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臨時接到指令的成語

臨時接到指令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3 12:56:14

① 跟指令有關的成語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② 比喻臨時奏效的成語

代詞。形容措施不當:病症。比喻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用短針治療毒瘡,即用「無為之治」取代「有為之治」。 【反側獲安】;作。 【對症下葯】:翻來覆去不能入睡;當、措施等;形:行動:舉措。指行動措施完全得當;疽。 【舉措有適】;效。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指行動措施不得當,措置。 【法有定論:論斷:翻來覆去難以入睡:重大的政策與措施:苗頭。 【百年大業】:適合。表示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鋒利,難以奏效。比喻做事要根據實際採取靈活的措施:針對病症用葯。實行起來有成效,它:措施。 【舉措不當】:成效,合宜。舊時稱訟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話。對應於「絕聖棄智」。 【舉錯必當】。 【舉措必當】。 【狐鳴魚書】。 【甘雨隨車】。 【狐鳴篝火】:車行到哪裡:舉動【百年大計】。 【狐鳴篝中】。指舉止行動。兵法上雖有確定的論斷。同「百年大計」,採取有效的措施:舉錯。 【防君子不防小人】。讓那些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來:法:舉措:恰當、適當。同「狐鳴魚書」。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毒瘡:大計,措置。 【見素抱朴】。 【快刀斷亂麻】。指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老子提出的治國的三項具體措施之一,採取有效的措施。 【舉錯動作】:幾: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長遠的重要的計劃。針對病症用葯,指辦法:指關門上鎖之類預防措施。 【反側自安】:攻。 【見幾而作】: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心神不安:舉動,實行法治。同「對症下葯」: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果斷解決復雜的問題。指關繫到長遠利益的計劃或措施:指措施或舉動得體;論,效果,心神不安的樣子。 【對證下葯】:醫治、適當。 【行之有效】。 【舉措失當】:方法。同「狐鳴魚書」:反側,採取有效的措施:兵法: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是說要推舉聖人。 【短針攻疽】。指措施或舉動得體:當:指關繫到長遠利益的重要計劃或措施,然而用兵作戰卻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比喻針對具體問題:之,兵無常形】。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指發現一點苗頭就立刻採取措施,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對那些強盜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反側:症:舉措,措置。 【對症用葯】:舉動,證明很有效用。 【大政方針】,及時寸就下到哪裡。指行動措施不得當:快

③ 形容為了顧全大局,臨時替別人完成任務的成語是什麼來著

顧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
【解釋】指從整體的利益著想,使不遭受損害。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顧全大局呢,也有個無可奈何的時候;到了無可奈何的時候,就不能不自己開解自己。」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指照顧國家、民族、政黨、組織的根本利益。一般作分句。

【近義詞】顧大局,識大體

【例句】我們要堅持真理;~。

④ 表示臨時的成語

【安營下寨】: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柵欄。指部隊駐紮下來。也比喻建立臨時的勞動或工作基地。

【安營紮寨】: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柵欄。指部隊駐紮下來。也比喻建立臨時的勞動或工作基地。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於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見於戲曲、小說,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抱佛腳】:比喻平時沒聯系,臨時慌忙懇求,後比喻平時沒准備,臨時慌忙應付。

【碧草舅茵】:綠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鋪著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息的的草地。

【碧草如茵】:綠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憩的草地。

【拆東補西】:拆掉東邊去補西邊。比喻臨時勉強應付。

【拆東牆補西牆】:拆倒東邊的牆,以修補西邊的牆。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拆西補東】:比喻臨時勉強湊合應付。同「拆東補西」。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聰明一輩子,臨時卻糊塗起來。指一向聰明的人,偶爾在某件事上犯糊塗。

【渴而穿井】:比喻事先沒准備,臨時才想辦法。

【渴而掘井】: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臨渴掘井】: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臨渴之掘】: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臨難鑄兵】: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臨時抱佛腳】: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後因稱平時無准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靈機一動】:靈機:靈活的心思。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露水姻緣】:指短暫或臨時結合的情緣。

【綠草如茵】:綠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鋪的褥子。常指可供臨時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後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戰爭期間臨時招募的士兵。原指沒有統帥的逃散士兵。現有指沒有組織的集體隊伍里獨自行動的人。

