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不害怕的成語有哪些
Ⅰ 形容害怕不敢靠近的成語有哪些
誠惶誠恐、膽戰心驚、惶恐不安、怛然失色、大驚失色
Ⅱ 形容害怕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形容害怕的四字成語有惶恐不安、不寒而慄、心有餘悸、膽戰心驚、毛骨悚然、惴惴不安、戰戰兢兢、寒心酸鼻、望而生畏、慄慄危懼、誠惶誠恐、魂飛魄散、驚恐萬狀、駭人聽聞、大驚失色、恐慌萬狀、汗不敢出、寒毛卓豎、膽顫心驚、談虎色變、怛然失色、擔驚受怕。
1、不寒而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hán ér lì,意思是恐懼心理引起的驚抖。
《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餘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慄,滑民佐吏為治。」
那天,一下子就殺了四百多人。盡管那天天氣不冷,然而,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嚇得不寒而慄。義縱執法嚴峻,但也存在肆意殘殺的問題、
2、心有餘悸,讀音:xīn yǒu yú jì,漢語成語,解釋: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還感到害怕。
出自 柳洲《風雨桃花洲》:「談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趙老大心有餘悸地說:'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莊稼全毀了。'」
3、膽戰心驚(dǎn zhàn xīn jīng),成語。戰:通「顫「發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碧野《富春江畔·冰壺與雙龍》:「我們沿著洞壁往下走,手扶欄桿,探步石級,膽戰心驚。
4、毛骨悚然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áo gǔ sǒng rán,釋義:身上毛發豎起,脊樑骨發冷,用來形容十分恐懼。
茨威格《偉大的悲劇》(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21課):「這里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
5、誠惶誠恐,讀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會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時所用的套語,形容非常小心謹慎以至於害怕不安的樣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形容尊敬、恭維、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郭沫若《北伐途中》:一些成了驚弓之鳥的部員們算也誠惶誠恐地先後把那段危險的地面通過了。
Ⅲ 表示「不怕困難」的成語有哪些
百折不撓、百折不撓、堅強不屈、任勞任怨、艱苦卓絕
Ⅳ 表示不害怕的詞語
無畏
大膽
鎮靜
面不改色.心不跳
有恃無恐
臨危不懼
頑強
勇往直前
Ⅳ 形容「害怕的表現」的成語有哪些
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驚肉跳、惶惶終日、膽戰心驚、寒心酸鼻、心驚膽戰、驚慌失色、驚天動地、驚心動魄。
Ⅵ 描寫不害怕的成語
甘死如飴 甘:情願;飴:飴糖。甘願去死,就像吃糖一般。形容不怕死,把死作為快事。回
出處:《答清史稿·任舉傳》:「舉忠憤激發,甘死如飴,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於危地,思之深惻。」
兩肋插刀 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擔極大的犧牲。
出處: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讓老喬先撤,你為他兩肋插刀頂上一陣。」
民不畏死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出處:《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輕死重氣 指以義氣為重而不怕死。
輕死重義 指以義氣為重而不怕死。同「輕死重氣」。
視死如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同「視死若生」。
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出處:《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Ⅶ 形容毫不害怕的成語
膽大心雄 形容膽子大,有雄心,做事無所畏懼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膽粗氣壯 形容膽大氣盛,無所畏懼。
渾身是膽 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一身是膽 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
氣壯膽粗 氣勢壯、膽量大。形容無所畏懼。
勇者不懼 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面不改色 面:顏面;色:顏色。臉色不變。形容遇到危險時從容鎮靜、毫不畏懼的樣子 。
Ⅷ 形容「不怕困難」的成語有哪些
1【成語】: 愚公移山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釋】: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出處】: 《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舉例造句】: 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2【成語】: 風雨無阻
【拼音】: fēng yǔ wú zǔ
【解釋】: 不受刮風下雨的阻礙。指預先約好的事情,一定按期進行。
【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十二:「黃秀才從陸路短船,風雨無阻,所以趕著了。」
【舉例造句】: 寶釵說道:「一月只要兩次就夠了。擬定日期,風雨無阻。」
3【成語】: 堅忍不拔
【拼音】: jiān rěn bù bá
【解釋】: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出處】: 宋·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舉例造句】: 靠著各位熱血至誠,堅忍不拔,百年一日,萬人一心,將來必定有一個成功的日子。
4【成語】: 不撓不折
【拼音】: bù náo bù zhé
【解釋】: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出處】: 宋·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舉例造句】: 慎哉栗乎!爾毋厲外而懦中也,必也挺拔特立如雪霜之松柏,不撓不折以固其節乎!
5【成語】: 堅定不移
【拼音】: jiān dìng bù yí
【解釋】: 移:改變,變動。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出處】: 《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舉例造句】: 他們走得很慢,然而是堅定不移地向前走。
Ⅸ 表示「不害怕危險」的成語哪些
有:視死如歸、臨危不懼、臨危不撓、絕處逢生、化險為夷、堂堂正正、鎮定自若、面不改色、大智大勇、急中生智、以身殉職、刻不容緩、力挽狂瀾、仰不愧天
Ⅹ 表示不害怕的成語
表示不害怕的成語比較常見的有這些:
臨危不懼 鎮定自若 大義凜然 從容不迫 處之泰然 視若等閑 不動聲色