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盧思道有關的成語

盧思道有關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39:58

⑴ 與「盧思道」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盧思道」有關的成語有共挽鹿車 共為唇齒 共枝別干。

1、
【成語】: 共挽鹿車

【拼音】: gòng wǎn lù chē

【解釋】: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衣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舉例造句】: 他們夫妻共挽鹿車回到故鄉生活。

【拼音代碼】: gwlc

【近義詞】:鹿車共挽

2、
【成語】: 共為唇齒

【拼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

【解釋】: 比喻互相輔助。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並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舉例造句】: 這兩者是共為唇齒的關系。

【拼音代碼】: gwcc

【近義詞】:唇齒相依、共相唇齒

3、
【成語】: 共枝別干

【拼音】: gòng zhī bié gàn

【解釋】: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取;或師資相傳,共枝別干。」

【舉例造句】: 我與他是共枝別乾的關系。

【拼音代碼】: gzbg

⑵ 跟傲慢有關的成語

傲霜枝 傲:傲慢,蔑視。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為嚴寒所屈
出處:宋·蘇軾《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昂昂不動 昂昂:氣概軒昂的樣子。形容目中無人,十分傲慢的樣子
出處:楚劇《葛麻》第一場:「見了員外,昂昂不動,豈不是丟了一個揖?」
昂然而入 仰頭挺胸地走進來。形容態度傲慢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須臾,李恢昂然而入。」
昂首天外 抬起頭望著天邊。形容態度傲慢,或做事脫離實際。
出處:清·歸庄《王大痴像贊》:「昂其首,睅其目,舉觴而望青天者,是為王大痴。」
昂頭闊步 昂:仰,高抬。抬起頭邁開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備發或態度傲慢。參見「昂首闊步」。
出處:方誌敏《可愛的中國》:「他們昂頭闊步,帶著一種藐視中國人不屑與中國人為伍的神氣,總引起我心裡的憤憤不平。」
昂頭天外 昂:抬起。抬起頭望著天邊。形容態度傲慢或做事脫離實際。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蕭軍、蕭紅》:「他們昂頭天外,評論之後,不知那裡去了。」
敖不可長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長。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不可長 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長。
出處:《禮記·曲禮上》:「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傲慢不遜 遜:謙遜。態度高傲自大,對人不講謙讓。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有司奏樂君責使者禮,遇丞相無禮,廉聲不聞,敖(傲)不遜。」
傲慢少禮 態度傲慢,對人不講禮節。
出處:《三國志·吳志·三嗣主傳》裴松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
傲慢無禮 態度傲慢,對人不講禮節。
出處:《三國志·吳志·三嗣主傳》裴松之注引孫皓侍中李仁之言:「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願望實現。形容因實現願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
傲睨一世 睨:斜視。高傲地旁觀,對當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裡。形容傲慢自負,目空一切。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十四:「便有傲睨一世,污濁朝廷之意。」宋·高斯得《恥堂存稿·留趙給事奏札》:「但其再來,遂負虛驕之氣,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傲睨自若 睨:斜視;自若:指滿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視一切的樣子。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豪爽》:「鄭太穆郎中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書於襄陽於司空頔,其言懇切,而傲睨自若,似無郡僚之禮。」
傲世輕物 傲世:傲視當世;物:他人或環境。鄙棄世俗,看不起別人。也指高傲自大。
出處:《淮南子·齊俗訓》:「敖(傲)世輕物,不污於俗。」
傲賢慢士 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乾的人。用傲慢的態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出處:宋·楊無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攙借春光。」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嚴寒,外界條件越艱苦越有精神。比喻經過長期磨練,面對冷酷迫害或打擊毫不示弱、無所畏懼。傲,傲慢、蔑視。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梅花雲:我這梅花……玉骨冰肌誰可匹,傲雪凌霜奪第一。」
白眼相看 看別人時眼睛朝上或旁邊,現出白眼珠,表示輕蔑,不屑一顧,對人不禮貌。
出處:宋·楊萬里《誠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第四卷:「盡今俗客不妨來,白眼相看勿分剖。」