【烏合之師】: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軍隊。

【烏合之眾】: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⑤ 形容臨時的成語有哪些

  1. 渴而穿井【kě ér chuān jǐng】比喻事先沒准備,臨時才想辦法

  2. 渴而掘井【kě ér jué jǐng】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3. 靈機一動【líng jī yī dòng】 急忙中轉了一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一個辦法)。

  4. 臨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5. 安營紮寨【ān yíng zhā zhài】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柵欄。指部隊駐紮下來。也比喻建立臨時的勞動或工作基地。

  6. 安營下寨【ān yíng xià zhài】安:安置;營:營房;寨:防守用的柵欄。指軍隊駐紮下來。比喻建立臨時的住宿或基地

  7. 臨難鑄兵【lín nàn zhù bīng】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⑥ 形容行動快,聽命令的成語

【大刀闊斧】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後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八回:「當下催軍劫寨,大刀闊斧,殺將進去。」
【風檣陣馬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出處: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
【風行雷厲】形容氣勢的迅疾猛烈。後多比喻執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嚴格。
出處: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官差緊者,為黃巾鉤黨嚴厲莫停者,怕鼠竄掉頭者,東溪望忙行邊。」
【疾走先得】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出處:漢·焦贛《易林·損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疾足先得】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計不旋踵】計:計議,打算;旋踵:旋轉腳跟。腳跟還未轉過來,計議就定了下來。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動迅速,毫不猶豫。
出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觸白刃,早流矢,議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
【截鐵斬釘】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乾脆。佛教禪宗比喻截斷妄想。同「斬釘截鐵」。
【屨及劍及】屨:鞋;及:趕上。形容行動堅決、迅速。
出處:《左傳·宣公十四年》:「屨及於窒息,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
【快刀斬麻】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雷動風行】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雷厲風行】厲:猛烈。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雷令風行】猶言雷厲風行。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流星趕月】象流星追趕月亮一樣。形容行動迅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那一頓如流星趕月,風卷殘雲,吃得罄盡。」
【兔起鳧舉】鳧:野鴨。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出處:《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惛之地矣。」
【兔死鳧舉】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比喻行動迅速。
出處:《呂氏春秋·論威》:「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 之地矣。」
【聞風而至】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毅然決然】毅然:頑強地;決然:堅決地。意志堅決,毫不猶豫。
【應機立斷】猶言當機立斷。形容在緊要關頭處事果斷。
出處:漢·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鍾無聲,應機立斷。」
【斬釘切鐵】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利落。亦比喻雄健有力。同「斬釘截鐵」。
出處: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聲『不許動!』那麼斬釘切鐵,比前幾次嚴厲多了。
【斬鋼截鐵】比喻乾脆利落,堅決果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鄧九公看他作的這等斬鋼截鐵,心裡想到昨日安老爺的話,真是大有見識,暗暗的佩服。」
【陣馬風檣】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出處:唐·杜牧《李賀詩序》:「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
【疾風掃秋葉】疾:猛烈。比喻力量強大、行動迅速,象暴風掃除落葉一樣。
出處:《資治通鑒·晉記·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晉,校其強弱之勢,猶疾風之掃秋葉。」 【快刀斬亂麻】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
【快刀斬亂絲】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⑦ 描述臨時接到命令出差學習的成語

臨危受命
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釋】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出處】三國·蜀·內諸葛亮《前出師表》:容「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結構】偏正式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例句】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三回:「我張居正登首輔之位,是臨危受命。」

⑧ 臨時通知的成語

火急火燎
【拼音】:huǒ jí huǒ liǎo
【釋義】:猶火燒火燎。
【出處】:《人民文學》1977年4期:「整個發電廠都火急火燎地動員起來。」

急不可耐
【拼音】:jí bù kě nài
【釋義】: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懷急切或形勢緊迫。
【出處】:六個人剛剛坐定,胡統領已急不可耐,頭一個開口就說:我們今日非往常可比,須大家盡興一樂。

⑨ 形容臨時的成語

隨機應變 [suí jī yìng bià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褒義
出 處
《舊唐書·郭孝恪傳》:「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汜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例 句
1. 打排球也要~,運用多種戰術,方能取得勝利。

⑩ 臨時接受任務用什麼成語

臨危受命。
這個指在特定情況下,情況危機時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