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四字成語
① 帶春字的成語有哪些
妙手回春、春雨如油、臘盡春回、春風化雨、滿面春風
一、妙手回春
白話釋義:稱贊醫生醫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說著(zhuó)手成春。
朝代:清
作者:李寶嘉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但是葯鋪門里門外,足足掛著二三十塊匾額:什麼『功同良相』,什麼『扁鵲復生』,什麼『妙手回春』……」
二、春雨如油
白話釋義:春雨貴如油。形容春雨可貴。
朝代:宋
作者:釋道原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春雨一滴滑如油。」
翻譯:春天的雨水一滴滑如油
三、臘盡春回
白話釋義:即農歷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
朝代:唐
作者:孫道絢
出處:《菩薩蠻·梅》:「臘盡見春回,寒梢花又開。」
翻譯:臘月過去春天又來了,樹梢上的花又開了
四、春風化雨
白話釋義: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處:《孟子·盡心上》:「有如時雨之化者。」
翻譯:有像及時雨一樣滋潤化育的
五、滿面春風
白話釋義:形容高興、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顏悅色。
朝代:元
作者:王實甫
出處:《麗春堂》第一折:「氣昂昂,志卷長虹。飲千鍾,滿面春風。」
翻譯:得意歸來喜笑顏開,志氣軒昂的樣子可席捲空中的長虹,暢飲美酒千杯,更是滿面春風。
② 菊花可以用哪些四字詞語形容
1、黃花晚節
成語拼音:huáng huā wǎn jié
成語解釋:指菊花能傲霜開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節操
成語出處: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韓魏公》:「魯直詩雲:『黃花晚節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來。』」
2、明日黃花
成語拼音:míng rì huáng huā
成語解釋: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
成語出處:宋 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3、沁人心脾
成語拼音:qìn rén xīn pí
成語解釋:沁:滲入;心脾:指人的心臟喻指內心。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使人感到舒暢。多用於比喻文藝作品或樂曲清新、爽朗給人以美好的感受。
成語出處:清 王士禛《帶經詩話》:「予謂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4、春蘭秋菊
成語拼音:chūn lán qiū jú
成語解釋: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各自在自己開花的季節顯示出秀美。比喻各擅其美;各有所長。
成語出處:戰國 楚 屈原《楚辭 九歌 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洪興祖補註:「古語雲: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5、傲然挺立
成語拼音:ào rán tǐng lì
成語解釋:傲然:堅強不屈的樣子。挺立:像山峰一樣高高地聳立。形容堅強而不可動搖。
成語出處:茅盾《白楊禮贊》:「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象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
③ 有一題不會做的四字成語
一無所知,一言難盡,一念之差,一知半解,一竅不通,一筆勾銷,
④ 形容聲音大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聲如洪鍾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洪:大。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鍾似的。
出 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目如閃電,聲如洪鍾。」
翻譯:目光如閃電一樣凌厲,聲音如洪鍾一樣響亮。
2、震耳欲聾 [ zhèn ěr yù lóng ] 耳朵都快震聾了,形容聲音很大。
出 處:沙汀《呼嚎》:「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
3、驚天動地 [ jīng tiān dòng dì ] 形容聲音特別響亮:~一聲巨響。
出 處:唐·白居易《李白墓》詩:「可憐荒冢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翻譯:埋在這個荒冢里的屍骸,當年也寫過讓人感嘆不已的文章。
4、響徹雲霄 [ xiǎng chè yún xiāo ] 響聲直達極高的天空。形容聲音非常響亮。
出 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6回:「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翻譯:笛聲直達天際一樣的響亮,酒樓里的人目不轉睛側耳傾聽,一時沒有了聲響。
5、振聾發聵 [ zhèn lóng fā kuì ] 響聲很大,使聾人都能聽見。
出 處: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鍾聲。」
⑤ 一句成語叫茅盾什麼開
帶有茅開,
這個成語可以說是,
茅塞頓開,
或頓開茅塞!