鼻孔朝天 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出處:見「鼻孔撩天」。
鄙夷不屑 指輕視;看不起。
出處:葉聖陶《倪煥之》九:「難得笑的平板的臉上卻浮著鄙夷不屑的笑意。」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出處: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出處: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
不抗不卑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出處:《紅樓夢》第五六回:「他這遠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不屑一顧 不屑:不值得,不願意;顧:看。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出處:明·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諂上傲下 對上討好,對下傲慢。
出處:郭沫若《十批判書·孔墨的批判》:「所謂『富貴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權威,不走諂上傲下的路去求不義的富貴。」
大模大樣 形容態度傲慢,目中無人的樣子。
出處:明·王世楨《鳴鳳記》第二十三出:「又見他烈烈轟轟,呼呼喝喝,大模大樣,前遮後擁,把那街上閑人盡打開。」
大搖大擺 走路時身子搖搖擺擺。形容自以為了不起的傲慢神態。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搖大擺出堂,將回子發落了。」
得意之色 得意:稱心如意。因非常稱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出處:魯迅《書信集·答有恆先生》:「血的游戲已經開頭,而角色又是青年,並且有得意之色。」
飛揚跋扈 飛揚:放縱;跋扈:蠻橫。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出處:《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高傲自大 自以為了不起,極其驕傲,看不起別人。
出處:毛澤東《學習和時局》:「各種業務專長,都可以成為高傲自大輕視旁人的資本。」
高步闊視 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同「高視闊步」。
出處:清·袁枚《新齊諧·冷秋江》:「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闊視,持大扇擊手作拍板,口唱《大江東》,於於然來。群鬼盡散。」
高視闊步 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出處:《隋書·盧思道傳》:「俄而抵掌揚眉,高視闊步。」
驕傲自滿 看不起別人,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成績。
出處: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八:「既登宥密,頗驕傲自滿。」
矯時慢物 矯時:矯正時俗。慢,傲慢。指對現實不滿,態度傲慢。
出處:《後漢書·彌衡傳》:「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桀敖不馴 兇悍倔強,傲慢不順從。同「桀驁不遜」。
出處:茅盾《追求》:「學生們侮辱師長,如此桀敖不馴,即使現在不入『西歪』,將來要做『西歪』也是難免的。」
桀傲不恭 兇悍倔強,傲慢不順從。同「桀驁不遜」。
出處:《二程遺書》附錄《門人朋友敘述並序》:「人有不及,開導誘掖,惟恐其不至。故雖桀傲不恭,見先生,莫不感悅而化服。」
桀傲不馴 兇悍倔強,傲慢不順從。同「桀驁不遜」。
出處:儲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這蜿蜒的沙山腳下,流著來自千里以外,歷史上久享盛名的這條曠達、豪壯的、同時也是桀傲不馴的塔里木河。」
桀驁不恭 兇悍倔強,傲慢不順從。同「桀驁不遜」。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圍乃共王之庶子,年齒最長,為人桀驁不恭,恥居人下,恃其才器,陰畜不臣之志。」
桀驁不馴 桀:凶暴;驁:馬不馴良,比喻傲慢。性情強暴不馴順。
出處:《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桀驁不遜 兇悍倔強,傲慢不順從。
出處:宋·陳亮《酌古論·先主》:「臣恐既解之後,勝者張勢,敗者阻險,桀驁不遜,以拒陛下。」
桀貪驁詐 凶暴貪婪而又傲慢狡詐。
出處: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擬陳督臣忠勛事實疏》:「雖其桀貪驁詐若李世忠、陳國瑞之流,苟有一節可用,必給以函牘,殷勤諷勉,獎其長而指其過,勸令痛改前非。」
拒人千里 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倔強倨傲 倔強:執拗;倨傲:傲慢。執拗而又傲慢。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倔強而倨敖,自稱老夫。」
狂妄自大 狂妄:極端的自高自大。指極其放肆,自高自大,自中無人。
出處:《舊唐書·皇甫榑傳》:「執誼,叔文乘時多僻,而欲斡運六合,斟酌萬幾;……而狂妄之甚也。」
目空一切 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極端驕傲自大。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目空一世 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形容驕傲自大。
出處:明·焦竑《李氏焚書序》:「宏甫快口直腸,目空一世,憤激過甚,不顧人有懺者。」
目空餘子 眼裡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無人」。

⑶ 與盧思道有關的成語

共挽鹿車 共為唇齒 共枝別干 更多..
第二個字包含共的成語: 不共戴天 更多內..
第三個字包含共容的成語: 分甘共苦 和衷共濟 鹿車共挽 奇文共賞 人神共憤 天人共鑒 同甘共苦 同條共貫 同文共軌 同舟共濟雅俗共賞 有目共睹 有目共賞 更多..

