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劉秀的成語典故

劉秀的成語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04:48

㈠ 漢光武帝劉秀為何被稱為「成語大王」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到57年3月29日,字文叔,今湖北省棗陽市人,生於陳留郡濟陽宮,東漢王朝建立者(在位32年),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是一位帝王,但是劉秀的一生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他的治國之道,還留下來讓人時代學習的成語,他之所以被稱為「成語大王」是因為他留下了至今還廣泛流傳的成語,下面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㈡ 與劉秀有關的成語

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執金吾是西漢時擔負京城內的巡察、禁暴、督奸等任務的官員;有時皇帝出行,執金吾率領緹騎、步卒組成儀仗和警衛。劉秀在長安游學的時候曾經親眼見過一次執金吾出行的盛況,好生羨慕。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劉秀還是一個沒落皇族之時,就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執金吾的聲勢與陰麗華的美貌都給了當時還是一介書生的劉秀以很大的沖擊,以至於劉秀說了那句很有名的話「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二、推心置腹
公元24年秋,劉秀率兵攻打民起義軍於鄔(今河北束鹿),大破之,封降兵渠帥為列候。但降者並不很放心,擔心劉秀是否出於真意。劉秀獲悉這一情況後,為使其放心,便採用安撫之計,下令降者各歸其本部統領其原來的兵馬,劉秀本人則輕騎巡行各部,無絲毫戒備之意。這樣一來,降者都信以為真了,皆私下議論:「蕭王推已之紅心,置他人之腹中,我們還擔心什麼?還不為他打天下,出力嗎。」皆服,推心置腹由此而出。
三、有志竟成
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山東青州豪強張步。耿弇先破祝阿,後用計相繼下歷下和臨淄。張步親自帶兵反攻臨淄,戰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帶傷仍堅持戰斗,耿弇終於把張步打得大敗。幾天後,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他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弇說:「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攻克祝阿,連戰連捷,兩功相仿,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恐怕難以成功,如今才知道,有志者事竟成啊」四、疾風知勁草
劉秀起兵路過穎陽時,王霸和一幫朋友去投奔。入伍後王霸忠心耿耿,多次打勝仗;在昆陽大破王莽的戰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劉秀的信任。劉秀帥部在河北邯鄲和王郎作戰時,軍事行動遭到了重大挫折。王郎重金懸賞捉拿劉秀,形勢很危急。這時王霸的朋友們都悄悄溜走了,只剩下王霸。劉秀對王霸說:「在穎陽投奔我的人現在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來了,真是疾風知勁草啊!」後來劉秀得了天下,始終都很器重他。
五、差強人意
吳漢不但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戰總是緊跟劉秀,只要劉秀沒睡,他就一旁衛護不肯先睡。偶爾輸了,別人提不起勁時,他總是鼓勵大家振作起來,准備繼續作戰。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將軍也失去鬥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這些事後,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既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
六、反側自安
公元24年,更始帝劉玄派大將劉秀攻打在邯鄲稱帝的王郎;劉秀的一些下屬見王郎勢大,發生動搖,和王郎勾結准備倒戈。劉秀智勇過人,終於拿下城池,殺掉了王郎。他從收繳的機密文書中,發現了部下寫給王郎的數千封密信。劉秀把部將召集一堂,當眾把密信全部燒掉。劉秀坦誠地說:「令反側子自安。」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
七、置之度外
東漢之初,劉秀花了5年時間才基本實現統一,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歸順,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公孫述自稱蜀帝王,擁兵數十萬,盤踞四川山區。因交通困難,劉秀對這兩個人,暫不想征戰,企圖把連續苦戰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一下再說。當時曾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置之度外被作為一種成功的戰略流傳了下來。
八、旗鼓相當
劉秀稱帝以後,經過五年的征戰,把函谷關以東的割據勢力全部消滅,最後只剩下了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支軍隊。後來,隗囂也歸附了劉秀。劉秀對他比較重視,待為上賓,其用意是利用隗囂的軍隊鉗制公孫述的軍隊。劉秀寫信給隗囂,信中說:「如果公孫述出兵到漢中、長安一帶侵擾,我希望將軍率本部人馬抵住,因將軍實力與其『旗鼓相當』。」
九、得隴望蜀
建武八年,岑彭率兵跟隨光武帝攻破天水,並與吳漢在西城包圍了割據隴上的隗囂。當時公孫述的將領李育來救隗囂,被蓋延、耿弇包圍在上邽。光武帝東歸,寫信給岑彭說:「兩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既平隴,復望蜀"演變為"得隴望蜀"。
十、敝帚自珍
東漢初年,劉秀派大司馬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去攻打成都的公孫述。漢軍經過殊死搏鬥才攻佔成都,吳漢下令屠城。劉秀指責他,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這是光武憤怒指責吳漢的副將沒加以勸阻吳漢屠城,敝帚自珍也作為成語流傳了下來。
十一、披荊斬棘
劉秀做了皇帝,派大將軍馮異平定了關中。後劉秀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公元30年,馮異到京城洛陽朝拜光武帝。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並向文武百官介紹說:「他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將,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了叢生的荊棘,掃除了重重障礙,平定了關中廣大地區,是個人冠軍有功之臣啊!」馮異謙虛好學,深得人們敬仰;披荊斬棘成語流傳至今。
十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東漢建武三年,劉秀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後,漢光武帝聞報大喜,當即下詔嘉獎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從此「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成為了成語傳世。(其意是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十三、樂此不疲
劉秀六十多歲時還勤於政事,天不亮就坐朝,一直到日落才回宮。他不談軍事,但對經史義理方面的事非常有興趣,時常召集公卿郎將談論,直到深夜才上床休息。皇太子見父皇如此勤勞,便勸諫到:「陛下有大禹、商湯那樣的賢明,卻丟失了皇帝、老子的養身之道。但願從此頤養精神,優悠安寧。」劉秀聽了搖搖頭說:「我樂於這樣,不感到疲勞。」
十四、北道主人
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於巨鹿下,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鄧晨)以一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不過作為成語,現在通常用「東道主」,而很少有人用北道主人,意思是一樣的。

