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濫竽充數組成語

濫竽充數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3 09:50:29

Ⅰ 「濫竽充數」的成語解釋及意思是什麼

成語解釋:

韓非是戰國後期法家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韓非子•內儲說上》當中有一段非常簡短的文字,寫到一位南郭處士。

這位南郭先生是齊國人,齊國當時在位的君王是齊宣王,宣王非常喜歡聽一種古代的簧樂器竽吹奏出來的聲音,而且他喜歡聽合奏。他打算組織三百人的樂團,南郭先生是位讀書人,他學問淵博,但是因為家境清貧,常常餓肚子。聽說宣王要用豐富的口糧供養一大批吹竽的人,南郭處士於是就去央求宣王也讓他加入,宣王竟然也答應了,從此南郭先生成為三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當宣王要聽竽合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在樂團里頭裝模作樣一番,反正人多他不吹出聲音,也沒有人知道,因為他裝的還挺有模有樣的,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好幾年。

後來宣王去世兒子泯王繼位,泯王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喜歡竽吹出來的聲音,不同的是,他不喜歡聽合奏,他喜歡聽獨奏。於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個個輪流吹給他聽,這下還了得,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如果要他在君王面前獨奏,肯定要露出馬腳,所以在輪到他之前,就逃之夭夭了。

濫竽充數這句成語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所以說,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後來用於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意思: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Ⅱ 濫竽充數的成語解釋及意思

[làn yú chōng shù]
濫竽充數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
【解釋】濫:不加選擇;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充:冒充;數:數目。
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湊一個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水平不夠,只是湊個數而已。

Ⅲ 濫竽充數打一成語

魚目混珠

【拼音】: yú mù hùn zhū

【解釋】: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處】: 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

【舉例造句】: 可是這些賣國的老爺們不是也在魚目混珠,也在自稱為愛國憂民的志士嗎?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拼音代碼】: ymhz

【近義詞】:以假亂真、冒名頂替、濫竽充數

【反義詞】:黑白分明、涇渭分明、是非分明

【燈謎】: 最大的舞弊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以假亂真

【英文】: pass off fish eyes for pearls

故事】: 從前滿願在市場買了一顆直徑約一寸的珍珠,特別喜歡就藏了起來。鄰居壽量在路上發現一顆很大的魚眼睛,便誤以為是珍珠就撿回家收藏。後來他們兩人得了同一種病需要用珍珠的粉末和葯材才能治好。壽量取出那顆叫人辨認是魚眼睛。

Ⅳ 跟濫竽充數意思相同的成語有

濫竽充數:【基本解釋】: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拼音讀法】:làn yú chōng shù

【使用舉例】:言調整人事,~,依然如故。(鄒韜奮《抗戰以來》)

【近義片語】: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片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使用方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歇後語】:南郭先生吹竽

Ⅳ 類似於濫竽充數的成語

魚目混珠 ——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魚龍混雜——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分不出來。

Ⅵ 濫竽充數的成語有哪些

魚目混珠、

以次充好、
因陋就簡、
渾水摸魚
魚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貶義
出 處
晉·盧諶《贈劉琨》:「夜光報於魚目。」李善注引《雒書》鄭玄註:「魚目亂真珠」。

Ⅶ 像濫竽充數的成語還有哪些

源自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鷸蚌相爭 刻舟求劍 鵬程萬里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驚弓之鳥
杯弓蛇影 抱薪救火

Ⅷ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

成語典故
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翻譯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用數百人的糧食來供養他。齊宣王死後,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注釋
(1)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2)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
(3)使:讓。
(4)必:一定,必須,總是。
(5)南郭:復姓。
(6)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
(7)請:請求,要求。
(8)為:給,替。
(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
(10)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給數百人口糧。廩食:官府給的糧米供奉。廩:糧食;食:供養。(有爭議,因為可能是拿幾百人的口糧供養他)
(11)以:用,拿。
(12)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
(14)逃:逃跑。
(15)立:繼承了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
寓言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

Ⅸ 濫竽充數成語現在用來比喻什麼

濫竽充數成語現在用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濫竽充數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為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倉供養的樂手有好幾百人。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王繼位。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9)濫竽充數組成語擴展閱讀

一、濫竽充數的近義詞:掩人耳目

掩人耳目

【解釋】: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出自】:必須假手他人,方可掩人耳目。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欺上瞞下、以退為進、狡兔三窟、遮人耳目、欺人自欺、瞞上欺下、濫竽充數、偷天換日、自欺欺人、眾目睽睽、老婆當軍、欲蓋彌彰、招搖撞騙、避人耳目

【反義詞】光明磊落、真心實意、眾目昭彰、原形畢露、眾目睽睽

二、濫竽充數的反義詞:名副其實

名副其實

【解釋】: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

【出自】:而況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實,還是個不能便下斷語的問題。 葉聖陶《橋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名實相符、當之無愧、表裡如一、名符其實、名不虛傳、貨真價實、名實相副

【反義詞】望梅止渴、欺世盜名、有名無實、有聲無實、徒負虛名、聲聞過情、其名徒有、空洞無物、名存實亡、葉公好龍、畫餅充飢、空有虛名、色厲內荏、徒有虛名、濫竽充數、名不副實、冒名頂替、愧不敢當、虛有其表、徒有其名、掛羊頭賣狗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