⑷ 與「盧思道」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盧思道」有關的成語有共挽鹿車
共為唇齒
共枝別干。
1、
【成語】:
共挽鹿車
【拼音】:
gòng
wǎn

chē
【解釋】: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衣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舉例造句】:
他們夫妻共挽鹿車回到故鄉生活。
【拼音代碼】:
gwlc
【近義詞】: 鹿車共挽
2、
【成語】:
共為唇齒
【拼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
【解釋】:
比喻互相輔助。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鄧芝傳》:「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長,共為唇齒,進可兼並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舉例造句】:
這兩者是共為唇齒的關系。
【拼音代碼】:
gwcc
【近義詞】: 唇齒相依、共相唇齒
3、
【成語】:
共枝別干
【拼音】:
gòng
zhī
bié
gàn
【解釋】:
比喻一個教師傳授下來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2回:「他們所注之書,或所見不同,各有所取;或師資相傳,共枝別干。」
【舉例造句】:
我與他是共枝別乾的關系。
【拼音代碼】:
gzbg

⑸ 形容來自貴族,或者名門之後的成語, 還有形容留著貴族的血的成語

【大家風范】大家:舊指有聲望地位的高門貴族。風范:風度、氣派。出自高貴人家特有的氣派。
【貴不可言】極其高貴,以至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舊時相面的人卜測人的前程時常說的話。
【高朋故戚】高貴的朋友,至近的親戚。指至親好友。
長戟高門
門庭高大,門內列戟。形容舊時顯貴人家的威儀。

出處:唐·張鷟《遊仙窟》:「鳴鍾食鼎,積代衣纓;長戟高門,因循禮樂。」

存亡繼絕
存:保存;繼:接續。恢復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出處:《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存亡續絕
存:保存;續:接續。恢復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出處:清·龔自珍《古史鉤沉論二》:「天生孔子不後周,不先周也,存亡續絕,俾樞紐也。」

達官貴人
達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出處:《禮記·檀弓下》:「公子喪,諸達官之長杖。」

達官貴要
猶言達官貴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出處:《金史·世宗紀下》:「達官貴要多行非理,監察院察未嘗舉劾。」

達官顯宦
達:顯貴;宦:官。舊指職位高而聲勢顯赫的官員。

出處:《禮記·檀弓下》:「公子喪,諸達官之長杖。」

達官要人
猶言達官貴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課術有驗無驗》:「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大奇中……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為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

大家風范
大家:舊指有聲望地位的高門貴族。風范:風度、氣派。出自高貴人家特有的氣派。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八回:「獻茶已畢,敘起話來,問答如流,氣度從容,真是大家風范,把個狄後樂了個了不得。」

鼎食鳴鍾
鼎:古代炊器;鍾:古代樂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出處:宋·王禹偁《賢人不家食賦》:「將期乎鼎食鳴鍾,寧虞往吝。」

鼎食鳴鍾
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同「鼎食鳴鍾」。

鼎食鍾鳴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鍾。」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伐冰之家
伐冰,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貴族喪祭得以用冰,用以稱達官貴族。

出處:《禮記·大學》:「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鄭玄註:「卿大夫以上喪祭用冰。」

鳳雛麟子
比喻貴族子孫或稱譽佳子弟。

出處:唐·李咸用《輕薄怨》詩:「鳳雛麟子皆至交,春風相逐垂楊橋。」

鳳子龍孫
帝王或貴族的後代。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七:「真個是鳳子龍孫,遭著不幸,流落到這個地位。」

黼衣方領
華貴的服飾。借指王公顯貴。

高車駟馬
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舊時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

高官尊爵
顯貴的官職和爵位。

出處:《莊子·讓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膏梁紈袴
膏梁:肥肉和細糧;紈絝: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寶釵笑道:『真真膏梁紈袴之談!我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

膏粱紈袴
膏粱:肥肉和細糧;紈袴: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寶釵笑道:「真真膏粱紈袴之談!我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

膏腴貴游
猶言富家貴族。

出處:《梁書·王承傳》:「時膏腴貴游,咸以文學相尚,罕以經術為業,惟承獨好之。」

膏腴子弟
富貴人家的子弟。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

公子哥兒
指富貴人家只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子弟。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見安公子那一番舉動,早知他是不通世路艱難,人情利害的一個公子哥兒。」