十五、克己奉公
祭遵是劉秀軍中的執法官,他執法嚴明,不循私情,為大家所稱道。有一次,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後,依法處以死刑。劉秀知道後十分生氣,欲降罪於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嚴明軍令,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堅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對。只有像他這樣言行一致,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劉秀覺得有理。非但沒有治罪於祭遵,還封他為征虜將軍,穎陽侯。祭遵為人廉潔,為官清正,生活儉朴,處事謹慎,克己奉公,很受劉秀賞識。(祭遵死後多年,劉秀仍對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懷念。

㈢ 旗鼓相當的成語故事

旗鼓相當的故事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劉秀起兵反對,實力不斷壯大,後來當上皇帝,建立東漢王朝。 光武帝劉秀雖然建立了東漢政權,但是邊遠地帶卻還沒有完全統一。公孫述占據了四川一帶,並且自己當起了皇帝。隗囂(wěi xiāo)在甘肅一帶自稱西州大將軍。而隗囂和公孫述也有矛盾,雙方不斷發生斗爭。於是,劉秀為了孤立公孫述,就想拉攏隗囂。 有一次,劉秀聽說隗囂打退了公孫述的進攻,便立刻寫信給隗囂,表示願意同他友好,並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公孫述。信中說:「我現在忙著在東方打仗,目前實在是沒有力量攻打成都和公孫述一比高下,而且,我西方的兵力也很薄弱。如果公孫述侵犯漢中,甚至騷擾長安的話,我希望能得到你軍隊的幫助。這樣,在西方戰場上,我就可以和公孫述旗鼓相當了。」後來,隗囂就歸順了劉秀,成為光武帝的將領。 後來,人們用「旗鼓相當」來比喻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難以分出誰高誰低。旗鼓,都是古代軍隊行軍打仗用來傳達指揮官命令的工具。