⑥ 茅盾的子夜內容簡介和讀後感言還有詞語各50字
在吳蓀甫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作家縝密的藝術構思和卓越的創作才能了的體現。作家筆下的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庸碌卑瑣的人物。他曾經熱心於發展故鄉雙橋鎮的實業,打算以發電廠為基礎建築起他的「雙橋王國」來。僅僅十萬人口的雙橋鎮「英雄用武」的地方,他要發展的民族工業。他的「目的是發展企業,煙囪的數目,銷售的市場」。他有的野心,把「半死不活的所謂企業家」打倒,「把企業拿到他的鐵腕里來」。,他還知道要發展民族工業,需要「象個,象個」。他除了永不倦怠地注視著企業上的利害關系而外,還「用一隻眼睛望著政治」。他游歷歐美得來的管理現代工業的知識,有魄力,有手腕,炯炯有神的眼光常常能夠煽起別人勃勃的事業雄心,願意和他合作。吳蓀甫工業界的騎士卻是生不逢辰的。他生活在十八、九世紀的歐美,而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帝國主義侵略的魔手緊緊扼住了民族工業的咽喉,他的發展民族工業的雄心不無法的幻想。他不過「簡直是打仗的生活」,而且是在幾條戰線上作戰:他要與美帝國主義的掮客——金融資本家趙伯韜勾心鬥角的斗爭;他熄滅不了工廠里風起雲涌的罷工運動;他用盡心機收買的許多小廠都成了脫不下的「濕布衫」,他和孫吉人、王和甫所苦心經營的益中信託公司不在軍閥混戰、農村破產、工廠生產過剩、趙伯韜的大規模經濟封鎖之下一敗塗地。發起組織益中信託公司,時未兩月,「雄圖」已泡影。野心勃勃、剛愎自信的吳蓀甫,也只剩下了一條「投降的出路」。上述描寫,《子夜》揭示出了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吳蓀甫的兩面的性質:他和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買辦金融資本家之間著矛盾,和勞動,是工人之間也著矛盾。在帝國主義統治下,民族工業是永遠得發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是永遠不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這是歷史的的法則,誰也夠或者動搖它。當時在社會性質的論戰中,托派分子曾竭力散播帝國主義的入侵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占優勢,社會性質已是資本主義的反動論調。抹煞華洋資本之間的差別,掩蓋帝國主義扼殺民族工業鐵的事實,企圖用「左」的詞句來反對正在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以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子夜》關於吳蓀甫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刻劃,給了托派謬論以的回答。
⑦ 兩人之間鬧茅盾,不用再加微信,用詞語概擴怎麼說
成語:不相往來?
再文藝點: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這個適用於戀人間,尤其另一方有問題時)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你有你的清歡渡,我有我的不歸路
(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⑧ 關於茅盾的成語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⑨ 茅盾是什麼結構的詞語
茅盾是並列結構的詞語。
⑩ 白什麼什麼什麼成語
什麼什麼什麼白的成語 :明明白白、真相大白、一清二白、青紅皂白、一窮二白。
一、明明白白
【解釋】:清清楚楚,明確無誤;正大光明。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賬目已明明白白,並無分文來去。」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清清白白、清清爽爽、清清楚楚
【反義詞】糊里糊塗、迷迷糊糊、是非混淆
二、真相大白
【解釋】:大白:徹底弄清楚。真實情況完全弄明白了。
【出處】:《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瘋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示例】:經過公安幹警一個多月的嚴密偵察,這樁案件終於真相大白。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真實情況完全弄明白了
【近義詞】廬山真面目、圖窮匕首見、圖窮匕見、本來面目、內情畢露、東窗事發、原形畢露、水落石出、真相畢露
【反義詞】不白之冤、真偽莫辨、深不可測、塗脂抹粉
三、一清二白
【解釋】: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出自】:茅盾《劫後拾遺》四:「你還不相信我嗎?我在這里混了這半年,素來一清二白。」
【示例】:我們的一善一惡,只以為天老爺每天在頭上記得一清二白;想不到,給咱記善惡薄的竟是這幫窮爺,報應真快呀!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一塵不染、黑白分明、一清二楚
【反義詞】五顏六色、一塌糊塗、霧里看花、一團漆黑
四、青紅皂白
【解釋】:皂:黑色。青、紅、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四回:「媽媽和哥哥且別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個青紅皂白了。」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是非黑白、是非曲直
【反義詞】是非不分、是非分明
五、一窮二白
【解釋】: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出自】: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十:「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
【示例】:在他們的意念中,一切都是為了迅速改變『一窮二白』的面貌。 陶鑄《松樹的風格》
【近義詞】一文不名、一無所有、一貧如洗
【反義詞】豐衣足食、人給家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