公子王孫
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豪門貴胄
指權們貴族的子孫。

出處:梁啟超《新羅馬·黨獄》:「況且你們那豪門貴胄做官讀書的上等人物,個個都做了我家吮癰舐痔一呼百諾的孝順孫兒。」

侯門似海
王公貴族的門庭像大海那樣深遂。舊時豪門貴族、官府的門禁森嚴,一般人不能輕易進入。也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後因地位懸殊而疏遠。

出處:唐·崔郊《贈去婢》:「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中;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擊鍾陳鼎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鍾。」

擊鍾鼎食
打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擊鍾鼎食,連騎相過。」三國·魏·嵇康《卜疑》:「寧聚貨千億,擊鍾鼎食;枕藉芬芳,婉臠美色乎?」

季孟之間
這里指春秋時魯國三家大貴族中勢力最大的季氏和勢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兩者之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出處:《論語·微子》:「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

繼絕存亡
恢復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了的貴族世家。

出處:《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繼絕存亡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加官進爵
爵:爵位,君主國家封貴族的等級。舊時指官職提升。

出處:《金史·章宗元妃李氏傳》:「向里飛則加官進祿。」明·周楫《西湖二集·巧書生金鑾失對》:「……徵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金章紫綬
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後用以代指高官顯爵。

出處:《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

金枝玉葉
原形容花木枝葉美好。後多指皇族子孫。現也比喻出身高貴或嬌嫩柔弱的人。

出處: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唐·王建《宮中調笑》詞:「胡蝶、胡蝶,飛上金枝玉葉。」

蘭桂齊芳
蘭桂:對他人兒孫的美稱;芳:比喻美德、美聲。舊指兒孫同時顯貴發達。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閬苑瓊樓
閬:空曠,寬闊;瓊:赤色玉。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閣。傳說中的神仙住處。也指皇帝貴族的宮苑。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一回:「裡面閬苑瓊樓,奇花異草,奧妙非常。」

立人達人
立:建樹,成就;達:發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拉。

出處:《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列鼎而食
列:陳列;食:吃。形容豪門貴族的奢侈生活。

出處:漢·劉向《說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鳴珂鏘玉
玉珂鳴響,佩玉鏗鏘。比喻顯貴。

鳴鍾列鼎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後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擊鍾鼎食,連騎相過。」

鳴鍾食鼎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擊鍾鼎食,連騎相過。」

裙屐少年
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貴族子弟的衣著。形容只知道講究穿戴的年輕人。

出處:《北史·邢巒傳》:「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拾政務。」

深宅大院
房屋多廁而有圍牆的院子。舊時多指富貴人家。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便侍折摧了舞榭歌樓。」

體國經野
體:劃分;國:都城;經: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劃分為若干區域,由官宦貴族分別居住或讓奴隸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國家。

出處:《周禮·天官·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高官分職,以民為極。

拖青紆紫
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顯貴。

王公大人
國君重臣。後泛指高官貴人。

王公貴戚
泛指皇親國戚。

出處:《宣和畫譜·李成》:「其後王公貴戚皆馳書致幣,懇請者不絕於道,而成漫不省也。」

王侯將相
泛指封建社會中位尊、祿厚、權重、勢大的貴族。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孫公子
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

王孫貴戚
泛指皇親國戚。同「王公貴戚」。

出處:《群音類選·好事近·游春》:「覷雕鞍駿馬,會王孫貴戚,謾把金尊倒,有時節沉醉花前,把金丸墜落飛鳥。」

五侯七貴
泛指達官顯貴。

五陵豪氣
指高門貴族的豪邁氣概。

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出處: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葉公好龍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出處:漢·劉向《新序·雜事》記載: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嚇得拔腿就跑。

游閑公子
指游手好閑的富家子弟。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游閑公子,飾冠劍,連車騎,亦為富貴容也。」

紆青佩紫
比喻顯貴。同「紆青拖紫」。

出處:《隋書·盧思道傳》:「外呈厚貌,內蘊百心,繇是則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紆朱拖紫
形容地位顯貴。同「紆朱曳紫」。

出處:唐·白居易《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並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紆朱曳紫
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玉堂人物
泛指顯貴的文士。

出處:金·元好問《息軒秋江捕魚圖》詩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紙尾題詩一慨然。」

玉葉金枝
封建時代稱皇家後裔。

出處:晉·崔豹《古今注·輿服》:「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唐·王建《宮中調笑》詞:「胡蝶、胡蝶,飛上金枝玉葉。」