㈣ 有關劉秀的成語

多次打勝仗,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斷箭桿:「過去韓信破歷下開創基業。劉秀寫信給隗囂。劉秀知道這些事後。」皆服,為使其放心;有時皇帝出行,大破之。他在許多將官面前誇獎耿弇說,漢光武帝聞報大喜,很受劉秀賞識,軍事行動遭到了重大挫折,祭遵查明真情後,掃除了重重障礙。赤眉佯敗,優悠安寧,審閱兵馬,他執法嚴明!」這是光武憤怒指責吳漢的副將沒加以勸阻吳漢屠城、有志竟成劉秀派耿弇去攻打山東青州豪強張步,因而受到劉秀的信任,劉秀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真是疾風知勁草啊。耿弇先破祝阿,終能奮翼黽池:「偉卿(鄧晨)以一從我。但願從此頤養精神一,執金吾率領緹騎。十二、失之東隅:「令反側子自安,可謂『失之東隅,連戰連捷、反側自安公元24年,一直到日落才回宮,置他人之腹中,意思是一樣的,恐怕難以成功。皇太子見父皇如此勤勞、仕宦當作執金吾。」 十四,我希望將軍率本部人馬抵住,降者都信以為真了。十一,殺掉了王郎,不感到疲勞,並向文武百官介紹說。但降者並不很放心,經過五年的征戰;演變為",嬰兒老母,終於拿下城池。劉秀智勇過人。劉秀對他比較重視,穎陽侯。」劉秀聽了搖搖頭說,就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平定了關中廣大地區,他就一旁衛護不肯先睡。三,娶妻當得陰麗華」,信中說。」 九、老子的養身之道。置之度外被作為一種成功的戰略流傳了下來,很感嘆地說,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了叢生的荊棘,處事謹慎,娶妻當得陰麗華執金吾是西漢時擔負京城內的巡察。入伍後王霸忠心耿耿,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只剩下王霸,帶傷仍堅持戰斗,便採用安撫之計,敝帚自珍也作為成語流傳了下來,但對經史義理方面的事非常有興趣,做得很對!」馮異謙虛好學。」劉秀覺得有理。會王郎反,後用計相繼下歷下和臨淄,劉秀身邊的一個小侍從犯了罪。因交通困難。這時王霸的朋友們都悄悄溜走了:「他是我當年起兵時的主將。劉秀坦誠地說,復使人混入赤眉,劉秀仍對他的克己奉公精神十分懷念,便可將兵南擊蜀虜。人苦不知足。劉秀指責他。(其意是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便勸諫到,始雖垂翅回奚。有一次,下令降者各歸其本部統領其原來的兵馬,別人提不起勁時?還不為他打天下:「如果公孫述出兵到漢中、差強人意吳漢不但勇敢,最後只剩下了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支軍隊,既平隴、樂此不疲劉秀六十多歲時還勤於政事,劉秀本人則輕騎巡行各部、北道主人更始北都洛陽。漢軍經過殊死搏鬥才攻佔成都。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歸順,發現了部下寫給王郎的數千封密信:「赤眉破平。只有像他這樣言行一致,無絲毫戒備之意,劉秀派大司馬吳漢與征南大將軍岑彭去攻打成都的公孫述。每一發兵。"。八,擁兵數十萬,享之千金,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生活儉朴。(祭遵死後多年:「在穎陽投奔我的人現在都走了。張步親自帶兵反攻臨淄、置之度外東漢之初。禹宗室子孫,只剩下你一人留下來了。馮異敗回營寨後,士吏勞苦,本來就是大王的要求:「陛下有大禹,不循私情,深得人們敬仰。每次出外做戰總是緊跟劉秀,我當時以為你口氣太大!」,出力嗎。這樣一來。十。他不談軍事、疾風知勁草劉秀起兵路過穎陽時,既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晨亦間行會於巨鹿下。劉秀把部將召集一堂,只要劉秀沒睡。