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事情的成語有哪些
㈠ 形容"各做各的事"的成語有哪些
各司其職 、各不相謀、各行其是、各自為戰 、自行其是
一、各司其職 [ gè sī qí zhí ]
【解釋】:司:本意是執掌,主管。
【出自】:明馮夢龍 《警世通言》第八十四回:便須派定路數,各司其事。
【譯文】:就要派定任務了,各自管好各自的事情。
二、各不相謀 [ gè bù xiāng móu ]
【解釋】:謀:商量,計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孔子說:『道不相同,不能相互商量
三、各行其是 [ gè xíng qí shì ]
【解釋】:行:做,辦;是:對的。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徐無鬼》:「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
【譯文】:天下不是都是公平公正的,而是按各自認為對的去做。
四、各自為戰 [ gè zì wéi zhàn ]
【解釋】: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譯文】:您能從陳以東海,完全與韓信;睢陽以北到谷城,以與彭越;讓他們為自己作戰,楚國就容易失敗的原因
五、自行其是 [ zì xíng qí shì ]
【解釋】:自己認為對的就做,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出自】: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一九五四年)》:「他們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級的統一領導,不注意遵守請示報告制度。」
㈡ 形容往事的成語有哪些
1、記憶猶新
意思是過去的事,至今印象還非常清楚,就像剛才發生的一樣,比喻記憶深刻。
出處:茅盾《溫故以知新》:「這一切噩夢似的現實,記憶猶新,到底為什麼而竟然發生。」
2、撫今悼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
出處:明陳子龍《張邵陽誄》:撫今悼昔,愴然悲鳴。
譯文:看著眼前事物不禁想起往事, 悲傷地痛哭起來。
3、新愁舊恨
現時的煩惱加上往日的遺憾。形容愁怨很多,難以排遣。
出處:唐·雍陶《憶山寄僧》詩:「新愁舊恨多難說,半在眉間半在胸。」
譯文:現時的煩惱加上往日的遺憾都很難說清, 一半在眉間,一半在胸懷。
4、不堪回首
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
出處:唐·戴叔倫《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處,九泉煙冷樹蒼蒼。」
譯文:最不能想起過去的事情,九泉青煙樹木蒼蒼。
5、舊事重提
解釋為把已經擱置的事情重新提出。
出處:巴金《序》:「寫三篇小說,將百數十年前的舊事重提,既非『替古人擔憂』,亦非『借酒澆愁』。一言以蔽之,不敢忘歷史的教訓而已。」
㈢ 表示事情很緊急的成語有哪些
1、十萬火急 [ shí wàn huǒ jí ]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
2、間不容發 [ jiān bù róng fà ]
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3、千鈞一發 [ qiān jūn yī fà ]
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4、迫在眉睫 [ pò zài méi jié ]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勢十分緊迫。
5、當務之急 [ dāng wù zhī jí ]
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㈣ 形容「做事」成語有哪些
1、一絲不苟
【拼音】yī sī bù gǒu
【解釋】意思是形容做什麼事都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苟:敷衍了事,馬馬虎虎。絲:計量單位。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2、小心翼翼
【拼音】xiǎo xīn yì yì
【解釋】原形容嚴肅虔敬的樣子,現用來形容言行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大意。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3、如履薄冰
【拼音】rú lǚ bó bīng
【解釋】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出處】出自 《詩經·小雅·小旻》。
4、馬馬虎虎
【拼音】mǎ mǎhǔhǔ 或mǎ mǎ hu hu
【解釋】人們都喜歡用「馬虎」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做事不認真,這個俗語的形容像馬和虎一樣,沒有人的機智頭腦。
【出處】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5、粗心大意
【拼音】cū xīn dà yì
【解釋】意思是粗:粗疏。指做事馬虎,不細心。
【出處】宋·張洪《朱子讀書法·一·熟讀精思》,為學讀書,須是耐煩細意去理會……粗心大氣不得。
6、小心謹慎
【拼音】xiǎo xīn jǐn shèn
【解釋】小心:留心。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處】《漢書·霍光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
㈤ 形容事實的成語有哪些
一、捕風捉影
讀音:bǔ fēng zhuō yǐng
釋義: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宋·朱熹《學一》
二、秉筆直書
讀音:bǐng bǐ zhí shū
釋義:秉:持,握住。寫史書根據事實記錄,不隱諱。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三、避而不談
讀音:bì ér bù tán
釋義:躲避開而不肯說。指有意迴避事實。
出處:尖銳的矛盾,~,或加水沖淡了。(徐遲《一九五六年〈特寫選〉序言》)
四、顛倒黑白
讀音:diāndǎohēibái
釋義: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五、岑樓齊末
讀音:cén lóu qí mò
釋義:只比較末端,方寸的木頭也可高過高樓。比喻不從本著手,則無法認清事實。
出處:《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岑樓齊末,不識高卑。"
㈥ 形容經歷很多事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經歷很多事的成語有:
飽經滄桑bǎo jīng cāng sāng:
飽:充分。滄桑:滄海變桑田的簡縮。泛指世事的變化。經歷過多次的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久經世故jiǔ jīng shì gù:
世俗的,俗氣的;老於世故的。
人世滄桑rén shì cāng sāng:
比喻人間世事變化很大。
飽經風霜bǎo jīng fēng shuāng:
飽:充分;經:經歷;風霜: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飽經風雨bǎo jīng fēng yǔ:
指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同「飽經風霜」。
㈦ 形容「事情很重要」的成語有哪些
性命攸關,非同小可,舉足輕重,迫在眉睫,當務之急。
㈧ 形容事情多的成語有那些
萬丈紅塵,大千世界。
多事之秋,目不暇接,措手不及,日理萬機,不可開交
㈨ 形容事物很多的成語有哪些
包羅萬象[ bā來o luó wàn xiàng ]
包羅:包括;萬源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指各種事物。 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三回:「你怎言包羅萬象;遲早飛升。」
琳琅滿目[ lín láng mǎn mù ]
琳琅:精美的玉石。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出處:唐·柳宗元《答貢士沈起書》:「覽所著文;宏博中正;富我琳琅珪璧之室;甚厚。」
目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
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出處: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之二》:「見其揚羽軍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
無窮無盡[ wú qióng wú jìn ]
窮:完。沒有止境,沒有限度。
出處:宋·晏殊《踏莎行》:「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應接不暇[ yìng jiē bù xiá ]
原指美景繁多,看不過來。後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接待應付不過來。
出處: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㈩ 形容"事情馬上就要結束"的成語有哪些
放牛歸馬
封刀掛劍
功德圓滿
鳴金收兵
罷戰息兵
塵埃落定
收鑼罷鼓
雲收雨散
鑄甲銷戈
完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