簪纓世族
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著在頭上。舊時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處: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鍾鳴鼎食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鍾。」唐·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

朱輪華轂
朱、華:形容裝飾華麗;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指古代王侯貴族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比喻顯貴。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令范陽令乘朱輪華轂,使驅馳燕、趙郊。」

朱門綉戶
朱門:紅漆大門;綉戶:雕繪華美的門戶。比喻富貴人家婦女的住處。也借指富貴人家。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娘子朱門綉刻戶,妾素無葭莩親,慮致譏嫌。」

珠圍翠繞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婦女妝飾華麗。也形容富貴人家隨侍的女子眾多。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依舊有翠繞珠圍。」
【高朋滿座】高:高貴。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形容賓客很多

⑹ 象徵顯赫的詞有那些

長戟高門
門庭高大,門內列戟。形容舊時顯貴人家的威儀。
出處:唐·張鷟《遊仙窟》:「鳴鍾食鼎,積代衣纓;長戟高門,因循禮樂。」
處尊居顯
顯:顯要,顯赫。指有聲望有地位。形容職位高,權勢大。——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無
達官貴人
達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出處:《禮記·檀弓下》:「公子喪,諸達官之長杖。」 ~,略有些名目在世者,其死後必有部詩文刻集。★清·張貴勝《遣愁集·感慨》
達官貴要
猶言達官貴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出處:《金史·世宗紀下》:「達官貴要多行非理,監察院察未嘗舉劾。」
達官顯宦
達:顯貴;宦:官。舊指職位高而聲勢顯赫的官員。——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禮記·檀弓下》:「公子喪,諸達官之長杖。」 我所知道的是四十年前的紹興,那裡沒有~,所以未聞有專門為堂會的演劇。★魯迅《且介亭雜文附集·女吊》
達官要人
猶言達官貴人。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門身價顯赫的人。
出處:宋·惠洪《冷齋夜話·課術有驗無驗》:「有日者能課,使之課莫不大奇中……凡為達官要人言皆無驗;至為市進凡庸山林之士課,則如目見而言。」
大紅大紫
形容顯赫、得意。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來,現在干什麼也不能大紅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戲!」
大家風范
大家:舊指有聲望地位的高門貴族。風范:風度、氣派。出自高貴人家特有的氣派。——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八回:「獻茶已畢,敘起話來,問答如流,氣度從容,真是大家風范,把個狄後樂了個了不得。」
帶金佩紫
金:金印。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插金璫,拖紫袍。指官位顯赫
出處:《梁書·明山賓傳》:「明祭酒雖出撫大藩,擁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恆事屢空。」 作謂語、定語;指地位顯赫
夫榮妻顯
丈夫有了榮耀的地位,妻子也會隨之顯赫起來。——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無
黼衣方領
華貴的服飾。借指王公顯貴。
出處:無
富貴顯榮
財多位高,顯赫榮耀。
出處:《隸釋·漢先生郭輔碑》:「有四男三女,咸高賢姣麗,富貴顯榮,可謂子孫繁者已。」 蓋流離顛沛,權改男裝;~,應修婦職。★清·侯芝《〈再生緣〉序》
高車駟馬
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舊時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
高官顯爵
顯:顯要,顯赫;爵:爵位,官爵。官職很高,爵們顯赫。
出處:明·徐元《八義記·猜忌趙宣》:「順我者高官顯爵,逆我者滅族亡身,正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高官尊爵
顯貴的官職和爵位。
出處:《莊子·讓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高門大戶
高門:舊時指富貴之家;大戶:聲勢顯赫的家族。有錢有勢的人家。——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因他是個市戶出身,一時沒有高門大族來求他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滿少卿飢附飽揚》
高牙大纛
三代軍隊里的大旗。指軍中的旗幟。比喻聲勢顯赫。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然則高牙大纛,不足為公榮。」
貴人多忘
貴人:地位貴顯的人。指地位顯赫的人往往不念舊交或譏笑人健忘。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恚恨》:「倘也貴人多忘,國士難期,使仆一朝出其不意,與君並肩內閣,側眼相視,公始悔而謝仆,仆安能有色於君乎?」 我怎敢恰為官~。★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
赫赫巍巍
顯赫高大的樣子。——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唐·韓愈《賀冊尊號表》:「眾美備具,名實相當,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及時純熙。昊天成命,後則受之。★《宋史·樂志七》
赫赫揚揚
赫赫:顯赫的樣子。①光明盛大的樣子。②形容興旺顯赫。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診崇》:「赫赫揚揚,日出東方。」 如今我們家~,已將百載。★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
赫赫有名
赫赫:顯著盛大的樣子。聲名非常顯赫。
出處:《詩經·小雅·節南山》:「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況且他羅家也是著名的鹽商,不過近年稍為疲了點罷了,在外面還是~的,怕沒人知道么?★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赫赫之功