後來,皆私下議論、督奸等任務的官員,我們還擔心什麼,故嘗更職,劉秀對這兩個人,發生動搖。」 從此「失之東隅,克己奉公,吳漢下令屠城,直到深夜才上床休息,被蓋延,盤踞四川山區,時常召集公卿郎將談論:「我樂於這樣,如今才知道,寫信給岑彭說,和王郎勾結准備倒戈,是個人冠軍有功之臣啊。家有敝帚,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在昆陽大破王莽的戰役中。」不過作為成語、敝帚自珍東漢初年,推心置腹由此而出,復望蜀",欲降罪於祭遵;但馬上有人來勸諫劉秀說,派大將軍馮異平定了關中:「吳公差強人意,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戰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隱若一敵國矣」,還封他為征虜將軍,擔心劉秀是否出於真意。後劉秀封馮異為陽夏侯、耿弇包圍在上邽。六。他從收繳的機密文書中。公孫述自稱蜀帝王。幾天後;既平隴。七。光武帝隆重地接待了他,以晨為常山太守,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收之桑榆東漢建武三年,為官清正。二。當時公孫述的將領李育來救隗囂、得隴望蜀建武八年,現在將軍攻克祝阿。王郎重金懸賞捉拿劉秀,隗囂也歸附了劉秀、推心置腹公元24年秋,從前你在南陽曾建議請求平定張步。劉秀對王霸說,重召散兵,為大家所稱道,形勢很危急,耿弇終於把張步打得大敗,自請從擊邯鄲,復望蜀。祭遵為人廉潔,對劉秀也十分忠心,劉秀輸了,待為上賓。 十五、商湯那樣的賢明,岑彭率兵跟隨光武帝攻破天水。劉秀知道後十分生氣,王霸和一幫朋友去投奔:「城降,何忍行此,馮異到京城洛陽朝拜光武帝,其用意是利用隗囂的軍隊鉗制公孫述的軍隊,立了大功。劉秀帥部在河北邯鄲和王郎作戰時,光武自薊走信都,並與吳漢在西城包圍了割據隴上的隗囂,始終都很器重他,劉秀還是一個沒落皇族之時,口以萬數,更始帝劉玄派大將劉秀攻打在邯鄲稱帝的王郎。事後,其他將軍也失去鬥志,劉秀花了5年時間才基本實現統一。五,兩功相仿,現在通常用「東道主」。公元30年,他總是鼓勵大家振作起來,上下一致。」使那些惴惴不安的人下定決心跟劉秀到底;披荊斬棘成語流傳至今。光武曰:「蕭王推已之紅心,暫不想征戰,天不亮就坐朝。非但沒有治罪於祭遵,以至於劉秀說了那句很有名的話「仕宦當作執金吾,心情不是很好;如今祭遵堅守法令。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當時曾對將領們說、披荊斬棘劉秀做了皇帝,號令三軍才有威信啊,頭須為白」,收之桑榆』。劉秀在長安游學的時候曾經親眼見過一次執金吾出行的盛況,當眾把密信全部燒掉,准備繼續作戰、步卒組成儀仗和警衛、旗鼓相當劉秀稱帝以後。執金吾的聲勢與陰麗華的美貌都給了當時還是一介書生的劉秀以很大的沖擊。劉秀獲悉這一情況後,敉平赤眉軍,聞之可謂酸鼻,因將軍實力與其『旗鼓相當』,當即下詔嘉獎曰。光武帝東歸,收之桑榆」成為了成語傳世、任征西大將軍,卻丟失了皇帝:「嚴明軍令:「兩城若下;得隴望蜀",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依法處以死刑,企圖把連續苦戰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一下再說,一旦放兵縱火,好生羨慕,封降兵渠帥為列候。偶爾輸了、克己奉公祭遵是劉秀軍中的執法官、禁暴;!」後來劉秀得了天下。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把函谷關以東的割據勢力全部消滅;劉秀的一些下屬見王郎勢大,並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長安一帶侵擾,而很少有人用北道主人,然後內外夾攻。) 十三,劉秀率兵攻打民起義軍於鄔(今河北束鹿),劉秀來到臨淄慰勞軍隊,有志者事竟成啊」四。有一次

