的門人帶重金請占卜者為其占卜,所問乃謀國之事.鄒忌將此事稟告齊王,齊王終於相信了鄒忌的讒言.
第十集:借刀殺人
齊威王派人監視田忌,孫臏告訴田忌,只有交出兵權才可免去殺身之禍.田忌聽從孫臏的計策,主動交出兵權,齊威王打消斬殺田忌的念頭.
公孫閱勸鄒忌斬草除根,鄒忌說在齊國難以得手.公孫閱讓鄒忌"借刀殺人".
鄒忌向齊威王建議與楚國建立聯盟,共同對付魏國,並提議讓田忌和孫臏出使楚國.齊王擔心二人一去不回,鄒忌說他們如果不回,就滅其九族.鄒忌隨後派心腹趕往楚國,密報田、孫到楚國是為了探查虛實.
孫臏和田忌一路上幾遇危險,幸遇鍾離春暗中保護,才化險為夷,到達楚國.楚國為了對付魏國,要留往田忌孫臏,並許以高官厚祿,田忌和孫臏執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將二人困在楚國.
第十一集:趁火打劫
龐涓聽說孫臏被困在楚國,帶著珍寶親自出使楚國,將珍寶獻給喜愛珍寶勝於自己生命的楚王,還答應將占據楚國的城邑還給楚王,以換取孫臏.楚說可以考慮龐涓的建議.
楚王要挾孫臏,說他如果不答應留在楚國,就把他交給龐涓.孫濱告訴楚王,龐涓要的不是他,是《孫子兵法》,有了《孫子兵法》,魏國就會稱霸.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一套《孫子兵法》,楚王同意先放田忌回國.
鍾離春收買眾多敢死之士,欲救孫臏,孫臏為保田忌回國,沒有答應,鍾離春十分不快.
龐涓得知孫臏答應為楚王抄錄兵法,進見楚王,說他知道兵法的一些內容,為防止孫臏抄錄假兵書欺騙楚王,他可以為楚王監視孫臏,條件是他再把兵書抄錄一遍帶回魏國.楚王答應了他的要求.
第十二集:瞞天過海
龐涓又會見孫臏,說他即使給楚王抄錄了兵法,楚王還是不會放過他,不如為他抄寫一部兵法,他可以幫助孫臏逃離楚國.孫臏將計就計答應龐涓的要求.按照龐涓和孫臏定下的計策,龐涓離開楚國.龐涓走後,孫臏拜見楚王,說兵法乃兵聖之作,必須找一類似鬼谷的山谷抄寫,才可不辱聖靈,否則將受到上天懲罰.楚人一向寵信鬼神,楚王答應了孫臏的要求.
孫臏選擇了靠近楚魏邊境的一條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軍隊保護孫臏.
龐涓帶兵秘密襲擊孫臏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孫臏.孫臏乘龐涓與楚軍混戰之機,在鍾離春的幫助下,逃離楚國.
第十三集:偷梁換柱
孫臏的逃離使龐涓十分惱怒,他來到楚國,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謊言.楚王派使者來到齊國,污衊孫臏偷走了楚國的國寶,要孫臏將國定送回楚國,否則楚國將與魏國一同向齊國問罪.齊威王明知孫臏不是雞鳴狗盜之徒.但迫於楚國的威脅,再加之鄒忌的讒言,齊王讓孫臏親自到楚國向楚王說明.
鍾離春與鍾離秋姐妹終於相見,感慨萬分.鍾離春將公孫閱的所為告訴了妹妹,鍾離秋逼公孫閱離開鄒忌.
孫臏為了田忌將軍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動身去楚國,鍾離春極力阻止孫臏前往楚國.
禽滑用偷梁換柱之計,命手下人裝扮孫臏,帶著一批希世珍寶隨自己前往楚都.孫臏乘機帶著田忌的信,隨鍾離春經楚國前往到韓國去找申大夫.
第十四集:假道伐虢
孫臏來到韓國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將他引見給韓王,孫臏不願讓自己來到韓國的消息傳到魏國,因此不願去見韓王.申大夫還是將孫臏來到韓國的事告訴了韓王,韓王立即召見孫臏,拜孫臏為軍師.
龐涓得知孫臏在韓國,故作不知,派使者來到韓國,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請韓王允許魏國參加盟會的人路經韓國成皋.
孫臏向韓王進言,說魏國肯定另有所圖,並向他講了當年晉獻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韓王只答應盟會,未答應借路.
盟會之時,魏王假作勞累過度,舊病復發,龐涓再次提出借路韓國的北方重鎮成皋,從近路回國.韓王以為盟約以定,魏國不會與之為敵,答應了龐涓了請求.龐涓回國途中,乘韓國不備,突然佔領了成皋.然後向韓王提出:以成皋換孫臏.
第十五集:聲東擊西
成皋是韓國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韓國上下一片慌亂.
韓國不少大夫主張用孫臏換回成皋,韓王也打算把孫臏交給魏國.申大夫堅決反對,他說只要孫臏在韓國,成皋就不愁不能奪回,而且魏國也不敢小視韓國.身為大將軍的韓國太子也反對交出孫臏,認為如此將是韓國的羞辱.韓王改變主意,命太子和孫臏帶兵奪回成皋.
韓國的軍隊沒有進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國的重鎮中牟.龐涓估計孫臏會象當年圍魏救趙一樣故計重演,並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韓國國都.韓王立刻命太子和孫臏回軍.
孫臏讓太子率大軍明為回國救急,實為虛晃一槍,他與鍾離春率領一支精幹輕裝軍隊,夜奔成皋,乘敵不備,奪回了成皋.
⑼ 36計成語(全部36個)
金蟬脫殼、拋磚來引玉、借刀殺自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⑽ 三十六計有關的成語
瞞天過海:【基本解釋】:用欺騙的手段在暗地裡活動。
【拼音讀法】:mán
tiān
guò
hǎi
【近義片語】內:掩人耳目、瞞天昧容地、瞞上欺下
【反義片語】:實事求是、以誠相待、光明磊落
【使用方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清·無名氏《三十六記》:「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