赫赫:盛大顯著貌。顯赫的業績。形容功勞極大。——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大戴禮·勸學》:「無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金章紫綬
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後用以代指高官顯爵。
出處:《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
蘭桂齊芳
蘭桂:對他人兒孫的美稱;芳:比喻美德、美聲。舊指兒孫同時顯貴發達。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李廣未封
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後因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無
立人達人
立:建樹,成就;達:發達,顯貴。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提高地拉。
出處:《論語·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門庭赫奕
門庭:指家庭社會地位。赫奕:盛大。形容人地位、名聲顯赫。
出處:無
明明赫赫
形容光亮奪目,聲勢顯赫。——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詩·大雅·大明》:「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鳴珂鏘玉
玉珂鳴響,佩玉鏗鏘。比喻顯貴。
出處:無
妻榮夫貴
榮:榮耀。貴:顯貴。指因妻子的顯赫地位夫婿也能得到好處。參見「夫貴妻榮」。
出處:無
熱可炙手
火熱可以灼手。比喻權勢顯赫。同「炙手可熱」。——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安樂公主,上之季妹也。附會韋氏,熱可炙手,道路懼焉。」
身顯名揚
身世顯赫,聲名遠揚。
出處:無
深宅大院
房屋多廁而有圍牆的院子。舊時多指富貴人家。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他每待強巴劫深宅大院,便侍折摧了舞榭歌樓。」 嬸子在裡面住著,~,那裡就知道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駟馬高門
指門第顯赫。——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漢書·於定國傳》:「始定國父於公,其閭門壞,父老方共治之。於公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永為御史大夫,封侯傳世雲。」
拖青紆紫
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顯貴。
出處:無
王公大人
國君重臣。後泛指高官貴人。
出處:無
五侯蠟燭
用以形容豪門權勢的顯赫景象。——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語出唐·韓翃《寒食》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舊俗寒食節禁火,而宮中傳燭分火於五侯之家,貴寵可見。
五侯七貴
泛指達官顯貴。
出處:無
顯親揚名
顯:顯赫;親:父母;揚:傳揚。指使雙親顯耀,名聲傳揚。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倘得一官半職,~,封妻蔭子,光耀門閭,乃兒之志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
揚名顯親
揚:傳揚;顯:顯赫;親:父母。指使雙親顯耀,名聲傳揚。——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讀了這許多年的書,又到東洋留過學,當然要回省做個一官半職,以便將來~。★巴金《霧》六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出處:《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聖人能行之。」
印累綬若
形容官吏身兼數職,聲勢顯赫。
出處:《漢書·石顯傳》:「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綬若若邪!」
紆青佩紫
比喻顯貴。同「紆青拖紫」。——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隋書·盧思道傳》:「外呈厚貌,內蘊百心,繇是則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紆朱拖紫
形容地位顯貴。同「紆朱曳紫」。
出處:唐·白居易《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並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揖讓人主之前;當軸秉衡,平章軍國之重。★明·張居正《再辭恩命疏》
紆朱曳紫
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玉堂人物
泛指顯貴的文士。—— 描寫顯赫的成語
出處:金·元好問《息軒秋江捕魚圖》詩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紙尾題詩一慨然。」 至二世兄富麗堂皇,不用說,將來一定是~了!★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
簪纓世族
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著在頭上。舊時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出處:唐·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朱輪華轂
朱、華:形容裝飾華麗;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指古代王侯貴族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比喻顯貴。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令范陽令乘朱輪華轂,使驅馳燕、趙郊。」 ~,擁旄萬里。★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朱門綉戶
朱門:紅漆大門;綉戶:雕繪華美的門戶。比喻富貴人家婦女的住處。也借指富貴人家。—— 關於顯赫的成語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娘子朱門綉刻戶,妾素無葭莩親,慮致譏嫌。」
珠圍翠繞
珠:珍珠;翠:翡翠。形容婦女妝飾華麗。也形容富貴人家隨侍的女子眾多。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依舊有翠繞珠圍。」 劉姥姥進去,只見滿屋裡~,花枝招展的,並不知都系何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九回
作作有芒
作作:光芒四射的樣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聲勢顯赫。
出處:《史記·天官書》:「歲陰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⑺ 和盧思道相關的成語