㈤ 有非常多成語典故與東漢光武帝劉秀直接相關,為何關於劉秀的知名電視劇很少呢

劉秀的確是一位能文能武,大智大勇,並且有情有義(皇帝身上罕見的美德)專的偉大的開國皇帝。如今知屬名度還不如許多一般帝王,當然有歷史的原因。可能原因之一是後代不爭氣。東漢後期的幾任皇帝太無能,導致三國出現。又因為一部三國志三國演義吵紅了一大批三國人物,於是就埋沒遮蔽了東漢開國明君劉秀的光輝。至於電視劇很少很少,那主要因為編劇視野水平都有限,只知道清朝,所以辮子戲佔一大半,金庸戲翻牌一遍又一遍,就是沒人想到或有能力挖掘更多更有深度的歷史題材。你有興趣,可以朝這方面努力啊!

㈥ 披荊斬棘的成語典故

披荊斬棘
人們經常用這個詞來形容奮斗歷程,披荊斬棘的意思是比喻在創業和前進的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在下面的成語故事中你會看到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用披荊棘,定關中這句話來贊揚他的屬下。這個被稱贊的部下就是劉秀的主簿馮異。他在逆境中輔佐著劉秀,為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秀在舉兵時兵馬很少,生活條件也非常差,因此一些受不了苦的人紛紛離開了他。但主簿馮異卻依舊跟隨劉秀左右,從沒因為生活條件差而有絲毫動搖。有一次,劉秀率軍經過河北饒陽的蕪蔞亭時,由於長途行軍,又飢寒交迫,士兵們都忍受不了。馮異想辦法煮了一鍋豆粥給大家喝,為大家消除了飢寒。還有一次,當大軍來到南宮縣時,遭遇大風雨,被淋得像落湯雞,直打寒顫。就在這困難時刻,馮異不但設法生起一堆火為大家驅寒,還給大家找來了食物。劉秀對這位困難之時盡力解困的主簿感覺非常好,印象也十分深刻。
公元25 年,馮異又出色地完成了平定關中的任務。此時,有一些小人上書勸劉秀提防馮異。劉秀沒有聽信他們的讒言。公元30年,在馮異朝見光武帝時,劉秀對眾大臣說:「是吾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後人就是根據這句話總結出了披荊斬棘的意思,並形成了一句成語。這句話的意思是他是我起兵時的主簿,曾為我在創業的道路上劈開荊棘,掃除重重障礙,又為我平定了關中)。因而劉秀把馮異稱為他的開國元勛,並且大加褒獎。
雖然披荊斬棘這個成語最初是用來形容馮異保劉秀的忠誠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我們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切需要刻苦努力才能達成的目標,只要主人公在奮斗的道路上不斷地克服困難,就可以用這個詞來贊揚他不服輸的精神。

㈦ 描寫漢武帝劉秀的成語

你好
西漢皇帝劉秀逝世後,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也就是「光武中興」的由來。
你是想問關於光武皇帝劉秀的成語吧?(漢武皇帝是劉徹)
歷史上關於漢光武帝的成語非常多,僅次於漢淮陰侯韓信。
跟劉秀有關的成語:
樂此不疲;手不釋卷;有志者事竟成;得隴望蜀;推心置腹;置之度外;糟糠之妻;披荊斬棘;鬱郁蔥蔥;疾風知勁草;嚴陣以待;日復一日;敝帚千金;旗鼓相當;舉足輕重,三足鼎立;克己奉公;秋毫無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狂奴故態;心如金石;親痛仇快;樂不可支;摧枯拉朽;束身自修;車水馬龍;攀龍附鳳。
詳細想了解那些成語出處由來,可以發動追問哦。
祝好
望採納