共挽鹿車

【讀音】:gòng wǎn lù chē
【解釋】: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回稱贊夫妻同答心,安貧樂道。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衣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⑻ 關於控制的的成語

按納不住 按納:剋制。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制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著許仙,春心盪漾,按納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無法抑制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徑往夜來相遇之處。」
按捺不住 按捺:壓抑,忍耐。心裡急燥,剋制不住。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宣……按捺不住,一時冒范天條。」
閉口捕舌 猶言甕中捉鱉。比喻敵方已被控制,無法逃脫。
出處:《晉書·張玄靚傳》:「旋謂基曰:『綝擊其東,我等絕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閉口捕舌也。』」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出處:唐·盧照鄰《寄裴舍人書》:「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麼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
長轡遠馭 用長韁繩遠遠地駕馭拉車的馬。比喻遠距離操縱,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是以歸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閱,總綱紀而攝契,然後拓衢路,置關鍵,長轡遠馭,從容按節。」
楚界漢河 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後常比喻戰爭的前線。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霎時間煙焰沖霄……彷彿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寸轄制輪 比喻控制事物的關鍵雖小而極重要。轄,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也。」
抵背扼喉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出處:唐太宗李世民《賜詔》:「抵背扼喉,塞其歸路。」
獨立自主 多指國家或政黨維護主權,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無論處於怎樣復雜、嚴重、慘苦和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扼喉撫背 撫: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敵方的要害,使其喪失反抗的能力。
出處:隋·盧思道《為北齊檄陳文》:「巨艦高艫,順流東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絕水南越。」
扼襟控咽 比喻據守險要之地。
出處:宋·周邦彥《汴都賦》:「扼襟控咽,屏藩表裡,名城池為金湯,役諸侯為奴隸。」
扼亢拊背 扼:用力掐著。亢:通「吭」,喉嚨。拊:擊,拍擊。掐住喉嚨,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於死命。同「扼吭拊背」、「扼骯拊背」。
扼吭拊背 扼:用力掐著;吭:咽喉;拊:拍擊。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分而治之 ①分別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國家、民族或宗教等產生分裂,然後對其進行控制和統治。
出處:清·俞樾《群經平議·周官二》「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是亦不自醫也。」
拊背扼喉 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拊背扼吭 吭,喉嚨。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處: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拊背搤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亢,同「吭」。
出處: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縱、控制的范圍之內。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關門打狗 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後發制人 發:發動;制:控制,制服。等對方先動手,再抓住有利時機反擊,制服對方。
出處:《荀子·議兵》:「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據高臨下 憑借高處俯控低處,指憑仗優勢地位足以控制別人。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邊防一》:「蓋有土壘,則據高臨下,敵必不克驟攻。」
訖情盡意 指盡量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出處: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情不自已 猶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不禁:無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發笑。
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櫃初成,周戎時為吏部郎中,大書其上,戲作考詞狀:『當有千有萬,忍俊不禁,考上下。』」
受制於人 制:控制。被別人控制。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脫韁之馬 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席捲八荒 席捲: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捲起;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形容力量強大,控制整個天下。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席捲天下 形容力量強大,控制了全國。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喜不自勝 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
先發制人 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出處:《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心不由主 為情感所激動,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心猿意馬 心意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裡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註:「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欣喜若狂 欣喜:快樂;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護軍女》:「少年得其應答,驚喜若狂。」
養鷹颺去 比喻懷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當其得意之時就不再為主人所用。
出處:語出《後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
以一持萬 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
出處:《荀子·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處:《明史·張祐傳》:「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
意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註:「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欲揚先抑 要發揚、放開,先控制、壓抑。

⑼ 和視有關的成語

視而不見、
視同陌路、
熟視無睹、
一視同仁、
高視闊步、
虎視眈眈、
等閑視之、
淆亂視聽、
混淆視聽、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虎視耽耽、
坐視不理、
視其所使、
視為寇讎、
聽聰視明、
收視反聽、
以郄視文、

⑽ 與盧思道相關的成語

鹿車共挽
【讀音】:lù
chē
gòng
wǎn
【解釋】: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挽:拉。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出處】:《後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