㈧ 樂此不疲的成語故事

樂此不疲的故事
西漢末年,爆發了綠林、赤眉大起義,後來的東漢光武帝劉秀也參加了。劉秀加入綠林軍後,很快就顯露出了他敏銳的政治才能和豐富的軍事韜略,特別是在昆陽一戰中,劉秀的傑出指揮,為起義軍贏得決戰勝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當時,昆陽城被王莽的軍隊團團圍住。駐守在昆陽的漢軍只有八九千人。昆陽城雖然不大,但是挺堅固,昆陽城裡的漢軍,防守得也很嚴密,城始終沒被王莽軍攻破。劉秀帶著十二個勇士,趁黑夜沖殺出昆陽城南門。到了定陵,對漢軍將領們說:「現在咱們到昆陽去,把所有的人馬集中起來。打敗了敵人,就可以成大事,立大功。」於是,將領們帶著所有人馬跟著劉秀上昆陽來。 昆陽城裡的漢軍王鳳、王常,一見外面的援軍來了,立刻打開城門沖了出去。在漢軍的兩面夾攻下,王莽軍全都慌了神,亂奔亂逃,自相踐踏。當王莽軍大將王邑逃回洛陽的時候,四十三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 綠林軍攻佔長安後,劉秀率軍離開長安,在河北(黃河以北)以復興漢室為口號,不斷壯大自身的勢力。劉秀每到一個郡縣,都宣布廢除王莽當政時期的苛捐雜稅和嚴酷的刑罰,並對當地的官吏進行考察,恢復漢朝的官名,贏得了當地大小官吏、平民百姓的歡迎和支持,逐漸組成了建立政權的基本力量。 沒幾年,王莽政權就被起義軍推翻了。推翻新莽政權後,全國很快又陷入了混戰狀態,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各立天子、相互混戰,劉秀卻乘機壯大自己的勢力。 後來,劉秀又採用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的方法,先後收編了銅馬軍30萬人,軍事實力大大增強,人稱「銅馬帝」。公元25年6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仍沿用漢的國號,年號建武,劉秀就是光武帝。 劉秀完成了統一大業,恢復了漢室的統治。一個新王朝的建立,面臨著連年戰爭留下來的爛攤子,許多的法律、法令、規章制度也需要重新修改和擬定。劉秀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振興和建設東漢王朝的工作中,每天天剛亮就上朝理事,日影西斜才退朝而歸。他還經常把大臣們召集起來親自給他們講述《論語》里的論述。 劉秀在為期間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以安定民生。他下詔恢復了西漢景帝時期三十稅一的舊制,並把公田借給農民耕種,提倡墾荒,發展屯田,安置流民,賑濟貧民。這樣一來,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西漢後期和戰爭期間都大大減輕。農民安居樂業,生產得到了大大恢復。他還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命令。除此之外,劉秀還積極興修水利。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劉秀裁並了四百多個縣,精簡了官吏,在地方廢除了掌握軍權的都尉。 光武帝統治期間,東漢的農業、手工業都得到了大大發展。鐵制農具的改進,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廣泛修建,使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冶鐵技術的改進,使鐵的產量大為增加;精美的銅器、漆器、絲織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業工藝;通都大邑商業繁榮,商人的足跡遠至西域和國外。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東漢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歷史上稱之為「光武中興」。 劉秀的勤奮工作,感動了文武大臣,也感動了他的兒子。有一次,皇太子怕那樣下去會影響父親的健康,便勸道:「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生之福,願頤養精神,優游自寧。」大意是:陛下,你像夏禹、商湯一樣的英明,卻不能像黃帝,老子那樣善於養身之道。我們希望你注意身體健康,抽出時間安靜地休息一下。 劉秀微笑說道;「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根據這個故事,人們從劉秀的話中引申出了「樂此不疲」這句成語,形容對某一事物發生興趣,沉溺其中,不知道疲倦。

㈨ 關於光武帝劉秀的成語有哪些

  1. 有情有義[ yǒu qíng yǒu yì ]

    指有感情,講義氣。

  2. 大智大勇[ dà zhì dà yǒng ]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
  3. 能文能武[ néng wén néng wǔ ]

    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4. 才兼文武[ cái jiān wén wǔ ]

    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5. 得隴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㈩ 與劉秀有關的成語

推心置腹 [tuī xīn zhì fù]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褒義
出 處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例 句
1. 班長經常找每個戰士~地談話。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真心實意 開誠布公 一心一意 披肝瀝膽 誠心誠意 專心致志 推誠相見 肝膽相照開心見誠 推心致腹 推誠置腹 赤誠待人
反義詞
疑鬼疑神 明爭暗鬥 虛與委蛇 勾心鬥角 爾虞我詐 鉤心斗角 居心叵測 甜言蜜語笑裡藏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